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滦平二小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不要把精力全放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而要从大局出发,大处着眼,统筹规划。
B: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C: 吃水不忘挖井人,生活在幸福和平年代的我们不能忘本,不能忘记那兀兀穷年里发生的感人故事。
D: 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
2、武松为( )报仇,夺回被蒋门神夺取的快活林酒店。
A: 施恩
B: 柴进
C: 陈文昭
D: 徐宁
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 (干巴菌)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
B: 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C: 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
D: 昆明的雨季是如少女的眼睛般明亮的,丰满而使人动情的。
4、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打量旌旗蹒跚
B: 奔驰佩服坚难
C: 狭隘狼籍熹微
D: 徇职热忱庆辛
5、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气势磅礴、场面宏大的国庆阅兵仪式虽早已落下维幕,每当想起仍令人热血沸腾。
B: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消声匿迹多年的桃花水母频频重现浙江各地。
C: 少数年轻人通霄达旦地玩电子游戏,这样既荒废学业,又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D: 这部小说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反映了波澜壮阔的现实生活,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6、下列对《我爱这土地》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人假设自己是一只鸟,一只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为了借鸟歌唱的内容更好地抒情。
B: 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社区劳动,使她更喜欢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
B: 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
C: 长沙市文明办、城管局、绿化委联合开展、策划的“我给星城添抹绿”大型爱心志愿活动,得到了市民很多的响应。
D: 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8、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饶舌 渺茫 郑重其事
B: 谴责 褴褛 不屑置辩
C: 阔淖 寒碜 同捐前嫌
D: 拮据 掩映 雕虫小技
9、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璧画 英勇善战 摧枯拉朽
B: 仲裁 负隅顽抗 风平浪静
C: 浩瀚 惮精竭虑 惊心动魄
D: 凛洌 杳无消息 油光可鉴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高考移民”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高考录取分数的巨大差距导致的。
B: 通过开展赏月、吃月饼活动,使中国的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C: 因为搭上了网络购物的顺风车,快递行业迅速发展起来了。
D: 言行不一致的人,是一种极不好的习惯。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诗词,回答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1 )下面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 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 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
D: 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时像小儿女一般哭哭啼啼。
( 2 )说说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在哪里?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语段,完成题目
太丘与友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1 )对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友人十分惭愧,下车引导陈元方。陈元方进入家门后不顾反。
B: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引导陈元方。陈元方进门后不再看他。
C: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去拉陈元方(表示好感)。陈元方进入家门后没有回头看他。
D: 友人十分惭愧,下车去拉陈元方。陈元方不顾友人自己进入家门。
( 2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期(日期) 去(离开) 委(委托) 信(信用)
B: 期(约定日期) 去(离开) 委(舍弃)信(信用)
C: 期(日期)去(到……去)委(舍弃) 信(相信)
D: 友人期(约定日期)去(去往)委(委托)信(相信)
( 3 )指出以下称呼所指代的对象
①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尊君:
②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君: 家君:

