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湖北省宜都市第二高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如果要开创光明的前程,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够实现。
B: 家长要让孩子接受“吃苦教育”,以此提高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C: 天文学家公布了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这颗黑洞的质量约是太阳的 65 亿倍左右。
D: 一场新冠疫情,让我们深感祖国的强大与温暖,此生属于中国,此生无怨无悔。
2、排列下列句子的顺序,语言连贯,顺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其实,这个难题并不难解决,这就是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读书的技巧。

②怎样在有限的生命里更快、更好、更多地掌握知识。

③知识的海洋是无限的,而人的生命却是有限的。

④这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难题。

A: ②④①③
B: ②④③①
C: ③②④①
D: ③②①④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河中石兽》的作者是蒲松龄,字晓岚,明代文学家。他所创作的《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文言短篇志怪小说。
B: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C: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D: 《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该书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4、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 )

A: 一言九鼎 恪尽职守 一代天骄 怒不可遏
B: 黎民百姓 无与仑比 略输文彩 强聒不舍
C: 原弛蜡象 恼羞成怒 弥流之际 全神贯注
D: 廓然无累 舐牍之情 一怀黄土 谈笑风声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古代称呼中,“足下”可以用来称呼自己。
B: 汉字经历了甲骨文一金文一大篆一小篆一隶书一楷书一行书的演变。
C: 《范进中举》中,范进参加的科举考试是每三年一次的乡试。
D: 农历五月初五日是端午节。民间在这一天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6、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谈论东坡文化及其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 , 又要有全球视野,不盲目乐观。
B: 读名著的好处数之不尽,当阅读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就会豁然贯通
C: 领导总是告诚他不要自由散漫,要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他总不以为然
D: 她对人对事有点吹毛求疵 , 所以常常不被朋友所理解,她也因此常常感到孤独。
7、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颁发 辨别 关健词 通宵达旦
B: 拮据 取缔 赤裸裸 险象叠生
C: 陷阱 促销 中轴线 因地制宜
D: 沉湎 蓝球 练习簿 莫衷一是
8、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 这首诗是李白乘船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随着眼前景物的变换,诗人自然地描绘出画卷般的景色,乡思旅情,尽在诗中。
B: 颔联炼字精妙。“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汇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C: 颈联描写了一幅空阔辽远的月夜云天图,想象大胆奇特,有灵动之感,情韵悠长,表达出诗人豪迈的心情和新鲜的感受。
D: 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用拟人手法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之情,收束全诗,余音袅袅。
9、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鲁钝 擦脂粉 走投无路 自欺欺人
B: 端详 文曲星 思贤如渴 无拘无束
C: 延席 满堂彩 不省人事 尖嘴猴腮
D: 遁词 随大流 抽丝剥茧 自曝自弃
10、汉代“四家诗”属古文经学的是( )
A: 齐
B: 鲁
C: 韩
D: 毛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春望》,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1 )有人说第二句中的“深”换成“生”字更妙,你认为呢?为什么?
( 2 )诗中感情十分丰富,请简要概括诗人所抒发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江革①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属文,柔之②深加赏器,曰:“此儿必兴吾门。”九岁丁父艰③,与弟江观同生④,少孤贫,傍无师友,兄弟自相训勖⑤,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⑥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谢朓⑦尝宿卫⑧,还过江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节选自《梁书•江革传》)
【注释】①江革:人名 。 ②柔之:江革之父,江柔之。③父艰:父亲去世。④同生:孪生兄弟。⑤训勖:督促、勉励。⑥服阕:服孝期满。⑦谢朓:南朝宋著名诗人。⑧宿卫:值夜班。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稍稍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
B: 六岁便文(写)
C: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
D: 少贫(孤独)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A: 泯众人矣 尘气莽莽
B: 是指物作诗立就 为其名
C: 与革充卧具而 待君久不至,已
D: 脱所著襦 蒙始就学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十六丧母,以孝闻。

