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刿论战》选自于编年体史书《左传》,文章记录了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B: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和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都蕴含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抒发了作者对民间文化的由衷赞叹。 C: 法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一个媚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小人形象。 D: 《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和《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他们因散文成就突出被列入了“唐宋八大家”。 |
2、 |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她认真地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交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作何感想?B: 银月似地月亮挂在空中,把柔和的光洒向田野、堤岸、风车和磨房。 C: “到底去不去啊?我的小祖宗!”妈妈“咚咚咚”地敲着儿子的房门。 D: 张鹏把自己的烦恼,苦闷,一股脑儿地向王校长倾诉着。 |
3、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要,不要,我自己说。”他说。 B: 他脸色有点紧张,勇敢地开口了,“同志,买,买,买……” C: “那么棒冰可以吃吗。”他小心地问。 D: 他便停下脚步不走了,“你回去,回去嘛!”我只得由他去了。 |
4、 | 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家、社会活动家,茅盾是他的笔名。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B: 孟子,名柯,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的。 C: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历史学家。他所撰写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D: “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指汉水南岸。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由此可知,淮阴在淮河的南面,洛阳在洛河的北面,衡阳在衡山的北面。 |
5、 | 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拂晓 推崇 繁衍 张皇失措 B: 琐屑 肃穆 鳌头 锐不可挡 C: 阴惨 稀罕 造型 消声匿迹 D: 疏懒 幻觉 徨恐 巧妙绝伦 |
6、 | 选出填在下面语段中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 ( ) B: 修炼 历练 质量 雅量 C: 历练 修炼 质量 雅量 D: 修炼 历练 雅量 质量 |
7、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 这篇小说构思新颖、匠心独运、情节起伏跌宕,吸引着众多的读者。B: 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C: 磁湖沿岸,繁花似锦,绿柳如烟,湖光山色,令人心旷神怡。 D: 近阶段,毒生姜、铬大米、毒淀粉等食品安全问题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令公众惴惴不安。 |
8、 |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哆哆逼人。B: 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绫镜。 C: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绩;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D: 鸟儿将窠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各着。 |
9、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随着数字时代的走近,学校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的理念等,都需要超前一步规划,“人机交融”的心理建设等问题也将引发更多重视。 B: 包容开放的城市正在给文化多样性发展更加广阔的空间,而多样的文化也在充盈着城市的气质内涵。 C: 关于一些新业态整合和利用社会资源的尝试,需要既审慎又具包容性的规范,既有事前划线,更重事中提醒,事后监管。 D: 长三角地区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以来,江苏与上海、浙江、安徽等省市在交通、信息等领域开展合作,开创了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新局面。 |
10、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雨后的青山湖如出浴美人,舟行寂寥的湖面,游人沉湎于氤氲的云气中,如梦如幻,喜不自胜。B: 个人的智慧和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只有将其融入到集体之中,才有可能发挥出更为强大的能量。 C: 像我这样极为普通的芸芸众生的人,也许不能取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但也可以使生命熠熠闪光。 D: 他知识广博,思维敏捷,又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因此在处理问题时常能进退维谷 , 游刃有余。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端居①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①端居:闲居。 ( 1 )联系两首诗歌,说说“远书”中会写些什么。( 2 )诗人为什么将秋天称为“素秋”?根据你对“素”字的理解,作简要分析。 ( 3 )下面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诗句内容,说说它们表达情感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①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②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⑥视:看,比照。⑦化:融和。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 (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①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 ②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________ ( 3 )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填序号)( )A: 太阳B: 白天 C: 每天,一天天地 D: 日子 ( 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 5 )填空题。①甲乙两文都提到了交友对象的重要性,甲文认为“________”,乙文认为“________”。 ②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________”和“________”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
春光美
街路划一条漂亮的弧线,探进公园深处。公园绿意盈盈,却有桃红粉红轻轻将绿意打破。柳絮纷飞,落满松软的一地。鸽子们悠闲地散步,孩子们快乐地追逐,空气里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春天属于山野,属于城市,属于公园里每一朵勇敢开放的丑丑的小花。
公园的小径上走着一位女孩。女孩的棍子畏畏缩缩,慌乱且毫无章法。棍子戳戳点点,碰到了毫无防备的老人。
老人轻微地“嘘”了一声。
“对不起,”女孩急忙停下来,“对不起……戳痛您了吧……真的对不起,我是一个盲人……”
“没关系的,”老人轻轻地笑,“我知道,你只是有些不便。”
“只是有些不便?”女孩的神情霎时黯淡下来,“可是我看不见了,永远看不见了……就像现在,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欣赏春色,我却不能……”
“可是孩子,春色只是为了给人看吗?春天里的一花一草,只是为给人欣赏而存在吗?”
