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厦门市第九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慰籍 惦记 黯然失色 花枝招展
B: 孪生 宣泄 迫不急待 别出心裁
C: 诀别 陨落 莫名其妙 恪尽职守
D: 班斓 磅礴 龙盘虎踞 凛然生畏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 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C: 他们俩虽然是双胞胎,但为人性格大相径庭
D: 一想到就要放寒假而且可以见到亲爱的外婆,小芳忍俊不禁地笑了。
3、选出划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辈(háng) 水(fū) 脑(bàn) (jiá)然而止
B: 家(jüàn) 怅(wǎng) 色(tuì) 熙然(xī)
C: 洁(jiǎo) 奋(kàng) 慢(dài) 羁绊(jī bàn)
D: 暗(huǐ) 杂(rǒng) 然(qiāng) 撺掇(cuàn duo)
4、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 第一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B: 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 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 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5、下列与画线句子表意最相近的一项是( )

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未来的责任,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


A: 怎么躲呢?
B: 难道不能躲吗?
C: 怎么都能躲。
D: 怎么都不能躲。
6、

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十八大召开期间,北京道路两侧大庭广众地挂满了五星红旗。
B: 近期流行的“正能量”一词,人们纷纷引用,正变得炙手可热
C: 《江南style》是一首中学生耳熟能详的音乐作品。
D: 作家莫言成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第一人,这消息真是大快人心
7、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我非常渴望投身到这项惠及众多山区孩子的活动中,为山区孩子也能搭上信息时代的列车贡献自己的宝贵力量。
B: 九年级家长会上,家长代表王丽女士的讲话抛砖引玉,希望各位家长就“如何做好家校配合”这一专题踊跃发言。
C: 班主任王老师因病请假半年,教物理的陈老师说:“一个班不能没有班主任,我愿意屈就班主任一职。”
D: 王晓川同学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李奶奶,说道:“奶奶,您老身子真硬朗,今年高寿?”
8、

找出下列选项中划线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shù bí荠 shěn笑 guì赠
B: yòu shòu猎 qǐ祷 shuò方
C: mǎo pì喻 pì美 chì热
D: niè齿 蓬gāo qǐ首 pì睨
9、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济南的冬天》——老舍——著有小说《骆驼祥子》
B: 《荷叶·母亲》——冰心——原名谢婉莹
C: 《皇帝的新装》——安徒生——丹麦寓言作家
D: 《诫子书》——诸葛亮——告诫、劝勉儿子的信
10、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活中种种苦涩_______,历程中多少挫折,_______,漫漫岁月的辛苦挣扎,_______。但由于忍耐,由于奋斗,也由于不断地向上望,坚韧的生命终能超越所有的忧患与磨难,而从生活自身获得智慧。

A: 曾催人衰老憔悴 曾使人失望流泪 曾给人痛苦沉思
B: 曾催人衰老憔悴 曾给人痛苦沉思 曾使人失望流泪
C: 曾使人失望流泪 曾给人痛苦沉思 曾催人衰老憔悴
D: 曾使人失望流泪 曾催人衰老憔悴 曾给人痛苦沉思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课外古诗词赏析。

夏意

宋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①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②时一声。

【注释】①席:竹席。②流莺:即莺。流:指其鸣声婉转。

( 1 )本诗通过描写院深席清、________、树阴满地、梦觉流莺等四幅夏日画面,流露出诗人________的心情。

( 2 )赏析“石榴开遍透帘明”中“透”字的妙处。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 1 )解释下列划线字词的意思。

①身所寄________

②因往之________

③天积气________

( 2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 3 )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选自《列子·天瑞》,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B: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
C: “若屈伸呼吸”和“未若柳絮因风起”的“若”的意思是一样的。
D: 本文嘲讽了那些对一些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担心的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植物在早晨冒汗

