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安阳市实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面对梅里雪山扑朔迷离的天气,登山队员们进退两难。
B: 李玉刚精湛的技艺、精彩的演出令现场观众拍手称快
C: 李娜获法网女单冠军载誉归来,各路记者纷至沓来 , 争相采访。
D: 他性格孤傲,常常妄自菲薄 , 同学们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2、武松为( )报仇,夺回被蒋门神夺取的快活林酒店。
A: 施恩
B: 柴进
C: 陈文昭
D: 徐宁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夕阳西下,一对老夫妇手拉着手在铺满黄叶的小路上安详地漫步。
B: 那个青年很有些程门立雪的精神,为了学到知识,总是恭敬地向先生请教。
C: 放学后,同学们陆陆续续地离开学校,教室里空荡荡的,俨然是一个不毛之地
D: 小华和朋友们相约去爬山,虽然累得汗流浃背,但当他们终于爬上山顶时,都眉开眼笑 , 十分有成就感。
4、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伟大的科学家霍金与世长辞,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迅速刷爆了朋友圈。
B: 环境保护必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这是毋庸置疑的。
C: 外卖小哥雷海为勇夺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冠军,真令人叹为观止
D: 港珠澳大桥因综合技术难度首屈一指 , 被称为全球最具挑战的跨海大桥。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
B: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 这次我们班大概有五、六个同学被推选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汉字听写大会”。
D: 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6、选出依次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 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 远不限于此。倘若没有发自肺腑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的付出?没有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 的卓越?没有物我两忘的 ,怎有脚踏实地的淡定?工匠精神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的生命哲学,也有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A: 尽善尽美 内容 脱颖而出 境界
B: 融会贯通 内涵 更胜一筹 情境
C: 炉火纯青 内涵 出类拔萃 境界
D: 出神入化 内容 遥遥领先 情境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璀灿 谪守 德隆望尊 海市蜃楼 苍海桑田
B: 家具 磐石 一抔黄土 恼羞成怒 口干舌燥
C: 勾当 蓬篙 阡陌交通 排山捣海 高屋建瓴
D: 嬉闹 芳馨 粗制乱造 冰凉眨骨 丰功伟迹
8、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万籁俱寂的夜晚,留守儿童李明不禁想起了远在他乡打工的父母。
B: 当今社会,不少“伪专家”打着养生的旗号故弄玄虚 , 忽悠公众,致使不少人上当受骗。
C: 在同桌的循循善诱下,小明渐渐迷上了电脑游戏,到现在已难于自拔。
D: 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不应该无精打采 , 应该振作起来勇敢面对困难。
9、

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清风徐徐,树枝摇曳,斑驳的光影洒落在地上和小狗身上

②绿阴下是一间小小柴房

③这就构成一幅盛夏城郊小院图,生动而又富有情趣

④柴房前,主人在吸着烟斗,一只小狗闲适地躺在一旁

⑤窗前一片浓浓的绿阴

A: ③⑤④②①
B: ⑤④②③①
C: ③⑤②④①
D: ⑤②④①③
10、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B: 列子是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对后世哲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著有《列子》,《愚公移山》出自该书。
C: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散文家。著有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 陶渊明,字元亮,东晋诗人,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溪桥晚兴

郑协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遗民。②苹苹:草木茂盛。③杨花:喻身世飘零。④④杜鹃:喻故国之思。

( 1 )“杜鹃”常被用作凄凉哀伤的象征,在古诗词中有多种称呼,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杜鹃”被称为“________”。
( 2 )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做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课外文言文阅读

徐伯珍字文楚,东阳太末人也。伯珍少孤贫,学书无纸,常以竹箭、箬叶、甘蕉及地上学书。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村邻皆奔走;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积十年,究寻经史,游学者多依之。太守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①并加礼辟②,伯珍应召便退,如此者凡十二焉。吴郡顾欢擿出《尚书》滞义,伯珍训答,甚有条理,儒者宗之。

