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武汉市第四十五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英语老师非常幽默,把语法讲得惟妙惟肖 , 让同学们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B: 奶奶刚才还有说有笑,突然收敛起笑容,我们一脸茫然,不知哪儿冒犯了她。
C: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有多大的建树 , 只要你善于发掘快乐,再平凡的生活也是有意义的。
D: 他聪慧好学,多才多艺,阳光帅气,在我们年级鹤立鸡群 , 是校草的热门人选。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杨绛先生学贯中西,著述丰硕,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
B: 是否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
C: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D: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市学校很多都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群众信任的重大问题。
B: 从陈部长的讲话中,使我们明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十九大对教育工作的明确要求。
C: 司法大数据显示,近年来,10%的交通事故案件发生的原因是司机开车看手机造成的。
D: 我们一定要跳出惯性思维,提高思想认识,着力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促进经济转型。
4、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蝉则千(通啭,鸟叫声)不穷(《与朱元思书》吴均)
B: (有人)置酒而招之(《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C: (难道)真无马邪《马说》
D: (腰佩)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5、下面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中学以来,他一直始终参加学校田径队训练。(删去“一直”,或删去“始终”)
B: 通过这次小提琴比赛,使他的自信心增强了。(删去“通过”,或删去“使”)
C: 到了退休年龄的他,精力和身体都还很健康。(将“健康”改为“充沛”)
D: 我们要利用一切人类的优秀成果,为祖国建设服务。(将“一切”放到“人类的”后面)
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这样长而富有变化的墨线是中国画的特点。

②南宋梁楷《李白行吟图》中李白的一件斗篷,只用了不到十根线条,便勾勒出人物身体的结构,衣褶的变化。

③线条的起落及抑扬顿挫都清楚可辨。

④造型以线条为主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主要特征。它是中国书法用笔方法的发展和延伸。

⑤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世界。

A: ④⑤③②①
B: ⑤④②③①
C: ⑤④③②①
D: ④⑤①②③
7、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从2017年5月10日起,“蓝鲸一号”开始试采可燃冰。沉睡海底不知多少年代的“冰”,穿透厚达200米的泥质粉砂地层,①变为天然气被输送到大约1200米以上的海平面上,②这不但是全球首次,而且也是我国首次对可燃冰成功实现试采。③连续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让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采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④这是中国人民实现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标志性成就。


A: 句子①删去“大约”。
B: 句子②“全球”与“我国”互换位置。
C: 句子③在结尾处加“的国家”。
D: 句子④把“实现”改为“推进”。
8、下列句子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文学爱好者李筠在电话里对编辑说:“我的拙作已经发到您的邮箱里,请您指正。”
B: 厂长热情地说:“我们是友好合作单位,只要贵单位有需要,我们一定鼎力支持。”
C: 新娘的父亲激动地说:“各位亲友前来参加令爱的婚礼,我在此真诚地表示感谢!”
D: 王骁一进李老师的家门,就高兴地说:“我初次登门拜访,您家真是蓬荜生辉啊!”
9、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狐(qiú) 锦(qīng) 入(sàn)
B: 海(hàn) 干(lán) 难(zháo)
C: 笛(qiāng) 琵琶(pí pa) 地(juǎn)
D: 风(zhì) 门(yán) 路(zhuàn)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只要我们明确了目标和要求,按照客观规律和具体的操作步骤,就一定能够迎刃而解。
B: 节日的步行街,张灯结彩,人山人海,处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C: 来自国内的百余位赏石名家齐聚费县,以石为媒,以石会友,助推费县旅游事业。
D: 2017年5月,广州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如期举行,开幕式既体现了广州地方文化特色,又彰显了体育新理念,获得了群众的好评如潮。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诗词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1 )词中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两句很有特色,请说说其妙处。

( 2 )找出表现词人心情的语句,体会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文言文阅读。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节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节选自张岱《西湖七月半》)

(丙)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

(注释)①七月半:即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中元节”。杭州风俗,游湖赏月。②巳:巳时,约为上午九时至十一时。酉:酉时,约为下午五时至七时。③燎:火把。④二鼓:二更,约为夜里十一点。⑤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⑥夕春:夕阳。

( 1 )(赏月景)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月 景 尤 不 可 言 花 态 柳 情 山 容 水 意 别 是 一 种 趣 味。

( 2 )(明时间)下列关于(甲)(乙)(丙)三文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开头简单地交代时间与地点,接着便切入描写的对象“雪”。
B: (乙)文中农历七月半,为了欣赏西湖月景,人们“逐队争出”。
C: (丙)文中“俗士”指的是“午、未、申三时”游湖的人。
D: (甲)(乙)(丙)三文中张岱、袁宏道游西湖的时间与“杭人”不同。
( 3 )(品言行)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 4 )(辨虚词)联系上下文,体会下面句中的画线词语的丰富意味。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甲文)

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乙文)

( 5 )(析情感)同为游览西湖,张岱和袁宏道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结合三篇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小题。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流云火焰。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 1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主要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文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方式是描写。
B: 第一段文字突出对色彩的描写,显示太和殿的辉煌壮丽;第二段文字突出对龙的描写,显示 帝王的威严。
C: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中的“的”字可以删去,因为这样表达得更精确,更符合实际情况。
D: 这三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太和 殿,依次介绍了太和殿的外观、内貌、用处。
( 2 )说明文在介绍建筑物时一般采用空间顺序,选文第二段在介绍大殿时也采用了这种说明顺序,请用具体的语言进行阐述。

