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山东省泰安第三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遏制 锐不可挡 枝叶茂盛 转弯抹角
B: 娇媚 油光可鉴 抑扬顿挫 不缀劳作
C: 濒临 广茂无垠 不能自已 山肴野蔌
D: 震颤 坦荡如砥 纵横决荡 张目结舌
2、

下列词语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liào)望 (shù)罪 (jiā)锁 义愤填(yīng)
B: (wān)蜒 (duì)变 (liào)铐 心急如(fén)
C: (nì)迹 (pán)石 糟(tà) 令人(fà)指
D: 拘(nì) (sā)气 黑魆(qū ) (hài)人听闻
3、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酷(xiāo) 解(pāo) 黑(yǒu) 文绉绉(zhōuzhōu)
B: 口(qìng) 污(huì) 首(jī) 脂粉(nián)
C: 形(jī) 热(chì) 谷(yáng) 深痛疾(wù)
D: 睥睨(pì nì) 迷(máng) 留(dài) 无音信(yǎo)
4、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①形成经典是个复杂的过程,除了时势和机遇,最重要的是要靠时间流水的洗涤,就如同新疆玉龙喀什河里和田籽料的形成一样,经过千年百代还能留传下来,才可称为经典。②经典质量须过硬,本身质地越坚硬,越能经受流水翻滚涌动、冲撞磨擦的考验,作品也就越有品位和境界。③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旨而光彩夺目;欧阳修的《秋声赋》,因有“奈何以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的谦卑而生智慧;《徐霞客游记》则因“亘古人迹未到之处,不惜捐躯命,多方竭虑以赴之,期于必造其域、必穷其奥而后止”而令人景仰。④在传播方面,专家选本、个人文集和大众喜爱相互结合方能成为诞生经典的窠巢,从未进入专家选本和个人文集的作品最后能成为经典的概率是很低的。


A: 第①句将时间比作流水,形象地说明了时间在经典形成中的检验作用。
B: 第②句中,“经典”“考验”“坚硬”三个词的词性分别是名词、动词和形容词。
C: 第③句用两个分号隔开了有关经典的三个事例,三个事例之间是并列关系。
D: 第④句中的“窠巢”一词,本指鸟兽的窝,文中喻指促生经典的载体。
5、一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由陈传兴执导的纪录片□掬水月在手□9日在上海率先点映。该片讲述了96 岁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的传奇人生□用如诗如歌的影像将叶嘉莹的个人生命历程与唐诗宋词的□史诗□融为一片月色溶溶的精神河流。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6、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为人谋而不乎 忠:忠诚
B: 思而不学则 殆:疑惑
C: 撒盐空中可拟 差:大体
D: 者如斯夫 逝:离去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婆娑 悄然 躁热 催枯拉朽
B: 侏儒 狼藉 轩谢 抑扬顿挫
C: 罅隙 摄取 秀颀 潜滋暗长
D: 滞留 窒息 诘问 坦荡如底
8、

下列句子没有毛病的一句是( )

A: 通过这次学习班的学习,使我的思想认识有了提高。
B: 中学阶段是青年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
C: 春天的桂林是美丽的季节。
D: 同学们聚精会神地注视和倾听着老师做实验。
9、选出与原文语句完全相同的一项( )
A: 傍晚的时候,上灯了,一点儿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片安静和平的夜。
B: 城里乡下,老老小小,家家户户,都赶趟儿似的出来了。
C: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D: 雨是最平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花针,像牛毛,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10、

写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有误的是( )

A: 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城市绿色围墙建筑首推巴西的"植物墙"。(举例子  )
B: 该市人口虽然从战后的50万猛增到150万人,人均绿地面积却从0.5平方米增加到54平方米。 ( 列数字 )
C: 所谓"绿色围墙",就是利用植物代替砖、石或钢筋水泥"砌墙"。 ( 作诠释 )
D: 突尼斯的哈拉特植物园栽培成片的龙牙树,精心修剪成244平方米大的"运动场";绿色场地上龙牙树高仅60厘米,横生的枝杈抱成一团,剪平时如枕木横陈,绿叶片片,形如草质台地。 ( 打比方 列数字 )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
夜深
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 1 )诗歌写了哪些夜景?

