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唉!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我想静静。B: 刘慈欣创作的科幻小说《三体》获得了第73届雨果最佳长篇故事奖。 C: 继两次承办中国女足热身赛后,曲靖又以唯一一个地级城市的身份加入了国足世界杯预选赛主场申办的行列。 D: 今年的“两会”上,代表们就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
2、 | 文文编辑“小说悦读”栏目,你想在她的阅读感言中加一句,最适合的是( ) 翻开语文书,走进小说天地,我见到了一个个鲜明的少年形象。有月夜沙地守护瓜田的小闰土,____________,还有课余林中朗读《万卡》的李京京……他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久久不忘。 B: 有杜小康夜晚苇塘护送的女孩 C: 有夜晚芦荡寻找鸭群的杜小康 D: 有杜小康夜晚芦荡寻找的鸭群 |
3、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孤身异乡的青年鲁迅,在藤野先生的关怀教诲下,完成了生命的蜕变;功勋的朱德元帅,一生艰苦朴素,这得益于母亲谆谆教诲与深深影响;当我们跟随茨威格,去托尔斯泰的眼睛,就能发现那里面盛满了对世人的悲悯和关切。 A: 漂泊 卓越 注视 B: 漂泊 卓著 凝视 C: 飘零 卓越 凝视 D: 飘零 卓著 注视 |
4、 | 下面两个语段都出自杨绛的散文《老王》。根据语境,在[甲][乙]两处填写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语段一: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甲]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车进大院去。 (画线语句是对“我们夫妇”在“荒僻的小胡同”看到的两个场景的描述。) 语段二: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乙]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画线语句是从说“‘我’知道老王不要钱”转换到说“老王来了,‘我’就不用捎钱了”。) A: [甲]破折号 [乙]破折号B: [甲]分号 [乙]句号 C: [甲]破折号 [乙]句号 D: [甲]分号 [乙]破折号 |
5、 |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矜持 安谧 虚无缥缈 分到扬镳B: 兀自 逶迤 阴谋诡计 咄咄逼人 C: 招徕 喧器 破旧不堪 茅塞顿开 D: 潸然 肆虐 脍炙人口 拈轻怕重 |
6、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俨然(yǎn) 幽邃(suì) 豁然开朗(huò) B: 垂髫(tiáo) 翕忽(xī) 凄神寒骨(qī) C: 间隔(jiàn) 怡然(yí) 雕栏相望(diāo) D: 语云(yù) 篁竹(huán) 视端容寂(jì) |
7、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月球车“玉兔”其实是一个小型化、低功耗、高集成的机器人。 B: 这篇报道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C: 能不能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D: 通过这次社会调查,使同学们不仅学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而且了解了农业的历史和现状。 |
8、 | 下列对《狼》一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屠惧,投以骨”中的“投”字,表明屠户尚未彻底认清狼的本性,只采取一种迁就退让的方法,对狼心存幻想。 B: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中的“持”字表明屠户在毫无退让余地的情况下做出了与狼斗争的果断抉择。 C: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中的“暴”字形象地刻画出屠户杀狼时的那种愤怒之情。 D: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中的“乃”字表明了屠户对狼奸诈的本性幡然醒悟。 |
9、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 君子要讲和谐,但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同流合污。《中庸》所谓“君子和而不流,”就是指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有丝毫含糊。B: 鸡年春晚筹备时间短,节目变动大,呈现出强烈的“定制”色彩:主旋律、流行、传统文化等各种必备元素杂糅,遭到网友的各种吐槽。 C: 抗日战争的胜利,让拿破仑所说的“东方睡狮”睁开双眼,开启民族复兴的序篇,最终完成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转折。 D: 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处徒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 |
10、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舆(yú)论 搽(chá)粉 濒(pín)临 B: 省(shěng)悟 慨(kǎi)叹 迥(jiǒng)然不同 C: 倘(tǎng)若 主宰(zǎi) 惟妙惟肖(xiāo) D: 渺(miǎo)茫 诓(kuāng)骗 脍(kuài)炙人口 |
