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韶关市乐昌市沙坪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新闻的特点是内容真实,迅速及时,语言简明。
B: 寓言是从神话脱胎而来的一种文学样式,如《秋水》《愚公移山》这两则寓言就颇有神话的味道。
C: 杜甫,字子美,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
D: 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春》和《背影》是他的叙事散文代表作品。
2、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B: 音乐巨人贝多芬在双耳全聋的情况下创作出不朽之作“欢乐颂”。
C: 我真的不知道花儿为什么会有各种美丽鲜艳的色彩。
D: 文章的表达方式主要包括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3、将①~⑤句组成语段,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雾霾天气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人为的环境污染,再加上气温低、风小等自然条件导致污染物不易扩散。

②其中雾是自然天气现象,空气中水汽氤氲,相对湿度在80%到90%之间,虽然以灰尘作为凝结核,但总体无毒无害。

③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早晚湿度大时,雾的成分多。

④霾的核心物质是悬浮在空气中的烟、灰尘等,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颜色发黄,能直接进入并黏附在人体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对人体健康有伤害。

⑤白天湿度小时,霾占据主力。


A: ①②④③⑤
B: ①③②⑤④
C: ③⑤②④①
D: ③②⑤④①
4、下列各句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妹怂恿二妹向舅舅要一只小猫”中的“怂恿”与“鼓动”,严格来说是近义词。
B: “学而不思则罔”中的“罔”与“迷惘”“恍惚”都是同义词。
C: “他犹豫地拿起这个又放下,再看看那个”中的“犹豫”与“果断”是反义词。
D: “一个高尚的人”中的“高尚”与“低级趣味”在一定的语境中会成为反义词。
5、下面句中划线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一组是( )
A: 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
B: 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
C: 鸣之不能通其意 执策临之
D: 祗辱于奴隶人 手 学而时习
6、

下面叙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观沧海》的作者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
B: 《紫藤萝瀑布》的作者是著名女作家宗璞。
C: 《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籍,是儒家的经典。
D: 《钱塘湖春行》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
7、

下列句子语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雄伟壮丽”“敬畏生命”“保卫祖国”“包饺子” 都是动宾短语。
B: 芦芽山的风光美如画。 句子主语是“芦芽山”。
C: 微微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 “在山腰上”是谓语。
D: 赵州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 主干是:设计合乎原理。
8、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5月10日,50多个市镇的青年志愿者在橘子洲参加了绿色骑行活动。
B: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
C: 为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行为,长沙市教育局严禁公办学校招收择校生。
D: 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野草》等,散文集《朝花夕拾》。《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B: 叶圣陶,原名叶绍钩,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C: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D: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孟子继承并发扬孔子的思想,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10、生活处处有语文。下列街头宣传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夏季服装大促销——满300送100(券)。
B: 本商场付食品专柜新组织到一批特色糖果。
C: 本公词承接管道按装业务。
D: 前车于后车必需保持安全距离。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1 )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 2 )请从修辞和作者情感两个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孟子》)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所识穷乏者我欤

得:

________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是故:

________


(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②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 3 )文中有一句话表达了作者的观点,这句话是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
知 止
【台湾】张继高
①年幼时,父亲不止一次以“知止”二字教育我们。当时觉得这两个字既玄又深,不能明白其中的深意。有一年中秋,乡亲送来了两篓上好的白石榴,香甜多汁,我不禁吃个不停。夜晚腹泻,父亲趁机训诲说:这也是不懂得吃东西也应该“知止”的缘故啊。
②到了中年,每读名人传记,或观察时人的成败升沉,发现其中灾祸发生的起因在于不懂得“知止”之道的,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一个人理应知道他从社会上取得的最大限度是多少,超过这个限度,命运便会报复他。问题是这个“限度”并没有科学的计算方法,也没有客观的标准。能够估量得恰到好处的人,全凭他的自知与自省的功夫,外加一二肯直言规劝的朋友的适时谏阻。
③困难的是,已揽大权、已赚大钱的人对“知止”特别地听不进去。像王安石,其能力、政见可以说是卓绝一代,在宋神宗的宠信之下,他独揽军政、经济大权于一身。然而他做事太急、太贪,总想一下子就“全面”改革,结果根本无法建立真正的功业。其不懂“知止”之道可谓极矣。
④由王安石想到乔治·华盛顿,就觉得华盛顿高明。华盛顿虽然指挥过美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独立战争,但战争结束后他不以功臣自居,决心回到老家种田。他说:“我毕生最大的兴趣在农作。”其“知止”功夫可以说是到家了。
⑤我对培根的散文百读不厌。他有一句讽刺不懂得“知止”的人的话:“升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们费了很大的劲,一级级往上爬。结果地位愈高,愈是痛苦,而且有时还是很卑鄙的。人们用不尊严的手段爬到尊严的地位,结果是怎样呢?他们的地位是岌岌不保的。说垮便会垮下来,不然也会慢慢减色,渐渐地被淘汰……
⑥我有些近十年来在商界曾经呼风唤雨过的朋友,如今不少已潜逃海外,身败名裂,或者正在苟延挣扎之中。其中一二位在他们春风得意,夜夜逐酒征歌,结纳权贵,炒地皮、卖军火的时候,我就曾婉劝他们适可而止、相机打住。可惜他们听不进去。
⑦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懂得从社会上取得多少才是适当的。“钱”“权”都是如此。要想生活得心安理得,培养一点“知止”精神是很必要的。在一个高度进步而民主的社会中,人的观念有法律、道德和知识来随时制衡,自然会产生一些“知止”的想法。而在眼下这个嘈杂浮躁的社会里要懂得“知止”之道,就只有靠自我修养了。