“难道不是吗?”
“当然不是。”老人说,“比如我面前就有一朵花。这朵花很小,淡蓝色,五个花瓣。也许它本该六个花瓣吧?那一个可能被蚂蚁们吃掉了……花瓣接近透明,里面是鹅黄色的花蕊……我可以看得见这朵花,然而你看不到。可是这朵花因为你没有看见它而开得松懈吗?还有那些有残缺的花儿,比如被虫儿吃掉花瓣,啃了骨朵,比如被风雨所折断,被石块所挤压,它们可曾因为它们的残缺和大自然给予它们的不公就拒绝开放吗?”
“孩子,你要知道,当秋天来临,所有春天开过的花儿,都会结成种子。就像我眼前的这朵小花,它也会结出它的种子……这与它的卑小无关……更与它的残缺无关……它是一朵勇敢的花儿,勇敢的花儿都是快乐和幸福的。”
“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为什么闷闷不乐呢?为什么要放弃开放的机会呢?为什么要放弃整个春天呢?”
“我没有放弃春天……可是我看不到春天……”
“你还可以去触摸春天。孩子,你可以触摸花草,触摸鸽子,触摸阳光与柳絮……其实盲人也是可以看到这世界的,却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用感觉,甚至,用爱……”
“您是说,用爱吗?”
“是的,孩子。只有用爱才能真正感受春天,读懂春天。我知道你看不见春天,可是你的心里,难道不能拥有一个温暖而美好的春天吗?只要你还相信春天,那么对你来说,这世上就还有春天,你的心中就会万紫千红。我说的对吗,孩子?”
“可是我不知道这里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奶奶,您愿意把您看到的告诉我吗?”
“当然可以,孩子,我很乐意……你的面前有一朵花儿,蓝色的花儿,五个花瓣……你的旁边有一棵树,树长出嫩绿色的叶子……再旁边有一个草坪,碧绿的草坪,有人在浇灌……再往前,是一条卵石甬道,鸽子们飞过来了,轻轻啄着人们的手心……”
女孩听得很是痴迷。她的表情随着老人的讲述而变化,每一种变化,都是天真和幸福的。似乎,女孩真的看到了整个春天。
女孩是笑着离开的。她的棍子在甬路上敲打出清脆的声音。她步履轻松。她像春的精灵。
然后,老人轻轻拍拍她身边的导盲犬。她说:“虎子,我们该回家了。”她戴着很大的墨镜,悄无声息地走向春的深处。
(选自《青年博览》,有删改)
( 1 )文章独具匠心,直到最后才告诉读者,老人也是一位盲人,其实前文中有一句话已暗示了这一点,请找出来。女孩是笑着离开的。她的棍子在甬路上敲打出清脆的声音。她步履轻松。
( 3 )细读全文,标题“春光美”,除了指景色美之外,还有什么深层含义?锁王
侯发山
①亮子是当地锁厂的一名钳工。他二十浪荡岁进厂,如今四十好几了,跟他一块进厂的大都换了工种,有的还走上了领导岗位,拍屁股走人的也有,只有他,还没离庙。常言说,“紧车工,慢钳工,吊儿郎当干电工,不要脸的干焊工。最后说句大实话,带工字的全都傻。”他媳妇说,这话用在亮子身上再合适不过了。这家伙,平时话不多,有股子牛劲,或者说有股子犟劲,整天拿着锉刀坐在那里锉啊锉。具体地说,亮子是在锉钥匙——那些经过机器出来的钥匙,带有毛刺的,或是开不开锁的,都要经锉打磨一下。亲戚朋友,甚至家人都劝他,换个活计。他不换,也不多解释,似乎认准了钳工这个行当。他随身背个挎包,里面装着锉、锁,还有钥匙坯,就是那种没有开齿的钥匙模具,没事的时候,他便掏出那些玩意捣鼓。有人说,他脑子里筋不够,水多。
