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哈尔滨市奔赛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烙印 探求 一事无成 持之以恒
B: 依赖 频危 精巧绝伦 轻而易举
C: 萧索 鄙夷 行之有效 通霄达旦
D: 经典 尝试 粗制烂造 重蹈覆辙
2、下列句子中属于省略句的一项是( )
A: 其不善者而改之
B: 吾日三省吾身
C: 学而不思则罔
D: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3、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孝(tì) 即(xīng) 热(chì) 叱风云(zhà)
B: 教(huì) 躯(ké) 戒(chéng) 未雨绸(móu)
C: 笑(shěn) 达(huò) 慰(jiè) 一千金(nuò)
D: 琐(xuè) 眼(jiǎn) 首(qǐ) 天撼地(qíng)
4、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沉淀了数百年历史的甲秀楼,雕梁画栋 , 古韵长存。
B: 这样的事,犹如大海捞针,你另请高明好了。
C: 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一些前辈粉墨登场 , 重新排演了《雷雨》等经典剧目。
D: 5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终止参与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这引发了赫赫扬扬的世界舆论。
5、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宽容是一门艺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我们在接受别人的长处之时,也要接受别人的短处、缺点与错误

②宽容待人,就是在心理上接纳别人,理解别人的处世方法,尊重别人的处世原则

③一门做人的艺术,宽容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行为

④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和平相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A: ③②①④
B: ③①②④
C: ④②①③
D: ④①②③
6、下列关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轼,宋代文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被誉为唐宋八大家。
B: 鲁迅,原名周树人,他所写的《藤野先生》节选自《呐喊》。
C: 《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写的。
D: 《黄鹤楼》这首诗既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又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7、历史上对阮籍好酒性格的描述是( )
A: 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B: 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C: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D: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8、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都选自于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 《采桑子·重阳》是毛泽东写的一首词,其中“采桑子”是题目。
C: 《拣麦穗》一文用一种舒缓从容而略带伤感的笔调叙述了童年的往事,作者以“拣麦穗”为明线,以爱为暗线贯穿全文。
D: 《背影》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作者用朴实的语言,通过细致的描写,表达了父子间相爱相怜的深沉情感。
9、停课不停学,经典暖人心。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下题。

【名著人物你来猜】

这是同学们制作的四张小说人物档案电子卡片。下面对卡片中的小说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二强子【乙】保尔【丙】吕布【丁】李逵
B: 【甲】祥子【乙】朱赫来【丙】张飞【丁】林冲
C: 【甲】祥子【乙】朱赫来【丙】张飞【丁】李逵
D: 【甲】二强子【乙】保尔【丙】吕布【丁】林冲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B: 诗作中的名句,若不是妙手偶得 , 便确是勤思苦练、千锤百炼的结果。
C: 上野樱花烂熳的时节,花下游人摩肩接踵
D: 那眼花缭乱的特写镜头,更是将场景的线条和色调表现得极其清晰真切。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月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①南斗斜。

今夜偏知②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注】①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②偏知:才知。

( 1 )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时节的景象。

( 2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自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讞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略无

阙:

________

②沿阻绝

溯:

________

③则湍绿潭

素:

________

引凄异

________

渔者歌曰

故:

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3 )文中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泪沾裳”与前文中写猿声的________________形成照应。(每格限填一字)

( 4 )第①段写出了山的什么特点?第②段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拾荒

万吉星

①深秋的凌晨,天气已经转凉,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大街上冷冷清清的,昏黄的路灯把王婆婆孤单的身影拉得又细又长,她沿街仔细翻找着每一个垃圾箱,将凡是能卖钱的东西统统装进那用了多年的破旧编织袋。