( 2 )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裁?”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洗,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式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式阳,前为谢日:“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式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zhèn)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节选自《荆轲刺秦王》)

【注】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③陛:殿前的台阶。④少:通“稍”。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⑥发:打开。⑦揕:用刀剑等刺。⑧绝:挣断。⑨还:通“环”,绕。⑩卒:通“猝”,突然。⑪郎中:宫廷的侍卫。

( 1 )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长跪而之(感谢,感激)
B: 以头地耳(碰,撞)
C: 寡人矣(明白,懂得)
D: 愿大王少假借(代词,他,指荆轲)
( 2 )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B: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C: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D: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 3 )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
B: 【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
C: 【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
D: 【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
( 4 )下列对文中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译:心里的怒气还没有发作出来,不祥就从天而降。
B: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译: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并守护它。
C: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译:事情发生得突然,不曾意料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
D: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译:在殿上侍俸的群臣,不得带有拿戒尺的卫兵。
( 5 )将【乙】文中划线句子“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翻译成现代汉语。
( 6 )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前方遭遇塌方

①那一年秋天去九寨沟。路上,大家的情绪非常好,几乎一路都在唱歌,车厢里快成了音乐厅。我们乘坐的是一辆大轿子车,开车的是一个眉清目秀的成都小伙子,他一言不发,微微笑着,平稳地开着车。

②黄昏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一时间,雨幕和暮色叠加在一起。像蝙蝠的翅膀一样压来。走着走着,车子忽然停了下来。我抬起头望望窗外,发现前面蜿蜒的山路上早已长蛇一般停了好长一串的车子。下车一打听,才知道前面的路因为大雨的缘故塌方了,路面一下子变窄了,而且非常滑。刚才,一辆运木材的大卡车连人带车滚进了道旁的江里,一眨眼的工夫就淹没在湍急的漩涡中,连影子都找不着了;紧跟着,另一辆卡车也掉了下去,幸好被半山腰的树卡住,人们正在搭救司机。大家都担心起来,今晚还能不能到达九寨沟呀?

③终于,前面的车子一辆辆蜗牛一样移动起来。等我们开到事故发生的地点时,两个多小时已经过去了。天彻底黑了下来,雨却没有停。车窗外,那辆卡车黑乎乎的,还卡在半山腰的树上。前面的路越发显得窄,大概只能够勉强过一辆车,又正好是一个拐弯,无形中增加了行车的难度。可怕的是靠近江边的一侧还有塌方,只要车轮稍稍打偏一点,车子就有可能一下子滑进江中。

④司机停住车,打开车门,回过头说:“大家都下车吧,先走过去,在前面等我。”

⑤满车的人都乖乖地下了车,撑起了雨伞,小心翼翼地往前走。只见司机坐在驾驶座上,双手紧紧地握着方向盘,两眼直直地望着前方。雨刷使劲地刷着,车灯明晃晃地照着,前面的雨水、山石和树木,阴森森的,格外渗人。

⑥车子在开动之前,我犹豫了一下,下车还是不下?……咬咬牙,我就一屁股坐了下来。

⑦司机回头叫我:“快下车!太危险!”

⑧我没下车,走到他的旁边坐下来。他看了看我,没再说话,只是伸出了手拉了拉我的手,他的手心里全是冷汗,我的手心也一样。

⑨车子又启动了。我看得很清楚,前面的路窄得像是鸡脖子,方向盘在他的手中不停地急剧旋转着,脚不时地踩着刹车闸,车子像受惊的甲壳虫,不是在走,简直是在爬,在蹦,一步步小心谨慎地在蠕动,稍有参差,就有可能出危险。尤其是过江边塌方的地段,司机把车紧紧地靠在山的一侧,车轮紧紧压在路边,整条岷江就在我们的左侧晃悠着,肆无忌惮地呼啸着,随时都有可能把我们连人带车一起揽进它的可恶的怀中。我的心都要蹦出嗓子眼儿,连看都不敢看它了,现在再想下车都来不及了,豁出去了吧!

