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成都石室中学北湖校区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祖藉 娴熟 正襟危坐 巧妙绝伦
B: 禁锢 躁热 眼花缭乱 摧枯拉朽
C: 鲜腴 蔓延 长途跋涉 无动于衷
D: 俯瞰 消逝 油光可鉴 纵横绝荡
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云展厅”上线,观众可以通过“云展厅”足不出户、身临其境地欣赏全部展出作品,收获了大家的广泛赞誉
B: 看到热情似火的木棉,我会想到炽热的希望和奋进的生命,心中会自然涌动起积极前行的力量。
C: 实践证明,中国政府在这场全球性的新冠肺炎疫情中采取的应对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D: 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广东民间都会以舞狮来助兴,舞狮者以各种招式来表现南派武功,引得观众欢呼不断,现场简直气冲斗牛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雎不辱使命》表现了唐雎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尊自强的布衣精神。
B: 《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后人把这本书称作《史记》。
C: 《隆中对》作者陈寿,西晋史学家。
D: 《出师表》作者诸葛亮,这是一篇传诵千古的表文,陆游慨叹诸葛亮未完成统一大业就先死: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选出下列语句中读音停顿正确的一项( )
A: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D: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5、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仰慕 凛冽 鞠躬尽瘁 一代天娇
B: 阴诲 嬉闹 眼花潦乱 夜色苍茫
C: 取缔 笼罩 重峦叠嶂 抑扬顿挫
D: 迁徙 羁拌 脍炙人口 捷足先登
6、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世博园内的中国馆用高科技手段完善地展示了中国的强盛、城市的美好。
B: 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C: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D: 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2000万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7、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星期天上午,我随妈妈来到农贸市场,这里人声鼎沸 , 热闹非常。
B: 浙江千岛湖里,沉没了一座古城,那里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
C: 她的歌声是那样的清脆悦耳,她的舞姿是那样的轻柔飘逸,这样美妙的艺术享受,真令人不堪设想
D: “何必灰心丧气呢?”他劝小明道,“你只不过偶尔失手,没有在双杠上翻过去,还可以再来一次嘛。”
8、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热(mēn) 锢(jìn) 落(zháo) 重(hè) 无人问(jīn)
B: 教(huì) 良(xún) 恨(zēnɡ) 唤(zhāo) 然长逝(cù)
C: 挑(xìn) 乳(bǔ) 告(fù) 文绉绉(zhōu) 惟妙惟(xiào)
D: 脸(jiá ) 热(zhì) 黄(yùn) 迫(qiǎnɡ) 垂三尺(yán)
9、

下面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他很后悔,不该和自己同过患难,共过生死的好朋友分道扬镳。
B: 人生在世,局促在一个小圈圈里,大概没有不想偶然远走高飞一下的。
C: 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小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
D: 这个村连续两年获得大丰收,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大米,而且不吃国家的救济粮了。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走进美丽的百里杜鹃,我停下脚步驻足观赏。
B: 捐赠仪式上,爱心人士向留守儿童捐赠了校服、文具、图书三百余本。
C: 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D: 这次全市开展的环保征文活动,五个小学的学生获得了二等奖。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提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1 )如何理解“会当凌绝项”的“凌”字?
( 2 )请分析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相同点。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

愚公移山(节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乙】

卖蒜老叟

[清]袁枚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释】①睨:眼睛斜着看。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 1 )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石垦壤头曰:“晚生知罪矣。”
B: 年九十焉置土石
C: 跳往助旁睨而揶揄
D: 杂然相陷入尺
( 2 )下列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装土石)
B: 一反焉(始:开始)
C: 观者如(堵:墙)
D: 老人鼓腹之(纵:放开)
(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段中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说明了移山工程的艰巨,显示了愚公的气魄。
B: 乙文段中画线句“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的节奏划分是正确的。
C: 甲乙两文段靠运用了对比手法。甲文段将妻子和愚公进行对比,乙文段将卖蒜老叟与杨二进行对比。
D: 乙文“卖蒜老叟”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当你不是世界的中心》,完成问题。
当你不是世界的中心
①海水容纳百川,水以天下之至柔驰聘天下之至坚,却从不居功。清风飘送花香,雨水润物无声,这温柔敦厚的自然总是厚德载物,却又不事张扬,更不会以造物主自居。那么自称万物灵长的我们,更应该学会不以自我为中心。
② 只有当你不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的时候,你才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是这个道理。只有跳出自我,才能认识自我。“天朝上国,物产丰盈,本不必与外夷互通有无”,正是清朝常常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没有认识到自身各种弊病,从而日益落后于世界。后人再看历史,无不扼腕叹息。因此,跳出自我,并审视自我,才能认识自我,并完善自我。
③不以自我为中心,就要有谦和的姿态。北大校长、国学大师季羡林以一位平凡老者的身份替一位入校新生看行李,一看就是几个小时,不恼不怒,反倒用一句“没关系”化解了那名新生的不安。著名影星林志玲在参加一个宣传活动时,很多经销商都和她握手。有人注意到身高 174公分又穿着高跟鞋的林志玲,一定会膝盖微弯,蹲到和对方一样的高度,眼神平视地和对方握手。那天她总共蹲了八十几次。生活中,有些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对每个人都保持一种“高姿态”,这种人其实最无实绩。反而是季羡林和林志玲这样的人,以谦和的姿态平等待人,更显高贵。无论是个人还是民族,都需要学会尊重他人,不以自我为中心,保持自身的风度与姿态。
④ 不以自我为中心,还要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世界,而不单从自身出发。或许你以为自己是万众瞩目的大明星,是舞台的焦点,可是,在一个农民眼里,你只是个普通的人,远不及他的庄稼重要。或许你正逼着自己的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殊不知在他们眼里,蓝天、白云、草地、游戏才能构成最美的童年。所以,在别人眼中你不一定耀眼,你要用他人的眼光看到自己的卑微。在孩子眼中,你奉为金科玉律的东西可能一文不值,所以你要以孩子的眼光去帮助他们找到幸福与快乐。从他人的角度看世界,你将看到更绚丽的色彩。
⑤不以自我为中+心,还要善于向他人学习。“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万事万物皆有其闪光的一面。师法自然,小草的坚韧,大树的昂扬,细流的执著,大海的宽容……都会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师法大师,圣贤的哲思,大儒的风范,永远是我们追随的目标;师法凡人,芸芸众生里有很多普通人更值得我们学习。“当代雷锋”郭明义,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爱心,几十年如一日;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不顾个人安危勇救学生……这些平民英雄在日常生活中所展示出来的人性光辉,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地学习中成长起来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向他人学习是不以自我为中心的更高境界。
⑥当你不再是世界的中心,你将明白众生平等,从此不再轻视一只蝴蝶、一片落叶,你将读懂无言的自然和多彩的生活。

