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哈尔滨市盲聋哑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汉语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中划线的三个词语都是副词。
B: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缩句后为“邓稼先是奠基人和开拓者”。
C: “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都这样称呼她”一句的主语是“我的母亲”。
D: “画眉在树林边”一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2、

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好公民,我们要格尽职守。
B: 人们世代交替,我们每个人都不免变成一杯黄土。
C: 我们要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复辙。
D: 全中国人民对日本政府的“购岛”行为怒不可遏。
3、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墙边一排排板凳上,坐着粉白黛绿、花枝招展的妇女们,笑语盈盈不休。
B: 近几年来,菲律宾在黄岩岛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狭隘认知和低劣手段,让人不可思议。
C: 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D: 一大树盛开的槐花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香气,惹得蜜蜂们呼朋引伴 , 往来穿梭,要酿出最香的甜蜜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蒲柳人家》这篇小说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一丈青大娘等人物形象,歌颂了运河两岸淳朴的民风民性。
B: 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群众信任的重大问题。
C: 司法大数据显示,近年来,10.56%的交通事故案件发生的原因为开车看手机造成的。
D: 我们一定要跳出惯性思维,提高思想认识,着力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促进经济转型。
5、

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线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阻(è ) 寒噤 (jīn) 热(mēn) 锐不可(dāng)
B: 疾 (nüè) 洗 (zhuó ) 愧(zuò) 文绉(zhōu)
C: 吊(yàn) 荒(miào ) 接(jì) 巍巍(chàn)
D: (chāi )使 笨(chì) 背(yǔ) 人听闻(hè)
6、

结合语境,下面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湖中,昔日的潋滟的绿波为坚冰所取代。(水波荡漾的样子)
B: 他忽然低下了脑袋,嗫嚅着道:“在安徽。”(小心翼翼的样子)
C: 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乱七八糟的样子)
D: 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盘旋舞蹈的样子)
7、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习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旁征博引 , 博得了阵阵掌声。
B: 为顺利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自上而下各部门团结一致,无所不为
C: 这件事情弄得满城风雨 , 尽人皆知,已经难以再掩盖下去了。
D: 广西各地纷纷立下“精准扶贫”的“军令状”,以“锐不可当”之势向贫困宣战。
8、

《朝花夕拾》,“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 )

A: 形象好看
B: 活泼诙谐
C: 能勾摄恶人魂魄
D: 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9、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划线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系(gān) 当(gōu) 害(zèn) 才放旷(shì)
B: 视(chēn) 刀(chāo) 事(háng) 人不倦(huì)
C: 辨(chěng) 烦(nì) 装(yáng) 精血诚(jù)
D: 得(shěng) 官(páo) 星宿(xiù) 面面厮(qù)
10、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学生写作文切忌不能胡编乱造。
B: 刘翔这个名字对中国人很熟悉。
C: 北京申办奥运,既展示传统文化又展现时代风貌,可谓两全其美。
D: 经过全市人民的努力,我市荣获国家园林城市。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沈子福之江东

唐·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释)①罟(gǔ)师:渔夫。诗中借指船工。②临圻(qí):地名。

( 1 )请品读这首诗的第一、二句诗,找出暗示送别内容的意象。
( 2 )前人评论这首诗的三、四句“工于比喻,善于言情”。请结合诗句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濒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①之,其为君亦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
②鲁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庄公曰:“若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注】:①宥(yǒu):宽恕。

( 1 )下列句中的“于”与“欲以戮之于群臣”中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 ( )

A: 吾祖死
B: 积今六十岁矣
C: 每假借藏书之家
D: 苛政猛虎也
( 2 )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齐桓公想让鲍叔做太宰,但鲍叔认为管夷吾更有治理国家的才华,因而向桓公力荐管夷吾。
B: 管夷吾有一次曾差点暗杀了齐桓公,所以齐桓公耿耿于怀,不能原谅他。
C: 施伯识破了齐国的用意,坚决反对将管夷吾送给齐国,足见其洞明局势的远见卓识。
D: 鲁庄公虽有谋臣施伯为其出谋划策,但因为自身目光短浅,最终还是中了齐国的计。
( 3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①桓公自莒于齐 反: ②君若宥之 若:
③请之 生: 鲍叔之言 如:

