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帖,通“粘”,粘住。(《木兰诗》) B: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三峡》) C: 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岳阳楼记》) |
2、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真实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B: 《三颗枸杞豆》这篇小说用回忆的笔法,写了三叔一生留给“我”的教训——三颗枸杞豆以及这三颗枸杞豆对“我”的教育、启示,告诉人们:要抓住时间,抓住生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 “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教师处理学生中的纠纷,是不会带有倾向性的,可“援助”一词却又似乎表明老师已介入了这场纠纷,其实“援助”只是我对老师行为的理解,反映了老师对我的爱护及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D: 《一面》对鲁迅作了三次集中的肖像描写,不避重复,由近到远,由细到粗,由略到详,由整体到部分,使人物形象随着“我”的观察和感受,逐渐丰富清晰起来。 |
3、 | 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 深邃(suì) 伫立( zhù) 骸骨(hái) 百鸟啾啾(qiū)B: 孱弱(chán ) 阴霾( lí) 恻隐(cè) 引颈受戮(lù) C: 胚芽(pī) 沉湎( miǎn ) 倒坍(tān ) 吹毛求疵(chī) D: 涟漪(yī) 窒息(zhì) 荣膺(yīng) 万恶不赦(shè) |
4、 | 选择题。 ( 1 )鹦鹉螺号总计费用是多少法郎。( ) A: 225万 B: 100万 C: 500万 D: 1200万 ( 2 )___________是加拿大人,勇敢机智,捕鯨技艺天下无双。( ) A: 康塞尔 B: 尼德 C: 阿龙纳斯 D: 尼摩 ( 3 )尼摩船长邀请我们去打猎,他们打到了什么( ) A: 兔子 B: 水獺 C: 鲨鱼 D: 海象 ( 4 )在托雷斯海峡遇到什么危险( ) A: 鲨鱼 B: 撞上一块暗礁,搁浅 C: 被炸弹轰炸 D: 土人攻击 ( 5 )为什么尼摩船长要将死去的同伴安葬在珊瑚地呢( ) A: 因为珊瑚地很美丽 B: 因为珊瑚虫将永远封闭墓穴 C: 牺牲地 D: 很喜欢珊瑚 ( 6 )“大海就是一切,它覆盖了地球表面的七分之一。大海纯净清新、大海充满了生命力、大海具有宽广的胸怀、大海就是水恒。”这句话是谁说的( ) A: 阿龙纳斯 B: 康塞尔 C: 尼德 D: 尼摩船长 |
5、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能否彻底治理环境污染,留住碧水蓝天,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B: 在优秀文学作品的影响下,你会发现自己少了一份庸俗,多了一份雅致。 C: 走进滨州玫瑰园,看到的是美丽的花海和沁人心脾的花香。 D: 吉利公司推出的首款电动车"知豆DI"初步定价大约在4至6万元左右。 |
6、 | 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山气日夕佳(傍晚) 欲辨已忘言(辩识) B: 玉盘珍羞直万钱(通“值”) 直挂云帆济沧海(渡) C: 瀚海阑干百丈冰(广大的海洋) 风掣红旗冻不翻(拉) D: 秋天漠漠向昏黑(渐近) 安得广厦千万间(如何能得到) |
7、 | 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朱自清《春》)理解:“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写出了桃花开过杏花开,杏花开过梨花开,百花相继开放的景象B: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落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朱自清《春》)理解:“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写出了草丛中的片片野花迎着阳光,灿烂绽放的景象 C: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故乡》)理解:“厚障壁”表明“我”与中年闰土由于长期不见面,两个人之间产生了误会,关系越来越疏远 D: 我想: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理解:把“希望”比作“路”,表明只要始终不渝地去探索\实践,希望就会出现在眼前,就会迎来新的生活 |
8、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政府不断继续加大财政投入,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问题。B: 通过开展“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活动,可以使北京的空气更加清新。 C: 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能否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D: 在第49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我国运动员获得了五个项目的比赛。 |