②她有些吃力地拖着那个鼓鼓囊囊沉重的袋子,从垃圾桶旁直起佝偻的身躯,用一只手握成拳头用力地捶打着酸痛的腰。这时隐隐约约听到一阵断断续续.细小而无力的哭声,她循着声音,目光不由自主地瞄到了不远处路灯杆下的一个小纸箱,以及被几件旧衣物包裹着只露出一个头的婴儿,环顾四周,除了阴冷的风吹着地上的落叶到处乱跑,鬼影子都没有一个。她小心翼翼地抱起来,发现婴儿脸色青紫,气若游丝,柔弱得像一只筋疲力尽的流浪猫。

③王婆婆解开自己的衣襟,把婴儿贴身捂在怀里,一股透心的凉从皮肤瞬间直达五脏六腑,她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内心涌起一丝悲凉。

④全家人的生活被这个从天而降的弃婴彻底打乱了,本来就过得十分拮据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不到一周,儿媳就给她下最后通牒:“这日子没法过了,要么你把婴儿扔了,要么我走,人家亲生父母都不愿养,你操哪门子心,说不定孩子有什么绝症。”

⑤“好歹也是一条命啊!”王婆婆叹息着,但面对争吵,最后还是不得不妥协,带着弃婴寄居到一个拾荒老乡那儿。

⑥好景不长,真应了儿媳的那句话,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得赶紧做手术。王婆婆摸了摸缝在贴身衣兜里的两千块钱,这可是她这些年来起早贪黑拾荒换来的棺材钱啊!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⑦倾其所有,只够三天。第四天,医院通知续费,说手术费还差得多。王婆婆打电话给儿子,可还没说完,儿子就不耐烦地说:“我看你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

⑧王婆婆抱着婴儿独自一人精神恍惚地坐在医院悠长的走廊上,不禁老泪纵横。一束阳光从窗户里斜射进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正好打在她蓬乱、花白的头发上。这一场景,引起了一个年轻人的注意,他悄悄举起相机,迎着走廊的侧逆光,按下了快门。

⑨第二天,当地晚报发出了一条《七旬拾荒老人拾弃婴,身患疾病盼救助》的新闻报道,随后,电台记者来了,电视台也扛着摄像机来了,越来越多的陌生人来了……铺天盖地的爱心向老人和这个弃婴涌来,短短一周,30多万元的爱心捐款就送到了王婆婆的手上。

⑩然而,这浓浓的爱心并没有挽留住孩子幼小的生命。一个月后,在付出10多万元的医疗费之后,孩子还是走了。

⑪在王婆婆心痛欲绝的时候,儿子儿媳来医院找到她,态度诚恳地向她承认错误,还把她接回了家,破天荒地做了一大桌丰盛的菜肴,并不停地往她碗里夹菜,饭后,儿媳向她诉起苦来:“妈,你看孩子们渐渐大了,长期租房也不是个事儿,听说下月房租又要涨了,我看不如我们直接买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吧,首付也就10多万元,你那儿不是还剩……”。

⑫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

⑬一年后,老家大山深处的那所乡村小学新教学楼落成,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从四面漏风的危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王婆婆依然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拖着一个破旧的编织袋,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

( 1 )参照下面的表述,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①________→婆媳争吵,妥协寄居→为救弃婴,倾其所有→②________→子辈相求,决然离去→捐建学校,拾荒依旧

( 2 )阅读第⑥段画线句,从描写和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可一看到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 3 )小说第⑫段中写到“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请你描写王婆婆此刻的心理活动(不超过60字)。
( 4 )谈谈你对本文标题“拾荒”的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黄昏

(英)萨基(1870—1916)

①诺尔曼·葛尔特茨比坐在海德公园的长凳上,背向着公园栏杆围起来的长方形草坪。这是三月初的一个傍晚,暮色苍茫,笼罩着大地,只有那微弱的月光和点点星星的亮光冲淡着昏暗的夜幕。马路和人行道都空落落的。然而,就在这若明若暗的夜色中仍有不少被人们遗忘的小人物在活动着。他们有的荡来荡去,无声无息;有的把自己点缀在长凳和木椅上,一点儿也不显眼,在昏暗中,他们的身影已经无法辨认清楚。

