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上海市真光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填写关联词都正确的是( )

当我们逐渐成长起来之后,我们便也逐渐形成了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它_______来自于阅读,_______来自于直接经验。_______我们依然热爱阅读,_______依然对阅读保持信赖,便会自觉去芜存精,选择那些真正的好书。

A: 虽然 更 假如 或者
B: 因为 也 只要 并且
C: 不仅 更 假如 并且
D: 不仅 也 只要 或者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删去“能否”)
B: 消防支队负责人提醒广大市民注意消防意识,增强用火安全。(把“增强”改为“注意”)
C: 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删去“随着”)
D: 年轻人一定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充分认识学习社会科学、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意义很有必要。(删去“很有必要”)
3、下面是某同学写的一篇《海底两万里》读后感中的一段文字。你认为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自幼热爱海洋,向往远航探险。【B】11岁时,曾志愿上船当见习生,远航印度,结果被家人发现接回家并狠揍了一顿。【C】正因这一童年经历,凡尔纳大半生时间都投入到幻想与写作当中。【D】他即使没有周游过世界,而且在作品中,他用丰富的地理知识带领着我身临其境,走遍七洲四海,世界各地。


A: A
B: B
C: C
D: D
4、

下列作家、作品及文化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香山居士
B: 《岳阳楼记》﹣﹣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C: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词
D: 《湖心亭看雪》﹣﹣张岱﹣﹣明末清初﹣﹣散文
5、《梅岭三章》中,为了表现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用死了也要去“泉台”集合“旧部”革“阎罗”命的说法,下面对这样写的好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用阎罗来借指反动势力,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了,耐人寻味。
B: 通过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出比“死而后已”更深一层的意思。
C: 鬼怪人诗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比较常见的,能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D: 使诗歌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6、

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当田圃冷冻了一冬 着种子,牧草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当鱼塘寒浅 留滞着游鱼,小溪渐渐 歌不成调子,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A: 囚禁 寒浅 嘶哑
B: 禁锢 枯涸 嘶哑
C: 囚禁 枯涸 喑哑
D: 禁锢 寒浅 喑哑
7、下列划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像你这样走马观花、不求甚解 , 怎么可能读出文字的曼妙呢?
B: 王心达同学已经把《论语》第六则翻来覆去地背了好几遍了,总是不尽如人意。
C: 这一天,重庆图书馆门前人声鼎沸 , 挤满了许多前来参加签售会的读者。
D: 晚上十点的校园,没有了白日里的读书声与欢笑声,成了人迹罕至之所。
8、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qiào) 教(huǐ) 名(nì) 深痛疾(wù)
B: 然(qiāo) 形(qí) 亮(zēng) 出言不(xùn)
C: 刻(juān) 黑(yǒu) 憎恶(zēng) 息敛声(bǐng)
D: 私(shú) 胆(què) 热(zhì) 然长逝(zú)
9、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 他出类拔萃 , 以绝对的优势压倒竞争对手,率先被录用。
B: 国际国内形势瞬息万变 , 要想左右这局势,走在时代的最前列,恐怕得费一番功夫。
C: 他这人就是这个样,不修边幅 , 不拘小节,干起事来毛毛躁躁,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D: 一场春雨之后,那雪白的梨花漫山遍野,绽放出五彩斑斓的美丽。
10、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虫(ruì) 晒(bào) 隙(xià)
B: 空(qiào) 开(pì) 喧(xiāo)
C: 挖(jué) 鱼(qí) 藏(chǔ)
D: 车(zhé) 力(jié) 化(fú)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 1 )任选一个角度欣赏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 2 )尾联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甲)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齐景公为高台,劳民。台成,又欲为钟。晏子谏曰:“君者,不以民之哀为乐。君不胜欲,既筑台矣,今复为钟,是重敛于民也,民必哀矣。夫敛民而以为乐,不祥,非治国之道也。”景公乃止。
【注】为:筑 复:又 敛:征收

(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齐之习辞者也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君不胜欲 既筑台矣

( 2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君者,不以民之哀为乐

( 3 )甲文中晏子运用 的故事反击楚王,乙文则反映晏子具有 的思想。

( 4 )读完甲乙两文你认为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了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太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叮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②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地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面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去坐下,我的泪又来了。

( 1 )选文由①至②段写了“我”对父亲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请把它说出来;并想一想“我”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 2 )选文中写“父亲”外貌后,先后写“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对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才替祖母办完丧事,黑色有哀悼的意思。
B: 突出家境惨淡,父亲老境颓唐,照应了开头,“黑布”刚好反映了家境的困顿。
C: 着力刻画父亲生活古板,是“我心里暗笑他的迂”的原因之一。
D: 黑色色调暗淡阴沉,与全文气氛一致,同时与“我”贵重的紫毛大衣形成对比,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
( 3 )朱自清的文章朴素自然,却能产生极大的感染力,它的好处要细心玩味才能够体会。赏析“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句中的“找不着”能否换成“看不见”了?为什么?

