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哈尔滨市南岗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 )

A: 人们在长期的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劳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B: 经过总结,我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方法。
C: 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D: 瓢泼大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各序号处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这种情况下,协商民主实际上提供了化解社会矛盾①寻求社会良性互动的一个平台。”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熊文钊说②“协商民主既关注决策的过程,又关注决策的执行,从而拓宽了民主的深度③既关注多数人的意见,也关注少数人的意见,从而拓宽了民主的广度④

A

。”

B

。”

C

”。

D

。”


A: A
B: B
C: C
D: D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 他回到我母亲身边,是那么神色张皇 , 母亲见状十分不悦。
B: 小明同学极为聪明,回答问题条理清晰,语无伦次 , 从来不会吞吞吐吐结结巴巴。
C: 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D: 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4、

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西游记》“孙悟空一调芭蕉扇”中,铁扇公主不肯借出芭蕉扇,原因是她认为孙悟空坑害了他的丈夫牛魔王。
B: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筑路”一章,描写了筑路的艰苦环境,表现了保尔和他的战友们与困难顽强作斗争的伟大精神。
C: 《朝花夕拾》叙写了鲁迅从少年时代到留学日本前后的许多生活片段,表达了他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思考及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
D: 从《水浒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可以看出,鲁提辖虽然急噪莽撞,不拘小节,但也是粗中有细。
5、

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A: 肿涨 锋芒必露 怪诞 义愤填膺
B: 迭起 妇孺皆知 赫然 一泻万丈
C: 澎湃 一反既往 畴划 鞠躬尽悴
D: 斑斓 炯乎不同 深遂 来势汹汹
6、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立(chù) 睨(pì) 利(xī) 目(xuàn)
B: 首(jī) 射(bèng) 收(lǎn) 木(gěng)
C: 鞭(dà) 罪(niè) 污(huì) 驰(chěng)
D: 躇(chóu) 雷(tíng) 悔(chàn) 哮(páo)
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人称“卧龙”。《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B: 安徒生,丹麦作家,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C: 远古人民对自然界许多现象还缺乏科学的认识,就想象出各种解释,由此便产生了神话。
D: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这个时期涌现了大量杰出的诗人,我们所知道的刘禹锡李商隐陆游、谭嗣同就都是唐宋时期著名的诗人。
8、

选出下面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

A: 这一自出心裁的设计,深受好评。
B: 登上武当山,举目远眺,只见青山如屏,绿水如带,令人心旷神怡
C: 当语文老师来到他的身旁时,他竟然没有察觉,还在旁若无人地大笑。
D: 李老师知识渊博,上课风趣,同学们都是他的善男信女
9、

下列各项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xián)熟 玲珑(tì)透 休憩 险象迭生
B: (ké)责 苦心孤(yì) 摒息 博闻强识
C: 告罄(qìng) (jiǒng)乎不同 遵劲 巧妙绝伦
D: (fó)晓 (jiá)然而止 恻隐 相得益章
10、下列各组中字词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暮然 枯躁 奠定 袖手旁观
B: 揖桨 弥漫 恐布 自园其说
C: 油膜 胀惘 告诫 挑拔离间
D: 撺掇 羁绊 驰骋 销声匿迹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戏题盘石 王维

可怜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

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

注:①可怜:可爱

( 1 )请适当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两句的内容。
( 2 )诗歌的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大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释】本文写于欧阳修被贬滁州后。掇:(duō)拾取,采取。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游人而禽鸟乐也________ ②不知太守之其乐也________

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________ ④遂书以其亭________

( 2 )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划三处)

掇 幽 芳 荫 乔 木 风 霜 冰 雪 刻 露 清 秀

( 3 )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划线的“而”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A: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B: 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C: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D: 乐其地僻而事简
( 4 )翻译句子。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 5 )乙文中,欧阳修为何取名“丰乐亭”?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拓展训练

片片蝶衣生

镯耳

①那日闲暇,独自一人到鼓浪屿游走。挨挨挤挤的游客们,成群结队涌向琴岛。耳畔不是那些错乱的碎步之音,便是天南海北的吆喝声。我在嘈杂之中,内心焦躁而又不安。

②走着走着,前方万绿丛中现出几抹蓝色。那是一片花木丛,繁茂的花枝上缀满蓝色的小花儿,花瓣娇小并不起眼,如果不是花开得很多,我或许真的会忽略它们。可我到底还是厌倦了嘈杂的人群,被那一抹微蓝所吸引。

③移步花丛中,仔细瞧去,蓝色的花容宛如蝴蝶仙子一般,让人一眼惊艳。时值冬季,它们的四片花瓣成对绽开,恰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蓝蝴蝶,生动,活泼。微风拂来,它们的翅膀随风颤动,飘来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微风吹动蓝色的花朵,花朵起伏,与那身披蓝衫的蝴蝶别无两样。

④借助手机搜索,原来此花实名正是蓝蝴蝶。我惊叹于造物主的神奇,将这样一朵小花装扮得如此美丽。它那对生的叶子,平展两侧对称盛开的花瓣,还有那如蝴蝶触角一般细长的雄蕊,无不娇美可人。在这个微寒的南国之冬,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⑤我在这片篮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那首《江畔独步寻花》,想起眷恋芬芳的花间彰蝶,想起自由自在的欢啼黄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择一西郊草堂为安身之所,他在春暖花开时节,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不正是源于他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吗?