( 1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选文第②③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说明理由。

( 3 )选出最适合作选文第⑤段道理论据的一项( )。

A: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论语》)
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
C: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
D: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别让感恩教育变成了哭泣表演

郭展

①不久前,一则视频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在视频里,某小学的数千名学生在听了某教育家关于向母亲尽孝的煽情感恩演讲之后集体痛哭。上千网友众口纷纭的争议点是在这场感恩教育中体现的“道德绑架”和“道德作秀”。

绝大部分家长认为,就凭“我给了你生命,还把你养大”这一点,子女就绝对不能对父母说“不”。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抓紧机会对自己的儿女进行思想上的控制。那么,父母又为何如此重视来自孩子的感恩之心呢?

③答案十分实际。直截了当地说就是——价值。有学者提出,父母期待从孩子身上取得的价值分为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所谓经济价值更多是为了“养儿防老”;而精神价值更多是达到“父为子荣”。

④看到这里一定会有人不理解,难道孩子赡养父母不是义务吗?

⑤在我国,孩子赡养父母是义务,当孩子拒绝赡养父母时,父母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但这里有一个小小的注意点:中国传统意义中的“老有所养”,在某种程度上比其他国家更加重视老人和子女的同居问题。如果子女将老人委托给养老院,或者只是有金钱上的支援却淡漠了人情上的冷暖,也会招之不孝的骂名。

⑥那么在其他国家是什么样的情况呢?日本在20世纪70年前后就逐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社会福祉体系,其中的“年金制度”则较好地保障了大部分老人在退休后能够有一定的经济能力,这使他们即便不那么依靠孩子也能过上相对不错的生活。同时日本的养老院制度也比我国相对完善。整体而言,赡养老人的职责由政府承担了一部分,这就使子女的负担相对减轻。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的家庭教育便不是那么重视“孝心反哺”了。

⑦而新加坡为了推动国家对老人进行支持和赡养从而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鼓励和政策。例如,当子女和老人在同一个家庭中共同生活时,政府会免除该家庭的一部分税金,以及部分面向高龄者的福利政策以家庭为单位实施,等等。这样的政策使得养老的责任被各个家庭所分担,也就是说,用政策来促进子女主动承担养老责任。

⑧然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社会福利制度仍在健全和完善中,加上民族极多、国土面积辽阔造成的地域社会意识上存在差异等原因,因此不能和上述国家一概而论。在这样的前提下,我国目前只能相对加强关于孝顺的教育,用感恩的力量促使各个家庭承担起赡养老人的责任。

⑨孝乃美德,孝本无错。只是如果社会以及父母过度重视将来能否得到孩子承担的反哺以及担忧老无所养,从而带有强迫性地对孩子实施“填鸭式感恩教育”的话,我们不得不对其有效性表示担忧。毕竟,孝不是体现于言辞与眼泪,而是付诸行动。所以,还是让孩子们和父母一起去公园吧,当小脑袋们在晴空之下绿荫之上,和父母充满温柔的目光对视的时刻,他们心中油然而生的“希望和爸爸妈妈一直这样幸福地生活下去”的愿望,一定比在高音喇叭下催出的泪更能长久地保存下去。

(选自2017《青年文摘》有删改)

( 1 )阅读全文,概括作者的观点。
( 2 )文章第①段用一则视频引起网友的争议作为开头,有什么作用?
( 3 )文章⑥⑦⑧三段除了道理论证外,还采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 4 )阅读下列材料,你对第②段划线句子是如何理解的,谈谈自己的观点。

材料:国内,“感恩”更多的是一个单方面输出的过程。正如“专家”所说的“妈妈很伟大,但是有时很可怜,所以你们要懂得感恩!”国外,“感恩”源于宗教,比如:我感恩我的父母给了我生命,我感恩我的孩子让我成为一个新的父母,让我的骨肉有所传承。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北京时间2019年4月16日凌晨,世界著名的法国标志性建筑巴黎圣母院遭受大火浩劫,八百多年的文明在大火中几乎消失殆尽。人们惋惜最具哥特式的塔尖倒塌,玫瑰花窗损坏,惋惜巴黎圣母院躲过了战争年代的炮火,却没有躲过和平年代的大火。它的损毁,是世界的遗憾,很多人都还没有机会去感受这独特的文化魅力,它就付之一炬。

这个世界真的有很多美丽的景色在等待着人的到来,而人们也有太多动心的事物,没有及时去观赏或触碰。所以要珍惜当下喜爱的每一处风景,每一段时日,每一个人……

请以“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自选,不少于500字,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幸福的滋味只需我懂|▍”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