( 1 )本文 鲜明地提出了“知止”这一观点,“知止”在文中的含义是

( 2 )本文③④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 3 )本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 4 )结合本文和现实生活,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西方“快乐教育”的背后
①“中国学生真是太苦了!”李女士是我中学同学,在一线城市打拼,过了30岁才结婚,35岁时收入地位稳定了,要了孩子。和中国大多数家长一样,她很心疼孩子,每当看到孩子写作业到很晚,总在同学QQ群鄙视中国教育“毫无人性”,把分数看得很重;羡慕西方的教育,注重孩子兴趣培养,课业负担少,轻松快乐。
②于是,她移民到英国了。初到英国,李女士总爱晒孩子上学的情况,课程科目多种多样。上午9点上课,下午4点半就放学。如果家长没时间接孩子,可以留在学校参加各种兴趣班。回家以后,作业负担很小,几乎全是阅读。更让李女士高兴的是,学校对学生管理宽松,以鼓励为主,所以,孩子轻松了,笑容也多了。我们都暗暗妒忌了,只恨自己挣钱少,没有能力移民。
③有次她回国探亲,我们坐在一起吃饭,问起她孩子在英国情况。她苦笑了一下,慢慢说出她的苦衷。刚到英国时,她觉得孩子没有学习负担了,轻松快乐,自己也很欣慰,但是她慢慢觉得不对头了。首先,孩子的数学计算能力下降,这点她倒能帮孩子补一下。可是孩子的学习越来越凭兴趣出发了,习惯了鼓励表扬,对自己学习上的弱点、缺点也不太重视了,也不如在国内勤奋了。
④等李女士再回到英国,她就把孩子转到了私立学校,每年学费至少2万英镑(18万人民币)。李女士的宝贝儿子上了英国私立小学,她也再也听不到老师的表扬了,而是直接说出孩子不足,孩子再也不愉快了,感到了和在中国同样的压力。原来,英国的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截然不同,有些课程设置要求和配套很高,作业量很大,要求严,很多家长也很在乎小孩成绩。
⑤现在,李女士儿子如愿上了私立中学,学校规定GCSE考试中拿到6个A才能进入下阶段学习,否则就要转学。她再也不吐槽中国教育了,偶尔私下发出一声感慨,中国目前的教育还是公平的。英国中学教育系统有两类学校,一类是政府拨款的公立学校,一类是私立学校。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在教学质量上天壤之别,与公立学校自由散漫相比,私立精英学校管理严格、学业压力巨大,在许多地方甚至比中国的重点中学还要残酷。当然最后学生的人生命运和前途也不一样。英国的伊顿公学等5所私立学校学生考上牛津、剑桥两所大学的人数,相当于1800所公立学校考入这两所学校的学生总数。
⑥英国社会80%的要职由私立学校的毕业生担任,1/3的国会众议院议员、半数的高级医生、2/3以上的高等法院法官,来自仅仅容纳英国7%人口的私立学校。而公立学校则是为了穷人和移民孩子准备的教育机构。在这里不要求孩子掌握多少知识,不要求学生有多么严谨,而是提倡快乐学习。
⑦在英国,更少的学习时间、更宽松的学习环境,也意味着一个孩子想要成才,就需要更自律,更多的课外辅导,更多金钱投入,西方教育实际上通过一个宽松的过程,偷偷完成了社会分层,平民的孩子永远是平民。
⑧相对于中国而言,美国的大学入学则是以推荐为主。在美国,你想读名校,要么家庭有深厚的背景,要么就去上私立中学。2016年全美高中排行榜第19名、加州第1名的惠特尼中学,这些精英的孩子,压力也不比中国压力小,该校流传着一个数字——4。即“4小时睡眠、4杯咖啡、GPA4.0”——要想获得满分为4分的成绩,每天只睡4个小时,困了就喝4大杯咖啡。
⑨中西方教育的不同,表面上是方法的不同,其实质是教育功能定位上的不同。中国的教育是底层向上攀登的阶梯,只要有个好分数,就可以上名校,改变命运。而西方的教育则是一个分层机制,大众教育只提供基本、有限的教育,要想成为精英,就必须从市场上另行购买教育,买不起的人则自然而然地被淘汰了。
(文 世界华人周刊1 2017-10-19 21:22:36 有删节)
( 1 )读本文第③段,指出李女士的苦衷是什么。
( 2 )读第⑧段,指出你对惠特尼中学流传的数字“4”的理解。
( 3 )读完全文,请写出西方“快乐教育”背后的实质。
( 4 )读完全文,谈谈你对学习辛苦的认识。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请以《冬日暖阳》为题,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一篇记叙文,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有些事不说是个结。”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