①春末、夏日、秋初的清晨,正是气候潮湿、天气凉爽、空气清新的时刻,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个奇妙的现象:许多植物,如栎树、苦楝树、黄果树等高大乔木,水稻、高粱、玉米等禾本农作物,西红柿.辣椒等蔬菜,滴水观音等观赏性植物,它们均“怕热”,从叶尖或叶缘淌下一滴滴“汗珠”来。这些“汗珠”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犹如夏夜里的群星。植物“挥汗如雨”,第一滴“汗珠”从叶子上掉下后,叶尖马上又形成第二滴“汗珠”,体积再逐渐增大、掉落,然后第三滴“汗珠”、第四滴“汗珠”,滴滴答答掉个不停。

②许多人会问:这难道不是露珠吗?其实不然,露珠是指凝集在地面及地上物体表面的水珠,通常在晴朗少风的夜晚出现。而那些植物,冒出来的“汗珠”掉落后,马上又会冒出新的“汗珠”,如此反复,显然不是露珠。况且,露珠的水滴很小,一般覆盖于整张叶片的表面,也不会从叶尖滴落。很明显,我们见到的水滴就是从植物体内流出来的“汗珠”。

③科学家为此做了实验,发现这些“汗珠”里含有少量的无机盐和其他物质,就跟人类的汗水一样。那么,植物为什么会在凉爽的清晨反其道而行之,如此“怕热”而“汗如雨下”呢?

④原来,植物通过根部吸收的水,是需要排出体外的。白天,它们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叶面上的气孔张开,大量水分就通过这些气孔蒸发掉了,所以我们用肉眼看不到它的“汗水”。可到了晚上,气孔“打烊”,全部关闭,而根仍在源源不断地吸水。这样,植物体内的水分就会过剩,需要寻找出口。于是,叶尖叶練上的“水孔”就成了它们的“闸口”。

⑤植物生理学上,科学家们把植物“出汗”称为“吐水”。植物“吐水”越多,吸收的水分和养分就越多,根系也就越发达。这说明,吐水是植物健壮的标志,是农作物高产和树木繁茂的基础。据观测,芋头的一片幼叶在适合的条件下,一夜可“吐”出一百五十滴左右的水。被移载不久的农作物,如果开始“吐水”了,就说明它们已经成活了。

⑥说来也奇怪,许多植物的“汗水”里竟然含有特定物质。如白桦、棕榈树含糖,一般通过“排汗”的方式来排出,这些“汗水”香甜味美,早在远古时就被人们用来酿酒、熬糖。

⑦此外,植物的“汗水”还有利于自身繁衍。有些植物的“香汗”芳香袭人,常引诱某些昆虫前来传粉。植物的“汗水”有相生或相克的特性,如小麦的“汗水”对马铃薯晚疫病就有预防作用,所以马铃薯可以种在刚收割宪小麦的土地上;而在向日葵旁种豌豆,则会两败俱……

⑧另外,人们还利用植物的“汗水”为病人服务。如松树的挥发性分泌物可治疗肺结核;五味子对减轻人的疲劳、增强视力、养脾安神等有一定功效;云杉、白桦、椴树的叶片有杀伤白色葡萄球菌的作用。

(选自《知识窗》2017年第7期)

( 1 )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植物为什么会在凉爽的清晨“怕热”而“汗如雨下”。
( 2 )第⑤段中划线词语“左右”能否删去?为什么?
( 3 )选文④⑤两段的位置能否调换?请说说理由。
( 4 )第⑦段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恐惧是一种可以控制的情绪

