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贵阳清华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人迹至(罕:稀少) 乎不同(迥:差得远)
B: 人声鼎(沸:水开) 警报起(迭:屡次)
C: 兀兀穷年(兀兀:漫长的样子) 义愤填(膺:胸)
D: 尽心血(沥:滴) 而不舍(锲:刻)
2、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对弱国好学的学生也一视同仁 , 热情教育。
B: 李老师抑扬顿挫的演讲是那么生动,那么清晰,我们入神的听着。
C: 写文章语言要简洁,最忌拖泥带水
D: 看着新闻里英姿飒爽的宇航员,我神往不已。于是我在心里立下海誓山盟 , 一定要努力成为他们那样的英雄。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疫情期间,医务人员舍小家为大家,抗击疫情,呕心沥血
B: 班长已经将这件事的重要性说得很清楚了,但他仍旧不以为然 , 敷衍对待。
C: 我们一定要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主动向老师请教,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D: 在王老师的细心讲解下,他突然恍然大悟 , 彻底攻克了这道难题。
4、

结合语境,将下列语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风吹过草原,无边的草叶根茎相连,轻轻摇曳,丝丝奏鸣,绿波微漾,送来缕缕清香,那是① 。风则显得更有耐心,它们一千年又一千年地从草尖儿轻轻掠过,为的只是等待一个机会,② ,吹开几片薄薄的云彩。

A: ①辽阔草原的喧哗与躁动 ②带走一点细细的泥土
B: ①生命优雅的沉醉与逍遥 ②掀起一层松松的泥土
C: ①辽阔草原的喧哗与躁动 ②掀起一层松松的泥土
D: ①生命优雅的沉醉于逍遥 ②带走一点细细的泥土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谥号”是古代对死去的帝王、大臣等按其生平事迹给予的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
B: “滕子京谪守巴陵君”中的“谪”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左迁”都是指封建王朝官吏辞职或远调。
C: 余光中在《乡愁》中表达了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古时称家乡为“桑梓”。
D: “弱冠”是指古代男子十六岁行成年加冠之礼,因未成壮年,故称“弱冠”。
6、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丰富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B: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交警部门加大了执法力度。
C: 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虽然得到优待,但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了。
D: 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奋的程度。
7、依次填入下列文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让我们对所有的苦难心存感激,因为,生命________,思想________,意志________

①总是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

②总是在挫折和磨难中茁壮

③总是在残酷和无情中坚强

A: ②③①
B: ③②①
C: ①②③
D: ②①③
8、根据语境,与下面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坦然是失意后的乐观,是平淡中的自信。许多事的得失成败我们不可预料,我们只需尽量去做,求得一份付出之后的坦然和快乐。请记住: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
B: 没有大海的壮阔,但要有小溪的优雅。
C: 没有小溪的优雅,但要有大海的壮阔。
D: 没有小溪的优雅,可以有大海的壮阔。
9、岳阳楼是江南名楼,古代无数文人登临揽胜,下列诗句中不能与“岳阳楼之大观” 对应是( )
A: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B: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陈与义《登岳阳楼》)
C: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D: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10、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正确的一项( )
A: 我们去市场买了白菜、西红柿、芹菜和很多蔬菜。(修改:将“和”改成“等”)
B: 我们青少年一定要肩负起建设伟大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强国。(修改:去掉“富强”或将“强国”改为“国家”)
C: 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修改:去掉“砍伐”或“毁坏”)
D: 加强食品监管,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幸福指数能否得到提高。(修改:去掉“人民”)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1 )秋是悲凉的,而在曹操的眼里却充满了生机,为什么?
( 2 )请任选角度,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妙处。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鲁肃周瑜,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①?”肃造次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③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改动)
【注】①虞:意料,预料。②造次:鲁莽,轻率。③拊(fǔ):抚摩。

(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讨山越 ( ) ②君宜之 ( )
③遂往蒙 ( ) ④肃于是越席之 ( )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①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②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

( 3 )细读节选的文字回答,鲁肃对吕蒙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

( 4 )根据节选文字,联系下面材料,你认为吕蒙是个怎样的人?
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鲁肃过蒙言议,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节选自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有改动)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问题。

安静的阅读

潘凯雄

①当阅读居然需要鼓与呼。这个社会是有问题的。

②当读书变得嘈嘈杂杂,这样的阅读是有问题的。

③当深度阅读近乎成为一种奢侈品,这个时代是有问题的。

④回想起来,我的青少年时光有10年是在浩劫年代度过的。即使是在那个文化短缺、读书无用之风弥漫盛行的荒唐时代,没有任何号召,更谈不上什么强求,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依然是削尖脑袋挖空心思地找书看。无论平日里如何淘气,到了那个时刻就只剩下两个字儿:安静。

⑤忆往事绝无今不如昔之叹。而只是想说阅读本是正常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安静的读书本是阅读的常态和最有效的汲取。

⑥安静之美其实何止于闽读。仔细想想:人生最美好的境界又何尝不是丰富的安静?只是这又谈何容易。莎士比亚曾经对那种张扬的生命状态发出过这样的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摆脱了尘世间虚名浮利的诱惑才有可能静得下来,而拥有了心灵与情感的宝藏才可谓之丰富。步入这样的境界需要人生的历练和阅读的滋养,而这种滋养最大程度的汲取惟有安静的阅读。

⑦安静的阅读首先是一种状态。这样的状态与读什么无关,无论是人文还是科学,无论是高雅还是通俗;这样的状态与阅读的工具和媒介无关,无论是纸介还是数媒,无论是整体还是碎片。读总比不读好,读点什么总比什么都不读好。