( 4 )对这段短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A: 陈元方反驳友人,可见他明白事理,聪明机智。
B: 友人迟到在先,责骂陈太丘在后,可见友人既是个“无信”又“无礼”的人。
C: 陈太丘不与友人打招呼就独自上路,陈太丘不讲信用。
D: 陈元方的言行可看出,其父陈太丘应是个守信懂礼的人。
( 5 )翻译句子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6 )通过学习这则故事你受到哪些启发?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眼 睛
①我曾注视着一个孩子的眼睛,很久很久……
②一天早晨,我经过一个地方,突然,看见路旁一双乌黑的小眼睛。我停下来走到他的面前,对于我的这一举动,他并没有退缩。他只有四五岁的样子,稚气的模样令人无限怜爱。噢,多美丽的一双小眼睛!我望着他,不禁心生赞美。如果说世界有神圣、美丽的东西,哪里能找到比孩子眼睛里蕴含的更多的呢?我凝望着,凝望着,忽然有一些惶悚的感觉!怕我的面孔在他眸子中照出来。
③在这充满憧憬的眼睛里,找不到丝毫阴影,就像他没有忧郁的小心灵一样。我仿佛窥见他的灵魂在空中翔舞,是自由而明朗的。
④离开了这个孩子。但,他明亮的眼睛,依然闪耀在我的脑际。以后,每一次看到这孩子,总爱凝视他可爱的眼睛。我更相信:“从眼睛里,可以探悉到一颗心灵。”
⑤从此,我惯以冷峻的逼视,去探索人们的眼睛。怀着一份奢望,想在茫茫人海,寻获一些可贵的心灵。别怪我说得太颓废,我是失望!在可笑的人群中,我从未发现像孩子一样的眼睛。我看见过英勇的、高傲的、睿智的、恋爱的、仁慈的眼睛……我也看见过淫荡的、充血的、谄媚的、贪婪的、哀怨的眼睛……我看见过发光的或失神的眼睛、高尚的或卑鄙的眼睛,然而从没有看过像那孩子如秋夜莹星一样清澈、明亮,洋溢着生命希望的眼睛。也许仍是有的,也许隐藏在晦暗的角隅,我想。
⑥一次,我走在薄暮的旷野中,斜阳昏暗的光线,笼罩了山峦水影,苍茫的气氛迷漫在天地间,空中充满了凄迷的情调。我孤寂地走着,一条又直又阔的黄土大路,一直伸展开去,没有尽头似的隐没在遥远的暮色里。我的心灵为这一片暮色所震憾了……
⑦前面,有一个行路的人影,我加快脚步赶上。是一位龙钟的老人,拄着杖缓慢地走着,很衰老了,可是步履仍很矫健,一步一步,迟缓,却很有力。
⑧从后面赶上,我问:“老先生,前面不远就到宿店了吧?”
⑨听到了我的声音,老人似乎有些惊讶,有些犹疑,但他终于回答了我:“青年人啊,你的眼睛看得清楚,为什么要问我啊?不过,要到宿店,路还是很远的。”
⑩朗朗的声调铿锵动人,我才注意到老人双目已经失明了。
11“你走得快还是先走吧,我独自走惯了,黑夜和白天,都是一样,我总是摸索着走。”
12我走得快吗?我心中重复着这句话,也许此时我的脚步比老人快,可是,谁知道老人的脚下走过多少路了?真想伴他走一程,但看老人走路的姿态,知道他是善于行路的,我终于先行了。
13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可是它在我脑子里并不能轻轻抹去。像那次我突然间发现了孩子眼里的光亮一样,留下了深刻的痕印。我忘不了老人的那种强傲的姿态,常常咀嚼着老人和我的那段对话。不错,人生是漫长的,而且很难到达宿店。哪里是宿店呢?哪里又可以停下脚步呢?路是没有尽头的,走啊!走啊!当生命之光熄灭了的时候,也许正是生命之光点亮了的时候。
14是的,路是没有尽头的。从孩子洋溢着生命希望的眼神,我懂得应该怀一分真情去开创未来的道路。从老人双目已盲的行进中,我领悟到奋力前行的意义。
15选定自己的方向,踏实地走。也许,这就是人生应该做的。我得换上孩子般真挚而充满希望的眼睛。
(选自百花文艺出版社《郭枫散文选》,有改动)

( 1 )文中第⑤自然段列举了英勇的、高傲的、睿智的、恋爱的、仁慈的眼睛;淫荡的、充血的、谄媚的、贪婪的、哀怨的眼睛。这些眼睛中一定不包括______________的眼睛。

( 2 )联系全文,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含义。
A.我问:“老先生,前面不远就到宿店了吧?”答:
B.不错,人生是漫长的,而且很难到达宿店。答:

( 3 )文中第②自然段写道:“噢,多美丽的一双小眼睛!我望着他,不禁心生赞美。”联系全文看,“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陈述。

( 4 )文章写“我”在黄昏时的一条山路上赶路寻找“宿店”,遇到一位失明老人,“我”真想伴他走一程,……但我终于先行了。你认为“我”该不该“先行”?为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群体免疫”是科学还是一场冒险?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持续蔓延,欧洲已成为疫情“震中”。欧洲多个国家先后宣布关闭边境,学校停止教学活动。与此同时,英国等国家提出建立“群体免疫”的抗疫策略,这在世界范围内引发极大关注。

“群体免疫”作为流行病学研究领域的学术概念,在疫苗未出、疫情未止的当下被用于疫情防控,其有效性陡然成为各方争论焦点。

英国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兰斯(Patrick
Vallance) 13日解释称, 如果用非常严厉的措施来抑制病毒,疫情会在错误的时间反弹。英国的抗疫目标是让整体社会产生“群体免疫”,而不是完全抑制疫情。

对此,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Richard
Horton) 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我们需要采取紧急的隔离和封锁政策,而政府正在与公众在玩赌轮盘,这是一个重大错误。”