( 4 )江革和方仲永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你最受启发的是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随风吹笛(林清玄)
①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
②侧耳仔细听,那像是某一种音乐,我分析了很久,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因为箫的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高扬。
③由于来得遥远,使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透广大的平野,而且天上还有雨,它还能穿过雨声,在四野里扩散呢?笛的声音好像没有那么悠长,何况只有简单的几种节奏。
④我站的地方是一片乡下的农田,左右两面是延展到远处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前方是一片麻竹林。音乐显然是来自麻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
⑤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时候我觉得所有的林间,竹林是最神秘的,尤其是那些历史悠远的竹林。因为所有的树林再密,阳光总可以毫无困难的穿透,唯有竹林的密叶,有时连阳光也无能为力;再大的树林也有规则,人能在其间自由行走,唯有某些竹林是毫无规则的,有时走进其间就迷途了。因此自幼,父亲就告诉我们"逢竹林莫入"的道理,何况有的竹林中是有乱刺的,像刺竹林。
⑥这样想着,使我本来要走进竹林的脚步又迟疑了,在稻田田硬坐下来,独自听那一段音乐。我看看天色尚早,离竹林大约有两里路,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我想,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
⑦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摄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没有人家。
⑧竹子的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于和竹叶的关系便是演奏者。我研究了很久才发现,原来竹子洒过了小雨,上面有着水渍,互相摩擦便发生尖利如笛子的声音。而上面满天摇动的竹叶间隙,即使有雨,也阻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子的笛声。
⑨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里的蛙虫鸣唱,春晨雀鸟的跃飞歌唱,甚至刮风天里滔天海浪的交响。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每年到冬春之交,我在寂静的夜里听到远处的春雷乍响,心里总有一种喜悦的颤动。
⑩我有一个朋友,偏爱蝉的歌唱。孟夏的时候,他常常在山中独座一日,为的是要听蝉声,有一次他送我一卷录音带,是在花莲山中录的蝉声。送我的时候已经冬天了,我在寒夜里放着录音带,一时万蝉齐鸣,使冷漠的屋宇像是有无数的蝉在盘飞对唱,那种经验的美,有时不逊于在山中听蝉。
⑪后来我也喜欢录下自然的声籁,像是溪水流动的声音,山风吹抚的声音,有一回我放着一卷写明《溪水》的录音带,在溪水琤琮之间,突然有两声山鸟长鸣的锐音,盈耳绕梁,久久不灭,就像人在平静的时刻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出欢欣的感叹。
⑫但是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总没有这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到那么深刻的声音。原来在自然里所有的声音都是独奏,再美的声音也仅弹动我们的心弦,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乐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密响动的音符,那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许多乐器都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
⑬可惜的是我并没有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或者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得那么好。我了解到,原来要听上好的自然声音仍是要有福分的,它的变化无穷,是每一刻全不相同,如果没有风,竹子只是竹于,有了风,竹于才变成音乐,而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摩擦生籁,竹子才成为交响乐。
⑭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
⑮那一天,我在竹林里听到竹子随风吹笛,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等我走出竹林,夕阳已徘徊在山谷。雨已经停了,我却好像经过一场心灵的沐浴,把尘俗都洗去了。我感觉到,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

( 1 )文章由“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开篇,有什么作用?

( 2 )阅读①一③段,请概括风雨中笛声的特点。

( 3 )你如何理解第⑭段中划横线句在文中的含义?
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幅画”时,境界便低了。

( 4 )请简要写出作者雨天听竹的过程中心理变化的四个过程。

( 5 )作者通过 “随风吹笛”体验了大自然的美好,你是否也曾亲近过大自然?说一说你的体会。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皇帝的新装(节选)

安徒生

当布料还在织布机上的时候,皇帝就很想亲自去看它一次。他选了一群特别圈定的随员——其中包括已经去看过的那两位诚实的大臣。然后他就到那两个狡猾的骗子所在的地方去。这两个家伙正在以全副精力织布,但是一根线的影子也看不见。

“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他们指着那架空织布机,因为他们相信别人一定可以看得见布料。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可是我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

“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的满意!”

于是他就点头表示出他的满意。他仔细地看着织布机,因为他不愿意说出他什么也没有看到。跟随他来的全体随员也仔细地看了又看,可是他们也没有比别人看到更多的东西。不过,像皇帝一样,他们也说:“哎呀,真是美极了!”他们向皇帝建议,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皇帝赐给骗子每人一个爵士的头衔和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同时还封他们为“御聘织师”。

第二天早上,游行大典就要举行了。头一天晚上,两个骗子整夜点起十六支以上的蜡烛。人们可以看到他们是在赶夜工,要把皇帝的新衣完成。他们装作从织布机上取下布料,用两把大剪刀在空中裁了一阵子,同时用没有穿线的针缝了一通。最后,他们齐声说:“请看!新衣服缝好了!”

皇帝亲自带着一群最高贵的骑士们来了。这两个骗子各举起一只手,好像拿着一件什么东西似的。他们说:“请看吧,这是裤子,这是袍子,这是外衣。” “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

“一点也不错。”所有的骑士都说。可是他们什么也看不见,因为什么东西也没有。

“现在请皇上脱下衣服,”两个骗子说,“我们要在这个大镜子面前为陛下换上新衣。

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两个骗子装做一件一件地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交给他。他们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裙。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

“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贵重的衣服!”

“大家都在外面等待,准备好了华盖,以便举在陛下头顶上去参加游行大典。”典礼官说。

“对,我已经穿好了。”皇帝说,“这衣服合我的身吗?”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那些托后裾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起衣裙似的。

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后面走,后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算段主要内容。
( 2 )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句运用的描写方式以及在文中的作用。

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

(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最后以一个小孩子说真话拆穿骗局来收尾,说明了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B: 皇帝穿着“新装”开始游行,老百姓们不敢说真话,是怕招来杀身之祸或怕别人知道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
C: 第⑤段写到“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说明每个人都是因为相同的原因而快乐着。
D: 作者在第⑦段中用“最高贵的”来修饰骑士们。这些自认为“高贵”的骑士们,实际上是最虚伪的、愚蠢的人,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嘲讽。
( 4 )“‘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的满意!’”这句话在朗读时应该的词语有哪有些?为什么应该重读?体现了童话的什么特写?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亲情是七彩阳光,七彩合在一起便是自然白,她朴素真挚。沐浴其中,我们可曾阅读过这一缕爱的阳光呢?是春日艳阳的温馨,还是夏日骄阳的热烈?是秋日夕阳的深沉,还是冬日暖阳的温存?

请以“那份爱”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文章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⑵文体自定(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若如初见”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