②葛尔特茨比此时心事重重,眼前的景色与他此刻的心情完全和谐。黄昏,在他看来,是失败者的时刻。经过奋斗仍不免遭到惨败的男男女女,在这日薄西山的时候纷纷出来活动。他们把失掉的好运、破灭的希望深深地掩藏起来,躲避着好奇者的寻根问底。他们寒酸的衣衫,压弯的双肩,忧郁的目光,在暮色中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起码,他们不会被人们认出来。

③在他身旁,坐着一位老先生。从他的神态里,可以看出他正在和社会抗衡,但是他的气概已趋衰退。坐了一会儿,老人起身离去。远去的背影慢慢消失在黑暗中。

④空出来的位子立刻就被一个年轻人所占据了。年轻人衣着虽然比较考究,但是他面部的神情并不比那位老人开朗。新来的人一屁股坐在长凳上,同时嘴里还狠狠地骂了一声,吐字之清楚就好像是要强调: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事能使他称心如意。

⑤“看来您心情不大好啊。”葛尔特茨比说道,心里揣摸着年轻人的这番表演准是为着引起他适当的注意。

⑥年轻人转过身来,脸上的神情坦然得令人不能产生一点怀疑。但是葛尔特茨比反而因此一下子警觉了起来。

⑦“要是陷入我的困境,您的心情也好不了,”他回答说,“我干了一件有生以来最傻的事。”

⑧“是吗?”葛尔特茨比不动声色地问道。

⑨“我今天下午到的伦敦,本打算在伯克夏广场的伯塔刚尼安饭店落脚,”年轻人接着说道,“可是到了那儿我才发现,饭店在几个星期前给拆掉了。旧址上盖起了一家影剧院。出租汽车司机给我介绍了另一家旅店,远一点儿,可我只好去了。我刚给家里人写完了一封信,告诉他们我的住处,就出去买香皂了——我讨厌旅店里的香皂,可自己又忘记准备了。我在街上溜达一会儿,在酒吧喝了杯酒,又逛了逛商店,然后转身回旅馆。就在这时候,忽然意识到,我根本没记住旅馆叫什么,更不知道它坐落在哪条街上。这多么尴尬!我在伦敦又举目无亲。当然了,我可以打电报给家里人,叫他们把地址告诉我,可是这封电报明天才能收到,而眼下我身上一个钱也没有了,我出来的时候,身上只带一先令。买了块香皂,喝了杯酒,也就花得差不多了,我兜里只剩下两便士,只怕要落得个流浪街头,无处栖身了。”

⑩年轻人讲完这段故事后,出现了片刻沉寂。这种沉寂是意味深长。“您大概想,我讲的这段遭遇荒诞无稽吧。”年轻人随后接着说道,语调里多少带着点委屈的口气。

⑪“这事也并非不可能,”葛尔特茨比像法官审理案件似的说,“记得有一次我也经历过这么一件事。那是一个外国的首都。不过那次我们一行两人。事情显得更离奇了。幸好我们还记得旅店紧靠条什么运河。一找到运河,我们就顺着它找到了。”

⑫“听完这段往事的叙述,”年轻人精神为之一振,“在国外,我还不会这么发愁,”他说道,“总可以找到领事馆,得到必要的帮助。可是在自己国家里,一旦陷入困境,真是束手无策。我大概得到河堤上过夜了,除非能找到个够朋友的人,他能相信这是确有此事。不管怎么说,我很高兴,因为您并没有认为我这段遭遇过于荒唐。”

⑬年轻人往这最后一句话里倾注了不少热情,就好像他有意向葛尔特茨比表示,葛尔特茨比基本上已经具备了够朋友的人的必要条件。

⑭“然而,”葛尔特茨比慢吞吞地说,“这段故事里的破绽就在于您拿不出那块香皂来。”