(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
②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快乐的逗号
新居的窗前已不再有蛙的弹唱,尽管春已浓得令人陶醉。
母亲在世的时候,故居的小园曾是很热闹的。暮春时分,蔷薇开得灿烂,蜜蜂舞得疯狂,(a)久病寂寞的母亲唯在此时才倚窗微笑
有一天我引进了一群蝌蚪。墨玉般的一掬生动的逗号。母亲看了又展颜笑了。
我是从孩子们的脚下救下它们的,母亲说救得好,小生命到世上来一趟不容易。
十八条快乐的“逗号”在清冽的水中打滚嬉戏,像一长溜轻逸的烟圈。(b)病榻上的母亲不禁哈哈大笑:任何东西,小的时候都这么天真淘气
然而第二天早晨,缸里的蝌蚪就只剩下十三条了。“单数可不吉利的。”她忧郁地往缸里投米饭,“伢儿没有娘,作孽。”
竖日,缸内的蝌蚪又消失了两条。家庭中的一位大员认为必须用“天落水”饲养。话是说得不错的,不过此公照例是动口不动手,还是我们把他们移至小园的枇杷树下。时值豪雨,小蝌蚪又高兴地打起滚来,和一切会打滚的生物相比,蝌蚪真是太出色了。打够了滚,小东西们便争相拖衔,啄食和他们身体差不多大小的饭粒。
他们的身体黑胖而透明,在阳光直射下可清晰地看到他们的腮和肠。
蓬勃的夏天过得飞快。每天为蝌蚪投食,已成了母亲病中的一大乐趣,她亲昵地称它们“小鬼”。
某天早晨,忽听得母亲在园中大叫:“阿二,快来看,‘小鬼’生脚喽!”我飞快地跑去,果然发现有两条小东西的尾根处长出了线头似的后脚,正在得意地游弋着。
高兴之下,我买来鱼虫犒劳它们,然而水质迅速败坏了,四条“捷足先登”的蝌蚪全死了。
从此我不再干预。每天回家最大的乐趣就是察看蝌蚪们的后脚长出也无。后脚终于出齐了。母亲极聪明,虽没学过生物学,却凭观察发觉这时的蝌蚪喜欢半干半湿的环境,于是在缸里放些突出水面的鹅卵石,让萌出后肢的蝌蚪爬上去栖息,随着前肢的相继萌出,这些“小鬼”已能拖着小尾巴爬上卵石,完全脱离水面了,稍有惊动便“哗啦”躲入水里,伶俐极了。很久很久以前,生命就是这样登陆的。
他们是灰褐色的,查书才知道叫“泽蛙”。
幼蛙的尾巴越来越短,常常试图跳出玻璃缸,母亲的笑声也越来越少。
某夜风雨过,它们突然全部消失。母亲打着伞愣了好半天,像是走失了一群孩子。
以后每年枇杷黄的时候,总有一群泽蛙在窗下打着清亮的小鼓。不知是不是那群蛙。

( 1 )文中划线的A.b两句,都是写母亲笑了,母亲两次笑的原因各是什么?
第一次笑的原因是:
第二次笑的原因是:

( 2 )“墨玉般的一掬生动的逗号”是个非常恰当的比喻句,本体和喻体间的相似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 3 )本文明写小蝌蚪的生长过程,暗写母亲的情感变化,母亲情感变化的主要过程是:引进蝌蚪,母亲展颜欢笑→蝌蚪快乐生长, →蝌蚪少了, →蝌蚪长后脚了, →蝌蚪走了,母亲很失落。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悟,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

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惆怅,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帆已经远了,消失了,送别的人还遥望着江水,好像心都随着帆和流水去了……情寓于景。这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尤其是后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的深厚的友情。

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三首词分别体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这里并没有直接描写人,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歌颂了人的英雄气概。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 1 )作者探讨山水画的意境,观点很鲜明,请你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
( 2 )作者以古诗词为例来谈山水画的意境,请你举例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 3 )下列关于山水画意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深厚的思想感情,山水画如果没有了意境,也就没有了灵魂。
B: 意境在于有情趣、有画意,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那些追求自然的画作说不上有意境,难以打动人。
C: 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源于画家对客观事物身临其境的长期观察和全面、深刻的认识。
D: 山水画创作中,画家表达自己亲身感受的愿望越强烈,对所描绘的景物思想感情越真挚、朴实,意境也就越鲜明。
( 4 )根据第三段的观点,请你再举一个古诗的例子,分析诗中所包含的意境。
四、写作(分值:60分)
材料作文题。

生活的长河,流过岁月的原野,春阳和煦,夏风清凉,秋色绚丽,冬雨凄冷。蓦然回首,总会发现,有过许多的任何事,成就了两岸迷人的风景。体验感动,欣喜,自豪……固然美好;品味愧疚,遗憾,愤怒……也不失纯真。

请你以“那一天,我 了”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请在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词语或短语,把题目补充完整。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年輕是我唯壹的資本”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