选出下列对李白《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 )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 本诗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B: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以富有表现力的动词,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悲愤、郁闷的心情 C: “冰塞川”“雪满山”两个比喻不仅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而且因其带有浓厚的夸饰色彩使两句诗颇具豪放的气势 D: “多歧路,今安在?”表现诗人已从迷惘中清醒过来,以古人的崇高志向自勉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初,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颍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1) 。良久会去,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会以此憾之。 及是,钟会言于文帝曰:“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因谮①:“康欲助毋丘俭②,赖山涛不听。昔齐戮华士,鲁诛少正卯,诚以害时乱教,故圣贤去之。康、安等言论放荡,非毁③典谟④,帝王者所不宜容。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帝既昵听信会,遂并害之。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⑤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 (节选自《晋书·嵇康传》) (注释)①谮:说坏话诬陷别人。②毋丘俭:与后文“山涛”“华士”“少正卯”都是人名。③非毁:诽谤,诋毁。非通“诽”。④典谟:指礼教。⑤靳固:吝惜。 (乙) 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嵇康。钟要于时贤俊之士,俱往寻康。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2) 。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选自《世说新语·简傲》) (丙) 赠秀才从军诗① (晋)嵇康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②。流磻③平皋,垂纶④长川。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钓叟,得鱼忘筌⑤。郢⑥人逝矣,谁与尽言。 (注释)①本诗是嵇康送其兄嵇喜入司马氏军幕时所作。②秣马:喂马。③流磻:用石弹打鸟。④垂纶:钓鱼。⑤得鱼忘筌:出自《庄子·外物》,指领会了深妙的义理。⑥郢:楚国的都城。 (评论)叔夜此诗豪壮清丽,无一点尘俗气。……余尝为诸子弟言:士生于世,可以百为,惟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或问不俗之状,余曰:难言也,视其平居,无以异于俗人。临大节而不可夺,此不俗人也。 (节选自黄庭坚《书嵇叔夜与侄榎》) ( 1 )为句中加下划线词选择正确的义项。①不可起 ________ 钟起去 ________ A.起身 B.兴起 C.产生,出现 D.举用 ②顾以康为虑耳________ 康顾视日影________ A.难道 B.回头 C.探望 D.只是 ( 2 )(甲)文为传记,(乙)文为笔记小说,两文都提及“嵇康锻铁”之事,但语言的风格不同。下列两句话摘自两文的空白处。请你将其分别还原,并简述理由。A.康扬槌不辍,傍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 B.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 ( 3 )下列对钟会“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这句话的理解评论,有错误的一项是( )A: 钟会虽不直言回复嵇康,却不甘示弱,一来一往,亦显玄妙。 B: 钟会这句话是给自己下台阶,巧妙地化解了自己的尴尬处境。 C: 钟会虽未明说,但已领教了嵇康对他的藐视,心怀怨恨。 D: 钟会乘兴而来,领悟了嵇康的玄言妙义,于是兴尽而去。 ( 4 )有人说,嵇康的《赠秀才从军诗>最显其神采,但后人对这首诗的归类存在争议。你认为它应该属于以下哪一类?为什么? A.咏怀诗 B.赠别诗 ( 5 )黄庭坚评论嵇康“其诗清丽,其人不俗”,你如何理解嵇康的“不俗”?请结合上面诗文简要谈谈。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领路
游睿
天有些寒冷,女人站在街头不断跺着脚。远处,一个佝偻的身影正走过来。女人看见,那是一个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的老太婆,虽然上了年龄,但她的步子却显得有些匆忙,脸色十分凝重。
“妈,我的新手机呢?”女人回过头,看见儿子正小跑到自己跟前。女人笑了笑,顺便抚摩了一下儿子的头,然后拿出手机说:“你看,妈不是给你送来了吗?”
“怎么这么难看?”儿子接过手机,马上一脸的不高兴。儿子说:“我不是反复给你说了嘛,要新款的,这个款的早就淘汰了,你看看还有谁用啊?”
女人又笑了笑说:“妈妈今天一大早就去给你买了,这就是最新的。”
“你撒谎!”儿子有些生气了,“你不知道多去几个地方看看啊?”