⑥眼前的这片蝴蝶花,生在鼓浪屿这片少人踏足的草地上,将点点微蓝开放在绿丛中。它们没有娇艳灿烂的三角梅那般耀眼夺目,也没有悬挂在枝头的曼陀罗那般高高在上,不似红粉的合欢那般寓意高雅,更不像月季那般千娇百媚。它们生来便如蝴蝶一般,长在花丛里,飞在绿叶间,在湿润的草地上,片片蝶衣生。

⑦我常常想,这世间的花不也和寻常的人一样吗?人有人性,花有花性。有的人生来不甘,总不愿栖息于荒芜之地,纵有迁徒,也难逃“枯萎”的命运;有的人知足惜福,不攀不比,即便生长在乡野间,也是一身正气。好比这蓝蝴蝶,它形貌小巧,生长于潮湿的山坡草地之中。它不俗不媚,凭一身高洁之色来示人,在一片淡然的幽香之中静默绽放。

⑧夕阳西下,通往码头的行人越来越多,我流连在这片花丛中,为邂逅此花而欣然。它们清婉的姿容,密密丛丛的风韵,将永远盛开在我的梦里。

(选自《厦门日报》副刊,有删改)

( 1 )依据文章第②③段的内容,概括作者笔下蓝蝴蝶花的特点。
( 2 )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合文章内锌,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 3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在鼓浪屿游走时,作者因邂逅美丽的蓝蝴蝶花,内心由焦躁不安变得欣然。
B: 在蓝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作者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
C: 第⑥段中,作者用三角梅、曼陀罗、合欢、月季与蓝蝴蝶花做对比,突山了蓝蝴蝶花的雍容华贵。
D: 第⑦段描写蓝蝴蝶花不俗不媚,在淡然的幽香中静默绽放,是为了表达对即使生长在乡野间,依然知足惜福、一身正气之人的赞赏。
E: 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对蓝蝴蝶花美丽却安于平凡的惋惜之情。
( 4 )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因素下文,回答问题

黄岩岛,你到底属于谁

①4月,菲律宾以“地理邻近”﹣﹣黄岩岛离自己的本土近和黄岩岛在菲律宾专属经济区范围之内为理由,对黄岩岛提出领土主权要求。这些说法站得住脚吗?

②国际法早已认定“地理邻近”不是解决领土归属问题的国际法原则。从黄岩岛的位置以及地质构造上看,黄岩岛是中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黄岩岛以东的马尼拉海沟是中国与菲律宾的自然地理分界。世界上一个国家的部分领土距其本土较远,而距其他国家更近的情形比比皆是,如果按照菲律宾“地理邻近论”行事,世界政治地图将要重画,天下势必大乱。

③《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允许沿海国建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但沿海国无权因此而损害他国的固有领土主权。企图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去改变领土主权归属的想法和做法都是违反国际法的,也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④黄岩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黄岩岛拥有无可争辩的领土主权。

⑤从历史上看,首先,中国最早发现了黄岩岛。1279年,天文学家郭守敬就在黄岩岛进行了“四海测验”。其次,中国是最早命名黄岩岛的,1935年中国就将黄岩岛以“斯卡巴洛礁”之名列入中国版图,1983年将“黄岩岛”作为标准名称。再有,中国政府早就指出黄岩岛领土主权属于中国。

⑥从开发利用上看,黄岩岛海域一直是我国渔民的传统捕鱼场所,而且中国政府还多次派科学考察队到黄岩岛进行科学考察。例如,1977年10月,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人员登上黄岩岛进行考察。1994年又在岛上建了水泥纪念碑。

⑦另外,4月28日,菲律宾媒体发表菲律宾专家的署名文章,称黄岩岛的确属于中国的固有领土,菲律宾的主张不能改变这一事实。

⑧从种种依据看,菲律宾对黄岩岛的任何权利要求都是非法的无效的,黄岩岛属于中国的固有领土是不可争辩的事实!

( 1 )下列针对文本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充分证明了“黄岩岛属于中国的固有领土是不可争辩的事实”这一论点。
B: 文章第①段主要是引出话题,意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 第⑥段运用举例论证,列举事实证明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D: 本文驳论与立论相结合,第①②③段是以立论为主,第④⑤⑥⑦⑧段以驳论为主。
( 2 )下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菲律宾以地理邻近为理由,对黄岩岛提出领土主权要求的说法足站不住脚的。
B: 如果按照菲律宾“地理邻近论”行事,世界政治地图将要重画,天下势必大乱。
C: 菲律宾企图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去改变领土主权归属,菲律宾的想法和做法都是违反国际法的。
D: 中国政府早就指出黄岩岛领土主权属于中国,菲律宾政府及媒体也发表文章,称黄岩岛的确属于中国的固有领土。
( 3 )读完全文,你认为黄岩岛到底属于哪个国家?文中有哪些依据?请作简要概括。

四、写作(分值:60分)
一个人在成长的历程中,需要的有时很多,有时很少。有的人需要无限的鼓励、关怀、理解和空间,有的人则只需要一张书桌,一个上学的机会;有的人渴望成长,无惧挫折,有的人则害怕成长所要付出的代价……

亲爱的同学,你认为成长最需要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认识和感受,在下面题目的横线上填入一个你自己认为合适的词语(如宽容、空间、挫折、成功、快乐、付出代价等),然后作文。

题目:成长,需要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书写工整,字数600以上。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苏堇小姐”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