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通州区甘棠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柳(xù) 粼粼(líng) 痪(tān) 树(chà)
B: 岸(tí) 笑 (nì ) 憔(chuì) 寒(zhàn)
C: 温(xīn) 告(shòu) 分(qí) 间(shùn)
D: 咱(liǎ) 散(chāi) 着(zuàn) 视(níng)
2、下面对《荷叶·母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插叙九年前一个月夜祖父和“我”的谈话——三个姐妹应花瑞而生,为下文的借花喻人蓄势。
B: “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烘托出“我”烦闷的心情。
C: 作者由荷叶遮蔽雨中红莲,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表现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D: 本文借物喻人,把母亲比作荷叶,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之情。“心中的雨点”指不能跟别人说的烦恼。
3、

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语序不当:应把“阶段性”调到“取得了”之后)
B: 为了提高市民的文明素养,西宁市教育局策划开展了“读传统经典,建文明城市”。(成分残缺:把“西宁市教育局”调整到“为了”之前)
C: 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绝不能骄傲自满。(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把“即使”改为“虽然”,或把“但”改为“也”)
D: 考试前是否充分备考,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前后两面失衡:在“取得”之前加上“能否”)
4、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故乡》选自《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C: 《傅雷家书两则》选自《傅雷家书》,作者傅雷我国当代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D: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其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深寓哲理,脍炙人口。
5、下列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小说,它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敬爱和怀念之情。
B: 《回忆我的母亲》以朴素的语言、真挚的感情、典型的事例回忆母亲勤劳的一生,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C: 《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中,作者通过大量的比喻和夸张,描写了托尔斯泰的肖像,不仅展示了他独特的外貌特征,而且揭示了他深邃的精神世界。
D: 《美丽的颜色》记述了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我们从作者的叙述中,感受到科学发展的艰辛,也领略到科学家的坚守与乐观。
6、下列划线字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阔(chuò) (juè)强 胆(qiè) 不修边(fú)
B: 演(yì) (chán)峻 残(yuán) (qiáng)词夺理
C: 哽(yè) 寒(jīn) (jīng)纶 (qì)而不舍
D: (qián)诚 (yì)日 (shù)缚 接(zhǒng)而至
7、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鼎湖山听泉》是一篇写景散文,按照作者的行踪,描绘了山泉的各种声响和情态,透露出对人生的见解: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
B: 《林中小溪》作者普里什文,苏联作家。本文通过对小溪流过森林全程中表现出来的冲决一切障碍、非到达自由水域不可的顽强精神的描写,表现出自己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C: 《陈涉世家》选自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作者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本文记叙了陈胜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后的浩大声势。
D: 《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南宋文学家。本文刻画了富阳至桐庐一带富春江的山山水水,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8、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 徒以有先生
B: 大易小 吾十倍之地
C: 轻寡人汝毕力平险
D: 休祲降天 相与步中庭
9、布莱希特最著名的戏剧理论观点是( )
A: 美丑对照原则
B: 冰山原则
C: 陌生化效果
D: 典型化原则
10、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何所(回忆) 愿为鞍马(市场)
B: 气传金柝(北方) 鸣啾啾(马叫的声音)
C: 出相扶将(外城) 关山若飞(越过)
D: 双兔傍地走(贴近地面跑) 策勋十二转(记功)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一)墙角的花(冰心) (二) 言论的花儿(冰心)

墙角的花 言论的花儿

你孤芳自赏时, 开得愈大,

天地便小了。 行为的果子

结得愈小。

( 1 )“墙角的花”比喻________。

( 2 )第一首诗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 3 )运用对比手法,补全下句。

语言的巨人,________ 。

( 4 )第二首小诗揭示了怎样的哲理?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桃花源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________

②便还家 :________

(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3 )画线句描写了美好的乡间图景,请概括回答:自然环境________,人们生活________。
( 4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粗俗的标语是语言瘟疫

遐迩

①“聚餐就是找死,拜年就是害人”,“今年上门,明年上坟”。中国是文明的古国,这样的标语何来文明?大过年的,迎面就是这样一句,你即使不骂娘,心里也不好受,有话就不能好好说吗?再有“硬道理”的宣传,以这样野蛮的言词说出来,能取得好效果吗?正如有评论所言,这是在宣传,还是在诅咒?有人说,这些“土味”标语横幅像泥石流一样,“无情”却又十分“硬核”,达到了防疫宣传的目的。我则以为不会有好的效果。言简意赅的时事标语,确实可以将复杂的道理简单化。但是,这种“野蛮生长”的“硬核标语”,既不文明,也不科学,怎么可能达到防疫宣传的目的呢?

