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大连市第七十六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宽敞 帐篷 见义思迁 畏罪潜逃
B: 热忱 质仆 麻木不仁 诲人不倦
C: 姊妹 凌乱 不毛之地 人声鼎沸
D: 惩戒 遮鄙 惊慌失措 恍然大悟
2、下面划线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亲(zhǎng) 着(wǎn) 避(huèi) 紧(zhuàn)
B: 敞(xuān) 作(yì) 住一宿(xiǔ) 商(zhuó)
C: 带(qiè) 异(chà) 桑(zǐ) 幸(jiǎo)
D: 病(zhuō) 星宿(xiù) 宿舍(sù) 报(jí)
3、

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B: 自修课教室里很吵,可老师一进来,全班同学都肃然起敬
C: 现代社会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大城市中一座座擎天撼地的高楼随处可见。
D: 张明同学学习成绩一直遥遥领先,这归功于他经常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在下列对名著相关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博雷家书》的作者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他一生翻译法国文学著作30余种, 代表作有巴尔扎克的《欧也尼葛朗台》,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多夫》。
B: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光潜先生专门写给中学生的一本小书。
C: 傅雷先生不仅是杰出的翻译家,还是特殊的教育家,他教育儿子要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人。
D: 英国作家乔斯坦·贾德的《苏菲的世界》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也是一部通俗而有趣的哲学启蒙读物。
5、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收(liǎn) 长(qí) 捉襟见(zhǒu)
B: 教(huì) 徜(yáng) 三其口(jiān)
C: 狂(lán) 狡(xiá) 如平地(lǐ)
D: 群(pā) 腼(tiǎn) 筹交错(gōng)
6、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有过这样的事么?”他惊异地笑着说,“我不记得了。”
B: 什么地方什么条件下可以找到什么样的银杏树,他了如指掌。
C: 屈原、李白杜甫等……,像一颗颗宝石,镶嵌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D: 我心中闪过一句诗:“家是一只船,在漂流中有了爱。”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大怪物只需一踏,就可轧扁它们,然而它们置身于大怪物之前却异常镇静,毫无顾忌,真令人惊讶。
B: 这种鳍有些运动力,能够帮助幼虫走出壳外,并且帮助它越过带有纤维的树枝——这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C: 空壳挂在树枝上,有时可达一,两个月之久。
D: 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折着的翅膀。
8、

傅雷曾翻译过巴尔扎克的( )

A: 人间喜剧
B: 战争与和平
C: 复活
9、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经注》作者是郦道元,它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述,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地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答谢中书书》即是出于此中的名篇。
B: “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其正文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
C: 《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苏轼,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主要表现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和内心的悲凉。
D: “长歌怀采薇”中的“采薇”是采食野菜的意思。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齐叔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比喻隐居不仕。
10、从下列选项中选出句子衔接恰当的一项( )

①吃过早饭,我一边喝茶一边写作,或者看书。

②每天早晨,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开窗帘,然后打开窗,呼吸着从山野间吹来的清新空气。

③故乡是我每年必须要回去住一段时日的地方。

④累了的时候,随便靠在哪里都可以打个盹,养养神。

⑤每日黄昏,我会准时去妈妈那里吃晚饭。

⑥在那里,生活因寂静、单纯而显得格外有韵致。


A: ③⑥②①④⑤
B: ③②①⑤⑥④
C: ②①④⑤③⑥
D: ②①③⑤④⑥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秋 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1 )同样写秋景,刘禹锡和马致远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 2 )请分析:“枯藤老树昏鸦”一句是如何将情与景交融在一起的。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屋,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注释】王子猷(yòu):名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儿子。左思:字太冲,西晋大文人。戴安道:即戴逵。学问渊博,善为文,又精通音乐、书、画。隐居不仕。剡(shàn):今浙江省嵊县

(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 ②竹柏影也________

无与为乐者________ ④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

⑤眠 , 开屋________ ⑥门不前而返。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 3 )甲文中“________”一句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一文中“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表现王子猷________的性格。
( 4 )甲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夏日里那一片阴凉

