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每年清明节前后,娇俏可人的樱花慢慢地在杭城绽放了,偶有风一吹,粉白色的花瓣轻飞曼舞 , 这种“樱花雨”,没人会不动心。B: 这学期,班里转来了一位新同学,长得眉清目秀,八面玲珑 , 第一天就和同学打得火热。 C: 杭州全面启动G20峰会的各项部署工作,并且分批次确定了651个峰会项目。 D: 现在看电影,越来越多的人会抉择网上购票,这样可以早点买好票选好座位,就会心安很多。 |
2、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到2016年4月,应用于移动通信芯片的国产自主卫星导航IP核数量近1800万左右。 B: 杨绛先生在文学语言方面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 C: 今年传奇欧美音乐界小提琴家耶胡迪·梅纽因100周年诞辰。 D: 5月21日,2016年世界羽毛球团体赛尤伯杯在江苏昆山落幕,使中国羽毛球女队击败韩国队卫冕成功。 |
3、 | 下面语段中划线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 滟滟微波的西湖中,眉目娟秀装束淡雅的绾发船娘,唱着轻柔动听的越剧从碧水深处缓缓而来,玲珑的船儿,荡开绿色的清波,让人尽享“脉脉含情新水绿,小船沿流画浆轻”的境界。而岸边那滴翠的绿,斑斓的花,五彩相间,辉映成趣。栈桥蜿蜒,钟声悠扬,……每一处细节,都把西湖的美妆点到极致。难怪说“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 B: guān mài jiàn jiàn C: wǎn mò jiàn zhàn D: guān mò jiān jiàn |
4、 | 下列句子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小强自从告别了网吧以后,爸爸妈妈的脸上终于现出久违的笑容。B: 袁隆平为研究杂交水稻技术而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C: 表现人性光辉的作品,魅力大多在于其中蕴含的道德力量,而这种力量代表着社会的正能量。 D: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左右,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
5、 | 下列划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论是身高还是球技,姚明曾经在那一代国字号队员中都是鹤立鸡群的。 B: 新中国一代代国家领导人殚精竭虑 , 奋发图强,为了实现中国伟大的复兴梦而努力着。 C: 路边一位老艺人入木三分的微雕技术,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引发了人们的赞叹。 D: 听了老师严肃的批评,他表面上正襟危坐着,内心却翻波涌浪不是滋味。 |
6、 | 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棰击 沙砾 赋予 袖手旁观 B: 扶植 目睹 肤浅 自圆其说 C: 探察 清谈 特地 格物至知 D: 枯燥 帖切 狡辨 不修边幅 |
7、 | 下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酬和(hè) 挑衅(tiāo) 哂笑(shěn) 即物起兴(xīng)B: 媲美(pì) 牟取(móu) 笃信(dǔ) 相形见绌(chù) C: 狩猎(shòu) 酷肖(xiāo) 蓬蒿(gāo) 哄堂大笑(hōng) D: 咫尺(zhǐ) 譬喻(pì) 挑剔(tì) 如法炮制(páo) |
8、 | 下列各项中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往事历历,我不禁(jìn)心潮澎湃。儿时乡村生活的痕迹一直氤氲在我的记忆里,如蛰伏在屋后黝(yǒu)黑山坳里久久不曾散去的炊烟,弥漫着缱绻,晕染着希望。 B: 倘若你尽可能地敞开心扉,那么,一打开书,你便会从那隐晦(huì)曲折的字里行间,从那些难以觉查的细微迹象和暗示中,看到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C: 从我们呱呱(gū)坠地的那一刻起,整个成长过程就倾注了父母全部的心血和爱。我们有什么理由去埋(mái)怨和奢望呢? D: “檀板新声上碧霄,婺州儿女更妖娆(ráo),怀仁堂里曾亲许,此是天下第一桥。”这是中国美院卢鸿基教授赞美婺剧《断桥》而写下的诗句。婺剧是浙江省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
9、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多阅读,是能否提高一个人作文技能的途径之一。B: 挖土方开始了,我们的任务和工期都十分沉重和紧张。 C: 电视台频繁地在观众等待下一个节目的时候播送广告,使观众很有意见。 D: 通过这次春季运动会,同学们更加热爱体育运动了。 |
10、 | 下列词语不全是名词的一项是( ) A: 秋天 农夫 娃娃 前面 B: 以上 早晨 水藻 姑娘 C: 过去 干净 镰刀 学生 D: 东边 里头 爱情 传统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咸阳城东楼 许浑(唐)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登楼远望,蒹葭杨柳,好似江南之景,千古万里之愁,以乡思为始。 B: 颔联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深刻。 C: 颈联写晚眺之景,虚实结合,视听结合,以实景叠合虚景,景中有浓浓的情。 D: 尾联“莫问”乃劝诫之词,表达了对唐王朝的憎恨以及自己消极的心态。 ( 2 )诗中哪个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产生此情感的缘由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三)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 [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日:“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日:“是则可矣。知夫苟中心图民(注],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节选自《国语》) 【注】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 (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①又何间焉 间:________ ②肉食者鄙 鄙:________ ③小惠未遍 遍:________ ④必以信 信:________ ⑤必以情断之 之: ________ ⑥智虽弗及 及:________ (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是则可矣。 ( 3 )[甲][乙]两段文字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________描写,[甲]在写作手法上还使用了________。( 4 )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取胜的原因。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素颜如雪
①在凤凰古城遇见一家卖银饰的店铺,店名“素”。银镯子上刻着缠枝的莲花,不华丽,不张扬,雅致素朴。一件件银饰上,有的镶嵌一块刺绣,有的镶一片青花瓷,或一块黝黑的沉香木,有着光阴的味道。我在心里默念着,仿佛一位小家碧玉的名字,素颜如雪。似一杯萦绕在舌尖的清茶,少有的清雅,淡如微风。
②暮春时节,院中的栀子花开了,白色花朵立在翠绿的枝头,如白衫绿裙的少女站在清清溪水边,说不出的素洁和美好。摘几朵插在透亮的瓶中,连梦里也是栀子花幽幽的清香。
③读明人张岱《湖心亭看雪》:“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此时茫茫天地之间,山长水远,万簌寂静,只听见雪在枝头簌簌落下的声响。天地粉妆玉砌,一派洁净。他在舟中,手捧一卷书,围一炉红泥小火,品一杯苦茶香茗,世间还有比这更惬意优雅的事吗?