②这天中午,亮子媳妇外出买菜,回来时才想起把钥匙忘到屋里了,她就坐在门口傻等。楼上邻居张大妈见了,说你给亮子打个电话不就得了。亮子媳妇撇了撇嘴,说不到下班时间,电话他都不接。张大妈让亮子媳妇到她家去。亮子媳妇不去,说亮子快下班了。张大妈就陪着亮子媳妇说话。还没说上几句话,亮子就骑摩托回来了。得知媳妇把钥匙忘家里了,他闷头闷地说一句,我的钥匙也丢家了。张大妈倒急了,这可咋办?打110吧。亮子说不用。随后,他从挎包里取出锉子和一个钥匙坯,没锉多少下,直接插到锁孔里一转,啪嗒一声,门开了。这一次,不但张大妈开了眼界,连亮子媳妇也惊讶得不得了。
③隔天,趁着亮子在家,张大妈串门,让亮子给她家配一把钥匙。亮子把手一伸。张大妈愣了下,掏出一张五元钱递过去。亮子不接,说钥匙,没有原钥匙配不成。张大妈说,前天你不是拿出钥匙坯就配了?亮子指了指自己的脑袋,说我家的钥匙啥样我记得,没见过你家的钥匙,咋配?张大妈明白过来,回家取了一把。亮子接过来看了一眼,然后把钥匙还给张大妈,从挎包里拿出一个钥匙坯,掏出锉,左锉,右锉,上锉,下锉,三下五除二,好了。前后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张大妈接过配置的钥匙,翻来覆去地看了看,半信半疑地说,亮子,这就中了?亮子说,不中,您把我手砍了!张大妈讪笑着告辞了。张大妈走到楼上,掏出钥匙一试,还真就把门打开了。
④亮子的名声就慢慢传开了,传到后来,就成了“锁王”。
⑤这天晚上亮子下夜班,他走到半路,被一胖一瘦两个蒙面人劫持了。亮子被蒙上眼,给拉到一间很豪华的房子里。角落里有个保险柜,他们让亮子给打开,他们知道亮子的本事。
⑥亮子说,我不会。
⑦胖子换说,事成后,给你10万。亮子摇摇头。
⑧20万。胖子伸出一只手在亮子眼前摇晃。给多少钱也不干!亮子脖子一梗,倔强地说。
⑨亮子话音刚落,脸上被重重地挨了一拳。胖子说,到底开还是不开?
⑩亮子擦了一把鼻子里渗出的血,说不开。
⑪胖子又抡起拳头在亮子的头上、胸上舞乍了几下。亮子的鼻子、嘴都出血了。
⑫胖子抡拳要打,瘦子拦住,顺手从腰里掏出一把刀,恶狠狠地亮子说再不老实,就杀了你!
⑬亮子没再吭声,脸上浮出一丝轻蔑的笑意。亮子知道,在这里他们不敢杀他,即便杀了他也于事无补。
⑭胖子和瘦子没辙,只好把亮子放了。他们临放亮子的时候,把亮子的两只眼睛毁了。后来两人被缉拿归案后,胖子说,担心亮子日后认出他们。瘦子说,担心亮子吃独食,自己来把保险柜打开。
⑮亮子双眼失明后,就办了病退。但是,生活还得继续。亮子就弄了张桌子,在街角那儿摆了个配钥匙的摊子。配钥匙的时候,亮子用手细细触摸一下原钥匙,之后拿出钥匙坯,用锉子锉不到二十下,有人计算过,还不超过三十秒,钥匙就配好了。经他手配的钥匙,没有再返工的,都是一次搞定。
⑯单位领导就后悔给亮子办了病退,打算高薪返聘他回去。亮子说我习惯了,不想再折腾。有需要我的时候,我去就是。
( 1 )简要概括文章②-⑭段关于亮子的三件事。A.张大妈讪笑着告辞了。
B.亮子没再吭声,脸上浮出一丝轻蔑的笑意。
( 3 )本文在塑造亮子这个人物时善用衬托手法,请举两例进行分析。根据要求作文。
题目:我终于战胜了
要求:①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如怯懦、自私、懒惰、胆小、骄傲……使题目完整。②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写作目标:把事情的曲折过程写丰富,展现自己的心路历程,使文章内容充实,注意详略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