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妖娆(ráo) 解剖(pāo) 深邃(suì) 浩瀚无际(hàn)B: 风骚(sāo) 亵渎(xiè) 睿智(ruì) 不屈不挠(ráo) C: 单于(dān) 陨(yǔn)落 谀辞(yú) 恪尽职守(kè) D: 蓑(suō)衣 凌驾(líng) 颓废(tuí) 万恶不赦(shè) |
2、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古代称谓词很多,其中“令爱”指别人的妹妹,“高足”指自己有才华的学生,“泰山”指岳父。B: “我读了以后才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句子的谓语是一个动词,宾语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 “他担任初三班主任、科任以后瘦了八九斤,为啥?亚历山大呀!”“亚历山大”巧用谐音,突出了工作压力之大。 D: “他对自己能否学好数学充满信心。”这是一个病句。 |
3、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新冠肺炎疫情以一种特殊形式 世人,人类是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重大危机面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团结合作才是人间正道。只要国际社会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多边主义、走团结合作之路,世界各国人民就一定能够携手 各种全球性问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 A: 告诫 保持 应对 B: 告诫 秉持 应对 C: 告知 秉持 对付 D: 告知 保持 对付 |
4、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随着一项项改革措施密集出台,全面深化改革潮掀浪涌,奏响推动经济发展。B: 清明将至,几千年的祭祀传统,牵动着中国人一种最隐秘而质朴的情感,一头系着对亲人的思念,一头连着对未来的祈福和期盼。 C: 为加大宣传文化进校园的力度,学校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学生在活动中陶冶了情操,领会了做人、修身、行事的道理。 D: 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能提升市民的精神生活品味,并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
5、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为庆祝教师节,礼堂被布置得花枝招展 , 师生们一个个喜笑颜开,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B: 他的病情翻来覆去不见好,主要原因是治疗方法选择不对。 C: 这一个公式如果不以具体事实证明,学生怎会明白?至多只是让学生像鹦鹉学舌一样,做不求甚解的强记。 D: 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莫言火了,莫言的书也火了,所有的书店,凡是跟莫言有关的书都被抢购一空,这真是骇人听闻。 |
6、 | 下列划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 A: 呼和浩特市每年四月十五日的大型招聘会现场,来找工作的人员摩肩接踵 , 热闹非凡。 B: 在当地人心目中,李大夫是一位医德高尚、妙手偶得的好医生。 C: 他的作品虽称不上完美,但也自出心裁 , 别有一番风味。 D: 曹雪芹殚精竭虑 , 历时多年,终于写出了不朽的文学名著——《红楼梦》。 |
7、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好哇,你咬人?该死的东西!”奥楚蔑洛夫忽然听见叫喊声,“伙计们,别放走它!这年月,咬人可不行!逮住他!哎哟……哎呦!” B: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C: 可它又确是我们常常犯下的重大失误: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 D: 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处于超高压的状态(即非常纯的沙子),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 |
8、 | 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扶掖:扶持,提携。B: 恣睢:放纵,放任。 C: 孜孜不倦:勤奋学习,不知疲倦。 D: 歇斯底里:形容心情极度愤怒。 |
9、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B: 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发射出光明了吗? C: 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死神的怀抱。 D: 我陪伴他长吁短叹 , 帮助他将衷情吐露。 |
10、 | 结合语境,将下列语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①生命优雅的沉醉与逍遥 ②掀起一层松松的泥土 C: ①辽阔草原的喧哗与躁动 ②掀起一层松松的泥土 D: ①生命优雅的沉醉于逍遥 ②带走一点细细的泥土 |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各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1 )在诗中,刘禹锡没有直接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辛酸与愤懑,而是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的渲染,让读者自己感受。( 2 )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尾联看似平淡,实乃点睛之笔,不能忽略。”请赏析尾联中的“长精神”三字。( 3 )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首联写出了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的现实。B: 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 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 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①阡陌交通________ ②欲穷其林________ ③寻向所志________ ④寻病终________ ( 2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3 )请写出源自本文的三个成语:________( 4 )韩愈说“桃源之说诚荒唐”,那么文中陶渊明为什么要“荒唐”地虚构出这样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模式?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选择阳光
那一天,我去城里拜访一位朋友。在下午回返时,乘上一辆驶往乡下的大巴。汽车只行出几站,便上来一位盲人,看上去他有60多岁。因为我距离车门较近,便帮助他将背包放好。他嘴里一边说着谢谢,一边在我身边的座位上坐下。
然后,他微笑着问我家住哪里。当我告诉他住在海西时,他竟兴奋地说:“你们那里,我可去过很多次。在你们村子东南不远就是大海,村前有一条小路,路旁有一座龙王庙……”
尽管这已是很多年前的情景,但老人说得很准确。我瞅了瞅他失明的双目,感到有些诧异,在犹豫了一会儿之后,仍忍不住问:“老伯,你这眼……怎么会知道我们村子以前的情景呢?”
