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选聘(pìn) 秩序(chì) 哺育(bǔ) 鲜为人知(xiān) B: 校对(jiào) 澎湃(bài) 气氛(fèn) 深恶痛绝(wù) C: 挑逗(tiāo) 踱步(duó) 譬如(pì) 忍俊不禁(jīng) D: 涉足(shè) 滞笨(zhì) 稠密(chóu) 海市蜃楼(shèn) |
2、 | 下列语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D: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
3、 |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范爱农是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描写的一个倔强耿直、愤世嫉俗、妥协懦弱的人物形象。 B: 《儒林外史》中的匡超人是科举制度下文人士子的典型代表,具有其瑕瑜混合的一面,他从淳朴善良一步步走向了堕落。 C: 盖茨海德府里的女主人费尔法克斯太太是和凶狠残酷的里德太太性格完全不同的一个人,她给与简·爱以关心、呵护和温暖。 D: 诗人艾青在诗中常用“土地”和“太阳”这两种意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土地”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太阳”凝聚着作者对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
4、 | 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B: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C: 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D: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
5、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亡:无,没有 (《杞人忧天》) B: 家无井而出灌汲。 汲:从井里取水 (《穿井得一人》) C: 屠自后断其股。 股:屁股 (《狼》) D: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
6、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父母普遍是“老黄牛”,呕心沥血培养孩子,有求必应不图回报。B: 傅雷曾坐在桌前对着家书流泪,龙应台更是在给儿子写信时潸然泪下。 C: “低碳”生活方式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乘公交、骑自行车、步行等出行方式正逐步成为生活新时尚。 D: 不要以为“亲情作业”举足轻重 , 孩子与父母交流越多,心就贴得越紧。 |
7、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古人的名和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如屈原,名平,字原,“原”即宽阔平坦之意。 B: “吾孰与徐公美”中的“公”和“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臣”都是古代对人的尊称。 C: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的“六义”。 D: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侧重摹写人情世态,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 |
8、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闻名世界的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 B: 通过开展“我和青春有个约会”综合实践活动,使同学们的语文能力有了提高。 C: 作为一种新媒介,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D: 七月的内蒙古草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
9、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只用了较短的篇幅,就对重大历史事件作了简洁而不失完整的报道。全文气韵生动,令人叹为观止。 B: 同学之间意见不同时,应当风平浪静地讨论,不可意气用事。 C: 三大战役胜利结束后,人民解放军直指江南,千里长驱,锐不可当。 D: 每年开春,东风仿佛有一股摧枯拉朽的力量,一扫冬天的沉寂,带给大地一片生机。 |
10、 | 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又默默地写了一本大约16万字左右的书。B: 第27届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注重培养青少年科学探究和创新实践。 C: 贝克汉姆在巴黎圣日耳曼队夺冠后宣布即将退役,停止20年的辉煌职业生涯。 D: 如今,年轻人喜欢上网购物,一些老年人也加入到“淘宝一族”的行列。 |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甲]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①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释)①“安史之乱”中长安被攻陷,岑参写作此诗时长安尚未收复。 ( 1 )关于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甲诗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诗人的漂泊羁旅之情。 B: 甲诗颈联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C: 乙诗前两句写重阳节诗人遭遇战乱,但依然想要登高、饮酒的愉悦心境。 D: 甲乙两诗中都有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但乙诗还寄托了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 2 )阅读画线诗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在你头脑中呈现的画面。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二) (节选自《世说新语》)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 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 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节选自《世说新语》) ①太丘舍去________ ②相委而去________ ③下车引之________ ④尝与诸小儿游________ ⑤取之信然________ ⑥大人问其故________ ( 2 )下列句子中的“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诸儿竞走取之(代“李子”) B: 取之信然(代“李树”) C: 人问之(代“王戎”) D: 由是宗族奇之(代“孔融”) ( 3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B: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C: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D: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②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 5 )元方和杨氏子性格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 |