阅读《绣眼与芙蓉》,完成下面小题。

绣眼与芙蓉

①我曾经养过两只鸟,一只绣眼,一只芙蓉。

②绣眼体型很小,通体翠绿的羽毛,嫩黄的胸脯,红色的小嘴,它黑色的眼睛被一圈白色包围着,像戴着一副秀气的眼镜,绣眼之名便由此而得。绣眼是江南的名鸟,据说无法人工哺育,一般都是从野地捕来笼养。它的动作极其灵敏,虽在小小的笼子里,上下飞跃却快如闪电。它的叫声并不大,但很奇特,就像从树林中远远传来群鸟的齐鸣,回旋起伏,变化万端,妙不可言。

③那只芙蓉是桔黄色的,毛色很鲜艳,头顶隆起一簇红色的绒毛,黑眼睛,黄嘴,黄爪,模样很清秀。它的鸣叫婉转多变,如银铃在风中颤动,也如美声女高音,清泠百啭。晴朗的早晨,它的鸣唱就像一缕缕阳光在空气中飘动

④两只鸟笼,并排挂在阳台上。绣眼和芙蓉能相互看见,却无法站在一起。它们用不同的鸣叫打着招呼,两种声音,韵律不同,调门也不一样,很难融合成一体,只能各唱各的曲调。它们似乎达成了默契,一只鸣唱时,另一只便静静地站在那里倾听。

⑤在鸟儿的欢唱中,日子不知不觉也欢快起来。

⑥一次在为芙蓉加食后我忘记了关笼门,发现时已是一个多小时以后,想那笼子可能已经空了。没想到,芙蓉依然在笼中欢快地高歌,全然无视洞开的笼门。更没想到的是,从此以后,绣眼的鸣唱声却莫名其妙地消失了。阳台上只剩下芙蓉的独唱,时而高亢,时而低沉。

⑦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芙蓉的叫声似乎有了变化,它一改从前那种清亮高亢的音调,声音变得轻幽飘忽起来。那旋律,分明有点像绣眼的鸣啼。莫非是芙蓉在模仿绣眼的歌声来引导它重新开口?然而绣眼不为所动,依然保持着沉默。芙蓉执着地独自鸣唱着,而且唱得越来越像绣眼的声音。而绣眼不仅停止了鸣叫,也停止了那闪电般的上下飞跃。它只是瞪大了眼睛默默地立在那里,仿佛在回忆,在思考。它是在回想自己昔日的歌声,还是在回忆那遥远的自由时光?我感到困惑。

⑧日子一天天过去,芙蓉照旧每天欢歌,已多日无语的绣眼显得更落寞了,它整日在笼中一声不吭,常常一动不动地呆立在横杆上。一天下午,我从外面回来,刚进门,就听见阳台上传来很热闹的鸟叫声,那是绣眼的鸣唱,但比它原先的叫声要响亮得多,也丰富得多。我感到惊奇,绣眼重新开口,竟会有如此大的变化。走近阳台一看,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鸟笼外,来了另一只绣眼。笼中的绣眼在飞舞鸣叫,笼外的绣眼围着笼子飞舞,不时停落在鸟笼上。那只自由的野绣眼,翠绿色的羽毛要鲜亮得多,相比之下,在笼里的绣眼毛色显得黯淡无光。不过此刻它一改前些日子的颓丧,变得异常活泼。两只绣眼,面对面上下飞窜,鸣叫声激动而急切,仿佛在哀哀地互相倾诉,在快乐地互相询问。

⑨那两只绣眼此刻的情状,让我看到了“欢呼雀跃”是怎样一种生动的景象。这情景深深震撼了我:从野地捕来笼养的小鸟,无奈进入人类的鸟笼,痛苦地做了人类的囚徒。绣眼的重新开口,应该是对自由的呼唤吧。想到这里,我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去,还没碰到鸟笼,就惊飞了笼外那只野绣眼。我打开笼门,再退回到屋里。笼里那只绣眼对着打开的笼门迟疑了片刻,便一蹦两跳,飞出了鸟笼,它拍拍翅膀,飞过楼下的花坛,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⑩它一定是飞到了那个郁郁葱葱的鸟的世界。这样想着,我的内心不觉欣慰起来。

( 1 )请从绣眼的角度概括文章情节。

①________→绣眼冷看芙蓉→②________→绣眼回归自然

( 2 )根据要求,品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晴朗的早晨,它的鸣唱就像一缕缕阳光在空气中飘动。(从修辞角度)

②它只是瞪大了眼睛默默地立在那里,仿佛在回忆,在思考。(从描写角度)

( 3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表达出作者对绣眼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B: 第③段写出了绣眼毛色鲜艳、容貌清秀、动作敏捷、鸣叫婉转多变的特点。
C: 文章中芙蓉长时间被关在笼中,已经习惯舒适的生活,失去了对自由的追求。
D: 文章第⑨段中“这情景深深震撼了我:从野地捕来笼养的小鸟,无奈进入人类的鸟笼,痛苦地做了人类的囚徒”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失去自由的绣眼的同情,也谴责了人类让鸟儿失去自由的行为。
( 4 )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写作(分值:60分)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那么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中,那么他就学会头脑平静地生活。

请你以《我生活在________之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⑴根据自己要写的内容,加上恰当的词语,补全题目,如:快乐、幸福、真诚、鼓励、猜疑……等。⑵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名、人名,可以用A,B,C等代替;⑶说真话,抒真情。字迹清楚,书写工整。⑷要注意有重点地展开叙述,突出事件中触动你情感的部分。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两情相悦”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