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别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殉职 殉情枉法 伦理 满腹经纶B: 渊源 世外桃源 勉励 变本加厉 C: 意境 断章取意 茁壮 相形见绌 D: 书籍 声名狼籍 娇艳 娇揉造作 |
2、 | 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标题和导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导语从兵力、战线和战绩等方面概述了渡江战役的情况。 C: 导语和标题扣得很紧,导语是标题的扩展和具体化。 D: 导语点明了时间,交代了背景,渲染了渡江作战的热烈气氛。 |
3、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每当站在中国地图前,使我产生无尽的联想。 B: 有关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暑假期间严防安全不出问题。 C: 语文素质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D: 如何管理、认识、把握网络舆论场,已成为全世界各国既关注又十分头疼的问题。 |
4、 | 对唐朝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乐天是指白居易,题目的意思是作者和白居易在扬州初逢,马上写一首诗送给白居易。 B: 乐天是指白居易,题目的意思是作者和白居易在扬州初次相会,在筵席上白居易写诗相赠,作者即以此诗酬答。 C: “巴山楚水”的意思是巴地多山,楚地多水。这里泛指作者被贬谪后到过的地方。 D: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现代人赋予它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
5、 | 下列词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河滩 迂回 深不可测 浪沫横溢 B: 飞毯 集纳 如丝如缕 平坦如席 C: 铸成 疑重 乘隙而进 蜂窝杂陈 D: 仰视 软弱 窟窟窍窍 拢成一束 |
6、 | 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B: 披露 应用 期间 C: 披露 运用 其间 D: 透露 应用 其间 |
7、 |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李明自从偷了东西之后,终日惶惶不安,为自己的行为而深感愧怍。 B: 赛后,他把自己成功的秘诀归咎于家人自始至终的支持。 C: 他慢慢摸到坐的那把椅子上往下一坐,少气无力自言自语地说:“实在麻烦!” D: 经过不断的试验,反复的推敲,关键难题一旦攻克,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
8、 | 下列修辞手法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偶) B: 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排比) C: 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拟人) D: 刘生的脸型长得像他的父亲一样,不仔细看还真难分辨。(比喻) |
9、 | 早在南宋时期,注重耕读的朱熹,将自己的儿子送到当地的书院就学,并赋诗《送子入板桥桐江书院勉学诗》。要求根据上联,补全下联,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 B: 欸乃一声山水绿 C: 万古荒凉楚水西 D: 晓烟春雨劳耕锄 |
10、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核心素养是个人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 B: 走进人民公园,看到的是美丽的花海和沁人心牌的花香。 C: 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毕业典礼。 D: 通过对古典诗文的朗诵,让学生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 |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绝句 喻凫 银地无尘金菊开,紫梨红枣堕①莓苔②。 一泓秋水一轮月,今夜故人来不来。 【注释】①堕(duò):掉下,坠落。②莓苔:青苔 (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大瓠之种①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②无所容③。非不呺然大也,我为其无用而掊之④。”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 (选自《庄子·逍遥游》) 【注】①大瓠(hù)之种:大葫芦的种子。②瓠落:很大的样子。③无所容:指瓢太大而无处可容。④非不呺(xiāo)然大也,我为其无用而掊(pǒu)之:葫芦并非不大,我因为它无用而砸碎它。呺然,虚大而无用。掊,击碎。⑤世世以洴澼(piánpì) ①我树之成而实五石________ ②夫子固拙于用大矣________ ③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________ ④越有难,吴王使之将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①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 ②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 3 )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试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说说惠子和庄子在文中的形象。( 4 )惠子和庄子在对话时,各自引用了“大瓠之种”和“不龟手之药”的事例,都有什么用意? ( 5 )文章的结尾是耐人寻味的,你能想象一下,在庄子说完“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一句后,惠子会有什么表现吗? |
【甲】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乙】
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股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欢乐和自由。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坏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 1 )甲段中作者对藤野先生怀念的具体行为是:________、________、继续写作。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去除室内甲醛的植物高手
近年来,人们对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重视,尤其是甲醛污染,几乎到了人人谈“甲醛”色变的程度!那么,有没有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净化室内环境污染的办法呢?在钢筋水泥铸造的高楼大厦中,选择娇嫩可爱的绿色植物成为人们的共识。
运用植物净化室内环境污染时要注意什么呢?
首先,要根据室内环境污染有针对性的选择植物。有的植物对某种有害物质的净化吸附效果比较强,如果在室内有针对性的选择和养殖,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理污染的效果。其次,根据房间的不同功能选择和摆放植物。夜间植物呼吸作用旺盛,放出二氧化碳,卧室内摆放过多植物不利于夜间睡眠。卫生间、书房、客厅、厨房,装修材料不同,污染物质也不同,可以选择不同净化功能的植物。最后,要根据房间面积的大小选择和摆放植物。植物净化室内环境与植物的叶面表面积有直接关系,所以,植株的高低、冠径的大小、绿量的大小都会影响到净化效果。一般情况下,10平米左右的房间,放两盆1.5米高的植物比较合适。
下面就为你介绍几种既能有效去除甲醛,又经济实用、美丽大方的植物品种:
吊兰养殖容易,适应性强,是最为传统的居室垂挂植物之一。它叶片细长柔软,从叶腋中抽生出小植株,由盆沿向下舒展散垂,似花朵,四季常绿,可吸收室内80%以上的有害气体,吸收甲醛的能力超强。一般房间养1~2盆吊兰,空气中有毒气体即可吸收殆尽,故吊兰又有“绿色净化器”之美称。
虎尾兰叶簇生,剑叶刚直,表面乳白、淡黄、深绿相间,呈横带斑纹,是常见的家庭盆栽品种,耐干旱,喜阳光温暖,也耐阴,忌水涝。也可吸收室内80%以上的有害气体,吸收甲醛的能力超强。
长春藤:是最理想的室内外垂直绿化品种,常绿藤本,枝蔓细弱而柔软,具气生根,能攀援在其他物体上。它是典型的阴性植物,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生长良好,不耐寒。能去除甲醛,能分解存在于地毯,绝缘材料、胶合板中的甲醛和隐匿于壁纸中对肾脏有害的二甲苯。
除此之外,芦荟、龙舌兰、扶郎花(又名非洲菊)、绿萝、秋海棠、鸭跖草等植物,不仅是吸收甲醛的好手,而且是良好的室内观赏植物。
不过,利用花卉植物净化室内环境要注意四忌:忌香。有些花草香味过于浓烈,会让人难受,甚至产生不良反应。如夜来香、郁金香、五色梅等花。忌敏。一些花卉,会让人产生过敏反应。像月季、玉丁香、五色梅、洋绣球、天竺葵、紫荆花等,人碰触抚摸它们,往往会引起皮肤过敏,甚至出现红疹,奇痒难忍。忌毒。有的观赏花草如含羞草、一品红、夹竹桃、黄杜鹃和状元红等带有毒性,摆放应注意。最后,忌伤害。比如仙人掌类的植物有尖刺,有儿童的家庭、或者儿童房尽量不要摆放。
(选自百度文库,有删改)
2019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中的一首《妈,我回来了》,简单朴实的歌词,优美动听的旋律,引人共鸣。
请你以《 ,我回来了》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填“爸、妈、外婆、奶奶、老师……”);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可能泄露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