⑧安静的阅读更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的抵达自然需要时间,一旦抵达了,读什么、如何读的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什么当快读?什么当慢读?什么可不读?什么必须读?诸如此类的问题届时都会在不知不觉中烟消云散。

⑨社会可以热热闹闹地为阅读创造条件、营造氛围,社会可以轰轰烈烈地倡导以阅读为荣、不阅读为耻的风尚,但社会之于阅读所能发挥的任何作用终究都只能是外力。并不能改变阅读终究是个体行为与选择的本质;社会为阅读所做的一切热热闹闹与轰轰烈烈都是为了回归最终的安静。

⑩会有那样的未来吗?人类的文明不再需要通过阅读去延续和传承。人类的智慧不再需要通过阅读去积累与丰富,如果真有如此时刻,那也一定是人类生生不息的阅读所换来。而在那一刻来临之前,阅读不死,安静的阅读永存。

⑪静下来,读进去,快乐与幸福长相随。

(选自2014年4月19日《文汇报》,有删改)

( 1 )文章开头段有什么作用。

( 2 )文章第⑥段中为什么要引用莎士比亚的话?

( 3 )作者在第⑩段中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阅读《两张纸条》,完成下面小题。

两张纸条

那天,我妈骑三轮从外面回来,一进门就说,她遇着好人了。坐在沙发上,还自顾自絮叨起来。

当我听见“那人把我的三轮碰歪了”,我这才把头转向母亲,发现她衣服上粘满尘土。我妈却仿佛捡了大便宜似的,仍滔滔不绝。

“马路上一个人也没有,他却止住车子,跑过来扶我,问我摔坏了没有。我踢蹬踢蹬腿,再甩甩胳膊,说,没事儿!他仍然不走,非让我走几步。确定我真的没事后,又把我搀到车上,说,骑上去试试,看车摔坏了没有。”

“你说一个大男人家怎么婆婆妈妈的,于是我推开他说,快走吧,我也该回家做饭了。我蹬起三轮就走了。哪曾想,他又追了上来,塞给我一张纸条,说是他的手机……”

这时,我忙不迭地问我妈:“纸条呢?”我妈说:“扔了。”说完,站起身来就往厨房走。“哎哟!”“怎么了?”她朝我摆摆手说,“没事儿。”可是第二天她就起不来了。

我把我妈送进医院。当我把做B超、CT等检查单拿给医生时,医生说得马上做手术。我在办理住院手续时不停地抱怨母亲,恨恨地想,一定把那个“好人”找出来。面对一笔不菲的费用,我用命令的语气对妈说:“你再好好想想那条。”我妈迟迟疑疑地说:“想不起来了。”一边不停地在各个衣袋里摸来摸去。我妈突然颤声喊:“找着了。”真是老天有眼!

我用发颤的手指按下那个号码——关机!一连几天都是这两个字。这就是您老人家遇见的好人!

我妈仍然辩护说,兴许人家手机没电了呢!但明显没了底气。

那天的天气真好!然而,阳光有多明媚,我心里就有多阴晦。但我不敢再埋怨我妈。这件事情以后,她在我面前像个债务人似的,一天到晚大气都不敢喘,让人心疼。

出院后一天,我家门铃响了,我开门一看,一位头发花白,脊背略为佝偻的大叔,手里拎着一口袋水果,拘谨地站在我家门前,没等我开口,母亲急慌着把他让进屋里。

他吞吞吐吐地说:“家里出了点事,一直脱不开身……”

我明白了,打断他说:“您啥也别说了,十万元的住院费。”

我妈连忙打圆场:“你是怎么找到这里的?”他说:“那天您走后,我不放心,悄悄跟着,您进了家门才离开。”他忽而把头转向我说:“您请假照顾大娘,单位要扣钱的吧,一并算到我头上。

我妈接过去说:“这可使不得!要不这样吧,十万,咱们一人摊一半。再说,那天要不是我急着回家做饭,也不会……”

他说:“这钱怎么能让您拿呢?”稍作犹豫,他不好意思地接着说,“我一下拿不出这么多,我先给您打个欠条行不行?您放心,我一定尽快还清。”

我没好气地说:“又来一张没用的纸条?

他的脸腾地红了说:“对不起,那天我手机丢了,换了新号。”

说完,他一瘸一拐地走向书桌,准备给我打欠条。他注意到,我有意无意看着他不太自然的走姿,于是提起裤脚,坦然地说,两条假腿,车祸中没的,撞他的人跑了……。

(选自李传鹏《小小说月刊》有删节)

( 1 )文章中,随着情节的发展,“我”的心理发生了五次变化,请根据示例进行概括。

①冷淡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纠结

( 2 )结合语境,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品味文中画线的语句。

那天的天气真好!然而,阳光有多明媚,我心里就有多阴晦。

( 3 )从全文看,以“两张纸条”作为题目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从全文来看,“我”的家庭并不富裕,虽然母亲贤惠善良,而“我”的态度一直比较恶劣,可见贫穷让人变得凶恶。
B: 结尾处既点出了大叔同样是车祸受害者、生活十分困难的事实,也通过“有意无意”的神态描写,暗示了“我”态度的变化。
C: 本文多用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把几个人物细腻的心理变化刻画出来。
D: 小说以省略号结尾,给人以意犹未尽之感,引人思考更发人深省。
E: 插入“还钱”一环节,凸显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德日益沦丧的无情批判。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人生最有价值的财富是那些难以忘却的往事,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往事连缀的历史。随着时光的流逝,那些沉淀在心灵深处的回忆,让你懂得对生命的珍视。请你以“往事并不如烟”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沦陷的痛”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