9、 | 选出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上中学以来,他一直始终参加学校田径队的训练。 B: 通过这次比赛,使他自信心增强了。 C: 到了退休年龄的他,身体仍然很健壮。 D: 我们要利用一切人类的优秀成果,为祖国建设服务。 |
10、 | 下列对名著的评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B: 这个国家用跳绳比赛来选拔官员,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来划分阵营。 C: 这段话节选自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故事发生在大人国。 D: 这部名著的灵魂在于辛辣、尖锐而深刻的讽刺。 |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1 )“钟神秀”“割昏晓”写出了泰山的什么特点?( 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伯珍字文楚,东阳太末人也。伯珍少孤贫,学书无纸,常以竹箭、箬叶、甘蕉及地上学书。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村邻皆奔走;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积十年,究寻经史,游学者多依之。太守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①并加礼辟②,伯珍应召便退,如此者凡十二焉。吴郡顾欢擿出《尚书》滞义,伯珍训答,甚有条理,儒者宗之。 宅南九里有高山,班固谓之九岩山,后汉龙丘萇③隐处也。二年,伯珍移居之。门前生梓树,一年便合抱。家甚贫窭④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对时人呼为四皓。建武四年,卒,年八十四。受业生凡千余人。 (选自《南史》卷七十六,有删节) 【注释】①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与下文的“吴郡顾欢”都是地名人名。②辟:征召(为官)。③龙丘萇:人名。④窭:贫穷。 家 甚 贫 窭 兄 弟 四 人 皆 白 首 相 对 时 人 呼 为 四 皓 (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①伯珍少孤贫 ________ ②学书无纸 ________ ③山水暴出 ________ ④游学者多依之 ________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①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 ②受业生凡千余人。 ( 4 )这篇短文给了你哪些人生启示?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
棒槌
李汉荣
①它是木头做的,浑厚朴素,完整的、彻头彻尾的木质,没有一点铁或塑料,没有漆,没有化学,没有商标,没有被买卖的经历,没有哗众取宠的表情,没有充当旗杆的想法;世上没有比它更纯粹的木质器物了。你看,木的凳子上少不了几根钉子,木的拐杖上也会有龙凤装饰, ……唯有棒槌,它完整地保持着木的形象和本质,它是完全的自己。
②也许上万年了吧,从变成棒槌、来到河流的那一天,它就是这个样子,到现在还是这个样子。它没有任何变化,它不需要变化。它一开始就把简单变成完美。河流喜欢它这个样子,衣服喜欢它这个样子,温柔的手们喜欢它这个样子。它自己也喜欢这古老的样子。
③它也许是我们唯一能看见、能把握的古老的事物了。
④握起它,你就知道在诗经的上游,那些女子们用棒槌清越的声音,为河流押韵,为生活押韵,为风雅颂押韵,为古国的历史押韵;你自然也就知道,风平浪静的日子,母亲们用轻松的心情,把河流挽成柔软的身段,把生活收拾得有模有样;河水涨起的时节,她们用忧愁的手势,细心劝说暴躁的河流,反复揉搓不安分的日子。你随意打开一卷古书,你都会看见,男人们总是用刀剑一次次把河流搅浑斩断,是母亲们流着泪坐在河边,握起浑厚的棒槌,千万遍地诉说着,直到浑浊的河渐渐变清,直到发皱的生活又找到了自己的款式。我相信,最有诗意的河流,是母亲们守护的河流;最动人的诗歌,是棒槌为之押韵的诗歌。
⑤几万年了吧,这棒槌仍是几万年前的样子,诗经里的样子,唐诗宋词里的样子,孔夫子看见过的样子,陶渊明在南山溪水边看见的样子,李白在“长安一片月”,听见的“万护捣衣声”,那捣衣的棒槌就是这个样子,西施用过的棒槌是这个样子,曾经握在我母亲手里的,也是这个样子。
⑥我已经多少年没有看见它了。很可能,它与我们擦身而过,头也不回地远去了。
⑦没有了它,河流成为真正的流浪汉,没有了棒槌的韵脚,没有了浑厚的回声,没有了生动的倒影。河,没有诗意,没有风情,没有灵魂,没有缅怀也没有回忆。
⑧这时候,我才知道,诗经和唐诗里的河流已经一去不返,匍匐在我面前的,是漂白粉漂着的河流,是农药毒着的河流,是污水污染着的河流,是洗衣机搅着的河流,是钓鱼竿钓着的河流,是正在死去的河流。
⑨我必须赶快回一趟老家,找到母亲用过的那个棒槌,把它永久收藏起来,这该是河流留下的最后一点把柄,凭着它,我才能想象河的上游,那万古千秋的岁月的上游,那神话的上游,传说的上游,母亲的上游,诗意的上游。
⑩我将握住它,沿着河流行走,我将不停地用它制造声音,为死去的河流招魂……
( 1 )结合生活体验,在第①段划横线处续写一句话,使之连贯。阅读文段,完成1——7题。
绝版的暮春
◆朱以撒
①又是一年三月三。兰亭的上空澄澈得如同小儿的眼神,修竹在温润的地气里拔节,有风吹过,春日最有风韵的那个部分就是由竹林中的绿意释放的。
②已经一千六百多年过去了,大多琐屑的日子被人淡忘,只是这一天,人们照例要汇聚兰亭,纪念书圣,弘扬书道,效晋时士人流觞曲水,吟诗作赋。我们正努力地复原着当时的仪式,贴近那一场盛会。而今,利用这种仪式,文人们是否能够抵达那个烟水遥遥的深处呢?