④几百年来,赏雪吟诗的文人们来去匆匆,唯有张岱手中的笔,极简极淡。他似乎信手在西湖的舟中泼洒一幅水墨丹青,寥寥数笔,清淡、素净之极。好文字原来正是这样,不是花满枝丫,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风尘俱静,素雅纯粹。那些文字有画意,有诗情,有韵味。
⑤读季羡林先生暮年的文字,也是满目素洁和干净。不唱高调,至情至性,质朴无华。好文字原是清新自然,素面相见。他放下枝头所有的繁华,沉浸在文字的泥土中,简静,纯粹。人生到了他那样的境界开始做减法,删繁就简三秋树,留下清绝、风骨的枝丫伸向天空,如一树清寒的梅。
⑥我喜欢画家林风眠的画,他笔下的仕女真是冰清玉洁。白衣女子坐在堂中,黑发挽起,细细的眉,朱唇一点,纯洁素雅,安详从容。一身素衣,却胜过万紫千红。她们在画中,或凝神,或抚琴,或低眉。你会感到,原来娴静也是一种奇妙的力量。
⑦记得在中国美术馆看吴冠中先生画展,我站在那幅残荷前,惊呆了。荷塘结了冰,只剩下一朵朵残荷在冰雪中挺立着,与我素面相见,清远静美。一瞬间,荷的清气扑面而来。那些雪中的残荷,犹如一个人的暮年,霜严雪寒中,自有一份气定神闲。
⑧一对夫妻,暮年时的爱情是素净如雪。有一幅油画,傍晚昏黄的烛光下,屋中桌前坐着一对老人,白发的男子戴着老花镜在看报纸,老妇人低头在编织毛衣。桌上放着一台收音机,俩人似乎都没有听。他们默默相伴静坐着,不说一句话,素净安详如两尊佛。老年的钱钟书和杨绛夫妇是一对相濡以沫的知己。有人来访,敲开门,杨绛先生不说话,递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钱先生在读书,不能接见来宾。原来,杨绛先生不说话,是怕惊扰了钱钟书先生读书。他们之间没有甜言蜜语,连爱情都显得多余。终无语,竟是最深情时。
⑨读唐诗宋词,你可以看见那个时代的风景,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心灵,有我们现代人无法想象的清澄和素洁。眼前似乎有了一幅画,山寒水瘦,一个人独坐茅屋,听雪落寒窗,一抬头,见一叶孤舟正泊在江面。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隔着漫漫岁月,清凉和安然的气息迎面扑来。
⑩素,是生命的大美和庄严,也是人生另一个难得的境界。
五一是几号
安勇
①爹一共来过我的学校两次,两次都让我丢尽了脸面。
②第一次,爹送我报到,走到学校门口,突然停下来,把行李从左边的肩膀换到右边,咳嗽一声,冲地上重重地吐一口痰,用他山里人的嗓门儿冲我吼道,老丫头,给爹念念,这木牌子上写的啥玩意儿?我看见好多道含义复杂的目光,像训练有素的士兵听到口令一样,整齐划一地从四面八方围绕过来,最后全都落在我和爹的身上,好像我们是怪物。这些目光烤得我脸红心跳,我跺跺脚,没理爹,逃似的跑进了校园里。
③爹根本没发现我已经不高兴,迈着大步,咕咚咕咚地从后面追上来,固执地把他的问题又问了一次。我无可奈何,小声说了我考上的那所大学的名字。走向宿舍的一路上,爹非常兴奋,只要遇到人,不管人家理没理他,他都扯着嗓门儿,用手指着身边的我,自豪地说我是他的老丫头,考上了某某大学。还说我从小就是学习的材料。爹可能一点儿也没想到,在这座校园里说这话,非常不合适。最后,我实在忍不住,带着怨气喊了一声爹。爹却不以为然,在宿舍里,对同学们又介绍了我一遍。然后,爹卷一支旱烟,心满意足地吸两口,又补充道,俺家老丫头是个要强的孩子,这回小家伙有了大出息!
