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抚顺市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丰腴 虬枝 鸟喙 无边无垠 坦荡如砥
B: 涟漪 谛听 秘诀 恹恹欲睡 漠不关心
C: 热忱 芥蒂 摒弃 纵横绝荡 旁逸斜出
D: 和睦 缥缈 豁达 迥然不同 发愤忘食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流浪地球》从2月5日上映以来,凭错其气势磅礴的特效场面与动人父子情获得大众的喜爱与支持,中国电影票房突破45亿,成绩喜人。
B: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
C: 2018年主席庄严进行宪法宣誓。一年已经过去,当时铿锵有力的铮铮誓言仍回荡耳畔,让人记忆犹新
D: 长达4个多小时的2019年春节晚会伴着新春的钟声和人们的祝福声销声匿迹了。
3、下列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mù)然 (jī)绊 卑(liě) 蛮(hènɡ)
B: (liáo)望 (ménɡ)发 闭(sè) 追(suó)
C: (jiá)然 (wó)旋 (qiǎnɡ)褓 (sù)缚
D: 怅(wǎnɡ) 农(yàn) (rǒnɡ)杂 (wéi)幕
4、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这时候,众人也都豁然开朗地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B: 内蒙古两次大规模的开荒热,造成1íí多万公顷草地沙漠化。当地群众韬光养晦地说:一年开草场,两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
C: 有时,一株松柏,它的根须竟要爬满半壁山崖,似把累累的山石用一根粗粗的缆绳紧紧地缚住,由此,它们才能在狂风暴雨的侵袭下无动于衷
D: 《二泉映月》已成为代表中国民族音乐的世界性经典曲目,成为一段千古绝唱
5、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愁》选取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来表达“乡愁”,全诗句式齐整,有意形成回环往复的节奏,具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B: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中英国著名作家雨果超脱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站在人类良知的立场上,表达了对政府强盗行为的愤怒以及对被侵略的中国的深切同情。
C: 中国古代有许多自强不息的故事,如祖逖闻鸡起舞,范仲淹断齑画粥,苏秦悬梁刺股。
D: 我国历史上曾用干支纪年与皇帝年号纪年。“崇祯五年”为皇帝年号纪年;“丙辰中秋”中的“丙辰”为干支纪年,“丙”属于天干,“辰”属地支。
6、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琐(wéi) 逗(tiǎo) 一(luò) 灼其华(zhuó)
B: 溅(bèng) 头(càn) 宁(wú) 荒草萋(qī)
C: 立(zhù) 轮(kuò) 弱(yíng) 怏不乐(yàng)
D: 吞(shì) 息(bǐng) 丧(jǔ) 姗来迟(shāng)
7、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qiáo) 然(mò) 踌躇(chóu chú)
B: 童(yáo) 坑(dūn) 咀嚼(jǔ juě)
C: 时(chén) 眼(zá) 囫囵(hú lún)
D: 去(dǎn) 竹(biǎn) 干(shài)
8、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画说青岛》这套书追溯了青岛的百年历史,是“画”与“说”相德益彰的佳作。
B: 邓稼先历尽心血 , 潜心研究,为我国核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将被我们永远铭记
C: 家风家规是先辈馈赠给我们的无价珍宝,蕴含着许多人生真缔 , 值得世代传承。
D: 日落时分,绯红的晚霞中渔船归航,澄澈的海天间鸥鸟飞翔,别有一番韵味。
9、下列对《水浒传》中人物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江谦逊深沉,是《水浒传》中难以捉摸的人物。
B: 吴用足智多谋,是《水浒传》中不可多得的智者。
C: 武松桀骜不驯,是《水浒传》中鲁莽刚烈的代表。
D: 鲁智深性情急躁,是《水浒传》中有勇无谋的典型。
10、下面对名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猎人笔记》以一位猎人在行猎中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刻画了截然对立的两类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封建农奴制度的控诉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B: 《镜花缘》是清代小说家李汝珍的代表作,该书知识丰富,旁征博引,“论学说艺数典谈经”,涉及到琴、棋、书、画、医、卜、星相、灯谜等内容。
C: 鲁迅先生在《二十四孝图》中尖锐地讽刺了“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子路负米”等故事,批判的矛头直指“孝道”,体现了他与旧社会势不两立的彻底的反封建思想。
D: 《西游记》中的唐僧是以唐朝玄奘法师为原型,其部分事迹也是在史实的基础上进行演绎,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唐僧等同于玄奘法师。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两诗都写夜间“闻笛”,都抒发思乡之情,但写法上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习惯说

(清)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释】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浸淫:渐渐扩展。③踬:跌绊。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的身上一旦养成。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一/吾三省吾身
B: 先君子来室中坐,之/卒中往往
C: 而笑曰/野有麦场
D: 至使久而即乎其/既可,公问其
( 2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俯 而 读 仰 而 思 思 有 弗 得 辄 起 绕 室 以 旋。

