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请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而《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B: 人们在死火山口发现了一个生命史上的奇迹﹣﹣幽暗的峡谷里竟然柞木苍郁!划线句子中的破折号表示话题转变 C: “动物之间尚且有怜悯之心,更何况我们人类呢?”是转折复句 D: “洗得干净”是偏正短语,“干净地洗”是后补短语 |
2、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B: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才能,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 C: 随着近年来草原自驾的兴起,严重危害了草原的生态环境,正在成为草原不可承受之重。 D: 我原打算介绍王宾向张凯借阅《平凡的世界》,没想到他已经离开学校,跟父母回老家探亲去了。 |
3、 | 下列没有围绕画线句论述的一句是( ) B: “水滴”和“绳锯”的力量可谓小矣,但是经常不断地朝着一个目标去“滴”,去“锯”,最终会收到“石穿”“木断”的效果。我们学习上要打好基础,也必须有这种精神。 C: “满招损,谦受益”,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真正的虚心。 D: 只要坚持不懈地下功夫,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基础是一定可以打得坚实的。 |
4、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 哂笑(shěn) 冗杂(rǒng) 晦暗(huì) 锐不可当(dāng)B: 颓唐(tuí) 荫庇(yìn) 驰骋(chéng) 引吭高歌(háng) C: 跻身(jī) 恣睢(zhuī) 笑靥(yǎn) 风雪载途(zǎi) D: 扒窃(bā) 晕车(yūn) 寒噤(jìn) 翘首而待(qiáo) |
5、 | 在原文横线上填上四字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________,互相挤着、撞着,________,________,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________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 A: 畅畅快快 推推搡搡 千军万马 前呼后拥 B: 千军万马 畅畅快快 前呼后拥 推推搡搡 C: 畅畅快快 推推搡搡 前呼后拥 千军万马 D: 千军万马 推推搡搡 前呼后拥 畅畅快快 |
6、 | 下面语段中加下划线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 ) 一片白茫茫的雪域里,掠过一两声寒鸦的孤鸣,远山黛色渐浓,回头瞥见一枝横斜的梅在风中摇曳!“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 鲜妍明媚如百花却比百花多了一分冷傲,骨瘦清雅如修竹却比竹多了一分曲美,自然而不矫揉造作。贵为花魁,淡名人后,成就奇美,留缕清风! A: piě yè yàn jiāo B: piē yì yàn jiǎo C: piē yè yán jiǎo D: piě yì yán jiāo |
7、 |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小贝把自己写好的作业交给老师,恭敬地说:“你要认真地帮我改好!” B: 你对喝了酒仍坚持要开车的爸爸说:“爸爸,为了大家的安全,您就别开车了。” C: 别人打错了电话,你对对方说:“你打错了,也不看清电话号码就乱拨。” D: 有人从公交车上往外乱扔垃圾,你冲着他说:“喂,你太过分了,积点德不行啊!” |
8、 | 下面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广东警方一举抓获制贩毒集团的首领,其余罪犯也在劫难逃。B: 喜迎元旦的联欢会上,同学们聚在一起说说笑笑,享受着天伦之乐。 C: 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被公然拍卖,大家义愤填膺。 D: 有些人一旦拥有了名利,就变得患得患失 , 不愿再冒风险放手一搏。 |
9、 | 下列各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感受到人生使命是那样庄重而迫切。 B: 孟子说:“斧斤以时入山林”。就是说,伐木要择时,不能滥砍滥伐。 C: 家园——这个包含深情的温暖词汇,其基础全在于良好的人际关系。 D: 很多东西溢满了我的心:草木、鸟兽、云彩等……,成为内心的永恒。 |
