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上海市爱国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 《雨的四季》一文写的不是某个特定地域、特定季节的雨,而是展现雨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中的不同形象和特点,写四季的雨景和人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雨、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C: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是后人加的。乐府诗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D: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形式固定。一般每首八句,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颈联,五、六句叫颔联,七、八句叫尾联。颈联、颔联一般要对仗。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 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却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是物质生活过于丰富让我们无法选择,还是我们的味觉麻木了呢?
B: 置身二一九公园,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一切都是那么美不胜收。
C: 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老百姓的消费欲望,原来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D: 妈妈在抽屉翻来覆去好几遍,可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身份证。
3、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咫尺 险象迭生 前瞻后顾 心无旁骛
B: 狂澜 疲惫不堪 装模作样 来势凶凶
C: 鉴尝 锐不可挡 登峰造极 一泄千里
D: 烂熳 无精打彩 囊荧映雪 不可明状
4、下列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湖心亭看雪》写景采用白描和对比手法,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绝妙的西湖夜雪图,使人如临其境。
B: 《河中石兽》一文围绕寻找河中石兽这一线索,寓理于事,说明了任何事都不能根据常理进行主观推理,实践才能出真知。
C: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借物言志表达了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文章先写景,后议论,进而由景入情,因情入理,环环相扣,层层蓄势。
D: 《爱莲说》的作者是南宋周敦颐。“说”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用来抒发感情。
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永远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句话出自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是贝多芬对残酷命运发出的强烈呐喊。
B: 《马说》《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伤仲永》的作者分别是韩愈柳宗元苏轼王安石,他们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C: 《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都是元曲,其中“天净沙”“山坡羊”“江城子”是曲牌,“秋思”“潼关怀古”“密州出猎”是题目。
D: “未尝识书具”中的“书具”指的是文房四宝:纸、墨、笔、砚;“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的“经”指的是儒家经典著作:《易》《诗》《书》《礼》《春秋》;“君与家君期日中”中,“君”是对对方的尊称,“家君”是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6、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B: 学问是寸积铢累而来的,常是各有疆域独自为政的。
C: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这是第一位中国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时间莫言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
D: 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7、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fǒu),不宜异同。(《出师表》诸葛亮
B: 便(yà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陶渊明)
C: 当余之从师也,负(qiè)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D: “往之(nǚ)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富贵不能淫》)
8、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枢纽 荧光屏 人才辈出 通情达礼
B: 决窍 狙击手 一筹莫展 矢志不渝
C: 懈怠 流水账 相辅相承 粗制滥造
D: 庇护 挖墙脚 仗义执言 变本加厉
9、

下列句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旧社会,奸商恶吏相互勾结,简直就是一丘之貉
B: 那个“留学博士”出版了一本《留学指南》,不学无术者趋之若骛
C: 别看他在你面前一本正经 , 其实是一个十足的伪君子!
D: 班会课正式开始,下面请老师为我们抛砖引玉
10、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学而不厌”出自《论语·述而》,常与“诲人不倦”连在一起使用。
B: 晚饭的餐桌上,多了一样四弟带来的家乡菜——芦笋。
C: 花有花的娇艳,叶有叶的嫩绿;天有天的辽远,地有地的广阔。
D: 我们今天谈的是为什么分数不是衡量教育和人才的唯一标准?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1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写出了远行游子的思乡之情,我们学过很多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请选择一首,写出这首诗的作者、题目和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
( 2 )有人说“小桥流水人家”与本曲主题意境不一致,是败笔,你怎么看?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古文后,完成下列小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水益涩,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雪窦山”字。

注:①涩:不通畅。②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③陇:通“垄”。④牧竖:牧童。⑤髹(xi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①便还家________

②阡陌交通 ________

舟不得进________

缘小溪________

( 2 )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中往来种作 真无马耶
B: 便船 屋俨然
C: 停数日,辞 乃记之而
D: 不足为外人也 策之不以其
(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 4 )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蜜蜂消失,人类只能再活四年?

