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如果浪费个人时间,蹉跎年华,虚掷生命,是个人的损失 ②而浪费国家和民族的时间,造成历史倒退,则是亿万人民的损失 ③因此赢得时间,接受挑战,为民造福,没有不能创造的奇迹 ④最大的浪费是时间的浪费 ⑤时间孕育机遇,机遇来自时间 A: ⑤②①③④B: ④①②⑤③ C: ①②③⑤④ D: ④②①⑤③ |
2、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纪录片《丝路新纽带:中欧班列》介绍了从东到西的多样文化和风土人情,向观众显示了一条现代版的丝绸之路。(将“显示”改为“呈现”) B: 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设施。(删去“防止”或“不”) C: 《经典咏流传》节目中,4岁的王恒屹现场朗诵《千家诗》惊呆众人,网友纷纷称赞“年龄不大,‘学问’不小”。(在“称赞”后面加上“他”) D: 要创建“智慧城市”,就要提高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使城市更高效、敏捷、低碳。(将“管理”调到“建设”前面) |
3、 |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注音和划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位科幻作家以清秀隽(juàn)永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盛极而衰的火星文明图景:火星人销声匿迹 , 火星俨(yǎn)然成了一个死星……读来让人不胜唏嘘。 B: 青头潜鸭通常每年3月中旬从南方越冬地迁徙到北方繁殖,但随着栖(qī)息地的破坏和人为狩(shǒu)猎,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一度被列为濒危物种。 C: 最近热播的《知否》虽然是一部古装剧,但其反映出的成长蜕(tuì)变、婚姻抉择、人情事故等都颇具现实意义,契(qì)合当下年轻人所面临的问题。 D: 老年人皮肤油脂分泌(mì)并不旺盛,如果在冬季频繁地洗澡,皮肤抵御外界伤害的能力减弱,造成表皮粗糙甚至龟(guī)裂,极易引发季节性皮肤病。 |
4、 | 将文段中的①②③④句重新排序,使语序得当。排序正确的一项为( ) 从固定电话的出现,到移动电话的广泛应用,再到现在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对手机类电子产品越来越依赖,几乎时刻也离不开,由此衍生出一个新词——屏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越来越多的人擅长人机交流,而不是人际交流 ②智能手机确实给人们的工作、生活提供方便,但负面影响也日益明显 ③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加强现实沟通,是新一代年轻人应遵循的生活方式 ④这使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味儿逐渐变弱了。所以,我们呼吁:抵制手机诱惑,走向健康生活 A: ②①④③ B: ③①④② C: ④①②③ D: ②④①③ |
5、 | 下列作品、作家、作家所处的朝代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峡》 ——郦道元——北魏 B: 《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宋朝 C: 《富贵不能淫》 ——孟子——战国时期 D: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南朝梁 |
6、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清末文豪王闿运是齐白石的恩师,素有冰鉴之称.他看人没看走眼,看诗却看走眼了,他对齐白石的旧体诗莫衷一是。B: 生存还是毁灭?哈姆莱特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他既担负着复仇的使命,又承受着亲情、爱情、友情等复杂情感的折磨。 C: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D: 范进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一只,口里只嚷着:“中了!中了!”胡屠户凶神似的一个巴掌打过去,众人见了这番画面,早已忍俊不禁。 |
7、 | 下列句子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目前,八桂大地上一场“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的活动正在热火朝天地开展着。B: “神十”飞天,王亚平通过天地互动的形式,为我们上了一堂叱咤风云的太空公开课。 C: 中国女排聘请家喻户晓的郎平担任主教练,目的是使这支劲旅走出低谷,重振雄风。 D: 调查数字显示,南宁市样本学校小学生的近视患病率高达25%,这真是触目惊心。 |
8、 |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鸟儿高兴起来,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B: 新的学期开始了,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打扮得花枝招展走在校道上。 C: 花园里,花儿争研斗艳,蝴蝶轻飞曼舞 , 鸟儿欢快唱歌,生机盎然。 D: 放眼望去,湛江市区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宽阔的道路上车水马龙,一派繁华景象。 |
9、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学习《背影》这篇课文,使我对父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B: 让我们一起走进季羡林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痕迹吧。 C: 《墨子》是一部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墨子言行和言论的书。 D: 这篇小说在给我们带来笑声的同时也令我们深思。 |
10、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就让路途当中出现阻塞吧,让它出现好了!有障碍,才有生活;要是没有的话,水便毫无生气地流入大洋了。B: 说起黄山,人们很容易想起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C: 热心肠的船家必然会指点着江山,一路告诉你那些山的来历:什么象鼻山、斗鸡山、磨米山、螺蛳山……等等,大半是由山的形状得到名字。 D: 学了第一单元的几篇课文之后,你不禁要问:大自然怎么会这样神奇美丽的呢?为什么会有人为了一点私利,就忍心破坏它呢? |