怎样读书
顾颉刚
①一个普通人走进了图书馆,看见满屋满架的书,觉得眼睛都花了。这是由于他对世界上的知识没有一方面是有特殊兴趣所致。研究学问的事固然不必每人都参加,但是一方面的特殊兴趣确为任何人所不可少。譬如看报,有人喜欢看专题新闻,有人喜欢看小说文艺,也有人喜欢看商市行情。只要他能够有一件喜欢的,自然拿到了一份报纸就有办法。我们读书的第一件事,是要养成特殊方面的兴趣。
②有人读书,只要随便翻翻就抛开了。有人读书,却要从第一个字看到末一个字才罢。其实两种方法都有道理,但永久只用一种方法是不对的。因为我们可以看的书籍太多了,倘使无论哪一部书都要从第一个字看到末一个字,那么,人的生命有限,一生能够读得多少部书呢?但有几部书是研究某种学问的时候,必须细读的,若只随便翻翻,便不能了解那种学问的意义。读书的第二件事,是要分别书籍缓急轻重,知道哪几部书是必须细读的,哪几部书是只要翻翻的,哪几部书只要放在架上不必动,等到我们用得着它的时候才去查考的。要懂得这个法子,只有多看书目,研究一点目录学。
③我们的读书,是要借了书本上的记载寻出一条求知的路,并不是要请书本来管束我们的思想。读书的时候要随处存疑。换句话说,要随处会用自己的思想去批评它。我们只要敢于批评,就可分出它哪一句话是对的,哪一句话是错的,哪一句话是可以留待商量的。这些意思就可以写在书端上,或者写在笔记簿上。逢到什么疑惑的地方,就替它查一查。心中起什么问题,就自己研究一下。不怕动手,肯写肯翻,便可以养成自己的创作力。几年之后,对于这一门学问自然有驾驭运用的才干了。我们读书的第三件事,是要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只要有了判断力,书本就是给我们使用的一种东西了。宋朝的陆象山说六经’皆我注脚”,就是这个意思。
④再有两件事情,也是应当注意的。其一,不可以有成见。以前的人因为成见太深了,只把经史看作最大的学问;经史以外的东西都看作旁门小道。结果,不但各种学问都被抑遏而不得发达,并且由于各种学问都不发达,就是经史的本身也是不能研究得好。近来大家感到国弱民贫,又以为唯有政治经济之学和机械制造之学足以直接救国的,才是有用之学,其余都是无关紧要的装饰品。这个见解也是错误的。学问的范围何等样大,凡是世界上的事物都值得研究,就是我们人类,再研究一万年也还是研究不尽。至于应用的范围却何等样小,是根据我们所需要而走的。昨天需要的东西,今天不要了,就丢了。今天需要的东西,明天不要了,也就丢了。若是为了应用的缘故,一意在应用上着力,把大范围忘了,等到时势一变,需要不同,我们岂不是剩了两只手呢!我们不能一味拿有用无用的标准来判定学问的好坏;就是某种像是没有用的学问,只要我们有研究的兴趣,也是可以研究下去为我们所用的。
⑤其二,是应该多赏识。无论哪种学问,都不是独立的,与它关联的地方非常之多。我们要研究一种学问,一定要对别种学问有些赏识,使得逢到关联的地方可以提出问题,请求这方面的专家解决,或者把这些材料送给这方面的专家。以前有人说过,我们研究学问,应当备两个镜子:一个是显微镜,一个是望远镜。显微镜是对自己专门研究的一科用的;望远镜是对其他各科用的。我们要对自己研究的一科极尽精微,又要对别人研究的各科略知一二。这并不是贪多务博,只因为一种学问是不能独立的缘故。
(选自《读者》2015年第6期)
( 1 )下列对文章中心论点概括正确的—项是( )关节炎是冻出来的吗?
①春寒料峭时,看到穿短裙的姑娘,老人们常说:“这样会冻出关节炎的,年轻时不觉得,年纪大了膝盖就会疼。”其实,关节炎的产生与受冻无关。
②人到40岁时,负重关节都会有一些骨关节炎的病理改变。一些过度使用的情况,比如职业损伤、运动过量等,关节会提前到达使用寿命,提早出现骨关节炎。除人之外,差不多所有脊椎动物都会发生骨关节炎,只有两种呈倒悬体位的哺乳动物不患此病,那就是蝙蝠和树獭。这种普遍性提示我们,与其说骨关节炎是一种疾病,不如说是一种关节对于磨损的自然反应。大多数关节炎都与关节达到使用寿命有关(骨关节炎),一些少见的关节炎则是由于免疫系统紊乱而攻击自身关节组织所致(自身免疫性关节炎),此外也有微生物感染所导致的化脓性关节炎,但没有因为寒冷导致的关节炎。关节炎患者在受凉后可能会出现关节疼痛的症状,让人误以为寒冷是导致关节炎的罪魁祸首。
③老百姓常说的“关节炎”或者“风湿”其实在医学上多为骨关节炎。骨关节炎是发病率最高的骨关节病。根据国外资料,在X线普查中,55岁以上有骨关节炎的X线表现者高达80%,而65岁以上人群中,骨关节炎的临床患病率达68%。为什么骨关节炎这么普遍呢?
④人体的关节也和很多商品一样有“使用寿命”,如果年龄达到了关节的使用寿命,关节处的软骨会变薄,软化、失去弹性,甚至碎裂、剥脱,软骨下的骨质增生并形成骨赘(即所谓“骨刺”),最终导致关节疼痛、关节僵硬和活动受限,这便是骨关节炎。
⑤高龄、肥胖、雌激素缺乏、骨密度异常(骨质疏松与骨硬化)、过度运动、吸烟、维生素D缺乏,以及创伤、关节形态异常、关节周围肌肉无力、反复的应力负荷等机械因素,是目前已知的几乎所有骨关节炎发病的危险因素,但没有证据表明寒冷是骨关节炎的危险因素。
⑥关节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便是关节痛,而疼痛加重往往和天气变化、潮湿受凉有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目前学界还存在争论。新近的研究证实了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疼痛的程度分别和环境温度和气压的变化有关,尽管这种关联强度不是很强。研究者还认为关节疼痛可能与关节周围组织的顺应性、关节液的粘滞性,以及关节周围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改变有关。但也有人不以为然,认为是精神心理因素在其中扮演了重要作用。由于天气变化对人的情绪产生影响,而负面情绪可以降低疼痛阈值,因此使人感受到疼痛,也许正是寒冷时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加重,才使大家误认为寒冷是患上关节炎的原因吧。
(选自《科学之友》,有删改)
( 1 )填空。Ⅰ第②段中所说的“这种普遍性”是指________
Ⅱ第③段画线的句子是为了印证________这一结论。
Ⅲ从全文来看,造成关节炎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 2 )第⑤段中的“几乎所有”是作者修改时加上去的。作者为什么要加上这一词语?与老师同学交流,开启了我们的智慧,增进了彼此的情谊;与街坊邻居交流,丰富了我们的阅历,增长了我们的才干;与大自然交流,拓宽了我们的视野,陶冶了我们的情操;与中外名人交流,震撼了我们的心灵,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我们的成长也因此而更加精彩。
请以“一次难忘的交流”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校名及姓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ⅹⅹⅹ”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