④爹第二次来是在一年前,像现在一样,正是五一节前夕。同宿舍的姐妹们都在说黄金周的假期,计划着去哪里旅游。爹没有敲门,“咣当”一声推开宿舍门就闯了进来。惹得姐妹们顿时一阵惊呼,慌作一团——天气热,她们都穿得很少。爹一点儿也没意识到人家为什么尖叫,一进门就喊我老丫头,问我,带的山野菜吃没吃光。对我说,妈让他给我又送一袋子来。爹的肩上背着一只鼓囊囊的麻丝袋子。我看看姐妹们,再看看爹,脸上一阵发烧,不知道该对爹说些什么。爹打开口袋,妮子妮子地叫着,用他的两只大手,从袋子里捧出一把把野菜,自作主张地放在姐妹们的床上。即便人家拒绝他的礼物,他仍然把它们一一送了出去。还不厌其烦地说,菜已经用盐腌好了,拿热水泡一泡,就能下饭吃。
⑤爹送完了礼物,卷一支烟,毫不理会姐妹们捂住鼻子和嘴,坐在我床上有滋有味地吸了几口后,听见了姐妹们说黄金周旅游的事。不知道爹为什么会对这件事特别好奇,他站起身,问她们,黄金周是什么意思?一个姐妹憋住笑告诉他,黄金周就是七天的长假,可以不用上课,还可以出去旅游。爹就显得更加纳闷儿,问,好端端的,学校干啥要放长假?那个姐妹轻声地笑了,另有两个姐妹也笑出了声。一个姐妹忍住笑说,因为要到节日,五一劳动节,所以学校才放假。爹又问,劳动节是什么节?我无法忍受爹再这样傻乎乎地问下去,抢着告诉他,劳动节就是全世界劳动者的节日,也叫五一节。
⑥爹似乎明白了学校为什么要放假,点着头,反复念叨着劳动节和五一,从嘴里吐出一口浓浓的烟,突然又问了一句,劳动者是些啥人呢,谁答应让他们过节的?爹这句话说完后,宿舍里的姐妹们再也忍不住,一齐发出了响亮的笑声。爹也咧开嘴笑了笑,摸着自己的脑袋问我,老丫头,你告诉爹,那个劳动节——五一是几号呢?我羞愧得满脸通红,抱怨地喊了一声爹,眼泪就流了下来。爹没看到我的泪水,又接着问姐妹们,旅一次游得花多少钱?
⑦爹离开学校五天后,我收到了他寄来的300元钱,在附言里写着旅游两个字。半个月后,我收到了爹的信。爹不识字,信是我的小学老师代写的。在信里,爹问我,寄的钱是不是已经收到了。爹还说,爹的老丫头和别人比,不缺啥也不少啥,人家去旅游,你也得去旅游,钱可能不太够,找便宜的地方去游吧!在信里,爹还说,他已经知道了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者的节日,也知道了五一是五月一号。爹说,他还知道了,原来自己也是一个劳动者。最后,爹让我放心去旅游,不用惦念家里!在信纸的背面还写着一句话:祝老丫头劳动节快乐!
⑧我没想到,暑假回到家时,竟然看见爹瘸了一条腿。爹看见我,有些慌张,咧开嘴笑了笑,响亮地冲着屋子里喊,她妈,赶紧杀鸡,咱老丫头回来了!
⑨妈告诉我,爹的腿是在崖上采山野菜时摔断的,那面崖很陡,但长的野菜很新鲜,一看就知道能卖好价钱。妈还说,你爹盼着多采些野菜,好快点还上那300元钱的债!
⑩爹从此再没来过我的学校。
⑪我刚刚给他和妈寄了一封信,信的末尾写着两句话,祝爹劳动节快乐!祝妈劳动节快乐!写下这两句话时,我哭了,眼泪滴到了信纸上。
(选自《中国当代微型小说名篇赏析》)
( 1 )简述父亲“让我丢尽了脸面”的几件事。①我看见好多道含义复杂的目光,像训练有素的士兵听到口令一样,整齐划一地从四面八方围绕过来,最后全都落在我和爹的身上,好像我们是怪物。(从修辞角度)
②爹打开口袋,妮子妮子地叫着,用他的两只大手,从袋子里捧出一把把野菜,自作主张地放在姐妹们的床上。(从划线词语角度)
( 3 )小说第⑥段和第⑪段都写到“我”的“眼泪”,请联系上下文说说我两次流泪的原因。2019年5月,一年一度的南京市汉语活动周如约而至。莉莉同学参加了活动周中的“课本剧”展演。为了本次展演,莉莉又是写剧本、又是搞排练,整天忙得不亦乐乎。妈妈看了很是心焦,忍不住劝说:“尽做无用功,中考又不考这些。有这时间,不如多写几张试卷呢。”莉莉听后,陷入了沉思……
请依据此情境,以“也说‘无用’”为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