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龙湾区永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里约奥运会女乒团体赛上,经过三位姑娘的奋力拼搏,再次赢得了女团冠军。
B: 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C: 为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各班再次进行了安全隐患排查。
D: 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怎样才能进入文学作品的意境呢?必须驰骋自己的想像和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B: 书法家和篆刻家讲究“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
C: “哀莫大于心死”,所谓“心死”就是对于人生世相失去解悟和留恋,就是对于诗无兴趣。
D: 我们一行十七、八个同学,骑着自行车来到了这个曾经令人神往的地方。
3、下列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惭愧 困惑不解 搓捻 不可名状
B: 迁徒 繁花似锦 觅食 疲倦不堪
C: 企盼 美不胜收 截然 花团锦族
D: 繁衍 恍然大悟 绽开 风云凸变
4、对划线字的注音和“华”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折(qū) “华”字的笔顺是:
B: 折(qǔ) “华”字的笔顺是:
C: 折(qū) “华”字的笔顺是:
D: 折(qǔ) “华”字的笔顺是:
5、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看到女儿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妈妈眉开眼笑 , 喜不自禁。
B: 她灵机一动 , 为自己的新小说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名字。
C: 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令人异想天开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科学家们去破解。
D: 近年来,新疆考古出土了多条裤子,其中一条距今已有1500多年,不仅样式是当今时髦的灯笼裤型,而且用的还是现在仍流行的百褶面料,真是不可思议
6、下列四个选项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猝死 仲栽 一丝不苟 杳无消息
B: 踱步 娴熟 抑扬顿挫 藏污纳垢
C: 窒息 滞留 诚惶诚恐 合颜悦色
D: 吹虚 不逊 屏息敛声 锐不可当
7、选出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这位善良的老大臣来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看见他们正在空织布机上忙录地工作着。
B: 皇帝赐给骗子每人一个爵士的头衔和一每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同时还封他们为“御聘织师”。
C: 因为山陡,伤员病员都下了单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医务人员中的女同志们英勇得很,她们还是处处在尉问和帮助伤员病员。
D: 原来是满野的荔枝林,一棵连一棵,每棵的叶子都密得不透缝,黑夜看去,可不就像小山似的!
8、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部小说的情节抑扬顿挫,充满悬念,让人欲罢不能。
B: 做学问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应踏踏实实,不能好高骛远。
C: 一对豆蔻年华的兄妹,本该在学校接受教育,却因贫困与学校无缘。
D: 目前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9、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水(chàn) 弱(chán) 气(dáo) 霉(dǎo)
B: 死(qiā) 阱(xiàn) 喘(xiào) 嗽(ké)
C: 万(Iài) 簌(sù) 峋(Iín) 岭(jùn)
D: 悴(qiáo) 着(zàn) 涡(xuàn) 骄(shē)
10、下列词语中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抑扬顿挫 直截了当 淋漓尽致 不记其数
B: 好高骛远 殚精竭虑 博闻强识 阴谋诡计
C: 梦寐以求 刚愎自用 按步就班 桀骜不驯
D: 逆来顺受 脍灸人口 无精打彩 深恶痛疾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诗歌选段,回答问题。

(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

等待久了的鱼塘和小溪

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

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

小溪渐渐喑喑哑歌不成调子

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 1 )开头括号里的诗句起什么作用?
( 2 )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
( 3 )上段描写寒冬的景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
A: 一派荒凉孤寂,没有生气,因为种子不再发芽,绿草变得枯黄,连牛羊的踪迹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B: 选段中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写的——陆上和水中。陆上写了田圃的牧场,水里写了鱼塘和小溪。
C: 选段从陆地上写起,田圃里种子被禁锢,牧场草木枯黄,牛羊全无;水塘中鱼儿不再游动,小溪也渐渐地干涸,总之,写出了寒冬的一派萧条。
D: 文中写景纯粹是诗人的想象,他把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东西集合在一起,由此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
( 4 )前后两个“雨说”各起了什么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上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 1 )“翩翩两骑来是谁”“骑”应解释为________ 。

( 2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心理刻画,表现了卖炭翁吃苦耐劳的精神。
B: “把”、“称”、“叱”、“牵”四个动词,描绘出宫使的蛮横。
C: “惜不得”写出了卖炭翁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悲愤心情。
D: 用“半匹红绡一丈绫”换一车炭,揭露了当时宫市掠夺的本质。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题目。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因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若“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
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峰,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闻,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因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几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备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问”,又是入画的一景,
④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闻,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问,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因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 1 )简要说明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 2 )第②段除了用举例子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外,还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这种方法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 3 )设计者和匠师们讲究假山堆叠的艺术性、追求池沼布局的自然之趣,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 4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的画意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若待皆无事,应难更有花

