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中每对划线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洗濯/烧灼 炫耀/头晕目眩 B: 慰藉/嫉妒 告罄/惟吾德馨 C: 炽痛/叱咤 点缀/因病辍学 D: 泯灭/器皿 纯粹/猝然长逝 |
2、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B: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文学家,他创作的作品有《秋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陋室铭》等。 C: 《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它为我们真实地描绘了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D: 《变色龙》《窗》《最后一课》《威尼斯商人》的作者分别是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泰格特、法国的都德和英国的莎士比亚。 |
3、 | 选出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涟漪(yí) 锲而不舍(qiè) 筵席(yán) 翘首(qiáo) B: 埋怨(mán) 中看(zhòng) 戏谑(xùe) 怜悯(mĭn) C: 癖性(pĭ) 提防(dī) 追溯(sù) 魁梧(wú) D: 奄奄一息(yăn) 吮吸(yŭn) 呱呱坠地(gū) 蓦然(mù) |
4、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B: 《藤野先生》的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C: 《三峡》的作者郦道元是北魏地理学家,他所撰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D: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根据每句字数可分为“五律”和“七律”,每首的首联和尾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
5、 |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是描写谁的诗句?( ) A: 刘备 B: 关云长 C: 诸葛亮 D: 张飞 |
6、 | 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和无私,我就对他感到无限的敬佩”,这句中加点词语依次为量词、代词、形容词和动词。 B: “他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既想报北大,又想报南大,真是见异思迁”,这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 C: “纯粹”“伟大”“温柔”“深浅”,这四个词的感情色彩相同。 D: “见教”“垂问”“奉还”“惠存”,这四个词都属于敬辞。 |
7、 |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读坏书不但没有收获,而且损害莫大 ②所谓坏书,主要是指那些平庸的书 ③要读好书,一定要避免读坏书 ④当他写作的时候,他就会不由自主地跟着这韵律走 ⑤一个人平日读什么书,会在内听觉形成一种韵律 ⑥因此,大体而论,读书的档次决定了写作的档次 A: ③②①⑤④⑥B: ③①②⑤④⑥ C: ⑤③①②④⑥ D: ⑤③②①④⑥ |
8、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文字的背后是情感的承载,而朗读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传递爱。B: 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国巴西是第一个首次承办奥运会的南美洲国家。 C: 我欣喜地发现昔日的土路已经被宽阔的马路代替,鳞次栉比的汽车川流不息。 D: 新能源汽车能否在补贴取消后获得长足发展,关键看本土企业在技术上取得突破。 |
9、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秋天的蒙阴是一个瓜果飘香、成熟丰收的季节。 B: 通过老师的讲解,使我找到了做这一类题的简便方法。 C: 举行“我读经典”系列阅读活动,对改善青少年阅读现状有着重要的意义。 D: 近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防止交通意外不再发生。 |
10、 | 《傅雷家书》主要讲的是对孩子的教育,傅雷希望儿子成为________的人。( ) A: 严肃正直、乐于奉献 B: 随和善良、待人诚恳 C: 乐观坚强、敢于正视错误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文:(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铈①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②,自名曰《高轩过》③。二人大惊,自是有名。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④,背古锦囊,遇所得⑤,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者⑥。及暮归,足成之。……(母)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注释】①皇甫铈(shí):唐朝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参与者。②援:拿。素构:早就构思好的。③《高轩过》(xuān):题目名。过,拜访意。意思是高贵的车子来临,指韩、皇甫二人来访。④奚(xī)奴:童仆,奴仆。⑤得:心得感受。⑥牵合:指受到束缚。程课:固定的格式。此句意为不曾有过先确定题目再写诗的事,就像其他牵强附和旧章法的人。 ( 1 )甲文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政治家、文学家________(人名)乙文中的韩愈与同时代的________(人名),同列“唐宋八大家”。( 2 )下列哪一组划线字意思不同?( ) A: 即书诗四句 书投囊中 B: 过其家 《高轩过》 C: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援笔辄就如素构 D: 从先人还家 从小奚奴 ( 3 )翻译句子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 4 )甲乙两文可以看出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________。( 5 )乙文中,与甲文中“指物作诗立就”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 ( 6 )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童年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________。 |
阅读《角落里的阳光》,回答问题。
①1980年7月1日,我驱车前往我的超市召开员工会议。结束时已是下午两点,我惊讶地发现有个黑黑的男孩正用一块灰色抹布帮我擦车。汗水浸透了他灰白的牛仔裤,他穿一双破旧的布鞋,看得出是贫民窟的孩子。
②我轻轻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他“啊”了一声转过来,一张黝黑成熟的脸,惊恐不已地看着我。我笑着向他伸出手说:“嗨,你好!我叫汤姆·特尔斯。”他迟疑了一会儿慢慢地伸出手:“您好,汤姆先生!我叫比尔·莱特。”我从口袋里抽出一百美元给他,可他慌忙摇头,轻轻地说:“我在广场上等您四个小时,不是为了这个。”我越发诧异了。因为小家伙告诉我他喜欢我的“保时捷”。“您能把我送到家吗?就三英里不到的路程。”这个狡猾的比尔,他是想在同伴和家人面前炫耀吧?