老人毫不在意地微笑着说:“你怀疑我说瞎话?年轻的时候,我这两只眼并没有瞎。我还当过兵哩,在青海开过车。复员后,我被分配到一家化工厂里工作。后来,因为工伤,我这两只眼睛才不行了。”
在说这些话的时候,老人脸上的神情非常轻松。
我继续问:“城里的道路这么复杂,你出来不担心会迷路吗?”
听了,老人笑了起来,说:“如果没有胆量迈出一步,那我只能一直呆在家里了。现在,我每个星期都要从乡下到城里往返两趟,一点都不担心会迷路。”
说到这儿时,老人的话题一转,说:“刚开始,我也很绝望,感觉自己就像一下子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似的。但后来,我就想已经这样了,再怎么后悔也无济于事了。于是,我就对自己说,走出去吧,只要抓准目标,走一步就近一步,这有什么好担心和害怕的呢?”
此时,我被老人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我又问他:“老伯,你到城里来做什么呢?”
他颇有些自豪地说:“是一家大医院,聘我给病人做推拿——﹣”
我惊讶地问:“你还会做推拿?”老人平静地说:“是呀,既然活着,就应该学习一门手艺,我研究推拿已经几十年了。”
到站后,在我起身下车的时候,聊兴正浓的老人看上去有些不舍,竟然关切地对我说:“走好啊——﹣”
很长时间以来,那位双目失明老人的乐观和坦然的神情,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之中。一个人,陡然间从光明的生活跌入一个黑暗的世界,这是一种多么巨大的打击和痛苦啊!但是,那一位失明的老者却用坚强的信念和勇气,坦然地面对所有痛苦,并将这一份痛苦融化成一种更大的信念,使自己活得更有尊严。
(《青年博览》)
( 1 )阅读文章,说说题目“选择阳光”的含义。( 2 )根据文章概括老人的生活经历。( 3 )给文章补个个结尾,要求:上下连贯,点题,不超过30字。( 4 )【相关链接一】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报任安书》司马迁)
【相关链接二】黄春平的老家在福建闽侯县,小时候家里很穷,13岁才上小学。那时候他已经人高马大了,不好意思从一年级读起,就央求老师让他直接读四年级。老师同意了。两年后,黄春平就考入了闽侯第二中学。他父亲病故后,他妈妈就到外地去当保姆,挣钱支撑家庭,他才得以继续学习。上大学之前他根本就没有鞋穿,多数时候都是光着脚。几十年后黄春平成为实现中国人登上太空梦想的运载火箭系统总指挥。
(《京华时报》05.03.04)
①阅读上面两则材料,结合上文,写出你对生活的理解。
②请你再为这篇文章各链接一个事实材料和道理材料。(不得与本试题内容雷同)
良心
①父亲因腹痛难忍进医院急诊,B超显示是急性阑尾炎,肠腔上还有一个直径4厘米的不明包块,医生怀疑这个包块是癌。“如果在阑尾手术中病人因其他病灶的影响而死在手术台上,本院不承担医疗责任。同意的话,请你们在手术单上签字。”
②“你们”是指大哥和我。医生的话让大哥的脸“刷”地变白,手术单在他手中“噗噗”地抖动。他把目光投向我,突然的灾难让他的脸上充满同舟共济的企盼。他问,二子,你看呢?