⑮年轻人连忙向前探身,在大衣口袋里忙乱地摸了起来。他一下子跳了起来。

⑯“淮把它丢了。”他怒气冲冲地嘟囔了一声。

⑰“一个下午就丢了家旅馆,又丢了块香皂,这只能说明您存心粗枝大叶。”葛尔特茨比接着说道,可是年轻人没等他话音落地就走了。他顺着小路溜掉了,头昂得高高的。不过,在他那高傲的表情中,总显得有几分疲倦的样子。

⑱“说来怪可惜,”葛尔特茨比想道,“整个故事中只有出去买香皂这一点有说服力,然而在这细节上露了马脚。他要有一点先见之明,就应该事先准备下一块香皂,包装和封记都要跟刚从铺子里买来的一样,那他准可以成为这一行业里出类拔萃的人。干他那一行,什么都得事先想好。要有这种能力,而且是无限的能力,才能称得上是个歪才。”

⑲想到这里,葛尔特茨比站了起来,准备离去。就在这时候,他惊讶地、关切地喊了一声。只见地上,在长凳边上,失落着一个椭圆形小纸包,外表和店主人精心打上封记的一样。除了是块香皂,还能是什么!准是那年轻人一屁股坐下来的时候从衣兜里掉出来的。

⑳说时迟,那时快,葛尔特茨比立刻顺着那暮色笼罩着的小路追了下去,焦急地寻找着穿浅色大衣的年轻人的踪影。就在他遍寻不见,已经感到无望的时候,忽然他发现要找的那个人正站在马车道的路边上。年轻人神态犹豫地站着,显然拿不定主意,是从海德公园穿过去好呢,还是直奔耐茨布里支的熙熙攘攘的人行道。当他听到葛尔特茨比呼喊他的时候,他带着几分敌意,好像准备自卫似的猛然转过身来。

㉑“能证明您那段遭遇的真实性的重要证人找到了,”葛尔特茨比说道,伸出手来把香皂递了过去。“一定是您坐下来的时候从大衣兜里滑出来的。您走后,我在地上发现的。我曾经对您不信任,您一定要原谅。那时一切证据都对您不利。如今,既然我听取了香皂的证词,我想我也应当服从它的判决。您如不嫌弃,我可以借给您一枚二十先令的金币……”

㉒年轻人连忙接过金币,放进兜里,从而解除了这个问题上的疑虑。

㉓“这是我的名片,上面有我的地址,”葛尔特茨比继续说道,“您这星期哪天还钱都可以。这儿是您那块香皂。可别再丢了,它可是您的好朋友啊。”

㉔“幸好给你找着了。”年轻人说道。接着,几句感激不尽的话脱口而出。声音还有点呜咽。他朝着耐茨布里支方向急忙跑去。

㉕“这孩子真可怜,差点哭出声来,”葛尔特茨比自言自语地说,“不过,这也不能怪他,困境中脱身,这种慰藉降临得太突然了。这对我也是个教训,不能自作聪明,不能仅仅凭一时的情况就给一个人下判断。”

㉖葛尔特茨比顺着原路往回走去。经过那条长凳时一他看到一位老先生在长凳下面和四周望来望去。葛尔特茨比认出这就是刚才同他坐在一起的那位老人。

㉗“您丢什么东西了,先生?“他问道.

㉘“丢了一块香皂。”老人回答。

(选自《青年文摘》2018年第21期)

( 1 )根据小说的三要素,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 2 )“一块香皂”在文中出现了十几次,它在本文中有什么作用?
( 3 )小说主要塑造了葛尔特茨比和年轻人这两个人物形象,请选择其一,结合材料说说,这是怎样的一个人?
( 4 )结合选文,谈谈你对小说标题“黄昏”的理解。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五彩斑斓的梦,精彩纷呈,也指引着我们,拼搏前行。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的人。虽然追梦的路上,荆棘丛生,但是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行,实现梦想,成功相随。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追梦”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自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代替。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我要的是情操Ф不是离骚丶”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