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深圳外国语学校初中部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xùn)职 干(gù) 抽(yī) 忧(yù)
B: 狭(yì) (dān)塌 哭(qì) 叮(zhǔ)
C: 热(chéng) 慷(kāi) 晕(xuàn) (zhēn)怪
D: 纯(cuì) 恍(huǎng)惚 (sǒng)恿 蹒(shān)
2、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食用一包油炸方便面所摄入的油量高达30克,这已是每人每天摄入油量的上限。
B: 小行星“2012-DA14”号明年2月将掠过地球,进入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圈。
C: 各地要将《新华字典》列入2012年新建的农家书屋图书采购。
D: 一度在松花江内消失的珍稀鱼类再次出现,这令当地渔民兴奋不已。
3、

下列划线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热/手可热 翠/成绩亮/面目可
B: 附/枪实弹 或/油光可 笑/取保候
C: 宽/祖母 发/风残云 哮/如法
D: 污/龙吟凤/即物起 割/风雪
4、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上的词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本来不太喜欢网络歌曲,________不爱听《丁香花》,觉得它太平淡,太简单,可我何曾知道它背后竟还有这样一段凄美的故事。________忍不住把它重新听了一遍,不禁潸然泪下,才明白原来平淡才是________,简单才是

A: 更 于是 超越了生死的最美 穿透了表象的最真
B: 也 但是 穿透了表象的最真 超越了生死的最美
C: 更 但是 超越了生死的最美 穿透了表象的最真
D: 也 于是 穿透了表象的最真 超越了生死的最美
5、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B: 许多科幻书对地球的前景都抱着一种悲观的态度,这并非杞人忧天 , 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环境,科幻书中所描绘的情景就会成为可怕的现实。
C: 要在学术上推波助澜 , 并不是抛弃国学,国学的精粹不但不能丢,有些还应深入研究。
D: 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长江流域地杰人灵,陶冶历代思想精英,涌现无数风流人物
6、

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题目《次北固山下》,“次”的意思是“旅途中停宿”。
B: 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C: 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D: 颔联中的“阔”写出了涨潮时长江的气势,水面变得辽阔了。“悬”反映了一帆风顺,行船平稳。这一联表现诗人胸襟的开阔和心情的舒坦。
7、下列句子中划线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小大之 , 虽不能察,必以情
B: 肉食者 , 未能远谋
C: 明日 , 徐公来
D: 使内外法也
8、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述中国魏晋士大夫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由南朝宋刘义庆召集门下食客共同编撰。
B: 《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舍予,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骆驼样子》、《背影》、《踪迹》。
C: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和《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集》等。
D: 《动物笑谈》选自《所罗门王的指环》,作者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康拉德·劳伦兹。
9、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陵(rǎng) 欲(tuí) 邈(xuān) 倚(xǐ)
B: 处(quē) 天(lì) 采(wēi) 骑(hòu)
C: 素(tuān) 飞(yuān) 沿(shuò) 发(zhāo)
D: 未(qǐn) 藻(xìng) 东(háo) 然(yān)
10、选择对句中划线的词解释正确的项。
( 1 )技此耳( )
A: 只、不过
B: 停
C: 到
D: 完
( 2 )可以调琴,阅金经。( )
A: 平素
B: 素昧
C: 不加装饰
D: 素净、淡雅
( 3 )无案牍之劳形( )
A: 劳累 身体
B: 劳累 身形
C: 使……劳累 身形
D: 使……劳累 身体 形体
( 4 )往来无白丁( )
A: 穿白衣服的平民
B: 平民
C: 没什么学问的人
D: 没身份、地位的人
( 5 )陶后有闻( )
A: 新鲜
B: 少
C: 朝鲜族
D: 多
( 6 )出近之( )
A: 稍微
B: 渐渐
C: 略微
D: 悄悄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1 )诗题中“左迁”的意思是________。
( 2 )诗歌三,四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
( 3 )赏析诗歌首句“杨花”“子规”的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相关问题。

(甲)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齐景公为高台,劳民。台成,又欲为钟。晏子谏曰:“君者,不以民之哀为乐。君不胜欲,既筑台矣,今复为钟,是重敛于民也,民必哀矣。夫敛民而以为乐,不祥,非治国之道也。”景公乃止。
【注】为:筑 复:又 敛:征收

( 1 )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齐之辞者也 相似,其实味不同
君不 筑台矣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②君者,不以民之哀为乐

( 3 )甲文中晏子运用 的故事反击楚王,乙文则反映晏子具有 的思想。

( 4 )读完甲乙两文你认为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后面各题。

(甲文)丝瓜藤的韵味

舞动,是生命的一种状态。我喜爱那舞动的丝瓜藤。

雨后院落扑面而来的清新,和着泥土和各种馥郁的芳香,在空气里荡漾着,让我忍不住深深地吮吸着这份难得的惬意。

抬首俯仰间,脚下树叶稀稀疏疏,一朵朵被雨水打落的花瓣变得灰头土脸。这时我突然想到昨晚电闪雷鸣中那柔弱的丝瓜藤是否也被“整容”了?