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冬日的笛声

王剑冰

①冬天的街上闲人很少,都被刀子样的寒风堵在了屋子里。出门的人无不行色匆匆,忙着自己要办的事。但如果你哪天走出门外,却说不准会听到一阵悠扬的笛声,在哪个角落飘然而出,给这个冬天染上一缕畅快的春意。

②我出去的那天特别冷,天空灰蒙蒙的,像是要下一场纷纷扬扬的雪。我把衣帽捂得严严的,戴了厚厚的手套。转过街角的时候,忍不住缩了缩脖子。就在这时,我听到了笛声,那种带有水音的声音让我猛一振奋。厚厚的帽子竟也没有能够阻挡住这种脆亮的声音。

③回首望去,竟是两个衣着朴素的乡人,一边走,一边吹着手中的笛子。他们的肩袋里,也插着长长短短的笛子。不用说,他们是以这种方法卖那管乐器的。

④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又会有多少人能买下他们手里那价钱并不昂贵的竹笛呢?我跟在他们的后边,走了长长的一段路程,一直到了另一个街口。一路上,确实是没有人向他们过问过什么。甚至没有多少人回过头来发出一声赞叹。不是因为他们吹奏得不上档次,他们的演技确实够得上一个水平。我多少还懂得一点乐器。是人们见得太多了,听得太多了。而更多的人是玩不转这种看似简单的乐器的,别人的嘴一用力,手指一动弹,一串美妙的乐声就从竹管中飞了出来。而你不行,得练。这些人从冬到夏,从夏到冬,无论场合环境,每天都在不停地练习着,熟能生巧,总有一天会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⑤我遇到的这两个人,一个年轻,一个年长。他们已经在这样的街道上,不知经过了多少日月了。而他们又卖出去多少竹笛呢?这种商品,不是假冒伪劣,它不会损坏人们的身体健康,反而会给人们带来某种愉悦。他们不会挣到什么大钱,卖出去一支是一支。他们由这个地方走到那个地方,也许他们走遍了中国的大大小小的城市。应该说他们是把我们的传统乐器撒遍大江南北,再说得高一点,他们是把祖国的这种民族艺术推而广之。

⑥我就曾在这样的沿街“吹卖”的人手里买过一支很不错的笛子,仅仅花了五元钱。我真的算不出来,这些人是如何赚到钱的。相比起那些倒卖车票的,偷拿巧盗的,制假贩假的,他们着实是不能发到什么大财。而在各个城市的街头,你确确实实会见到这样一些为了手中的那点儿“艺术”而不辞辛劳的人。

⑦笛声依然。在我从另一个小街拐过来时,我又听到了那种像树叶欢舞、像水波荡漾、像百鸟鸣叫的乐音。雪就在这时静悄悄地下来了。雪很凉,一片一片落在光秃秃的树枝上,自然也落在吹笛人的手指上。而笛声,却迎着那种飘落直直地盘旋而上,直到消失在无边无际的云端。

⑧风,更猛了。

(选自王剑冰的新浪博客,略有删改)

( 1 )从文中所写内容看,卖笛的两人不辞辛劳地走街串巷,究竟为什么?
( 2 )请谈谈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我出去的那天特别冷,天空灰蒙蒙的,像是要下一场纷纷扬扬的雪。

②在我从另一个小街拐过来时,我又听到了那种像树叶欢舞、像水波荡漾、像百鸟鸣叫的乐音。

( 3 )本文最后一段仅仅五个字却单独成段,作者为何这样安排?请说说你的理解。
( 4 )简要说说你对文中卖笛人的评价。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

惊叹!母女共同考研,同时被录取!西南医科大学公布了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出现了一对相差25岁的母女的名字。地们是该校附属医院儿科护士长、50岁的白永旗和25岁的女儿露露。女儿多次考研失败,亲妈实力陪考“逼”着前进,她们共同考研,同时被录取!网友戏称“神仙母女”,这段经历妙不可言!

硬核!父子两地战“疫”,同获“骏马奖”!有这么一对父子,胡小奎和胡竫,父亲胡小奎是泰兴疾控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儿子胡竫是泰州人民医院护士,在战“疫”一线,他们携手奋战,冲锋在前。胡竫说:“我很开心,上阵父子兵,我们是父子,更是“战友”,我们会继续用奋斗与坚持,并肩作战,守护百姓的平安与健康。不负荣誉,在岗位上像骏马一样奔驰。”

要求:书写整洁,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抄袭和套作。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旧梦难温”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