①什么是恐惧?恐惧就是对于外部发生的危险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有时,这种反应更近乎一种本能,例如遭遇到火灾、泥石流等危机时本能地逃跑,或是被人迎面打来一拳时本能地架起手臂防御,等等。这些因恐惧而产生的行动是对我们自身的保护,可以帮助我们回避危险。不过,如果保护过了头,我们就会变成厚厚盔甲下的“套中人”——过度、非理性、持续地害怕某种物体、现象、活动或场合,并夸大可能的危险,那就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②人们一般把常见的恐惧症分成四种:动物恐惧症、场所恐惧症、密集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患有动物恐惧症的人见到一些动物的影像、图片,或看到关于动物的逼真文字描述,都会感到恐惧并想要逃避,甚至伴有强烈的生理症状,如心悸、胸闷、出汗、透气困难等。场所恐惧症主要是对封闭空间的恐惧,并且会因为无法逃离而感到担心、害怕,如处于影剧院、地铁,尤其是电梯中,感到憋闷、呼吸困难、恐慌。密集恐惧症是对排列密集的较小物体害怕或觉得恶心,例如密密麻麻的虫卵、蜂巢、淋浴喷头的出水小孔,甚至草莓,等等。社交恐惧症大多存在于青少年,主要表现是对学校环境的恐惧,因升学、转学或者更换班级而焦虑等。

③恐惧自何而来?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源自于儿童时期的心理创伤,可能受到环境中长期暗示的影响,也可能仅仅由某个单纯事件所导致,甚至还有些恐惧要归结到生物进化上去。例如,在某些惧怕蛇的人群里,有些人一生中甚至都未见过真正的蛇,但他们不由自主地就会对蛇产生恐惧,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人类的这种恐惧心理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早期的灵长类动物为了生存,在险象环生的丛林里面必须提高警惕,小心防范,一旦看到威胁生命的动物靠近(比如毒蛇、蝎子、毒蜘蛛等等),就会恐惧逃窜。长期的记忆被储存下来,恐惧心理由此而生。

④如何克服恐惧心理呢?一般说来,对恐惧的东西了解越多,莫名的恐惧感就有可能越少。动物学家不怕和蛇、蜘蛛等动物接触,在高楼表演杂技或修筑高楼的建筑工人不会恐高,尽管他们日常工作时就要面对这些危险,但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他们已经掌握了自我保护的方法,并了解到遭遇危险应如何自我救助,因此能够泰然处之。所以,若想要摆脱你对某一事物的恐惧,就从积累知识并充分了解那件事物本身开始吧!

(选自《博物》 2012年第4期,有改动)

( 1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因恐惧而产生的行动是对我们自身的保护,可以帮助我们回避危险,所以恐惧心越重越好。
B: 常见的恐惧症有动物恐惧症、场所恐惧症、密集恐惧症、社交恐惧症。
C: 人类对蛇的恐惧心理有可能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D: 对恐惧的事物了解越多,莫名的恐惧感就有可能越少。
(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介绍了四种常见的恐惧症。
B: 第②段“场所恐惧症主要是对封闭空间的恐惧”一句中,去掉“主要”一词文意没有改变。
C: 第③段中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D: 本文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了什么是恐惧、恐惧的类型、恐惧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克服恐惧心理。
( 3 )请结合上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电闪雷鸣时,我们很多人会感觉到强烈的恐惧,甚至会出现心悸、抽搐、身体蜷缩等症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雷电恐惧症”。

①雷电恐惧症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②怎样才能减少或消除对雷电的恐惧?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海德格尔说:“人应当诗意地栖居,”柏拉图说:“如果你有两块面包,你当用其中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高晓松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让心灵翱翔于诗意的天空,陶渊明在“晨兴理荒秽”时,发现了“带月荷锄归”的诗意;王维“行到水穷处”时,发现了“坐看云起时”的诗意;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发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意;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时,发现了“应是红肥绿瘦”的诗意……生活乏味时,需要诗意来调剂色彩;低落迷茫时,需要诗意来唤醒激情;躁动不安时,需要诗意来抚慰心灵。我们的生活需要诗意来润色,有诗意的人生才会绽放迷人的光彩。

请你以《生活需要诗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以叙述真实经历,可以虚构故事,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要求:

①内容自选,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可套作,不得抄袭。

②从上面列举的人物或语句中至少选择两个合理使用在文章中。

③文中不得使用生活中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俄说暂且路过”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