望墙角处,暑假刚扔下几粒丝瓜籽,而今却爬满高墙,绿得仿佛要溢出翡翠般的水滴。起初发芽的时候,拿几根细长的竹竿附在它们的脚下,有两棵没有竹竿来依附,心想随它去吧。而今墙边那两棵没有竹竿依附的丝瓜,却翠绿地蔓在墙上,像两根坚固的铁索,更像攀岩的壮士。它们的身子紧紧附住平滑的墙,缠绕的卷须犹如巨人的手臂一般牢固。绿藤就这样义无返顾地向上攀爬。

更让人吃惊的是,经过一场风雨的洗礼,那如针似线的卷须不但没有被摧残,最尖端处反而扎进那砖墙的一个个细如针眼的缝里,牢牢抓住了它栖身的墙壁。这长长的细瓜藤就靠着这许多浅绿的卷须在墙上开始了一生的攀爬。

我心里诧异到,真是这些细如花针的卷须,捆住了狂风那粗大的翅膀,顶住了暴雨那滚滚的车轮吗?驻足丝瓜旁仔细察看,我终于坚信翠绿的藤蔓一定踩着昨夜风雨的急促鼓点,自信地舞动着身姿。一想到这,我就对这富有韵味的丝瓜藤充满着敬仰之情。

纤纤细细的瓜藤勾起了我牵牵绕绕的思绪。在人生的风雨中,不也总有许许多多我们始料不及的障碍吗?正所谓“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要不怎会有“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感叹!然而外界的力量虽不易把握,但我们自身的信念却可以产生力量。只要心存信念,努力拼搏,人生也会像那丝瓜藤般顽强地在风雨中自信又精彩地舞动着。

风雨中的舞动,永远是生命的最真状态。我钟爱这舞动的丝瓜藤,更钟爱这丝瓜藤__________的独特韵味。

(乙文)神奇的丝瓜(节选)

……

丝瓜是普通的植物,我也并没有想到会有什么神奇之处。可是忽然有一天,我发现丝瓜秧爬出了篱笆,爬上了楼墙。以后,每天看丝瓜,总比前一天向楼上爬了一大段;最后竟从一楼爬上了二楼,又从二楼爬上了三楼。说它每天长出半尺,决非夸大之词。丝瓜的秧不过像细绳一般粗,如不注意,连它的根在什么地方,都找不到。这样细的一根秧竟能在一夜之间输送这样多的水分和养料,供应前方,使得上面的叶子长得又肥又绿,爬在灰白色的墙上,一片浓绿,给土墙增添了无限活力与生机。

这当然让我感到很惊奇,我的兴趣随之大大地提高。每天早晨看丝瓜成了我的主要任务,爬小山反而成为次要的了。我往往注视着细细的瓜秧和浓绿的瓜叶,陷入沉思,想得很远,很远……

又过了几天,丝瓜开出了黄花。再过几天,有的黄花就变成了小小的绿色的瓜。瓜越长越长,越长越长,重量当然也越来越增加,最初长出的那一个小瓜竟把瓜秧坠下来了一点,直挺挺地悬垂在空中,随风摇摆。我真是替它担心,生怕它经不住这一份重量,会整个地从楼上坠了下来落到地上。

然而不久就证明了,我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最初长出来了的瓜不再长大,仿佛得到命令停止了生长。在上面,在三楼一位一百零二岁的老太太的窗外窗台上,却长出来两个瓜。这两个瓜后来居上,发疯似地猛长,不久就长成了小孩胳膊一般粗了。这两个瓜加起来恐怕有五六斤重,那一根细秧怎么能承担得住呢?我又担心起来。没过几天,事实又证明了我是杞人忧天。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老太太的窗台上,从下面看上去,活像两个粗大弯曲的绿色牛角。

不知道从哪一天起,我忽然又发现,在两个大瓜的下面,在二三楼之间,在一根细秧的顶端,又长出来了一个瓜,垂直地悬在那里。我又犯了担心病:这个瓜上面够不到窗台,下面也是空空的;总有一天,它越长越大,会把上面的两个大瓜也坠了下来,一起坠到地上,落叶归根,同它的根部聚合在一起。

然而今天早晨,我却看到了奇迹。同往日一样,我习惯地抬头看瓜:下面最小的那一个早已停止生长,孤零零地悬在空中,似乎一点分量都没有;上面老太太窗台上那两个大的,似乎长得更大了,威武雄壮地压在窗台上;中间的那一个却不见了。我看看地上,没有看到掉下来的瓜。等我倒退几步抬头再看时,却看到那一个我认为失踪了的瓜,平着身子躺在抗震加固时筑上的紧靠楼墙凸出的一个台子上。这真让我大吃一惊。这样一个原来垂直悬在空中的瓜怎么忽然平身躺在那里了呢?这个凸出的台子无论是从上面还是从下面都是无法上去的,决不会有人把丝瓜摆平的。

