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相关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是德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 B: 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如《出师表》。 C: “热得难受”中,难受是对“热”的补充;“雄伟壮丽”中,两个词没有轻重主次之分。 D: “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一句,把暴风雨完全人格化了。 |
2、 |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准确的一项是( )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③从古自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 ①③④⑤②B: ③⑤①②④ C: ③①⑤②④ D: ⑤①③④② |
3、 | 舅舅送给小明一款新手机,父母不让他把手机带到学校去,小明很郁闷,下面是同学们安慰他的语言,请选出其中不得体的一项 ( ) A: 你父母太过分了,现在我们谁不带手机啊?B: 你父母是为你着想,担心把手机带到学校玩游戏,影响你的学习,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吧。 C: 你父母做得对,你缺少自控力,拿手机肯定会影响你的学习。 D: 你有这样的父母真是太棒了!我曾经带手机到学校玩游戏,父母没有及时制止,导致成绩下滑。 |
4、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成都草堂是四川人民心中的文化圣殿,这是无可置疑的。 B: 枣儿的父母三年前走出大山,前往广东,除了节假日偶尔和枣儿打通电话,至今杳无音信。 C: 我们的语文老师读起书来声音清脆,声调抑扬顿挫 , 我们都为之着迷。 D: 假冒伪劣产品一度肆虐,老百姓对只追求利益的商家深恶痛疾。 |
5、 |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B: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C: 果得/于/数里外 D: 然则/天下之事 |
6、 | 下列划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只见老妇人吓得面如土色 , 口齿不清。 B: 《朝花夕拾》是我渴慕已久的一本书,今天终于得到了! C: 班主任正在诘问小王昨天舍己救人的事迹,准备在全校予以表扬。 D: 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的人,最终都走向了成功。 |
7、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堆积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B: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带动全民重温那些学过的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炫耀文化,涵养心灵。 C: 桐庐真是个美丽的地方,不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处处都洋溢着诗画江南风情,可谓竹楼隔绿柳、白塔映青山,人和自然相得益彰。 D: 拾级而上,树木葱郁,空气清新,使人神清气爽;登高望远,西湖风貌尽收眼底,让人心旷神怡:北高峰上风景无限,可歌可泣。 |
8、 |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虔诚(qiǎn) 皎洁(jiǎo) 峥嵘(rónɡ)B: 山麓(lù) 伫立(chù) 窥视(kuī) C: 嬷嬷(mó) 严厉(lì) 弥撒(mí) D: 涟漪(yī) 按捺(nài) 忏悔(chàn) |
9、 |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选聘 硕果 狂风怒号 B: 校补 拆损 燕然勒功 C: 调羹 怆然 迥乎不同 D: 孤孀 严谨 五脏六腑 |
10、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渺茫 宣泄 金碧辉煌 温文而雅 B: 禀赋 决窍 冲耳不闻 不可思议 C: 葱笼 猗郁 痛心疾首 死心蹋地 D: 甬道 迁徙 不可名状 眼花缭乱 |
阅读《观沧海》回答下列问题。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1 )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满井游记 B: 未百步辄返/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C: 于时冰皮始解/学而时习之 D: 麦田浅鬣寸许/遂许先帝以驱驰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3 )第①段写城中的余寒景象,有什么作用?( 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通过对水光山色、柳条麦田的描写,以及对游人的欢欣、鱼鸟的悠然自得等情态的描绘,勾勒出一幅满井春色图。 B: 作者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万物复苏的特 点,如“将舒未舒,柔梢披风”一句,写出了春回大地时柳枝初展的神韵。 C: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将品茶、饮酒、骑驴观赏等画面合为一组镜 头,写出了游人络绎不绝的盛况。 D: 这篇游记,采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最后一段则以议论作结,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的志趣。 |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竞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
( 1 )孔乙己被酒客揭短后竭力争辩,为什么言语中要夹些“难懂的话”?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谈静气
徐愚
①“每临大事有静气。”中国的这一古训,早已沉淀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基因。那何谓静气呢?古人云:“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通俗地讲,就是“能沉得住气”。应对危机,就需要这样的“静气”。
②这场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传播迅猛。一时间,感染人数快速上涨,武汉和湖北其他地区医疗服务难以承载。医疗设备、防护用品、生活物资也一度出现巨大缺口。疫情当前,最是考验人心。有极少数人“静气”不在,盲听盲从,一味抱怨。其实,在很多时候,“显而易见”的答案往往并非事实真相,“立竿见影”的评价也难免偏颇。在自己看不清、拿不准的时候,保持“静气”,冷静思考、沉着应对,才是靠谱的做法。否则,失去“静气”,慌里慌张,就会进一步失去理智,糊里糊涂,怎么会有良好的应对之策?
③
④“静气”来自必胜的信心。梁启超先生有言:“自信者常沉着。”有祖国强大的科技实力、动员能力、执行效率作支撑,有这么多技术精湛、大爱无私的医护人员当先锋,有举国上下万众一心的防控力量为基础,这些都为我们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了必胜的信心。“我斩新冠,携汝赏樱”,这不仅仅是一种诗意的表达,更是一种信心的宣示。有了必胜的信心,可以让我们多一分理性判断,少一分盲目情绪,把自己的“静气”找回来。
⑤“静气”也来自我们的责任。战疫情、斗病魔,绝不仅仅是各级政府之责、医生护士之责,也绝不仅仅是武汉及湖北人民之责。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全国各地,城市乡村,各行各业的人们自觉以抗疫为己任,积极行动,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面对困境,只要人人负责,参与战斗,尽心出力,就会让我们多一份淡定和从容。
⑥“静气”还来自团结的力量。这是一种让人热泪盈眶的力量:火速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全国各地成千上万医疗工作者驰援湖北,山东的蔬菜、黑龙江的大米、西藏的矿泉水等物资源源不断运往湖北……社会各界被广泛动员,亿万中华儿女拧成一股绳,握成一个拳。尽管抗击肺炎疫情的日子漫长而艰辛,但是正因为有了团结,中国人就像吃了定心丸一样,依然有停下脚步看夕阳的淡定和从容。这也是中国人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总能走出困境、生生不息的原因所在。
⑦有了“静气”,就能冷静思考,正确判断,坦然地面对各种挑战,应对各种危机。静气是一种智慧、一种修养、一种境界,越是到了紧要关头,越是要保持“静气”,坚定战斗!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提出自己的观点的?(材料一)
前线形势凶险,主帅谢安此时却在后方指挥所里不慌不忙下着围棋。等到前线军报传来,他只随意地看了一眼,然后又继续下棋。陪他下棋的人实在忍不住了,询问战况,谢安才轻描淡写地说道:“小儿辈已破敌。”
(材料二)
东晋当政的谢安颇识大体,知人善任。当时桓冲手握长江上游兵权,桓家与谢家素有积怨,但谢安以大局为重,使两家合作,稳定了军心,共抗强敌。
要求:①补题后作文;②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③除诗歌、戏剧外,不限文体;④不少于650字;⑤文章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请用“××”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