⑩我不知道他是怎么过这危险一关的,只觉得车子颠簸了一下,然后是一个转弯,就飞快地加速,箭一般蹿出了好长一段路。就听他一连串地按响了喇叭,又听见地上一连串的欢呼声。

⑪我不知道以后我还敢不敢冒险再充这个大尾巴鹰了,当时是一个劲儿地后怕。那一晚大雨中的山道和江水,还有那辆轿子车和司机,实在是让我终身难忘。我不知道他后怕不后怕,在当时他的沉稳果断却是一车人所不具备的,一个人的性格可能会在平常琐碎的日子显现出来,一个人的品格却在关键时刻尤其是危险的时刻更为凸现,那是一个人生命最鲜亮的底色。

⑫那天夜里到达九寨沟,半宿没睡安稳,总好像还在颠簸的车上一样。第二天晚上,为了给大家压惊,在诺日朗旁边举办了晚会,大家的歌声又此起彼伏。不知谁看见我们的那个司机坐在角落里默默听大家唱歌,就喊了起来,请他说什么也得唱一个。大家热烈鼓起掌来。他走到台前,倒也没推辞,只是说:“可以,但我得请一个人和我一起唱。”我没有想到,他请的是我。那一晚,我和他一起唱了一首《草原之夜》,同时也没有想到的是,他唱得真是非常好听。

( 1 )第③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2 )第⑥段中“……”处省略了“我”的心理描写,请根据上下文补写出来。

( 3 )第⑨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意加以分析。

( 4 )文中的司机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写出两个方面即可)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小题

2050年,告别一百万个物种

①科学家们以联合国估计的到2050年,全球气温可能比现在升高0.5至3摄氏度的标准为依据,利用电脑模型计算气温升高对每一物种的影响,对欧洲、南非、澳大利亚、巴西、墨西哥和哥斯达黎加六个地区的1103个动植物物种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植物、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和昆虫等。这是迄今为止对此问题所进行的最大规模跨国合作研究。

②全球气温升高迫使大部分陆地物种向两极和高山地区迁徙,但许多动植物无法实现这点。据保守估计,这些地区的物种到2050年将消失15%至37%,即平均有26%的物种将因为气温升高,无法寻找到适宜的栖息地而灭绝。像哥斯达黎加的小丑箭毒蛙、墨西哥的囊鼠和欧洲的灰喜鹊等珍稀物种很可能将从地球上消失,大部分物种的栖息地也将越来越少。

③在澳大利亚接受研究的24种蝴蝶中,有一半将在未来的岁月中永远消失。而在南非主要生物保护区内,受保护的60%的生物物种有灭绝的危险。在占巴西总面积五分之一的巴西中西部热带草原地区,163种树木中将有70%以上的树种灭绝。其中很多植物是该地区特有的稀有品种。科学家们预计,在该地1700到2100个植物物种中,39%到48%的物种将在未来50年内消失。

④欧洲是自然环境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小的地区。该地区的动植物生存几率要大于世界其他大地区的动植物。即便如此,在气候变暖的影响下,欧洲地区四分之一的鸟类和11%到17%的植物也将在未来逐渐灭绝。生活在英国苏格兰地区的特有鸟类红交嘴雀,由于气候和环境的变迁;在未来将很难存活下去。特别是当气候变暖时,其他天敌鸟类的迁入将更加危及这种稀有鸟类的生存。

⑤在墨西哥的研究表明,平原和干旱地区的动植物受气候变暖影响最大。一旦气候有一丝的变化,这些动植物就需要迁移至很远的地区才能找到适宜生存的新环境。在该地区接受研究的 1870种动植物,三分之一将在未来出现生存危机。在许多庭院花卉的家乡——南非,研究的300种植物中的三分之一将要灭绝,包括该国著名的山龙眼类花卉。

⑥负责此项研究的英国利兹大学的克莱斯·托马斯教授表示“当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时,他们都希望能最终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但是,我真的希望我们没有得出我们已经得出的这一结论。事实远比我们想像的要严重得多,我们得出的结论很可能低估了生物物种面临的残酷生存环境。

( 1 )通读全文,说说第6段中“我们已经得出的这一结论”指的是什么?

( 2 )请你说说下面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一旦气候有一丝的变化,这些动植物就需要迁移至很远的地区才能找到适宜生存的新环境。

( 3 )第②段运用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4 )文章为什么详细地介绍气候变暖对欧洲地区物种生存的影响?

四、写作(分值:60分)

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写作。

文题一:承诺

文题二:茶能醉我不需酒,书能香我何需花。冰心曾说过:“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闻着书香,一路成长,被感动、被鼓舞,有欢笑、有哭泣……请以“一路书香一路 ”(歌、笑、痛、阳光、春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如果你选择文题二,请把题目补充完整后再作文;②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凄_美》”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