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彭泽第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宋代朱熹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 “四书”。从明代开始,规定为封建社会科举取士的初级必读书。
B: 弗朗西斯培根,英国哲学家、作家。著有《随笔》《新工具》等。
C: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D: 《水浒》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 “与民同乐”的主题。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寓言往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深刻的道理。《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前者是以神喻人,后者是以动物喻人。
B: 《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相传为列御寇著。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御寇,相传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C: 本课这四则寓言结构相同,都是先叙述故事,篇末点明寓意。
D: 《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流言不可信,凡事要经过调查研究才能确定真相。
3、

下列加线的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若夫霪雨霏霏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B: 薄冥冥,虎啸猿啼 朝而往,而归
C: 霪雨霏霏,连月不 日出而林霏 , 云归而岩穴暝
D: 去怀乡,忧谗畏讥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恒亡
4、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饮用白开水的人却越来越少。
②喝矿泉水、纯净水已是普遍现象。
③各种功能饮料更是赢得了青少年的青睐。
④其实,从科学角度来看,其他任何饮料都无法取代白开水。
⑤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饮料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⑥喝雪碧、可乐成了一种时尚。

A: ③①④⑤②⑥
B: ⑤②⑥③①④
C: ⑤⑥②③④①
D: ③⑤①④②⑥
5、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掌握自然规律以前,人们往往认为沙漠里有魔鬼在作怪;但是掌握了科学知识以后,人们便可以把这种光怪陆离的现象解释清楚。
B: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涌现了许多为救国而不顾个人生死的英雄,他们的行为可歌可泣 , 令人钦佩!
C: 连云港地理区位非常重要是毋庸置疑的。她是我国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一个重要战略枢纽,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将发挥巨大作用。
D: 由于山体滑坡,奔赴汶川抗震救灾的队员往往突然会走投无路 , 但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及时赶到目的地,开展救援工作。
6、下列句中画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他虽然衣着朴素,但高挑的身材让他在人群中显得鹤立鸡群
B: 他的作品虽称不上完美,但也自出心裁 , 别有一番风味。
C: 他突然灵感爆发,各种新奇的想法络绎不绝地涌现。
D: 对于学生逃课的行为,班主任不能无动于衷 , 必须坚决予以制止!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技俩 重峦叠嶂 穷困缭倒 恰如其份
B: 陷阱 因地制宜 风雪载途 无动于衷
C: 瓦砾 草长莺飞 巧妙绝纶 日薄西山
D: 案牍 五彩斑谰 名符其实 周而复始
8、

在下面空白处依次填入的一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生命中没有导演,谁都无法为自己的人生进行彩排。但我们可以是编剧,把生活变成我们想要的体裁:那些风花雪月的浪漫可以改编成诗歌,那些柴米油盐的琐碎_________,那些坎坷不平的经历_________。让你的人生时而像水一样流淌,_________,时而像山路一样跌宕伏,_________。生活是一座杂乱无章的素材库,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编剧。

①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②可以改编成散文 ③悠闲而又充满诗意 ④可以改编成小说

A: ②①④③
B: ②④①③
C: ④②③①
D: ②④③①
9、

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母亲和妹妹都会唱家乡的山歌。母亲的山歌____,妹妹的山歌____;母亲的山歌是山洞里流出的一泓清泉,所以水一样的____;妹妹的山歌是云端里飞来的一只云雀,所以云一样的____。母亲和妹妹的山歌,都来自生活、大地和心灵,所以格外生动和动听。以至于,母亲和妹妹的山歌停了,那声音还萦绕在梁上,飘荡在天上,真正的天籁之间。

A: 高亢清丽 低回圆润 飘逸干净 温厚酽醇
B: 飘逸干净 温厚酽醇 低回圆润 高亢清丽
C: 低回圆润 高亢清丽 温厚酽醇 飘逸干净
D: 温厚酽醇 飘逸干净 高亢清丽 低回圆润
10、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恣睢 涟漪 佝偻 歇斯底里
B: 慰籍 恻隐 臆测 循章摘句
C: 嗤笑 褴褛 泻渎 鳞次栉比
D: 蕴涵 怜悯 汲取 格物至知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

薄暮

杜甫

江水长流地,山云薄暮时。

寒花隐乱草,宿鸟择深枝。

旧国见何日,高秋心苦悲。

人生不再好,鬓发白成丝。

[注]此诗为广德元年(763年)秋诗人在阆州(今四川境内)所作。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 诗人几经辗转,到达成都,在严武等人帮助下建成“浣花草堂”,开始了蜀中避乱的岁月。

( 1 )颔联看似写景,实则一语双关,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其双重含义。
( 2 )诗人为何“心苦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_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朝衣冠________