我百思不得其解,徘徊在丝瓜下面,像达摩老祖一样,面壁参禅。我仿佛觉得这棵丝瓜有了思想,它能考虑问题,而且还有行动,它能让无法承担重量的瓜停止生长;它能给处在有利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担重量的地方,给这样的瓜特殊待遇,让它们疯狂地长;它能让悬垂的瓜平身躺下。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无论如何也无法解释我上面谈到的现象。但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又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丝瓜用什么来思想呢?丝瓜靠什么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呢?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从来也没有人说过,丝瓜会有思想。我左考虑,右考虑;越考虑越糊涂。我无法同丝瓜对话,这是一个沉默的奇迹。瓜秧仿佛成了一根神秘的绳子,绿叶上照旧浓翠扑人眉宇。我站在丝瓜下面,陷入梦幻。而丝瓜则似乎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 1 )读完甲、乙两文,请分别概括出丝瓜藤的韵味和季老先生笔下的丝瓜的神奇之处。
( 2 )从全文来看,甲文第二段的景物描写起什么作用?
( 3 )甲文是围绕丝瓜藤展开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行文思路。
阅读下散文,完成下列小题。

有一个故事,叫乌镇

①几千年的中国,风尘仆仆地走来,在杭嘉湖平原一处小桥流水人家美美地歌了一宿,留下段美丽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乌镇。

②乌镇美,美在水。一条河从春秋时期流来,南北贯穿乌镇。河的本名叫车溪,今天的名字叫市河,两条支流分别叫西市河、东市可。京杭大运河流近乌镇,分出一支从镇的西北角注入,一直往前走是河,略一分神就成了港,稍一驻脚便成了湖,七拐八弯就织成了水网。乌镇宛在水中央。

③乌镇备东南之形胜,具吴越之风韵,依水建街、傍水设市;西棚大街随水而形,汉水而生,家家是临河阁楼,户户有汲水晓窗。碧水清荡,似有鱼儿在游,看得见的是各种绿,软泥上有青荇在招摇,望不见的是水乡的根。鸟瞰乌镇,房屋林林总总、挤挤密密,老街高高低低、曲曲折折,满眼是紧凑与生动,像茂密的藤萝做自然的舒卷。

④西市河宽不过20米,鸡犬之声相闻。隔河人家,轻唤一声儿,对岸便探出头来回应。石板路一走到底,像漫长的老胶卷,每一格都是故事。墙根躺三两排木椅,支三两根木柱,下八九级石阶,便有渡船荡着波儿在候着。河埠系舟,水畔勒马,到处有码头,随地是水口,出门便上船,起岸就进店,乌镇人随时可以出发,哪里都能生根。船工或者船娘慈善地坐着或者蹲着,不招徕你,只等你的借问,或者谦和地纠正你,这不叫乌篷船,乌镇不是一切都姓乌。独自坐在平顶的摇橹船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让绿波拍打你的心波,轻轻荡。乌镇是一个可以发呆的地方,直到你呆若木鸡,凝成一幅壁上画、岸边图、水中景。水乡乌镇,是温润的江南玉,任由风雨刻刀精心地雕、细细地磨,在流水时光里淡淡地沁养。

⑤桥是乌镇的书签,乌镇是桥的故乡。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乌镇没有两座一样的桥。乌镇的桥始建于南宋,今天已有70多座。单孔桥、三孔桥、石拱桥,造型不一,各成风景。或庄严持重,结结实实,披一身斑驳的绿苔;或纵身跃然,寥寥几笔,如国画里一勾灵巧的飞白;或朴素平坦,简简单单,像老农民的汗巾,随意搁在河腰上。通安桥,万兴桥,如意桥,迁善桥,咸宁桥,平安桥,延嗣桥……寓示乌镇人价值观的桥名,读得你慈眉善目,佛心满满。

⑥倚桥顾盼,凭栏张望,一秒钟的邂逅,一百年的守候。中国的爱情多与桥有关,断桥、鹊桥、廊桥……桥乡乌镇该是有故事的地方。桃红李白青石条,斜风细雨青石桥,乌镇是青色的雨巷里行走的江南女子,着一袭蓝印花布旗袍,撑一柄青伞,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把个袅袅娜娜留在空空蒙蒙的画里。软软的风,牵起江南的衣角,分分钟在等。画外音,是人间四月天在轻轻地吟。

⑦古朴是乌镇的底色,灵动是乌镇的天性。遍地茶馆酒肆,满街客栈商铺,可以接南北客,谈东西事,聊古今天,每一句都那么妥贴。从从容容,低低缓缓,乌镇的日子散淡而恬静。

⑧乌镇是天界馈赠一幅水墨画,飘落在江南的一隅,让你流连忘返,只想卷起带走。

⑨历史是最好的美容师,时间是最好的泥瓦匠,窘迫的步履焦躁的心,紧巴巴的念想皱巴巴的情,来乌镇一憩,这里能修复一切。

(选自《人民目报》有删改)

( 1 )作者为什么说“乌镇”是一个故事的名字呢?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理解。
( 2 )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第⑤段中划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 3 )一批乌镇游客来山西旅游,你最想带领他们参观哪一处景点呢?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这处景点写一段导游词。 (不少于80字)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假如我是 》为题写一篇文章。注意想象大胆合理,语言通顺,500字以上。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阳光下的明媚”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