( 3 )用原文回答:《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什么深刻道理?请谈谈你的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小说粘住你我他
①为什么名著能够经受时间和文化的洗礼而流传下来?有人说是因为它们文字优美,有人说是因为它们故事情节动人,还有人说它们深刻地剖析了人性。最近一项对英国维多利亚文学的读者调查发现,最后一种说法可能是小说具有持久魅力的重要原因,因为小说反映了我们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观念,或者说是某种形式的人性。
②美国密苏里大学的专家们专门研究了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如何应用到了文学中。他们做了一次调查,让500个读者填写了关于200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小说的调查问卷。被调查者要填写自己认为的主角或配角的性格特点,然后描述他们的个性和动机,比如他们是否有责任心或者支配欲很强等。
③结果发现,小说中的角色可以划分为鲜明的几类。一般来说,那些主角,比如简•奥斯汀的名著《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贝内特,她在责任心、有教养方面获得了读者的高分,而那些配角在获取社会地位、支配欲上的得分很高。而且在小说中,有支配欲的角色受到了作者的强烈谴责,这些坏家伙都是一些想支配他人的“机器”,他们过于我行我素,很少有亲近社会的行为。
④其实,中国小说中的角色也有类似的现象。比如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是作者力捧的正面人物,不仅有“携民渡江”的高度责任心,还一心一意要匡扶汉室,拯救天下苍生;而曹操则是小说中的大反派,“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教天下人负我”就是出自他口,而且挟天子以令诸侯,具有极强的权力欲和支配欲。
⑤专家们分析了调查结果后认为,这些对立的小说角色其实反映了人类经历了漫长的狩猎-采集原始社会后形成的集体观念,在那样的社会中,由于要和自然界进行艰苦的抗争,个人的强势被部落集体的利益所压制了。而小说中恰恰反映了个人支配欲和集体利益之间的根本对立,虽然在今天的世界上很少有人还生活在狩猎-采集社会,但这个永恒的主题依然让小说深入人心,因为它的确反映了远古形成的人性。
⑥另外一些角色的分数介于好人和坏人之间,比如《呼啸山庄》中的西斯科里夫或者《傲慢与偏见》中的达西先生,他们在小说中的出现表明,人们为了维护集体的社会秩序,对个人产生了压力,这种冲突以这些角色的形式被反映了出来。
⑦小说就像是一种粘合社会的胶水,增强了那些能造福整个社会的行为,这些行为可能是人类在与环境的抗争中逐渐进化出来的。另一方面,小说和某些社会警示故事的效果是一样的。在原始社会,打猎为生的原始人谈论一些人的欺骗和欺凌弱小的行为,以达到不让坏人得偿所愿的目的。而小说同样起到了这个效果,人们通过阅读小说,了解了坏人的伎俩,避免自己今后上当受骗。
⑧小说不仅是进化的产物,它实际上也正在影响人类社会未来的进化。

( 1 )阅读第①段,说说“为什么名著能够经受时间和文化的洗礼而流传下来”。

( 2 )第⑤段中“永恒的主题”指的是什么?

( 3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最后一段的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被妖魔化的沙尘暴 李栓科
①春天,我国北方常遭沙尘暴的袭击,所到之处,飞沙走石、黄沙弥漫。一时间舆情沸腾。
②然而,人类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阻挡沙尘暴的发生。
③沙尘暴古已有之,且有一定的周期性。早在几千万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域又正处在西风带上。这些是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的活动无关。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确实增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频次。
④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⑤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人可见,但并非有害无利。
⑥首先,沙尘暴塑造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正是黄土高原疏松土壤的易耕性,才使我们的先民择此生根繁衍。沙尘暴还使荒芜死寂的诸多海岛身披沃土,从夏威夷群岛、日本列岛到我国的庙岛群岛,无一不是沙尘暴的受益者。其次,沙尘暴所迁移的沙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土壤的不足。如撒哈拉沙漠每年因沙尘暴向亚马逊盆地输入的沙尘量就有约1300万吨,相当于该地区每年每公顷增加了190公斤的肥沃土壤。沙尘暴能有效地缓解酸雨。沙尘含有丰富的钙等碱性阳离子,这些外来的和地面扬起的碱性沙尘都能有效地中和酸雨。我国北方地区工业很发达,但除了个别城市以外很少有酸雨发生,这与北方常有沙尘天气有很大关系。沙尘暴还维系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循环与稳定。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一些海域淤泥中的营养物约40%是由沙尘暴带入的,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⑦事实上,处在什么自然带上.就有什么样的降水和温度,就只能生长什么样的植被,这是人类所不能改变的。
⑧我们见多了在草地植树防风沙却把草地变成沙地的人为灾祸。干旱半干旱地区那点可怜的降水也许能够满足小草生长的需要,但当我们人为地植入大树,那点水就远远不够供树木生长。于是树木就凭借其根系向四周和地下深处吸夺水分,周边的小草很快就枯死了。没有了为大树储备水分的绿草,大树小树也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最终留下的只是一片又一片沙地、一棵又一棵枯树。
⑨沙尘暴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是近代人类过度的放牧或农耕,以及自以为是的人工改造,才加剧了其危害程度。 (本文有删改)

( 1 )作者说“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人可见,但并非有害无利。”那么沙尘暴有哪些益处?

( 2 )文章加横线句子中的“过度”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

( 3 )结合文章,说说人类为什么“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阻挡沙尘暴的发生” ?

( 4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我国北方常出现沙尘暴是因为青藏高原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域又正处在西风带上。
B: 如果人类消灭了沙尘暴及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一切物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C: 沙尘暴能有效的缓减酸雨,这是因为沙尘中富含大量的钙等碱性阳离子,能够有效地中和呈酸性的酸雨。
D: 沙尘暴之所以会被妖魔化,主要是因为人们没有真正了解沙尘暴,只看到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而忽略了它有利的一面。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深处常常会有很多想法。有的想法能激励自己前进:我想执著一次;我想认真一次;我想挑战一次……有的想法却与自己的言行相矛盾:从来都很执著,想退缩一次;从来都漫不经心,想认真一次;从来都很懦弱,想勇敢一次……

请将题目“我想…………一次”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④不得抄袭。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幽灵染色体ヤ”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