视之________

③时时而进________

( 2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写邹忌讽谏齐威王时,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人物形象生动。
B: 文中君臣同心使国力变强,齐国在国外取得了“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的巨大成效。
C: 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D: 文章运用设喻的方式对齐王进行规劝,劝诫齐王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母亲的诗
①母亲不是诗人,母亲不会写诗,但是今天,当我坐在宽敞明亮的写字楼里,打开电脑写这篇文章时,竟忽然觉得,母亲似乎写过一首诗——
②十多年前,我上小学。冬天,家乡铺天盖地下了一场雪。风卷着雪花,狂暴地扫荡着田野村庄,摇撼着古树的躯干,把我家的门窗撞得哗啦啦地响。吃罢早饭,我背上书包上学去。打开房门,一股袭人的寒气迎面扑来,顿时让我打个寒噤。我赶紧把门撞上,哆哆嗦嗦地说:“哎呀,好吓人的风雪哟!”母亲从里屋出来,见我缩头缩尾的样子,瞥我一眼,深情地说:“孩子,风雪吓人吗?不,冬天的门就是风雪推开的呢。”说着她快步上前,哗地一声,房门大开,“走,我们上学去!”
③踏着洒满积雪的小路,母亲给我讲了许多有关季节的故事,而且全部和门有关。走到学校的时候,母亲有关季节的故事也讲完了,连缀起采,竟成了这么几句:“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绿阴把夏天的门推开了/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风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
④说实话,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是诗。但不知为何,母亲随口说的这些话,竟像母亲给我身上加的一件御寒的外衣,让我身子热乎乎的。从此,我天天念着它去上学,再不畏惧风霜雪雨。年年如母亲所说,飞雪送来了春,花朵盼来了夏,绿阴又迎来果实累累的秋……
⑤岁月如流,人生如流,转眼十余年过去。我从大学毕业了,正赶上就业艰难,许多单位下岗分流。毫无门路的我,只得像一只无头小鸟似的在人才交流中心乱闯,结果半年过去后,依然没有找到一份工作。
⑥那天,我又碰了一鼻子灰,悻悻地走出人才交流中心。抬头望,天空灰蒙蒙,弄得我的心情更加灰黯。既然城市容不下我,我便想到了回家去。于是,我搭上一辆便车,当天傍晚就来到乡下。
乡村的夜说来就来,不一会儿,四周就拉起了黑色的帷幕。我独立门前,仰望长空,星星闪烁。可在我看来,那些星星却像在对我眨着嘲笑的眼。我低头哀叹道:“唉,人倒霉连星星都生厌啊!”然后咚地撞上房门,坐在屋内唉声叹气。
⑧母亲从里屋出来,见我垂头丧气的样子,瞥我一眼,深情地说:“孩子,星星生厌吗?不,黑夜的门就是星星推开的呢。”说着她快步上前,哗地一声,房门大开,“走,我们看星星去。”
⑨坐在满天星斗的院坝,母亲给我讲了许多有关人生的故事,而且全都和门有关。天快亮的时候,母亲有关人生的故事也讲完了,连缀起来,竟成了这么几句:“星星把黑夜的门推开了/黑夜把坚韧的门推开了/坚韧把成功的门推开了/成功把生活的门推开了……”
⑩说实话,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是诗。但不知为何,母亲随口说的这些话,竟像母亲给我的心加了一件御寒的外衣,让我心里热乎乎的,我虽然未置一词,但是我却知道了自己应该怎样去做。

( 1 )文章写了母亲给“我”关心爱护的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 2 )第⑦自然段划线的句子属于 描写,有什么作用?

( 3 )第⑩自然段划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说此句的深刻含义。

( 4 )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阅读的力量

朱永新

很久以来,我们一直都仅将阅读看作是个体的行为。这样的认识是片面的。我认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共同阅读决定了其精神力量,而精神的力量对于一个国家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起着关键作用。国际阅读协会在一份报告中曾经指出,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犹太民族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民族。在以色列本土,大概有600多万犹太人,而全世界的犹太人加起来不超过3000万人。这个在公元70年以后就失去了祖国、到处流浪并寄人篱下的民族,为什么会产生那么多世界级杰出人物?

人类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几乎都被犹太人改变过——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改变过或依然在改变着人类对社会和历史的观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改变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改变了人类对物理世界和时空的认识。《货币战争》一书甚至认为,是犹太人掌握着当今世界的金融命脉。

一个民族获得这些杰出成就,靠的是什么?是智慧。而智慧的背后,是犹太人精神成长历程中对于书籍宗教般的情怀。犹太人嗜书如命,将阅读置于很高的地位:每4500个犹太人就拥有一个图书馆;在以色列,平均每6个人就订一份英文报纸;犹太人会在书上涂层蜂蜜,让孩子一生下来就知道书是甜的,他们还喜欢将书放在枕边。这种对书的迷恋和敬畏之情,非常值得我们关注。

我们曾经提出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提出构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但是讲了这么多年,我们却一直没有寻找到最有效的方式。倡导阅读也许是最佳切入口。

我们所处的时代,几乎与所有快速成长的时代一样,有很大进步,但也有很多问题。今天,我们的社会缺乏共同的语言,而缺乏共同语言,又怎么可能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道德标准和共同的价值观呢?

作为一个民族共同的精神密码,共同的语言从哪里来?从我们的历史中来,从我们对于世界文明包括中国经典的共同阅读中来。没有共同的语言,没有共同的思想和价值,我们的民族也只能是一盘散沙。

我们曾经或者依然拥有共同的神话和历史、共同的英雄和传说、共同的精灵与天使、共同的图画和音乐、共同的诗歌和小说,但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冷落了这些共同的精神财富。

这种冷落给我们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共同信仰的缺失、文明道德的滑坡、共同愿景的混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思想基础的建设举步维艰。

为了寻找我们的历史,寻找我们自己,我们需要共读神话和历史。通过共读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炎黄的战争与结盟,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祖先的文化后裔。

共同的阅读,是能够形成我们这个民族共同语言和共同精神密码的关键,共同的阅读,是形成我们这个民族核心价值体系的唯一途径。

我很喜欢《朗读手册》这本书,书里面有一句话“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我们要在它们消灭我们之前歼灭它们。”

( 1 )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 2 )文中花大量笔墨介绍犹太民族的事例,其表达作用是什么?
( 3 )结合划线词,品味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人类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几乎都被犹太人改变过……

( 4 )在作者看来,缺乏共同阅读的严重后果是什么?
( 5 )选文最后一段引用《朗读手册》的话,有什么作用?
四、写作(分值:60分)

以“那段 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请你选择一个词语,例如:温暖、孤单、烦心等,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进行写作。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3)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4)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5)字数600字左右。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半月缺que””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