宅南九里有高山,班固谓之九岩山,后汉龙丘苌③隐处也。二年,伯珍移居之。门前生梓树,一年便合抱。家甚贫窭④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对时人呼为四皓。建武四年,卒,年八十四。受业生凡千余人。

(选自《南史》卷七十六,有删节)

(注释)①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与下文的“吴郡顾欢”都是地名人名。②辟:征召(为官)。③龙丘苌:人名。④窭:贫穷。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伯珍少贫/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B: 寻经史/尔辈不能物理
C: 如此者十二焉/河中失石
D: 伯珍移居/君子
(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家 甚 贫 窭 兄 弟 四 人 皆 白 首 相 对 时 人 呼 为 四 皓。

( 3 )这篇短文给了你哪些人生启示?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桃红柳绿是故乡
杨泽文
1故乡是什么?面对我生命的降生与出发之地,我常常无言以对。因为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找不到一个富有诗意的答案。
2从生命的终极意义上说,人是经受不住一生漂泊之苦的。所谓四海为家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其隐藏的本质是“没有家”。没有家,没有故乡情结,生命就显出平面和单薄
3应该感谢承纳我们生命原初的栖居之地。即便那里惟有的风景或许是一座山岗、一道峡谷、一条小河、一片池塘或一棵大树什么的,但它们毕竟刺激和调动了我们最初的生命意识。它们使我们后来认识世界、感知世界成为一种可能;它们使我们后来滋生故乡意识和萌发离开故乡的勇气;它们使我们的生命永远处在一种回归与放逐的自我完善之中………
4不论富饶还是贫瘠,不论鲜亮还是灰暗,故乡就是故乡,它只能永远让人们交付情感纺织的深刻眷恋。在永恒的眷恋中我们才有勇气抚慰心灵的种种创伤和人生种种痛苦。
5从感觉上说,故乡永远处于大地的中央,而自己仿佛是一株远离太阳的向日葵,但总要把花盘转向故乡升起的那轮太阳。蜗居于现代都市的我,免不了要为生计奔波不止,时常像鱼一样游移在色彩缤纷的大街小巷,远离着日月星辰,远离着花草树木,在喧嚣与躁动中消蚀着岁月,耗费着精力。而故乡则在远方的日渐朦胧中变得更加深沉。那源自于遥远的穿透力让人不容置疑和无法拒绝。于是乎开始着手构思如何请好假期,如何打点行装,如何启程,如何撰写好一篇回乡赋。
6我和妻子、女儿是在一个春日融融的三月里踏进故乡热土的。一路上夫妻俩被女儿的种种问话折磨得口干舌燥。那接连不断的“这是什么花呀草呀、那是什么树呀鸟呀”等等诸多问题源自女儿幼小的求知领域。而在现代都市里,她注定没有机会提出这么多问题。不知为什么,我突然感到一种难言的隐痛和悲哀。因为我原以为吃穿不愁的女儿是幸福的,可走在乡间的路上时我才感到女儿其实是生活在现代都市里的一棵弱草,她无法面对真正的大自然,她无法感知山川河流和草木虫鱼。那种从电视荧屏上得来的一切‘富有’是抽象而脆弱得不堪一击的,你看,当我们跳进父母笑脸相迎的老家门槛时,一只小狗猛然窜出,就吓得女儿躲到我身后尖叫直哭……
7在故乡,我感到一种实在地澄澈与开敞,劳累已久的身心得到滋润和休憩。阳春三月,故乡桃花盛开,枯柳吐绿,女儿和村童们一道嬉戏在桃红柳绿的乡村景致中,我和妻子则感到了生命中少有的闲散与充实……
8到了归期,我和妻子及女儿告别依依不舍的故乡亲人,酸楚地踏上归程,途中,女儿问:“爸,你为什么淌泪?”“因为爸爸离开家了。”“我们的家不是在城里么?”“噢,对。我们的家是在城里,爸说的是离开故乡。”“故乡是什么?”突然间我心底颤动了一下,女儿终于问到了我思考已久的问题。
9“桃红柳绿是故乡。”面对女儿停步仰望的疑问,我终于随口说出一句平淡无奇的话。想不到女儿眨眼笑着往前跳开了,嘴里喃喃地念道:桃红——柳绿——是——故乡。不知为什么,我竟顿然间有了如释重负的感觉。
( 1 )文章开头就设问说:“故乡是什么?”从全文看,作者所说的故乡究竟是什么?请根据文意概括。(要求至少答出3点)

( 2 )第5段中划线句“那源自于遥远的穿透力让人不容置疑和无法拒绝”一句中的“遥远的穿透力”指的是什么?