女人说:“好好好,是妈妈不对,你看,妈妈不是工作忙吗,所以才没时间去仔细逛。”
“你把我当什么了?找借口!”儿子突然提高音量说,“下午给我送只新的来,这只我帮你扔了。”说完,儿子一挥手,那只手机在空中划了一道漂亮的弧线。
女人依旧带着微笑,她看见儿子转身跑开了。接着女人马上沿着刚才儿子抛出的弧线去找刚才扔出去的手机,女人很快就看见,手机被一只布满老茧的手捡了起来。这只手,就是刚才从远处走过来的那个老太婆的手。老太婆捡起手机,似乎没有看见女人,然后依旧迈着蹒跚而匆忙的脚步走了起来。
女人急了,连忙小跑到老太婆面前说:“大妈,那手机是我的。”
老太婆停住脚步望了女人一眼,说:“我知道是你的,被扔了,还要?”
女人说:“我怎么会不要呢,小孩子不懂事扔了,我可舍不得,那是我一个月的工资呢。您既然知道,就还给我吧。”
老太婆皱了一下布满皱纹的额头说:“你真想要回手机?”
女人说:“当然呀。”
“我可以还给你,但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
“我现在要去一个地方,可是我不知道怎么走,你就帮我带带路吧!”老太婆颤抖着扯出一张纸,认真看了看说,地址是药王路二十三号。
女人在这座城市待了多年,城市里的大街小巷她都历历在目。女人知道药王路并不远,女人依稀记得药王路二十三号好象是个什么单位的地址,但究竟是个什么单位女人却想不起。为了拿回手机,女人立即答应下来。
接着,女人走前面,老太婆走后面。女人回过头,看见老太婆蹒跚的样子,就忍不住停下。然后女人扶着老太婆,老太婆感激地看了她一眼。
“您走这么急,有事?”女人问。
“嗯,有事。”老太婆依旧步子匆忙。走了几步之后,老太婆突然问:“你就一个儿子吧?”
女人点点头,奇怪地看了看老太婆说:“那小子正读高中呢,成绩老提不上去。”
老太婆说:“哦。”
接着两人都不再说话。
走了一段之后,老太婆突然放慢了脚步,最后她静静地站住了脚,一动不动地看着前方。女人看了看老太婆,顺着老太婆的目光,女人看到前方停放着一辆警车,车门打开着,一个年轻人被几名警察押了上去。年轻人蹭了几下,但被警察按了下来。警车的门最终关上了,然后启动,呼啸着走远。
尽管车已经走远,但老太婆依旧一动不动地看着。
“您怎么哭了?“半响之后,女人发现老太婆竟然泪流满面。
“看到了吧”,老太婆用低沉的声音说,“刚才警察带走的年轻人是我儿子,我就那么唯一的一个儿子,所以从小我就惯着他宠着他。但是今天,他被判了刑,是死刑,我是来见他最后一面的。”
“啊!”女人脸上顿时出现惊讶的表情。
老太婆拿出手机,递给了女人说:“现在可以还给你了。”
“你不是要我带你去药王路二十三号吗?现在就还给了我?”
老太婆指着前方铁门上醒目的“监狱”两个字说:“我早知道,这里就是药王路二十三号,都来这里好多趟了。”
“是的,药王路二十三号就是监狱,可是您既然知道,还要我带路?”女人一脸不解。
“我是担心啊,担心你不知道这里!”老太婆说完,转身,蹒跚着走远。
女人站在监狱前,愣了。
( 1 )这篇文章一明一暗交织地写了两位母亲的故事,请你分别概括。( 2 )老太婆去药王路23号,竟然是为了见被判死刑的儿子一面,这一情节出乎读者意料,但又不显突兀,因为作者在前文中围绕“老太婆”这一人物先行作了适当铺垫。你能找出三处相关语句吗?( 3 )结合语境,品味下面语句的含义。①那只手机在空中划了一道漂亮的弧线。
②我是担心啊,担心你不知道这里!
( 4 )文章结尾写道:“女人站在监狱前,愣了。”此时此刻,她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请把他的心理活动描述出来。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贝壳
席慕容
在海边,我捡起了一枚小小的贝壳。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成一圈的复杂图样。怪不得古时候的人要用贝壳来做钱币。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在海边捡起这一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砂粒和海浪的淘洗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呢!
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
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
请以“童年里的那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并将题目写在答题纸上。(2)文章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