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呼伦贝尔大草原河湖众多,水流络绎不绝 , 牛羊隐没于丰茂的水草,自然风光美不胜收。 B: 美国不断自我膨胀的贸易政策,有可能使全球一体化市场面临分崩离析的风险。 C: 对于美国退出伊核协议重启对伊制裁,欧洲主要国家采取了与美国针锋相对的立场。 D: 阔别六十载,一行人风餐夜宿,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回到了梦魂梦绕的故乡。 |
2、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来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见过一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想像。 B: 我愿像那一树枫叶,在晨风中舒展我纯洁的浅碧,在夕阳中燃烧我殷红的灿烂。 C: 一切都好像刚刚发生一样,历历在目,却有更多的记忆,如仙山琼阁一般虚无缥缈了。 D: 2017 年底建成的港珠澳大桥,将香港、珠海、澳门三地融会贯通 , 成为促进三地 繁荣稳定的“金桥”。 |
3、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白头搔(sāo)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B: 角(jiǎo)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yān)脂凝夜紫。 C: 折戟(qǐ)沉沙铁未销,自将磨(mò)洗认前朝。 D: 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学诗谩(màn)有惊人句。 |
4、 | 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祖因之以(用)成帝业。 B: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往)向宛、洛。 C: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来)迎将军者乎。 D: 虽不能察,必以(凭借)情。 |
5、 |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叮嘱:“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 B: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至今仍以戏剧、壁画、传说……等形式广泛传播。 C: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D: 鲁迅是喜欢百草园呢?还是喜欢三味书屋? |
6、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汲水(jī) 勉强(qiáng) 脍炙人口 (kuài)B: 机械(jiè) 倔强(juè) 满载而归(zài) C: 解剖(pā) 拮据(jù) 茅塞顿开 (sè) D: 颈椎(jǐng) 折本(shé) 深恶痛疾(wù) |
7、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中国民间,最深广的文化,莫过于“年文化”了。中国人过年,与农业关系较大。 ; ; 。 。 ; 。年,实际是一种努力生活化的理想,一种努力理想化的生活。 ①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过年是非要强化不可的了 ②这生活与迷人的理想混合在一起,便有了年的意味 ③年在农闲时,便有大把的日子可以折腾 ④一切好吃好穿好玩以及好的想法,都要放在过年上 ⑤在过年的日子里,生活被理想化了,理想也被生活化了 ⑥年又在四季之始,生活的热望熊熊燃起 A: ②⑤④③⑥① B: ⑤③④②⑥① C: ③⑥①④⑤② D: ①④③②⑥⑤ |
8、 |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次次,酸枣树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它以威严逼迫霜雪乖乖地逃遁;它以刚硬驱逐雷电远避他方……________,时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________,及时报告着八方信息;________,召唤着,引导着,率领着大山里所有的草木们,从一个春夏秋冬奔向又一个春夏秋冬…… ①它像一位尽职的使者 ②它像一位勇敢的将领 ③它像一名忠诚的哨兵 A: ②①③ B: ③①② C: ③②① D: ①③② |
9、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与书为友能够让你获益匪浅 , 将不同的书视为自己的朋友,就能增长阅历,丰富思想,增添情趣。B: 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 , 留下了辛酸的眼泪。 C: 莫顿•亨特战胜了困难,他自以为是 , 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 D: 刚才还是晴空万里,现在又是乌云密布,高原的天气真是姿态万千。 |