③“签就签呗!”我漠然地说。甚至我还打了一个哈欠,不耐烦地说:“昨晚我打了通宵麻将,太困了,想早点回家,手术时你就一个人待在这儿吧!”
④我想,既然没有大祸临头的感觉,何必要虚张声势地悲伤。大哥最终还是忍住了愤怒,在手术单上赌博一样谨慎地写下自己的名字。
⑤我的冷血是存心的,因为我对父亲有着深深的不满。父亲原来是一名工人,45岁那年他病退回家,让与我同班读书的大哥辍学“顶替”。大哥比我大一岁,我俩的成绩不相上下,都是班上的尖子生。可那时家里穷,父亲怕我俩都考上又都读不“终局”,于是决定让大哥回来“顶替”。
⑥就这样,我和大哥开始了不同的人生。大哥进厂不久,厂里更新了机器设备,他的工作只是坐在电脑监控室里按电钮,轻松自在,养得白白胖胖,并按部就班地娶了妻,生了子。节假日他们一家三口共用一辆摩托车,像一串幸福的糖葫芦在大街小巷兜风,活得好不滋润。而我这个世纪末的大学生却赶上不包分配,在一个又一个人才市场里兜售了两年,赔尽了笑脸,仍然没能把自己推销出去,个中辛酸,一言难尽。正是我们兄弟俩截然不同的生活境况让我开始憎恨父亲,他明知我自幼体弱多病,为什么不以保险起见让我“顶替”呢?既然父亲把他的爱以最实惠的方式给了大哥一个人,那么就让大哥一个人来承担养老送终的义务吧!我虽然冷血却不矫情,言为心声是我最大的优点。所以我说要回家睡觉。
⑦“请你们帮着把病人抬上手术床。”医生对我们说。我只好跟着大哥来到父亲的病房。病床上的父亲已被自己的汗水淋湿,扭曲的表情昭示着体内的疼痛正像风暴一样肆虐。生命在这一刻显得无比脆弱,大哥的眼睛终于坚持不住漾出红红的雾气,这份柔情有悖于他一贯的钢铁个性。父亲瞬间明白了自己的病情,他忽然想起什么来,吃力地叮嘱大哥:“假如我万一就这么走了,你只能给我立一根孝子棒(我们的风俗,一个儿子立一根),写上你的名字……”
⑧“为什么?”大哥吃惊地问。我也对父亲的“遗言”感到不满。到死还在偏心眼儿,这不是变相地骂我不孝,不认我这个儿子吗!
⑨“因为二子是我捡来的孩子,我得把这个权利留给他的亲生父母,万一他们以后有机会相认,我可不能昧了良心……”父亲说着又把眼光移到我脸上,“二子到现在还没找到工作,我实在不放心。谁会料到大学生就业这么难。那时让他多读书,我是想不能亏待了人家的孩子……二子啊,你别怨爸,爸就这点儿能耐。往后,让大哥多照顾着点儿——大明,记着我的话,对弟弟要多帮衬,啊。”父亲艰难地说完这些,汗水已几乎将他淹没。他疼爱的目光久久地停在我脸上,眼眶里溢出浑浊的泪珠。而他对我二十多年的疼爱却得不到回报,他要把写有我的名字的孝子棒给别人——为了良心。
⑩我的身世让我震惊。
⑪我的狭隘让我羞愧。
⑫我的灵魂被父亲的良心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⑬我没有离开医院,直至手术结束。医生告诉我们,“不明包块”原来是肠腔积液,真是虚惊一场。
⑭而我,也学着乌鸦反哺的姿势,给父亲喂饭。我的良心会背负如山的父爱,走过今生。
( 1 )在整个事件中“我”对父亲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将下表补充完整。冷漠——________——________——感激
( 2 )分析选文第②段和第⑪段划线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①突然的灾难让他的脸上充满同舟共济的企盼。
②“我的狭隘让我羞愧。”
( 3 )第⑥段画线句写得很好,试作赏析。按要求作文
请以《心中,那一缕阳光》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诗歌小说除外),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