①乡村人家的房前屋后总是长满了树,把村子遮掩在浓密的树荫里,像村子的衣裳。炎炎夏日,浓密的树荫洒下一片片阴凉,乡村的夏天便有了一种天然的凉爽。

乡村的日子里填满了辛苦,农事劳作几乎不避风雨烈日。夏收便是最典型的烈日下的劳作。空阔的麦田里,金色的麦浪涌动着丰收的喜乐,也散发着令人生畏的火辣和酷热。但是,麦熟不等人,头顶的太阳如大火球般洒下利刃一样刺目耀眼的光茫,人们依然要下地割麦。上中学时夏天就跟着大人们夏收劳动,每当割麦割得腰酸臂软、满头是汗时就想,麦地边要是有一颗树多好。困乏了到树下小憩片刻,享受一下树荫的清凉,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啊!事实上,有时候也会不堪酷热劳累,不顾大人的责怪,放下手里的镰刀,跑到离麦地稍远的河边或土崖下有树的地方去歇息。坐在树荫里,沐浴着在汗水中渴盼而来的阴凉,那种浑身的凉爽和快意,真是舒坦得无法形容,也加深了我对树下阴凉的留恋和期待,我甚至为人们不在地头栽树而深感不解。一次农闲时,和母亲一起清理地边的杂草刺棘,看见草丛里有一棵自然生长出来的幼小的椿树,我欣喜地告诉了母亲,并提议把椿树留下,不要和杂草一块清理掉。这种树在故乡野生的很多,长得也快,所以,我算计着不几年地边这棵小椿树就能长大,长出繁枝,在夏日里给在地里劳动的我们撑起一片可以休憩的阴凉。母亲却说,不行的,地边上不能有树,不然树荫遮住阳光,会影响庄稼生长。那棵让我期待阴凉的小树最终还是被母亲连同杂草一起清理了。这也使我深深感到,夏日的阴凉固然是好,但是,和所有美好的东西一样,要拥有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③不过,麦子收回来晾晒时就不一样了。人们把新打的麦子在地上撒开摊薄,让太阳一览无余地暴晒着,人坐在麦场边上那棵柿树的阴凉里。那是一棵很大的柿子树,仅暴露在地面上错综盘缠的树根就有一片席子那么大,浓密的树冠足够有一栋房子那么高大,洒下的阴凉就可想而知了。偌大的麦场空空旷旷,就场边这么一颗大树。这个时候,麦子都收完了,大家刚从紧张劳累的夏收中解脱出来,晒麦就可以悠闲一点了。头顶着厚厚的树阴,或拉闲话,或在地上画几个方格,拿几根柴棍,盘起腿来做游戏,或铺个装麦子的袋子席地而睡,有的还端一壶茶水,边说话边品茶,只是隔一会儿起身去用木耙翻搅一下麦子。妇女们则边说话边纳鞋底,孩子们更不知困乏,也围拢在大人身边,追逐撵打,玩闹嬉戏。有时候,大人也会让玩耍的孩子去搅一下麦子。满场的麦子,搅起来要有章法,不能东一耙子西一耙子,而是从一个边角处开始,一耙一耙挨着搅。我就是那时候学会搅麦晒麦的。一场麦搅下来,就被火一样的太阳晒的满头是水,扔下耙子就往树阴底下跑,也更加感到树下阴凉的美好。

④老家的屋舍都是瓦房,而且前后开门。夏天里前后门都开着,风从屋子里穿过,清爽而又凉快,但是人们似乎更喜欢树阴下的凉爽。正午时分即便不下地干活,左邻右舍,也喜欢坐在村边的树阴下天南海北地扯闲话、说笑话。女人们也喜欢把针线活儿拿来坐在树底下做。记忆中,母亲就常常把过冬的棉衣棉被拆洗了,放在院子里的树荫下去做。午后的太阳把门口重重叠叠的树影拉得长长的,洒下满院子的阴凉。母亲就在这大片的阴凉里,铺一张竹席,把棉衣棉被铺在上面,一针一线地缝啊纳啊。有时是一个人做,有时还约了邻家的女人一起做,有时是母亲纳棉衣,邻居的女人拿着鞋袜之类的小件,和母亲一块坐在席子上,一边说着闲话,一边飞针走线。农家的日子大多都是琐碎而单调的,甚至有些苦涩和无奈。但是,在那一片片树下的阴凉里,在乡亲们那轻松地言笑里,在母亲那轻轻地针线里,我觉得,一切的单调、琐碎和苦涩,甚至劳累和烦恼,都被那大片大片的阴凉吸收了、融化了、遮盖了,留下的都是轻松和美好。