德国哥廷根大学经济学教授于晓华撰文指出,“群体免疫”方式分为自然免疫和疫苗免疫。疫苗免疫是主动让人群形成群体免疫,达到群体免疫门槛。“由于现在还没有疫苗,所以形成免疫群体的方式只有一种:主动或者被动感染。”

因此,目前的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群体免疫”措施也被不少媒体解读为-“防疫策略需要让人先感染病毒”。

如今,这种听上去似乎并非理性的防疫方式正成为有些国家采取的策略,分析认为,其背后原因或许来自于对疫情的不同判断。

相关方面认为,当病毒已经在全世界扩散,严密的控制和隔离策略可能未必有效。如果不形成群体免疫,一放开控制,依旧容易再形成大流行。

帕特里克·瓦斯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判断,新冠病毒很可能会成为成为一种每年都会出现的季节性感染。因此,群体免疫将是长期控制这一疾病的对策。他担心,如果现在没有足够多的人感染这种病毒,它将在冬季再次出现,那时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将不堪负荷。

加拿大圭尔夫大学医学教授斯科特·威斯(Scott Weese)
告诉中新社记者,“群体免疫”策略与对医疗资源挤兑的担忧密切相关,希望能将暴发高峰期拖晚,错开冬春时期的季节性流感。拖晚峰值可以为疫苗研制赢得时间,也可以集中医疗资源救治重症患者。

因此,人们发现部分国家采取了与封城和禁止社会流动几乎相反的防控建议。在现阶段,不再把重点放在防止疫情扩散上,而是以减少损失为主。有分析认为,该策略是在等待两件事发生:第一,期待专门针对新冠的特效药或者疫苗能够尽快研制出来;第二,期待有越来越多的身体健康的中青年人能够通过感染新冠病毒而产生免疫力,从而建立起一道群体免疫屏障,保护那些最危险的老弱病残。

然而,就像《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所言,这样的政策或许如同“赌博”。病毒对中青年人的致死率是否将一直很低?病毒感染速度是否会突然增速,突破医疗系统的负荷?当病毒变异后,获得性免疫是否仍然有效?一系列相关问题无一不在考验公共卫生防疫系统。更关键的是,即便以当前2.3%的死亡率计算,实现对新冠病毒的群体免疫可能导致更多人死亡,如此高昂的代价,社会能否承受?

另有学者指出,若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将会给欧洲合作应对疫情增加难度。“并非所有国家都采取‘群体免疫’ 策略,欧洲相当多的国家仍在进行边界管控和区域隔离,仍将重心放在防止疫情扩散上。”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研究员汤蓓对本社记者表示,“如果不能做到协同一致,将对全球防疫造成影响,尤其是对医疗体系脆弱的发展中国家。”

当前,面对新冠肺炎这种全新的传染性疾病,应用“群体免疫”的有效性尚无定论,全球防疫前景依旧充满不确定性。或许正如有评论所指出,“我们不必急着做出结论,而是应该鼓励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做出不同的应对。”当下所作的一切,是为了让人类在未来找到更高效的应对方式。

(来源:中国新闻网作者:黄钰钦张素日期:2020-03-15)

( 1 )请用简洁的语言为当前语境下的“群体免疫”下一个定义。
( 2 )选出下列表述与材料相符的一项( )
A: 支持“群体免疫”措施的相关方面认为,当病毒已经在全世界扩散,严密的控制和隔离策略已经没有效果。
B: 身体健康的中青年人如果能够通过感染新冠病毒而产生免疫力,必然能建立起一道群体免疫屏障,保护那些最危险的老弱病残。
C: 同一国家或地区在防疫过程中,需要协同一致,才能减轻应对疫情的难度,尤其是对医疗体系脆弱的发展中国家而言。
D: 新冠肺炎是一种全新的传染性疾病,“群体免疫”的应用将会对全球防疫带来有利的参考价值。
( 3 )阅读新闻要了解立场,请结合文本信息,分析本文的立场。
( 4 )英国宣布“群体免疫”后,引发各方争议。有人认为英国的做法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思路”是符合自然规律、科学精神的;而更多的声音则是提出了质疑,认为这是一场冒险。你的看法呢?请结合文本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是秋天的第一份温暖;秋天的第一片枫叶,是秋天的第一份诗意;秋天的第一次驻足,是秋天的第一份思索……那么,属于你的秋天第一份是什么呢?

请将题目“秋天的第一份”补充完整,写下你的经历、感悟或思考。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那些青葱岁月、略带伤感”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