( 3 )文中第⑥⑨两段两次提到“不知为什么”,请分别对其原因作简要解释,并指出其在行文结构中的作用。

①“不知为什么,我突然感到一种难言的隐痛和悲哀。”
②“不知为什么,我竟顿然间有了如释重负的感觉。”

( 4 )第⑤自然段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的作用是什么?

( 5 )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①没有家,没有故乡情结,生命就显出平面和单薄
②那种从电视荧屏上得来的一切‘富有’是抽象而脆弱得不堪一击的

( 6 )请联系生活,结合选文谈谈你对故乡是什么的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阅读危机是心灵缺氧

①培根曾经说,阅读是一种消遣。从大众文化的层面上理解,以前大部分普通中国人也是为了消遣才读书。在被称为“文化热”的上世纪80年代,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门庭若市的新华书店和各类书摊,阅读是那个相对匮乏同时也相对悠闲时代的精神消遣。但这种热情并不专属于阅读,而是一种对精神生活丰富性的渴求,随后以《渴望》为代表的电视连续剧就以新的形式抢占了人们晚饭后的时光。

②因此,信息时代所谓的阅读危机多少被夸大了,只不过是新的文化形式和消遣方式取代了传统的读书而已。从整体上看,人们的精神生活更丰富了而不是更贫瘠了,获取知识的渠道更方便了而不是更封闭了。100多年前,尼采也曾对报纸的出现忧心忡忡,认为这种快速折损的消耗品将会干扰人们对经典阅读的兴趣,后来证明他多虑了。

③这么说并不意味着阅读危机不存在,而是说它需要被更清晰地表达。当我们说自己不读书时,意思常常是没有读书的时间或心情,而不是说无书可读,这背后是一种时间焦虑。中国社会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就逐渐进入了一个加速奔跑的时代,时间成了稀缺资源。尤其到了信息和时间都碎片化的网络时代,人们在不停地快速切换中,表现得像某种焦虑症患者。

④因此,阅读危机的实质是,人们由于缺乏以专注阅读为主要形式的精神深呼吸,而陷入被大量信息垃圾围困的心灵缺氧状态。刚看了五分钟电子书,就被弹出的新闻链接吸引了注意力;这一分钟还在为某一公共事件激愤不已,下一分钟可能就因为某个段子开怀大笑。照这个趋势,未来人类的心智结构或将改变,变得像金鱼一样只有7秒钟的记忆。同时,由于缺乏深度的内心体验,网络时代人们的精神气质开始变得雷同。

⑤慢下来,读读书,不仅仅以阅读的名义进行,更应该站在保护一颗健全心灵的高度,站在人文危机的高度来看待。如果说社会发展是一匹骏马,阅读及其代表的人文精神就应该是驾驭它的缰绳,不应该任由它在我们手上滑落。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 1 )作者认为,真正的阅读危机是什么?请从原文中找出。
( 2 )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任写两种。
( 3 )第②段中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 4 )文章最后一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
四、写作(分值:6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一位著名学者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任何一个多少知道一点自己国家历史的人,都应该对本国过往的历史心怀敬意。历史不仅书写在浩瀚的史籍里,也沉淀在众多的历史古迹和历史文物中。请你任选一处古迹(圆明园除外)或一件文物,将________,让我心生敬意”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请你用上“伙伴”“困境”“成长”这三个词语,以“在幽深的峡谷里”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题目自拟。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字数在600-800之间。(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乐活青春”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