10、 |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让人家拿大杆秤当牲口称,憋闷死的。 B: 百年老炉中的炉火像浇上了油,烧得呼呼蹿火苗子。 C: 那雪,就如白玉,铺满了大地,让你感觉到了天界。 D: 求知和阅世的过程,就是打开这些门的过程。 |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 首联的“国破”直说国都残破,“草木深”中的“深”则以春草的茂盛暗写战后长安城的荒凉。 B: “花”“鸟”本是春天最常见、最美好的景物,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而见花落泪、闻鸟惊心。颔联融情于景,读来令人无限感伤。 C: 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写尽诗人在国破离乱之际的愁苦焦虑。 D: 这首诗作于唐朝“安史之乱”之时,集中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感。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①,我任②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 1 )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 B: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 C: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官府的公文) D: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 ( 2 )下列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画竹,兰为长。 A: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B: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 策之不以其道。 D: 不以千里称也。 ( 3 )翻译句子。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 4 )联系文章具体内容,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
关于“十一黄金周”的主题阅读
材料一:假期由来
黄金周制度,是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设立的,是当时为了刺激消费,拉动国内经济,促进国内经济,促进国内旅游,通过借调周末而形成长假的举措。消费作为衡量社会经济平衡发展的重要标志,既与社会群体收入水平息息相关,也与民众消费观念更新、消费时间充裕与否密不可分。通过给予人们充足的休息时间,刺激人们的经济思维,丰富人们的生活内容。百姓的休闲消费能力不断提高,用于餐饮、购物、旅游、健身、娱乐的消费与以往相比大幅度增加,人们从满足现实的基本生活需要转向对提升精神生活质量的向往。由于周末和节假日本来就是商业消费的集中时间,七天长假更是旅游、交通和商业集中时段,是有利于商家赚钱的商机,媒体称为,黄金周。
材料二:“数”说现状
①今年国庆恰逢中秋,凑足8天长假被大众称为超级黄金周。据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综合测算,本次假日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0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836亿元,按可比口径前7天与2016年同比计算,分别增长11.9%和13.9%。
②商务部新闻办公室消息,今年,十一‛黄金周,全国消费市场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新兴消费亮点纷呈、传统消费提质升级,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渐成消费新时尚,供给创新、线上线下融合、绿色共享、移动支付进一步拓展了消费增长新空间,消费供需结构升级有力增强了城乡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据商务部监测,10月1日至8日,全国零售和餐饮行业实现销售额约1.5万亿元,日均销售额比去年,十一黄金周增长10.3%。
③新闻网报道:此次,“十一”长假期间,共有7.05亿人次选择出游度长假。也就是说,中国的国庆节让全球十分之一的人口踏上旅程;10月1日,约10万民众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庆祝新中国68周岁华诞;八达岭长城景区清洁工每日背十余吨垃圾下山;10月3日当天,浙江省旅游收入逾80亿。
④近日,蚂蜂窝旅行网联合今日头条发布了《2017国庆出游趋势报告》统计显示:
材料三:专家言论