②“串门就是互相残杀,聚会就是自寻短见”,“出门打断腿,还嘴打掉牙”。这都是什么标语啊!古人发明汉语是为了交流的,不是用来侮辱同胞的,用这样的标语防御疫情,简直就是语言暴力,甚至触犯法律。在疫情面前,在灾难面前,白衣天使在前方“浴血奋战”,某些人却在后方阉割文明。疫情面前,情绪恐惧、生活不便,人们本来就不好受,宣传应该好好说话,要有温情有温度。这么充满杀气诅咒的标语,是一种语言瘟疫,是在拉退文明进步的车轮,不但不能达到宣传的目的,反而给疫情防控添乱。

③这种粗俗粗暴的标语,或许能震慑人,但对疫情防控没有一点好处。然而,有人说非常之时就要用非常之法,有人非常肯定非常赞赏这种粗俗的语言。真是社会的悲哀。是的,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疫,让国人如临大敌,但是打赢这场疫情防御战,不能依靠野蛮的战术,不能依靠原始的战术,不能添乱,更不能违法用语言伤及国人,必须依靠现代科技和现代人的智慧,依靠科学,避免接触,科学隔离,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④著名诗人、著名杂文家彭俐在杂文诗中说,“病毒,让一切变得透明”,是的,大疫来临确实很考验人,但是,我以为“病毒”暴发并不代表某些人的恶劣天性粗鄙天性也要释放出来,不文明并不能成为救世良药。文明标语多得是,干嘛非要用粗俗的呢?就不会好好说话吗?比如“不聚餐不聚会就是最好的防疫”,“今年过年不串门,拜年最好用微信”,“用科学的生活方式战胜最严峻的疫情”,“宅在家里就是最好的防御”等等。这些文明标语不是更能让人接受吗?


⑤粗俗粗暴的标语的出现,又何尝不是走极端的野蛮防疫呢?泼妇骂街式的、地痞流氓式的标语,折射出的是某些人素质的低下和法治观念的淡薄。这些语言垃圾污染了环境,也污染了人心,不仅不能起到提醒、倡导和防控的作用,说不定还会激起人们的反感和逆反理,适得其反。

(选自《杂文月刊》2020年4期,有改动)


( 1 )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 2 )粗俗的标语为什么不能达到防疫宣传的目的?请结合全文回答。
( 3 )请判断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 4 )请为当前的疫情防控,拟一则文明标语。(不得抄袭文中引用过的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阅读《倾斜65度的阳光》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倾斜65度的阳光

孙道荣

①阳光穿过云层,越过前面大楼的楼顶,闯进了我们的办公室。连续阴雨了十来天,天终于放晴了。

②他急匆匆走到我身边,向我请假,说要回家一趟。我看看时间,下午两点一刻。每次,只要天气晴朗,他都会在这个时间,请上半个小时假,回家转转。我对他的家庭情况了解并不多,只知道他和奶奶生活在一起,他是个孤儿,是奶奶将他一手带大的。如今奶奶年纪大了,一个人在家不安全,常回去看看,是对的。好在单位离他家不远,骑车十来分钟就到,所以,每次我都会准假。我只是不太明白,他为什么总是选在这个时间回去。