①大多数人一想起蜜蜂,都会想到蜂蜜、蜂王浆……但这和蜜蜂对大自然做出的最大贡献——维持生物多样性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了。爱因斯坦曾经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人类只能再活四年。”因为,蜜蜂是为植物授粉的一支生力军。世界上有数万种植物的繁育依靠蜜蜂授粉,而在人类所种植的农作物中,也有1000多种离不开蜜蜂。

②假如蜜蜂消失,人们将告别大多数的粮食和蔬菜瓜果。此外,蜜蜂还为众多饲料植物授粉,没有它,肉类和牛奶也将变得稀有和昂贵;世界上植物类型变得单调,这会直接影响各种动物的生存……也就是说:如果在生态系统中丢失了一个环节,整个系统便会开始崩溃。

③令人不安的是,蜜蜂消失的事件正在发生。在美国,一些蜜蜂突然神秘地消失得无影无踪,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美国有超过60%的蜜蜂消失。如今,蜜蜂消失现象又像瘟疫一样传到了德国、瑞士、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希腊等欧洲国家。

④实际上,不仅仅是蜜蜂遭遇到了生存危机,没有天敌的北极霸主——北极熊也被列为了濒危动物。由于气候变暖,北极熊生活的冰面缩小,食物来源变得稀缺,让北极熊的数量也越来越少。冬天,居然有饥肠辘辘的北极熊残忍地捕杀小熊来填饱肚子。

⑤根据联合国的一份报告,目前物种灭绝的速度由大致每天一种加快到每小时一种,比以前快了约1000倍,比新物种的形成速度更是快了100万倍。即使根据最保守的估计,地球上也有至少10%的物种正在面临生存威胁。

⑥一旦某种生物绝种,就永远消失,无法弥补;而每当我们失去一样物种,我们就失去一项对未来的选择。随着某种生物的灭绝,或许治疗艾滋病,或发展抗病毒农作物的希望也会跟着破灭。

⑦在地球史上,曾经发生过5次物种灭绝。最近的一次发生在6500万年前,一次陨石撞击地球,造成了包括恐龙在内的大量物种的灭绝。目前,地球再一次走向物种灭绝的边缘,原因却是人类本身的行为:在过去的100年里,地球上45%的森林已经被砍伐掉了;全球20%的珊瑚礁已经遭到无法逆转的彻底破坏,而另外50%的珊瑚礁也接近崩溃边缘……联合国将2010年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呼吁各国政府和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⑧和很多人的理解不同,在生态系统中,是没有“害虫”和“益虫”这类概念的,每个物种都有其特定的“使命”。例如,昆虫吃的往往是一些老弱病残的树,或许正好切断了树木疾病的传播途径。因此,地球上的每个物种都值得尊敬和保护。

⑨作为人类的个体,我们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什么贡献呢?我们可以不再吃珍稀野生动物,少吃肉类多吃素食,节约用纸和燃气,少坐车多步行……其实,由于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太密切,只要我们能稍微压制一点点欲望,都是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的贡献。

( 1 )文章说明了________的现状,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 2 )根据第①②段内容,填写下面表格。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 3 )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
( 4 )第⑧段中划线词语“特定的‘使命’”指的是________。
(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③段中“或许正好切断了树木疾病的传播途径”中“或许”表猜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 说明文语言也可以生动形象,例如第③段中“神秘地消失得无影无踪”“像瘟疫一样”等就体现了这一点。
C: 从文中可以看出,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密切,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来保护地球生物的多样性。
D: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蜜蜂,按照由个别到一般的顺序进行说明。
阅读《外婆的手纹》,完成下面小题。

外婆的手纹

李汉荣

①外婆的针线活做得好。周围的人都说:她的手艺好。

②外婆做的衣服不仅合身,而且好看。外婆说,人在找一件合适的衣服,衣服也在找那个合适的人,找到了,人满意,衣服也满意,人好看,衣服也好看。她认为,一匹布要变成一件好衣裳,如同一个人要变成一个好人,都要下点功夫。无论做衣或做人,心里都要有一个“样式”,才能做好。

③外婆做衣服是那么细致耐心,从量到裁再到缝,她好像都在用心体会布的心情。一匹布要变成一件衣服,它的心情肯定很激动,充满着期待,或许还有几分胆怯和恐惧:要是变得不伦不类,甚至很丑陋,布的名誉和尊严就毁了,那时,布也许是很伤心的。

