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韶关市翁源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选出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 扶(yè) 进(pián) 落(yǔn) 根深固(dì)
B: 请(bǐng) 碍(zhì) 抽(yē) 强不舍(guō)
C: 害(zèn) 拮(jù) 蓬(hāo) 廓然无(lěi)
D: 息(qī) 当(gòu) (xuān)嚷 面面厮(qù)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5月16日上午,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诞辰5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在湖北省武汉市隆重举行。”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活动举行。
B: “他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而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这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
C: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创新了传统经典诗词的传承方式,有了这种传承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能在青少年中开花、生根、结果。(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D: 小说以叙述故事情节为中心,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3、

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本次亚信峰会上,我国认为,在复杂的安全挑战面前,任何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唯有通过合作,才能迎来共同安全。
B: 我国政府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措施、有效的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种暴力恐怖活动,切实维护新疆团结稳定的大局。
C: 今年,“端午”恰逢“六一”,幸福的假日属于孩子,加上天气晴好阳光明媚,以家庭为单位的“亲子游”成为旅客出游的主流。
D: 美食片做成了社会纪录片,这是《舌尖2》引发的最大争议所在的地方,对网友“口水与泪水比例失调”的吐槽,引起了导演组的思考。
4、下面各句中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而这并不是预期的结果,因为这与前期的研究大相径庭
B: 有关外星人的传闻已不再是怪诞不经了。
C: 如今很多补习班层出不穷,家长们容易在参差不齐的补习班信息中受骗。
D: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有名的不毛之地 , 死亡之谷。
5、(燕京八景之书法艺术)

“燕京八景”因其景盛名美,催发了诗词曲赋及书法碑文等艺术的繁荣。左下图是同学们找到的一幅乾隆的书法作品,但最左列“蓟门烟树”四个字散失了。请你依据“字体一致,和谐美观”的原则为其修补,选择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B:
C:
D:
6、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重阳节到了,妈妈根据“艾旗招百福,蒲剑斩千邪”的对联,在门窗上插了艾草和菖蒲。
B: 语文课上,小军设计了有关礼仪的竞答题,如:请人改稿称“斧正”,称己见解说“拙见”,称人赠予说“惠赠”,请人保存题“惠存”等。
C: “处”有止息的意思,“处暑”代表炎热的暑期即将过去;小满是指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D: 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通过人物言行等重要细节来展示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可适当想象和虚构。
7、

诗人余光中参加一次文艺颁奖仪式,获奖者大都是黑发晚辈,只有余光中是白发老者。余光中风趣睿智的致词赢得了满堂喝彩。下列选项中余光中最得体的致辞是( )

A: 一个人年轻时同老头子一同获奖,表示他已经成名;可年老时还能同小伙子一同获奖,说明他尚未落伍。
B: 我这老头子能与年轻人一同获奖,首先感谢评委的公正,一视同仁。
C: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年轻人能赶上我,我十分欣慰。
D: 我虽然是个老头子,但我的心态年轻,我永不服老,所以能和年轻人同台领奖。
8、

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A: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B: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C: 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腿,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的细脚伶仃的圆规。
D: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9、下列关于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郭沫若《雷电颂》)运用排比和反复,突出表达了屈原呼唤正义力量、摧毁黑暗势力的强烈愿望。
B: “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晨细脚伶仃的圆规……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鲁迅《故乡》),第二个“圆规”比喻杨二嫂,表现了她的尖酸刻薄,表达了“我”对她的厌恶之情。
C: “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王鼎钧《那树》),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树以人的特征,生动地描写了老树遭受砍伐的悲惨情景。
D: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运用夸张手法,极力表现用具之美和酒菜之贵,突出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苦闷。
10、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市气象台发布天气预警:今晚-明天,天气由中雪转为暴雪,将对市民出行产生影响。学校临时决定明天放假一天。老师请班长在班级的微信群里通知同学们。班长在微信群里发布消息说:


A: “今晚到明天有中到暴雪,明天放假,大家不用来了。”
B: “明天有暴雪,大家都在家里待着吧,老师说不用到校了。”
C: “因为明天可能有暴雪天气,学校放假一天,请同学们减少外出,注意安全。”
D: “明天有暴雪,同学们不用到校了。”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①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注】①缲车:即缫丝车,抽茧出丝的器械。②牛衣:蓑衣之类的用具,这里指穿牛衣的人。

有人评价《浣溪沙》“全词有景有人,有声有色,乡士气息浓郁”,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注释】①或:有人,有的人。②蹊田:践踏田地。③策:通“册”。④恬:心神安适。

( 1 )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已而如初(________) ②冕因(________)