知名旅游专家刘思敏:黄金周已经成为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春节满足的是民众对家庭团聚的传统精神需求,黄金周满足的是以旅游消费为载体的现代精神需求。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应当设置三个固定七天长假:春节家庭团聚,五一,十一远程出游释放社会压力,从而更好带动经济发展。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汪丁丁:十一黄金周的影响并非只有7天。假期临近,人心浮动,经过七天长途奔波,还要恢复体力,前后算起来大概是十天,劳动生产率会受影响。现在,黄金周‛出行人群中,有近2亿从事一线劳动的年轻人,按1人每天创造100元计算,10天损失2000亿……
北京大学世界遗产问题研究中心谢凝高教授:“人满为患”被一些发达国家视为破坏景观生态的严重现象,一些名胜古迹或坍塌或损坏,与其说是岁月的侵蚀,不如说是过度的游客量和垃圾污染使得他们不堪重负。
材料四:网友热帖
范戈成都:10月1日在家看全国高速堵车,2日在床上看各地景区排队,3日在家看全国酒店涨价,4日在家看景区公路变停车场,5日在家看游客到处被宰,6日在家看买不到火车票,7日在家看全国高速堵,8日在家看北上广进不了城。
杂谈五味:旅游是一种在辛苦和疲惫中寻找快乐和放松并增长见识的经历。十一黄金周给了我增长见识和经验的好机会。去名胜古迹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去自然风景区直面奇异景观,陶冶情操增长见闻;去繁华大都市目睹了城市的时尚、繁荣和人间百态。
靓靓亮亮:有个十一真正好,七天的时间我做主,去和家人团个圆,去和朋友喝个茶,去到郊外采个风,再去图书馆看个书,生活因此变美好。
(有删改)
( 1 )材料二中“数”说了哪些现状?简要概括。围拢在父母身边的日子
老愚
坐在乱七八糟的都市里,我时常会想起关中平原的家。
在我生长的年代,家是父母用尽全力从土里拱出来的栖身之所。土墙瓦房,砖头和木头是叫人稀罕的玩意儿,甚至连牙膏皮包装纸都让人眼前一亮。在这样一个用黏黄土版筑起来的院子里,有土炕和土锅灶,日子便能过下去了。与土的间隔仅仅在炕上,用枕席把身体与将泥土抹平的炕面隔开,若能就着煤油灯读一本没皮的小说,我就很有幸福感了。
全家人最珍视的宝贝是粮食,在上房顶楼上做成粮仓,四周用席子包起来,沿根脚撒上老鼠药。夏秋两季,把队里分下来的麦子、玉米一麻袋一麻袋吊到上头,吃粮时,再一斗一斗提下来。院子里打了地窖,存放红薯和白萝卜,歉收年月,连玉米芯、红薯秧子都要储存起来。大地是丰饶的,满地的收获却被国家一车车拉走,支援我们一辈子也见不着的“同志加兄弟”。
父亲在院子四角各种了一株泡桐,我负责每天浇水。
猪是最舒服的,每天在圈里哼哼着要吃的。偷偷饲养的几只母鸡,“咯咯咯咯”叫唤,带着下完蛋的骄傲,向主人邀功:再给一把米吃,明天还能为你下一枚更大的蛋。
老鼠夜里出来,它们躲在厨房案板下,有的钻进风箱里,弄出“窸窸窣窣”的声响,我一跺脚,它们便安静了。
梧桐枝丫伸开,便有鸟驻足,不时掉下气味熏人的排泄物来。据说,屎掉到谁头上,谁就会有霉运,弄得谁也不敢往树荫里去。等鸟儿们的屎铺了一层,父亲才让我去把它们铲干净,倒到圈里,在树下重铺上一层新土。
有一年,来了一对喜鹊,它们来回打量了上房屋檐几圈,决定筑巢安居。一家人面带喜色,好像要添新人一般,走路说话压低嗓门,生怕惊动了贵人。喜鹊夫妻叽叽喳喳,嘴里衔着从地里拣来的细枝,进进出出,仿佛一对心里盛满喜悦的可人儿。
家里也有神灵。母亲在上房东屋供奉了神仙,香火长年不断。木刻的神灵,白天只是一堆杂乱的线条,到夜里便让我害怕。好多次,感觉他们有了生气,睁开眼,从墙上走出来,蹑手蹑脚朝我扑过来,甚至把手放到我脖子上。
最欣喜的是薄暮时分。一家人坐在院子中央的石桌前,中间位置往往摆放一碟凉菜——凉拌胡萝卜或白萝卜丝,无非是浇一勺醋,放半勺辣椒。父亲坐北朝南之尊位,旁边会给母亲留出位置,我和弟弟妹妹们围坐其余三边。母亲把稀饭和馍挨个分发到大家手里,等父亲夹起一筷头菜后,我们才敢伸出筷子。很快,就响起“吸溜吸溜”的吞咽声,因为食物单调,吞咽声也像民乐一般简单。粥稀馍碎,牙齿使不上劲,有时不免咬到舌头。
那时候无人说话,大家专注于品尝,生怕一张嘴,好味道就溜走了。因饥饿而来的幸福感,就在这无声的响动里。碗被舔得干干净净,如果谁有未吃饱的表示,母亲就从自己碗里倒一些,或者把手里的馍掰一块递过去。她总是最后一个吃,吃得很慢,现在想来,应该就是在等孩子们的呼唤。
饭后喂猪,我和大弟弟将猪食抬到猪圈里,还未倒进食槽,猪们就呼呼扑过来。中午放学回家,我会习惯性地把手伸进鸡窝,一般会摸到一枚蛋,运气好时会有两三枚。鸡蛋在手里热乎乎的,让我感到母鸡的辛劳。这些鸡蛋大都卖给了城里人,母亲只把那些品相欠佳的留下来,在谁过生日时煮熟卧到碗底。
夜里,村子安静了。劳累一天的人和牲口都疲乏了。我们几个就着煤油灯,读读课文、写写作业,就熄灯睡了。父母在上房里说些闲话,我们也听不出那些暗语似的句子,我们只管读书,一切都有他们安排。
胡思乱想着,迷迷糊糊沉入梦乡。起夜时,月色正好,父母的呼噜声有节奏地呼应着,好像眉户小戏里的男女对唱,让人踏实。
远处,从陇海线那边传来火车轮子与钢轨的摩擦声,“哐当哐当——哐当哐当”,那是天籁般的声音。长大了,我就被它带到远方,开始自己的生活。我们就像蒲公英的种子,期待被风吹走,寻找属于自己的道路。
高一那年的中秋节,看着圆润的月亮,我突然想家了。独自溜出绛帐高中的校门,沿高干渠往东疾走。河水激越,发出“咕咚咕咚”的欢叫声,我心里盛满了思念,一口气爬上了双庙坡。
月色里的村子,非常安详。家人在做什么?