⑤夏天的乡村,除了房舍里,过了正午那一时半刻,麦垛旁、屋檐下、土崖边,到处都是阴凉,但是,在我的印象里,只有长在麦场边、田野里、院门口这些地方的大树给人的阴凉最是凉爽。在这些地方,没有麦垛里积蓄的闷热气息的影响,没有屋墙和崖壁的遮拦,树阴洒下的阴凉不但更纯粹,而且空气通畅,时有轻风拂过,更加为那一片阴凉锦上添花。这样的凉爽是自然的、淳朴的,所以,在夏日里,坐在空调房里,看见外面浓浓的树阴和树阴下那厚厚的清凉,我总会想起在故乡树阴下乘凉的情景,想起在田间劳动时渴盼着有一片树阴让我小憩的心情。甚至想着像古诗写的那样“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或者像一个放牛童子那样,“童子柳荫正眠着,一牛吃过柳荫西。”然而,时过境迁,不要说在树下的阴凉里美美地睡一觉,连轻松地在树阴下乘凉的机会也极少。夏日里那一片树下的阴凉只能永远地洒在我的记忆里,洒在我心里了。

( 1 )请仿照已概括的段落大意的句子结构形式,围绕“阴凉”,补充概括第②④段的内容。

①乡村树荫洒下一片“阴凉”;②________;③麦场边晒麦间隙人们享受;④“阴凉”;________;⑤夏日里我总时常回想起故乡的“阴凉”。

( 2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②段“夏日的阴凉固然是好,但是,和所有美好的东西一样,要拥有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句的理解。

( 3 )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

[链接]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梁衡《夏》)

①文章第②段划线句子和链接材料都写了太阳和天气炎热,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②两段文字都写“太阳”,作用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担起我们这代人的使命
人民日报评论员
①有梦想就有希望,有信念就有力量。这是很多人经受磨砺而后奋起的慨叹,更是我们民族走过几千年沧桑岁月而巍然屹立的写照。
  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主席的讲话,深刻阐释中国梦的本质内涵,鲜明揭示无数先贤先辈为之奋斗的理想信念,为我们这代人自觉担当使命、同心共筑中国梦指明了前进方向。
  ③放眼过去的30多年、60多年,乃至近代以来的170多年,导引无数中华儿女进行非凡奋斗的,正是对梦想的追求,对使命的担当。从1925年毛泽东同志在《政治周报》发刊词中写下“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到同志反复强调“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再接再厉、一往无前”,“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一脉相承,始终都贯穿着共产党人奋斗的梦想。
  ④正是对这一梦想的接力奋斗,神州大地沧桑巨变。100年前国人只能在小说中幻想万国博览会,100年后千万游客穿过小说里虚构梦想的跨江大桥和地铁隧道走进世博中国馆。30年前中国没有一公里高速公路,今天中国高速里程位居世界第二。我们用20多年时间走过西方近百年的义务教育普及之路,用10年时间编织起世界上最大的全民医保网。正是在这一梦想的接力奋斗中,今天的人民共和国实现了经济体制的历史性变革、经济总量的大幅度跃升,中华民族复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亿万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正向全面小康大踏步迈进。
  ⑤任何成功都不可能顺利取得,创造历史总是伴随着艰苦奋斗。回首过去,国家、民族和人民面貌的巨变,凝聚着我们所走过的风雨艰辛;面向未来,中国梦的最终实现,依然面临诸多可预料的困难和不可预知的风险。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今天的中国还有1.28亿人口处在贫困线以下,人均经济总量排位靠后,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仍有差距,城乡差距、社会公平等问题亟待解决,中国梦的美丽绽放还需付出更多辛劳。惟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攻坚克难的勇气,踏石留印的实干,劲往一处使的齐心,我们才能填平前进路上的沟壑,开掘更加通达的坦途,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才能越来越近。
  ⑥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正在我们的团结奋斗中不断靠近。两个一百年目标,已是“望得见桅杆尖头了”的航船,是“已见光芒四射喷薄而出”的红日。穿过两个百年目标,已经能看到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中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心共筑中国梦,我们这代人定能不负历史责任、担起时代使命,为中华民族迎来一个更好的明天。

( 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写出文章的论证思路。

( 3 )第④、⑤段画线部分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 4 )根据文章内容,你认为“中国梦”的内容是什么?怎样才能实现中国梦?

四、写作(分值:60分)
世间很多事情,都是会改变的,莫怀戚一家人在散步时本来想走大路,可是母亲对孙子的慈爱改变了散步的路线;海伦·凯勒本来生活在黑暗沉闷的世界,可是莎莉文老师却改变了她的生活;诸葛亮原本“苟全性命于乱世”,可是刘备的“三顾草庐”改变他的生活;陈涉原本布衣,可是一场大雨改变他的命运……相信你的生活中,也会有过改变,请你写出你改变的故事。

⑴作文题目:我的一次改变

⑵要求:①不少于600字,900字以内;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能出现影响评分的校名、人名,如不得不出现,请用xxx代替;④不得抄袭或套作。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爱我请畏罪。”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