③十五分钟后,我把车停在了一栋破旧的楼房前。他跳下车,一边跑一边对我说:“请您务必等五分钟!”不一会儿比尔就出来了,他的神态和步伐就像这辆豪华的轿车是他的一样骄傲神气。我看到,他的背上背了一个小女孩,女孩的手臂和腿都可怕地萎缩了。比尔把小女孩放在车座上后告诉我:“其实她是我的姐姐,今年十七岁,是小儿麻痹症。”然后我听见比尔对他姐姐说:“记得上次我跟你提起的那种车吗?瞧,就是这种。弟弟有钱了一定买给你。”比尔双手叉腰,眼睛闪闪发光。原来他为我擦车,在太阳下等我四个小时又要我送他回家的目的,就是让他姐姐亲眼见识一下他将来要送给她的礼物的样子。我被他那种相信能够给予别人而且因能付出而满足的样子深深地感染了!
④后来我又去了比尔的家,他的家比我想象的更为糟糕。比尔的母亲做清洁工。姐弟和母亲相依为命。比尔除了照顾姐姐外,每天还要去老人院做五小时的护理工作,他刚刚十六岁。
⑤离开时我再次把一百美元放在比尔残疾的姐姐手上,可比尔还是硬塞给了我:“我们自己行。”我给超市的人事经理打电话,告诉他明天将有个很棒的小伙子到理货部报到。这次比尔没有拒绝,我比他自己更清楚他能胜任这项工作,况且它会给他带来比原来工作高三倍的报酬。
⑥等我三个月后再去超市时,差不多每个员工都向我提起比尔。理货部说他能吃苦耐劳,活儿也干得漂亮;服装部则称赞比尔理的货比任何人都整齐而有条理;甚至连化妆部都说比尔永远有一张自信乐观的脸庞。
⑦比尔说,他一看见我的车就觉得离梦想近了一步。这真的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员工:即使他在最阴暗的角落走路,人们也会发现他身上温暖、灿烂的阳光。
⑧他会成功的,是的,我深信。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敬爱的“号兵”
琦君
求学时代,对负责学生事务的老师,多少总有点畏惧与反感。我中学的训导主任姓沈名咸曾。我们就在“曾”字的边上加一个竖心旁,变成“咸憎”,人人都不喜欢的意思。
沈先生兼任我们公民课。在普遍重视语数外主科的心理之下,对于教公民课的老师,自然又是“另眼相看”。可是因为他是训导主任,大家都有所顾忌。
第一天上课,我们屏声息气地注视他走进课堂,一个个正襟危坐,作出很专心听讲的样子。他穿的是藏青色毛料中山装,线条笔挺。皮鞋擦得锃亮,走在地板上发出“咔咔”的清脆响声。比起穿长袍布底鞋的语文老师来,要神气也洋派得多了。他开口说话前先点名,点一个名字抬头看一眼,仿佛看这一眼就把你牢牢记住似的。他点完名,开始说话了:“我的名字你们一定都知道了,我还有另外一个名字,”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下“沈浩滨”三个字,接着说,“浩瀚的浩,海滨的滨。是我大学老师给我起的,广大辽阔的意思。我很喜欢这个名字。”
我扭头看同桌的沈琪,她把“浩滨”二字端端正正地写在笔记本上,却在下面写了“号兵”两个字,又很快地画了一个大兵吹号的草图。沈先生打开课本又合上,和气地说:“今天是第一天上课,大家随便谈谈。你们经过一星期的新生辅导,对学校的各项规则,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看来很民主的样子。
沈琪马上就举起手来说:“我有问题。”沈先生点点头,沈琪站起来大声说:“请问沈先生,为什么住校的同学可以不穿制服,而走读的同学一定要穿,这不是不公平吗?”