推开虚掩的大门,窝里的鸡扑腾一声便又安静了。一家人的身影映在窗棂纸上。
母亲说:“有人进来了?”
父亲说:“你听错了吧?这会儿有谁呢?”
“我回来了,妈!”
妹妹和大弟弟出来迎我。
掀开帘子,土炕中央的大红被子上,放了果盘,里面盛了瓜子、花生和苹果。父亲让我上炕,削了一个最大的苹果递给我。然后才是弟弟妹妹们,最后一个苹果,父亲削好后从中间切开,将半只递给母亲。
我留恋这温馨的气氛,但隐约感到,自己就像长成了翅膀的大雁,很快就得飞走了。心里有沉重的感伤:学校里每个人只是学习机器,既无深厚的友谊,也乏异性抚慰,我们的心灵非常干涸。集中营式的求学生涯,几乎令人发疯,内心早就渴望逃出这囚笼般的生活。生活注定在远方,能飞多远,就看你的造化了。
回家,只是为了获得一丝慰藉,重回父母遮掩的屋檐下,体会被呵护的感觉。
飞翔的那一刻越来越近了。
三十多年前飞走,我尽管可以一次次回家,但在梦里才能回到那个贫瘠温暖的院子。
我多想待在父母的屋檐下,他们不老不病,我们也不长大,就那样一直生活下去。
老屋如今被一条路踩碎了,三层楼的新屋阔大气派,却颇显萧索。妹妹和大弟小弟相继离开,在他乡成家。二弟在西安做工,大侄子在杨陵高中校外租房,全力准备高考。家里剩下二弟媳妇和读初三的小侄子。母亲病了,陪床的父亲只好睡在医院里。
到晚上,父亲手植的三棵杏树和柿子树发出时而和悦时而惊悚的声响。院外属于生产队的老白杨树,每年都会把它那永远也散不尽的白絮落到院子里,胆大的会透过塑料窗帘钻进父母的屋子。陪伴两位老人的,除了《新闻联播》,还有秦腔折子戏和赵忠祥解说的《动物世界》。
近几年,想家了便回去,以为会找到幼时围拢在父母身边的感觉,可当与父母睡在一个屋子里时,浮上心头的却是难言的滋味:日子老了,父母终将离我们而去,一次次见面不过是人世的告别罢了。前半生在期盼好日子,当有条件“好”的时候,“分别”却不知不觉站在我们之间。
( 1 )文中三次写到“我”围拢在父母身边的事。请找出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同学们,在你的生命中,陪你成长,伴你同行,给你幸福,赠你快乐的人很多,这个人也许是总在你最无助时挺身而出的朋友,也许是一直对你呵护有加的父母,也许是谆谆教诲你的老师……哪一个曾在你心灵的最深处烙下深深的印记,请用你的深情和真情,写下他(她)与你走过的那些点点滴滴!
请以“一路有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在记叙中适当描写和抒情,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