10、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酝酿(niàng) 稀疏(shū) 殷(yīn)红 嫩(nèn)叶 B: 应和(hè) 抖擞(sǒu) 模(mò)样 烘(hōng)托 C: 枯藤(téng) 高邈(miǎo) 池畦(qí) 炽(zhì)热 D: 萧瑟(sè) 竦(sǒng)峙 栖(qī)息 贮(zhù)蓄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
文言文阅读 ,回答相关问题。 B: 濯清涟而不妖(zhuó) C: 不蔓不枝(màn) D: 陶后鲜有闻(xiān) ( 2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 ①可爱者甚蕃 ②濯清涟而不妖 ③亭亭净植 ④陶后鲜有闻(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B: 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 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D: 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
上坡
王广军
①他的父亲在一个煤球厂做工,每天拉一辆板车挨家挨户地送煤球。马上就要高考了,父亲却累病了,他不得不回到家里。
②这天一早,母亲来到他屋里,几次欲言又止,但还是说了,你父亲感冒了,你就替他出一天工吧,有两户人家等着用煤球。他没有说话,心里感到一阵刺痛,起身去了厂里。
③他拉起板车,装上了1000块煤球,又从老板那里问了用户的地址和姓名,就上了路。地点在邻村,也就五里多路,用不了半天就可以回来了。出村时,他始终低着头,担心会遇到村里的熟人。他甚至感觉到有人想和他说话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自己,背上如针刺一般。
④出了村,他长出了一口气。这时才感觉拉板车有点费力,路上坑坑洼洼,他需十分小心才行,因为刚出厂的煤球不结实,如果颠一下,很容易破碎。父亲就是成年累月地干着这样的活儿,才挣出了自己的学费,他突然感到深深的愧疚。
⑤进了邻村,前面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坡,他犯起难来,自己能上去吗?如果万一上不去或者再倒回来,煤球岂不全部要摔坏吗?他在坡前停了下来,张望着,很想求助路人推一下,但又不认识他们,如果人家拒绝,该是多么难堪啊!
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有些焦急起来,这样等下去不是办法,只能求人帮忙了。这时,从对面坡上走来一位上年纪的老人。他心头一阵欣喜,有年纪的人都很善良的,就求他吧。可等那人走近了,他却猛地转过身并蹲下了身子,深深地埋下了头。
⑦来人是他的初中老师!他清楚地记得,老师对他很好,在读初三时,他曾一度失去信心,连学都不想上了,正是老师经常找他谈心,鼓励他说,你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学生
⑧他明显地感觉到老师已经来到了身边,尽管他低着头,肯定被老师认出了。但是,老师什么也没有问,只是说:上吧,我帮你推。他只好站起身,冲老师笑了一下,心底充满了感激。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把板车的拉带挂在肩上,运足了力气。有老师帮忙,他心里有底了。
⑨上坡到一半的时候,他明显感到了吃力,每迈一步都很费劲,但他咬着牙,憋足了劲儿,一步步艰难地爬行。他想,幸亏有老师给推着,靠自己是无论如何也上不去的。
⑩快到坡顶的时候,坡也陡了,都有些迈不动步了,甚至板车要停下来。就听老师喊,加油!用力!拉带深深陷进他的肩膀,豆粒大的汗珠子不停地落下,他又俯低了身子,咬了咬牙,终于把坡上去了。
⑪上坡后,他先是喘了一阵子气,才稳下心神。然后,他感激地道谢:谢谢老师!老师很平静地对他说:我根本没有帮你,是你自己拉上来的,我只是在车后跟着而已。他吃惊地望着老师,老师冲他摊开双手。果然,老师的两只手上居然连一点煤灰也没有。
⑫你能行,要相信自己!老师对他说完这句话就走了。望着远去的背影,他反复咀嚼着老师的那句话,不由得泪眼蒙眬起来。
(摘自《润文摘》2017年第7期)
( 1 )文章围绕拉煤展开叙述,根据文意,在空白处依次补充相应的内容。母亲让儿子拉煤→________ →拉煤遇坡老师主动帮忙→________
( 2 )品析下列词句的表达效果。①可等那人走近了,他却猛地转过身并蹲下了身子,深深地埋下了头。
②他甚至感觉到有人想和他说话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自己,背上如针刺一般。(从修辞手法方面品析)
( 3 )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老师的形象。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④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图意。高树和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没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节选自叶圣陶(苏州园林》)
( 1 )选文中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时钟 扇子 保温杯
要求:①对象明确,顺序合理;②符合说明文语言要求;③字数不超过 15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