( 2 )文中写佛像“狞恶可怖”,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 3 )王冕是一个青春励志的典型。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悟呢?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乡间的荷塘

钟文

①家乡的村前,有一口很大而水不深的荷塘。打从记事起,我们这些光着屁股的村童,每逢夏天常在荷塘边玩耍。

②我们用废纸结成了一只只小纸船放进荷塘,让风儿吹进荷叶底下,看谁结的小纸船被风吹得快吹得远。那时,荷叶的青翠、碧绿,以及荷塘的徐徐清风,好像与我们无关。因为在那个年龄阶段,我们对自然界的许多事物还没学会欣赏。确切地说,那时,我们是冲着荷塘里的水来这里玩耍的。

③我们在这里玩耍的内容可多着呢,除了结纸船以外,还脱下头上戴的小草帽用来捉荷塘里的小鱼小虾。有时,为了不被烈日晒着,我们还摘来一块块荷叶,用篾条串起来,披在身上遮挡强烈的阳光。有时我们还在荷塘边抓起一团团泥巴,捏成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小泥人,然后用来互相投掷取乐;有时,冒着火辣辣的太阳,大家一起跳进荷塘,利用荷叶做掩护,玩起水中的捉迷藏!

④也记不起多少次了,我们玩耍得兴趣正浓,不管父母怎样叫唤,照样是你唤你的,我玩我的,直到最后,父母生气了,拿着竹棍子气冲冲地赶到,我们才肯回去。

⑤光阴荏苒。后来我长大了,读书、参军,接着外出参加工作了,就再不像儿时那样到荷塘边来玩耍了。

⑥每次回去,我都重拾孩提时的那段时光,又一次次地来到荷塘,欣赏这里的自然风光。

⑦盛夏之季节,天气较为炎热,夏雨常光顾。在雨帘中,漫步在荷塘的周边,那雨打荷叶发出一阵阵“扑扑”的响声,倒像是为我这位打道回乡的人鼓掌欢迎呢。更有映入眼帘的是雨打荷叶摇头晃脑的姿势,真像荷叶在风雨中开心得意地尽情舞蹈!

⑧夏雨过后,荷塘的景致更加迷人。那一枝枝迎风摇曳的荷叶,经过雨水的洗礼,它宛如一个个刚出浴的美人儿,打着一把把翠绿色的小伞,站立在雨水盈盈的池塘中,显得更加妩媚,更加艳丽,更加楚楚动人!更为诱人观赏的是在那朵朵硕大的荷叶上面,还盛着一瓢瓢雨水,当阵阵微风吹来,摇摇欲坠,雨水在绿叶的映衬之下,呈现出深蓝浅绿的色泽,真像一个个绿色的玉盘,盛放着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圆圆的、晶莹剔透的珍珠玛瑙!

⑨令人最爱观赏的还数是夏夜乡间的荷塘月色。

⑩盛夏之夜,当一轮明月悬挂在天幕之上,荷塘里那挂满露珠的荷叶,在月光的照射下,泛着闪闪的银光,这时的荷塘之中,月光如泻,不时还传出一阵阵“咯咯”的蛙鸣。恰在这个时候,只要站在荷塘周边静静地欣赏,那满塘的月光,以及那琅琅的蛙鸣,何不令人如醉如痴……

( 1 )这篇散文以荷塘为线索,按________顺序,先描写了童年在荷塘玩耍的情形,后描绘了家乡荷塘的________,给我们展现了风雨荷叶、________、________三幅荷塘美景图。
( 2 )有人说,第④段文章显得多余,可以删去。你对此有怎样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 3 )第⑦段从哪两方面描写风雨荷叶的?画线的句子描写十分优美,请简要赏析。
( 4 )第⑧段写景详略得当,它重点描写的内容是什么?这样安排有怎样的意义?
( 5 )从内容上看,这篇散文通过乡间荷塘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时光啊,请你饶了他吧

①我不想承认他老了,但凹陷的眼眶,花白的头发,以及那从严厉到温和的声音,我承认了。

②大概是从去年我大病后开始,我渐渐发现,我们的谈话不再是“考不考得上,你就这一次机会,自己要把握好”,“我知道,能不能别再唠叨”,而是“学习别搞太久了,身体吃不消”,“吃得消,放心吧,我一定考得上”。我庆幸我的十八岁磨平了叛逆的棱角,让我们的关系有了如此温柔的转变,也庆幸那次因祸得福的大病,让我参悟了父亲两种爱的方式。