③正好要到他家附近的一个单位谈一笔业务。我说,那我们一起去吧,你顺便到家里转一下,然后我们一起去谈业务。

④骑着车,穿街过巷,阳光时而温暖地洒在我们身上。拐进一条小巷,在一幢灰旧的居民楼前,我们停了下来。四周都是高楼大厦,这幢老楼显得特别矮小,前面高楼的影子,像笼子一样,将老楼罩住。他说,我家就住在这里,进去坐坐?我点点头。走进楼洞,眼前骤然一暗,眼睛一时难以适应。

⑤二楼。他掏出钥匙,打开了门。屋里很暗,里屋传来一个老太太的声音:“是彬啊,你回来啦?”彬是他的名字。他大声应道:“奶奶,是我,还有我的领导,也顺路来看看你。”
他招呼我在客厅坐下,便匆忙走进房间,抱了一床被子,走到阳台上,然后又回到房间,搀扶着一位老太太,慢慢走了出来。我站起来,向老人问好。老人颤巍巍笑笑。

⑥他将老人搀到阳台上,我赶紧帮忙,上前将阳台的门拉开。很逼仄的老式阳台,摆着一张躺椅,躺椅上铺着一床棉被,几乎将整个阳台占满了,边上放着几盘花草。他将奶奶扶到躺椅上。我看到,一束阳光正好洒在椅子上,那是从前面两幢高楼的间隙照射过来的。老人眯着眼睛,笑着说:“老天终于放晴了,今天的太阳真好啊。”他帮奶奶压好被子,说:“天气预报说,后面几天都是晴天呢。”

⑦老人用手遮在额前说:“那敢情好哇。好了,彬,你快去上班吧。”他附在奶奶耳边轻声说:“那等会儿你自己回房间时,小心点啊。”

⑧告别老人,走出门,他忽然站住了,和我聊起来。他说,因为前面的楼太高,阳光都被遮挡住了,每天只有下午两点半到三点半这一个小时,才能透进一点阳光,照到阳台上。这个时间的光线,与地面正好处在65度角。他说,奶奶年纪大了,身体不好,腿脚也不方便,不能下楼晒太阳了,所以,只要是晴天,有太阳,他就会回家,帮奶奶在阳台上放好躺椅,铺好被子,然后把奶奶搀到阳台上,躺着晒晒太阳。

⑨原来是这样。我重重地拍拍他的肩膀。曾经有段时间,我对他上班中途请假,还有点看法呢。难得他这么孝顺,这么细心,这么周到。

⑩他叹口气,告诉我,小时候,他家前面的大楼,就一幢幢矗起来了,惟独他们这幢老楼,一直未拆迁。高高的大楼,将他们家整个笼罩在阴影中,晾晒的衣服,其实都是阴干的。时间一久,整个老楼,都散发着一股霉味。但是,很奇怪,冬天,他盖的棉被,却总是暖暖的,蓬蓬松松的,弥散着一股阳光的气息。后来他才知道,只要天气晴朗,有太阳,奶奶都会准时赶回家,将他床上的棉被,拿到阳台上晒。太阳能照到他们家阳台上的时间,只有那么短短的一个小时,所以,奶奶拿去晒的,总是他的棉被。

⑪他的眼睛湿湿的。他说,小时候,他穿的衣服,总是干干净净的,从他身上,几乎嗅不到老楼霉旧灰暗的气息。他说,奶奶把所有能照到他们家的阳光,都收到他的衣服和被子上了。他坚定地挥挥手说,现在,我最大的目标,就是尽快买一幢能经常沐浴阳光的房子,让奶奶在阳光下安享晚年。

⑫回头,前面大楼的影子,已经笼罩了这幢老式居民楼,但我却隐约看见,另一束阳光,一直照射着它,温暖,明亮,持久。

( 1 )文中的“彬”为什么总选择下午二点一刻这个时间回家?
( 2 )开头第①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 3 )请根据文章内容,梳理“我”作为线索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 4 )体会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奶奶把所有能照到他们家的阳光,都收到他的衣服和被子上了。

( 5 )文章最后一段说的“另一束阳光”指什么?
( 6 )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受和体会。
四、写作(分值:60分)

看漫画写作文。

下面漫画,不同的人读出不同的意味。仔细观察,根据你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30行)。

②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③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黑牢日记”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