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大兴区庞各庄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面情境中,小林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小林晚上要参加少年宫组织的一项活动,放学后打电话告诉妈妈准备晚饭。

A: 你马上给我准备晚饭,我六点半要去参加少年宫的活动。
B: 妈妈,你必须早一点准备晚饭,我六点半要去参加活动,别耽误我的事。
C: 妈妈,你能早一点准备晚饭吗?我六点半要去参加少年宫的活动。
D: 快点给我做饭,我六点半要去参加少年宫的活动。
2、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与书为友能够让你获益匪浅 , 将不同的书视为自己的朋友,就能增长阅历,丰富思想,增添情趣。
B: 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 , 留下了辛酸的眼泪。
C: 莫顿•亨特战胜了困难,他自以为是 , 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
D: 刚才还是晴空万里,现在又是乌云密布,高原的天气真是姿态万千
3、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茅顿开(sè ) 广无垠(mào) 为人知(xiān)
B: 人不倦(huì) 众目睽(kuí) 相形见(chù)
C: 轻怕重(niān) 义愤填(yīng) 良不齐(xìù)
D: 如法制(páo) 藏污纳(hòu) 销声迹(nì)
4、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指考试不及格)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指卑劣、不道德的意思)
B: 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蛮横残暴)
C: 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指品德高尚的正直之士)
D: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自以为了不起)
5、

下面这段话中,加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几千年来,兰一直影响着人们的创作、生活和品位。中国人爱兰,爱其高洁,爱其清①(yā),爱其君子②(yū)意。芊③(qiān)细叶青青草,楚楚芳姿点点娇。缕④(nǚ)清香袅⑤(niǎo)飘,盈⑥(yínɡ)玉⑦(ruǐ)向春笑。这首诗充分地展现了兰花的形、神、气、味,可谓颂兰诗中的经典。

A: ①②③
B: ③⑤⑦
C: ①②④
D: ④⑥⑦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笔记本电脑显示了快捷、稳定、方便而日渐成为人们工作中的重要工具。
B: 我校新建的那两幢白色教学楼,已经启用。
C: 大数据显示,近年来,10%的交通事故案件发生的原因为开车看手机造成的。
D: 看到老枫树伸开翠绿的手掌时,我不禁想起大慈大悲的千手观音。
7、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确(záo) 奢(chì) 躇(chóu) 谆教导(zhūn)
B: 驰(chěnɡ) 杂(cāo) 愧(zuò) 词夺理(qiánɡ)
C: 那(chà) 育(bǔ) 发(bènɡ) 心有灵(xī)
D: 母(xiào) 度(cǔn) 驿路(yì) 无消息(yǎo)
8、下列文学常识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社戏》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用第一人称讲述了幼年的“我”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的故事,表现出对那段生活的怀念和对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
B: 《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C: 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的《苏菲的世界》,它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也是一部通俗而有趣的哲学启蒙读物。
D: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9、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的句子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柳宗元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永州八记》。
B: 范仲淹在其名篇《岳阳楼记》中不仅赞美了滕子京的政绩、描绘了岳阳楼之大观,而且抒发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及政治抱负。
C: 《行路难》的作者是李白,他的诗歌以沉郁顿挫的风格著称。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兴趣和对统治者的不满。
D: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醉翁亭记》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
10、

下列加下划线的成语运用无误的一项是( )


A: 2012年3月1日至4月30日举办的义乌海洋世界海底魔术节,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丰富奇妙的魔术变化简直不言而喻
B: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锲而不舍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
C: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D: 徐州盗墓贼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挖通了41米的暗道直通古墓。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 1 )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

( 2 )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有医者,自称善外科。一裨将①自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内②,③使治。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请酬。裨将曰:“簇在膜内须亟治。”医者曰:“此内科事,不意皆责我。”裨将曰:“呜呼,世④有如是欺诈之徒。”(明 江盈科《雪涛小说》)

【注解】:①(副将)②(肌肉内)③(请)④直(竟)

(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一裨将自陈 ________

②遂跪而请 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

呜呼,世直有如是欺诈之徒。

( 3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出这则笑话蕴含的道理。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课内文段阅读

【甲】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①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②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乙】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 1 )解释下列词语

怡情________ 矫________

诘难________ 不求甚解________

( 2 )给甲文划分层次,并写出大意。

( 3 )乙文中作者所要批判的观点是:________;作者自己的观点是:________。

( 4 )乙文第六段中加点的“这样”指:________。

( 5 )你能否为甲文划线的两个句子各从乙文中找出一个事实论据。

( 6 )以上两文中都有很多的名言警句,请从中任选一条作为论点,并试着给它配上几个论据。

论据:

( 7 )结合两文的阅读,谈谈你对读书和怎样读书有了什么新的体会和认识。

阅读《礼物》一文,回答问题。

礼 物

柴静

①那是个夏天。晚上上班的路上,细细碎碎地下起了雨,等到深夜下了节目,雨已经大了。匆忙下了楼向右拐时,忽然有个人迎上来,犹疑地叫我的名字,我怔了一下,借着一线灯光看见他身着军装,才安下心来。他那么大的个子,脸却很稚气,期期艾艾地说他是国防科大的学生,就要毕业了、来看看我是他几年来的心愿。我一时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只将手里的伞移过去给他遮雨,他马上后退了几步:“不不,不用,我走了”

②我看他的身影消失在漆黑的雨夜里,转身欲走,他气喘吁吁又跑回来,脸涨得通红,从裤兜里掏出一个火柴盒交给我,并拢双脚刷地敬了一个军礼,转身走了。火柴盒里装的是一只小乌龟,那是我收到的最可爱的礼物。

③春节回家过年时,同事转寄给我一封信,信是从西藏寄来采的。我在炉火边拆开细读,信中写道:“那天夜里你没有问我毕业后去哪里,我也没有告诉你,我选择的是遥远的雪域高原。这里人迹罕至,十分寒冷。有一夜出去巡哨,看着月光下连绵起伏的雪峰,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你在节目里说,‘人的存在犹如电光石火’。”

④远赴忽然传来鞭炮的脆响,我顿了顿,继续看下去,“但在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很多东西值得用生命去护卫……那只小龟可好?它很怕冷,所以我把它留给你。它是去年我生日那天路过教育街市场时捡到的,也是同一天,我在收音机里听到了你的节目。我一直认为,这都是上天送给我的礼物。”膝边的妒火渐渐升起来,给严寒的世界增添了一点暖意。水仙已经开了两朵,满室清香。

(选自《读者》2014年第2期)

( 1 )选文的题目是《礼物》,作者收到的礼物是陌生军人送给她的可爱的小乌龟,你认为军人收到的“礼物”是什么呢?

( 2 )怎样理解选文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

( 3 )分析选文结尾句“水仙已经开了两朵,满室清香”的作用。

( 4 )生活中,“一个眼神,一次帮助,一声教诲……”都是温暖感人的“礼物”。请将你收到过的这样的“礼物”写在下面。

四、写作(分值:60分)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不是空谈,而是要去发现、去体验、去感受、去欣赏。同学们,生活中美无处不在,你认为最美的是什么呢?请将题目“最美的________”(时光、风景、课堂、瞬间、人……)补充完整后作文。

要求:①写出真情实感,拒绝套用。②不少于7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繁华落尽花落执何手〓”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