④记忆中,每次缝衣,外婆都要先洗手,把自己穿戴得整整齐齐,身子也尽量坐得端正。外婆总是坐在敞亮的地方做针线活。她特别喜欢坐在院场里,在高高的天空下面做小小的衣服,外婆的神情显得虔诚,而且有几分庄严。

⑤在我的童年,穿新衣必是在盛大的节日,比如春节、生日的时候,才有可能穿一件新衣。旧衣服、补丁衣服是我们日常的服装。我们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也不感到委屈,这一方面是因为人们都过着打补丁的日子;另一方面,是因为外婆在为我们补衣的时候,精心搭配着每一块补丁的颜色和形状,她把补丁衣服做成了好看的艺术品。现在回想起来,在那些打满补丁的岁月里,外婆依然坚持着她朴素的美学,她以她心目中的“样式”缝补着生活

⑥除了缝大件衣服,外婆还会绣花,鞋垫、枕套、被面、床单、围裙上都有外婆绣的各种图案。

⑦外婆的“艺术灵感”来自她的内心,也来自大自然。燕子和其他各种鸟儿飞过头顶,它们的叫声和影子落在外婆的心上和手上,外婆就顺手用针线把它们临摹下来。外婆常常对着天空的云朵出神,她手中的针线一动不动,布,安静地在一旁等待着。忽然会有一声鸟叫或别的什么声音,外婆如梦初醒般地把目光从云端收回,细针密线地绣啊绣啊,要不了一会儿,天上的图案就重现在她的手中。舅舅说,外婆的手艺是从天上学来的。

⑧那年秋天,我上小学,外婆送给我的礼物是一双鞋垫和一个枕套。鞋垫上绣着一汪泉水,泉边生着一丛水仙,泉水里游着两条小鱼。我说,外婆,我的脚泡在水里,会冻坏的。外婆说,孩子,泉水冬暖夏凉,冬天,你就想着脚底下有温水流淌,夏天呢,有清凉在脚底下护着你。你走到哪里,鱼就陪你走到哪里,有鱼的地方你就不会口渴。枕套上绣着月宫,桂花树下,蹲着一只兔子。兔子在月宫里,在云端,望着人间,望着我,到夜晚,它就守着我的梦境。

外婆用细针密线把天上人间的好东西都收拢来,贴紧我的身体。贴紧我身体的,是外婆密密的手纹,是她密密的心情。

⑩直到今天,我还保存着我童年时的一双鞋垫。那是我的私人文物,我保存着它们,保存着外婆的手纹。那泉水依旧荡漾着,贴近它,似乎能听见隐隐水声,两条小鱼仍然没有长大,一直游在岁月的深处,几丛欲开未开的水仙,仍是欲开未开,就那样停在外婆的呼吸里,外婆就这样把一种花保存在季节之外。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已经过去三十年之久,它们已经变得破旧,真如文物那样脆弱易碎。

⑪我买回针线,我要亲手“复制”我的文物。我把图案临摹在布上。然后,一针一线地绣起来,我的手纹,努力接近和重叠着外婆的手纹。这手纹,会失传吗?

⑫我看见天空上,永不会失传的云朵和月光。我看见泉淙淙地涌出来,鱼轻轻地游过来。我看见水仙,欲开未开着,含着永远的期待。我仿佛隐隐触到了外婆的手,她的手从远方伸过来,接通了我手上的温度。

(有删改)

( 1 )阅读第①-⑦段内容,概括外婆做针线活时的态度。
( 2 )请你从文中画线的语句中选择一句,结合上下文品味其含义。

(甲)在那些打满补丁的岁月里,外婆依然坚持着她朴素的美学,她以她心目中的“样式”缝补着生活。

(乙)外婆用细针密线把天上人间的好东西都收拢来,贴紧我的身体。

选________句,含义:________

( 3 )在⑧-⑫段中,作者三次写到鞋垫上外婆亲手绣的图案,这三次描写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 4 )从结尾处可以看出,作者对“外婆的手纹”可能会失传有所忧虑。你怎样看待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问题?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题目:那是一首诗
岁月如画,生活如诗。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感人至深的诗篇,请撷取你感受最深的一节……
作文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要写出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白纸上的旋律”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