③那是高三上学期临近期末考试的紧张阶段,我在学校突然晕倒了。当我清醒时,我已经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深夜,妈妈的手机又响了。我隐约听到电话里传来的声音:“……要不,我明天回去一趟吧,可路费就得好几百。唉!……这一病,成绩恐怕……”听到这儿,我抢过妈妈的手机,对着里面吼道:“我不用你管,明天我就回学校,死也要死在教室里!”然后,“啪”的一声挂断了电话。

④躺在病床上,我再也睡不着,刺痛我心的那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从我上初三开始,我与父亲的摩擦就从未停止过。尤其是在高二下学期发生的一件事,使我们的关系几乎降到了冰点。那是期末考试后,父亲抢着去开家长会。他回来时,阴沉着脸,将我的成绩单狠狠地摔在桌子上。他高大的身躯像山一样,让我产生压迫感,刚刮过胡子的下巴泛着青光,我的争辩只换来他更严厉的训斥。当房门被他“咚”的一声关上后,我们之间的关系也被这道门阻断了。

⑤高三刚开学,父亲辞去了原本轻松的工作,去外地打工。我心里暗暗高兴,妈妈发现了,长叹了一声,在后来的日子里,父亲每次来电话,我都是在蚂妈的不断催促下才应付几句……

⑥第二天傍晚,父亲竟然出现在病房门口。窗外,冬日的残阳勾勒出那个熟悉的轮廓,却又不是我记忆中的模样。原本魁梧的身躯不再挺拔,浓密的黑发已经花白,黑瘦的脸上眼眶深深凹陷着,胡须显然也已经好几天没有剃了。才45岁的他不该是这个样子!不知为何,我的鼻子竟有些发酸。

⑦住院的几天里,父亲总是嫌妈妈对我照料不周,常向她发脾气,后来干脆凡事都亲自动手,只要是我想要的,或是他认为我需要的东西,无论多贵他都会去买。尽管如此,我对他还是淡淡的,一天,妈妈偷偷告诉我,父亲外出打工是为了筹备我上大学的学费,为了不增加我的负担,父亲一直不让她告诉我。霎时,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⑧出院后,回到学校,我开始埋头苦读。一天,同桌突然叫我出去,指着楼下说:“你爸爸来看你了。”人群中,他仰着头,用目光过滤着一个个从楼梯口走下的学生。一见面,他便塞给我满满的两大袋水果和牛奶。我想十年前的我一定很羡慕现在的自己,因为那时一天5毛钱的零花钱,回家后都是要报账的。时光带走了原来的父亲,带来了慈爱的这一个。

⑨我送他到校门口,他一直叮嘱我:“要多吃点饭,学习别太紧张了,注意身体。星期天记得早点回家,我叫你妈给你炖鸡。”寒风拂乱了他的头发,他略耸着肩。我害怕这日益凛冽的寒风会吹弯他的腰,会把他的皱纹越割越深。夕阳的最后一缕余晖,洒在光秃秃的枝丫上,也拖出了父亲瘦削的身影,那身影在我模糊的泪眼中渐行渐远。其实,我宁愿父亲仍是从前那个健硕而又对我百般挑剔的父亲。可是,我再也找不回逝去的时光。

⑩时光啊,放过我的父亲吧!他的黑发不需要白发的点缀,更不需要白发放肆地喧宾夺主,把青春还给他吧!时光啊,放过我的父亲吧!让他还能惬意地和朋友喝酒畅谈,把自在的日子还给他吧!时光啊,放过我的父亲吧!把他的瘦弱和衰老都带走,把强壮的身体还给他吧!时光啊,求你把从前的他还给我吧!时光啊,请你饶了他吧!

( 1 )“我”读高三那年,父亲为“我”做了哪三件事?

( 2 )选文第④段插入“我”高二时和父亲发生冲突这件事有什么作用?

( 3 )请概括回答选文⑦段画线句子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 4 )请简要分折选文⑥段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他仰着头,用目光过滤着一个个从楼梯口走下的学生。

( 5 )谈谈你对选文⑨段中“日益凛冽的寒风”的理解。

( 6 )选出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

A: 本文的题目用了求告的语气,形式新颖,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B: 选文中的“我”渴望留住时光的脚步,希望父亲依旧年轻、踺康、自由自在。
C: 选文以时光为线索,记叙了“我”成长的经历。
D: 选文结尾部分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把“我”的感情表达得更为强烈。
四、写作(分值:60分)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1:有 相伴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①征服自己的一切弱点,正是一个人伟大的起始。 ——沈从文

②所有的胜利第一条件,是要战胜自己。 ——西兰帕

③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

——汪国真

作文要求:①表达真情实感;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④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⑤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情非得已”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