下列对下面诗歌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绝句二首(其二)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A: 第一句诗写碧绿的江水映衬着白色的鸟儿。 B: 第二句诗以山的青翠衬托了春花的红艳似火。 C: 诗的前两句十个字,勾画出一幅色彩绚丽、意境优美的图画。 D: 最后两句诗,诗人面对大好春光,心情比较舒畅,发出“何日是归年”的感慨。 |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游金之明日游焦。焦山去金山下流十五里。是日风大逆,舟人扬帆就风,横折而下,倍直道六七,乃抵山。其半有关侯祠,饭焉。去祠左折,上登佳处亭,榴花甚吐,童子折一枝,佐饮。右折而上,至吸江亭,则亭对金山而高倍。金山峻绝,当津渡要冲者易①;焦有田可稻麦,山根多巨奇石,如乱兽卧草中,草树四垂,如衣女萝②衣者,固幽僻藏胜。 (节选自《游金焦两山记》) 【注释】①当津渡要冲者易:面对渡口要道处却是平坦的。②女萝:地衣类植物。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①渔人甚异之 ________ ②豁然开朗________ ③游金之明日游焦 ________ ④固幽僻藏胜________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坡植牡丹、芍药 B: 屋舍俨然 并怡然自乐 C: 焦山去金山下流十五里 去祠左折 D: 是日风大逆 是以谓之“文”也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焦有田可稻麦,山根多巨奇石。 ( 4 )【甲】【乙】两文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
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两个词语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 1 )《大学》里“格物”、“致知”指什么?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一个走运的人
秦文君
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
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
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
“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我说,“特别美。”
“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她的手上呢: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
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单纯的眼神,也许是她那句“真走运啊”。
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
可这店主,多么平凡。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的零钱。但就是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
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团。看见我她笑笑,又说自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
“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热面。”我说,“那才舒服。”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的东西,是她的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非常健康,还能爬山呢。
“我有这样的朋友,”店主说,“真走运。”
还有一次,我到店里买了她编的发卡,绾头发用的,我说去爬黄山时,用它来盘头发。
她让我归来时替她带一张黄山的风景照。她又说:“真走运啊!”像是恭喜我,又像是在说她分享了这个“走运”。
归来后,我如约前去把我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带给她。我还怂恿她,哪天请人照看一下杂货铺,亲自爬上黄山。“有缆车吗?”她问,“真的有?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啊,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
“不必坐缆车,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我说。
“是啊!是啊!”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
后来我搬了住处,好久没有去店里。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她来,便匆匆赶去。
可到了那,香樟树依旧挺立,却不见了小商铺,也不见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我惊诧极了,连忙上前打听,老太太说:“搬迁了。”
“那您知道女店主去哪儿了吗?”“不知道。”老太太浑浊的眼里一片黯淡。
“不容易呀,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
“谁?”“女店主啊,你不知道?”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原来她是个不能行走的女子!她是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看管小店的!而我,由于她阳光一样的笑容,却从没在意她缺少什么,还怂恿她去登黄山……
一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或许今生再难相见了!
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总有一些人、事、物像美丽的花朵一般,盛开在你的记忆深处,温暖着你,激励着你,灿烂着你。请采摘一朵,与大家共享。
请以“开在记忆深处的花朵”为题作文。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2)注重细节刻画;(3)字数不少于600字。⑷文中不要出现真实地名、人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