③公元353年暮春之初,王羲之在《兰亭序》中很欣喜地写道:“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四十多人行走在山间林木道中,士林中很有影响的谢安来了,高僧释支遁来了,王羲之带了几个儿子一起出动,最小的是献之,此时九岁。四十余人其乐陶陶地相拥着,披一身茂林修竹中倾泻下来的温暖阳光, 。流觞到处,诗思敏捷者脱口而出。谢安、王羲之、孙绰等二十余人很快成诗,博得一片好评;卞迪、丘髦等十余人一时难以即席吟诵,罚酒三巨觥。年少的王献之参与这样的成人活动,一时不知所措,也只好喝了罚酒。一切都是自如的,随意的,唯有这样,雅集才充满了无拘无束的气氛。
④谢安也参加了兰亭雅集,和一个普通文人一样,成四言五言诗各一首。在雅集中,丝毫不见他有与人不同之处。从文人角度看,谢安的影响要胜过雅集中的每一个人。从职务上看,谢安历任了桓温司马、吏部尚书,东晋孝武帝时甚至位居宰相。这样的人在兰亭雅集中,与大家平等,无人着意提起,也无专文渲染。这正是晋文人的自由精神、自由文风。难得的是谢安的平常心,更难得的是诸士人的平常心,以至达到了自由的最大值。
⑤山水怀抱中的文人相聚,适意是雅集的动力。由于适意而毋需相互提防、戒备,你愿意怎么着就怎么着吧,每一个相与者都重在个性上、精神上的享受,追求浪漫散怀、从容悠然的趣味。一次寻常的文人聚会能流传下来,恐怕远远超过了所有参与者的料想,他们只是觉得快乐了一天,一身轻松地披戴着芳草野花的香气回家。
⑥今日的兰亭依然清幽静谧,只是人工痕迹多了,不是当年的草莽情调,渐渐把自然气味逼到角落,以至似有若无了。在孙绰笔下,短短数字已将遥不可复的景致移到了眼前,“乃席芳草,镜清流,览卉木,观鱼鸟”,远比今日所见丰富。像《兰亭序》这样的美文,亦是这样,一个高度确立了,后人有再多的兰亭修葺,至多是一种怀旧、仿效。
⑦公元353年的这个暮春之后,我们的许多集会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我们在追随复制中想念和回顾,那往日已淡如竹林中袅袅的烟水气了。
⑧在暮春,的确可以沿着兰亭方向走,找回日渐失去的脾性和情怀。
( 1 )绝版的东西往往弥足珍贵。公元353年的那个暮春,究竟有些什么让人觉得珍贵而不可复制?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答出三点即可。( 2 )仿照第③段划横线句子,顺其思路,再写一句话,表现兰亭雅集的美好。四十余人其乐陶陶地相拥着,披一身茂林修竹中倾泻下来的温暖阳光 , 。
( 3 )第④段重点介绍了位居宰相的大文豪谢安参加兰亭雅集的情形,加点的“丝毫”一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4 )“适意是雅集的动力。”请用第⑤段的相关语句说说“适意”的内涵。( 5 )孙绰短短数字已将兰亭遥不可复的景致移到了眼前,请赏析第⑥段划波浪线句子的妙处。( 6 )“沿着兰亭方向走”实际上是告诉我们要弘扬传统,重塑雅集。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找回日渐失去的脾性和情怀”?( 7 ) 积累链接:作者说春日的风韵是竹林的绿意释放的,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用一个诗句表现了草地上的春日风韵,请写出这一诗句。要求:①独立完成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②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如与本人有关的校名和姓名),若不可避免,用代号表示,如A中学、B老师,小C。③卷面整洁,字迹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