沈先生却微笑地说:“我来解释一下。本来,穿制服是为了整齐划一,当然最好是全体同学一律穿制服。但学校为了体谅住校同学自己洗制服、烫制服忙不过来;不勤洗的话,穿在身上反而不整洁,所以才通融,除了周一、周五有周会的日子以外,可以不穿制服。走读的同学,在校外要表现学校精神,一定要穿制服,好在穿脏了可有家里人洗。”
沈先生说得很有道理,我们想不出话来反驳了。可是沈琪又说话了:“在一个课堂里上课,有的穿制服,有的不穿,就是不整齐嘛。”
“如果住校同学愿意天天穿制服,当然再好没有,只要能保持整洁。沈琪,因为你是走读的,才会这样想。如果你是住校的话,一定会觉得这样的通融是很合理的。”
沈先生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就博得同学们的好感,后来和沈先生接触久了,我们对他也就佩服起来。
他在周会上向大家作报告时,常常喜欢把一只手圈成一个圈,放在嘴边,好像可以把声音扩大似的。我们顿时觉得他很是名副其实的“号兵”。有一次他带我们远足,教我们唱进行曲,我们就告诉他把他的名字“浩滨”改写为“号兵”的事,他听了拍手大笑说:“好极了,以后你们更得听我的号声,行动要迅速一致啰。”他说:“号兵是行军时吹进行曲的前哨兵,要勇敢、机智,要以全副精神投注入号声之中;吹出来的调子即使单调,却有振奋人心,鼓舞你勇往直前的效果。就连学校里吹起床、升旗、作息号的工友,都要负责、守时,全校师生都得听他的号声。你看他吹号时全神贯注,挺身而立的神情,是不是像一只报晓的公鸡,多么自信和威武啊!”
沈先生的一席话,使我们对原来是开开玩笑的“号兵”的名称,也领略到一层新的意义。
初三时,沈先生不再教我们课了,但因他是训导主任,我们仍常常和他接触,那就是犯了过错被请进去“吃大菜”(受训斥的意思),可是沈先生的“大菜”是可口而富于营养的。他并不板起面孔训话,而是先讲个笑话或故事,让我们自己想想,错在哪里?比方说,有一次我们住校生三五个人在一个周日的晚上,请外出假去看一场马上要下片的电影。学校批准我们八时半以前一定要返校。电影散场不到八点,回校时间是绰绰有余的。可是当我们经过一间饺子店时,那股香味实在太引诱人。原可以买回来吃,但总觉得坐在店里正式吃,有一派做大人的味道,于是就进去围坐一桌,大吃了一顿。又在水果摊上买了甘蔗菱角,心满意足地回校。到了校门口,大门已关上,才知已过八点半,快九点了。幸得好心的老工友悄悄开边门放我们进去,舍监已经把眼睛瞪得铜铃似的了,站在宿舍门口等着我们被“一网打尽”了。大名被记下来,直接送到校长室。我们并不怕训导主任的“大菜”,怕的是校长。
我们走进校长室,沈先生也在座。校长还没开口呢,他先说话了。他说有一个孩子,总是不听父母的话,每回外出时叫他早点回家,他总是晚归来。有一天,他又要出去了,父亲厉声的说:“这次出去就别回来了!”孩子在外却越玩越没劲,心里有一种无依的感觉,反而提早回家了。看见父母正在门口张望,母亲又高兴又意外地问他为什么这么快回来了。孩子一向倔强,不愿把真心话说出来,他说,因为爸爸叫我不要回来嘛,所以我回来了。母亲“扑哧”一声笑了。从那以后,他再也不迟归了。讲完故事,沈先生笑眯眯的,校长也笑了,气氛立刻缓和下来,大家心里也就放松了。幸得沈先生率先开口“定调”。
沈先生后来要去英伦留学了,我们真的好舍不得他走。沈先生古书读得多,英文又好,他是应该出国深造的。
临别之前,我们全班合作,由我执笔写了一首送别沈先生的诗。还记得那首诗的结尾是这样的:我们敬爱的号兵/有如我们的父亲/我们圈起手/吹起离别的号声/祝敬爱的老师/此去万里鹏程……
(选自《母亲的金手表》,有删改)
写作。
题目:最美的____
要求:
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
③除诗歌、戏剧外,不限文体。
④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