①那日,看到一个朋友的微信朋友圈里贴着饮茶的照片:清静的茶室,井栏壶,汝窑盏,瑞香袅袅,荷花含笑,好不自在。她的文字说明却是:一个重要客户跑掉了,一个正在冲刺的项目卡住了,马上又要出国,行李都没时间准备……整个人失去方向,干脆先出来喝一杯茶。

②我马上为她点了赞,并且评论了一句:“若待皆无事,应难更有花。”

③朋友搁置万难、及时行乐的下午茶,让我想起的是唐代李昌符的诗:“此来风雨后,已觉减年华。若待皆无事,应难更有花。”其中这句“若待皆无事,应难更有花”,可以引起无限的联想:想到一个好去处想和大家聚一次,好不容易等到大家把工作安排妥当,谁都不出差、不旅行,家里老人的血压却高了;再等,进入夏天40℃的高温天气了;再等,谁谁谁感冒了……转眼一年过去了。

④想要事事停当再来赏花,忘记了花期易逝;想要万事俱备再求自由自在,忘记了人生苦短。

⑤关于赏花这件事,激起我共鸣的还有这首《伤春》:“准拟今春乐事浓,依然枉却一东风。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杨万里说,满以为今年春天可以饱览春花和美景,但结果还是辜负了这场东风。多年来竟然都没有赏花的福气,不是在愁中无心看花,就是在病中无法看花。

⑥这不是在说我吗?“年年不带看花眼”,这么多年,南京梅花山的梅花,只看了两次,其中一次还是3月底去的,梅花自然已经“零落成泥碾作尘”,我只好站在树下自己“脑补”出“香如故”;武汉大学的樱花,洛阳的牡丹,甚至就在上海本地的南汇桃花,我一次都没看成过。杨万里的伤感和哀叹,我真是共鸣到“焉能知我至此”的地步。

⑦真心实意要赏花,总还是有办法的。公务在身、率队策马而行的辛弃疾都能赏花。“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好一个“花不知名分外娇”!山中野花烂漫,也不知道是什么花——也许是词人无暇下马仔细辨认花的品种,也许是来自北方的词人对南方的花草感到陌生,但是辛弃疾不但在行旅匆匆之际注意到了这些花,而且捕捉到了它们的美和娇俏。能被无法深究的美打动,也是人生在世的一种福气。

⑧曾获泉镜花文学奖的日本作家鹭泽萌,写过《连翘是花,樱也是花》,她大概是一个爱花的女子,在35岁时自杀离世,一生也像花一样夺目而短暂,令人惋惜。她曾说过:“每个人都有闪光的瞬间,此后漫长的日子也只是为了追忆那闪光的瞬间而存在。”此话若借来说赏花,似乎也无不可,每一朵花都有闪光的瞬间,“此后漫长的日子也只是为了追忆那闪光的瞬间而存在”,倘若如此,那是否可以看作花仍然在追忆中陪伴着爱花的人?只不过,眼睛看不见而已。

⑨说到眼,自然想到了“看花眼”。过往岁月,“年年不带看花眼”,终究错过了太多的美好;漫长一生,若能“年年常带看花眼”,生命则是另外一番景象。如果日常的纠缠是不能止息的风,就需要我们拥有像岩石一样不为所动的定力;守住内心的藩篱,细细品读生命之美;如果尘世的烦恼是下不完的雨,就需要我们拥有像荷叶或者竹叶一样的超脱心境,抖落心头的“雨珠”,静静品味生活之真。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此生始终保有“看花眼”,让我们的生命和那些闪烁着生命美感、哲学启迪的花桑互相照亮。

(文/潘向黎,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

( 1 )第①段中,朋友在微信朋友圈里所发的图文描了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请简要概括。
( 2 )作者在第⑥段中说自己总是想赏花却不得,其原因是什么?
( 3 )⑦⑧两段中,作者借辛弃疾、鹭泽萌的事例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赏花?
( 4 )读第⑨段,说说我们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此生始终保有‘看花眼’”。
四、写作(分值:60分)
时间是领悟最好的容器。总要到了某个时刻,一些人才会被悦纳珍视,一些情感才得以发觉珍惜,一些体验才能够真切获得,一些疑惑才可以清楚解答……

请以“如今,才知道________”为题,叙写自己真实的生活故事。

要求:①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600字。③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然后、那”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