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变脸”、“热爱生命”、“敬畏自然”都是动宾短语。B: “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火炬传递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一个单句。 C: “他们用平实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个句子中的“用平实的语言”是定语。 D: “尊重人才,才能更好地集纳人才,推动发展。”是一个条件复句。 |
2、 | 下列词语中的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 A: 虔诚(qín) 皱缬(xié) 霪雨(yín) 惺忪(xīng)B: 害臊(sào) 迥然(jiǒng) 憋闷(biē) 犀锐(xī) C: 阴晦(huì) 稠密(cóu) 懊丧(sàng) 挪步(nuó) D: 铿锵(qiāng)寥廓(kòu) 擅自(shàn) 跺脚(duò) |
3、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蓦然mù 莅临lì 戛然而止jiá 锲而不舍qiè B: 伫立zhù 修葺qì 强聒不舍guā 殚精竭虑dān C: 追溯sù 取缔dì 拈轻怕重niān 摩肩接踵zhǒng D: 坍塌dān 箴言zhēn 相得益彰zhāng 为虎作伥chāng |
4、 |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应和(hè) 取缔(dì) 自惭形秽(huì) B: 吝啬(lìn) 翘首(qiáo) 持之以恒(héng) C: 徘徊(huái) 怅然(chàng) 信手拈来(niān) D: 仰慕(mù) 毡子(tǎn) 花团锦簇(cù) |
5、 |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③①② C: ②③① D: ③②① |
6、 | 下列选项中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舍,原名舒庆春,现代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四世同堂》、戏剧《茶馆》等。B: 《战国策》相传是春秋时期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策谋和言论的汇编。 C: 范仲淹,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著有《范文正公文集》。 D: 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以“背影”为线索,表达了父子深情。 |
7、 | 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古人用“阴”“阳”表示方位。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阴”,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阳”。 B: “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C: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D: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英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乔纳森,斯威夫特。 |
8、 | 下列词语中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抑扬顿挫 直截了当 淋漓尽致 不记其数 B: 好高骛远 殚精竭虑 博闻强识 阴谋诡计 C: 梦寐以求 刚愎自用 按步就班 桀骜不驯 D: 逆来顺受 脍灸人口 无精打彩 深恶痛疾 |
9、 |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写于长征胜利之际的《七律 长征》,通过一幅幅威武雄壮的画面,歌颂了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B: 线索在叙事性作品中起贯穿全文的作用。叙事散文《老山界》、《草》都以标题为线索,一线贯穿,全文脉络清楚。 C: 萧乾写的散文《枣核》和钱学森写的通讯《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都表现了海外游子眷恋祖国的深情。 D: 《晏子春秋》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的。《晏子使楚》是从《晏子春秋》中选辑的。 |
10、 |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它们分布于世界各地,种类有500多种,最著名的有瓶子草、猪笼草、狸藻等。 ②植物界中不仅有靠根吃“素”的植物,而且还有靠“口”吃“荤”的植物。 ③植物靠“口”捕食蚊蝇类的小虫子,有时也能“吃”掉蜻蜓一样的大昆虫。 ④有的像瓶子,有的像口袋或蚌壳,能分泌昆虫喜欢的香味,还能分泌消化昆虫的黏液。 ⑤食虫植物(也称食肉植物)便是这类植物。它们的叶子变得非常奇特,形成各种形状的“口”。 A: ②①⑤④③ B: ②③⑤④① C: ②⑤③④① D: ③⑤④③① |
古诗文阅读 晚泊岳阳① [北宋]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②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诗人被贬夷陵途中。②一阕:一首乐曲。 ( 1 )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诗歌开篇一、二句点题,“卧闻”暗示诗人的悠然自适。 B: “空江”“明月”反衬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失江路”写诗人不小心掉进了江水之中。 C: “云水苍茫”既是写景,描绘了江水夜色茫茫;又是抒情,抒发了诗人对前途的迷茫之情。 D: “江月”“清辉”用月夜美景烘托渔歌给人带来美好的感受;“听不尽”是正面描写渔歌的美妙。 E: 最后四句转向描写人的活动,明月清辉,归舟晚唱,诗人沉醉其中,但还未得尽兴欣赏,那歌声就被疾去的轻舟带走了。 ( 2 )请赏析颔联“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
阅读经典古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孙权劝学》) (乙)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④乎?”平公曰:“善哉!”(选自《说苑》)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孙权劝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阅读答案及翻译】《孙权劝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阅读答案及翻译。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③炳烛:点燃蜡烛。④昧行:在黑暗中走路。昧:暗。 ( 1 )解释下列加横线字。①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 ②恐已暮矣________ ③卿今当涂掌事________ ④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 2 )翻译下列语句。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 3 )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请写出你在学习上得到的两点启示。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①散文最讲究味。一个人写散文,是因为他品尝到了某种人生滋味,想把它说出来。散文无论叙事、抒情、议论,或记游、写景、咏物,目的都是说出这个味来。说不出一个味,就不配叫散文。
②平淡而要有味,这就难了。酸甜麻辣,靠的是作料。平淡之为味,是以原味取胜,前提是东西本身要好。林语堂有一妙比:只有鲜鱼才可清蒸。袁中郎云:“凡物酿之得甘,炙之得苦,唯淡也不可造。不可造,是文之真性灵也。”平淡是真性灵的流露,是本色的自然呈现,不能刻意求得。庸僧谈禅,与平淡沾不上边儿。
③说到这里,似乎说的都是内容问题,其实,文字功夫的道理已经蕴含在其中了。
④如何做到文字平淡有味呢?
⑤第一,家无鲜鱼,就不要宴客。心中无真感受,就不要作文。不要无病呻吟,不要附庸风雅,不要敷衍文债,不要没话找话。尊重文字,不用文字骗人骗己,乃是学好文字功夫的第一步。
⑥第二,有了鲜鱼,就得讲究烹调了,目标只有一个,即保持原味。但怎样才能保持原味,却是说不清的,要说也只能从反面来说,就是千万不要用不必要的作料损坏了原味。作文也是如此。林语堂说行文要“来得轻松自然,发自天籁,宛如天地间本有此一句话,只是被你说出而已”。话说得极漂亮,可惜做起来只有会心者知道,硬学是学不来的。我们能做到的是谨防自然的反面,即不要做作,不要着意雕琢,不要堆积辞藻,不要故弄玄虚,不要故作高深,等等,由此也许可以逐渐接近一种自然的文风了。爱护文字,保持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天然健康,不让它被印刷物上的流行疾患侵染和扭曲,乃是文字上的养身功夫。
⑦第三,只有一条鲜鱼,就不要用它熬一大锅汤,冲淡了原味。文字贵在凝练,不但在一篇文章中要尽量少说和不说废话,而且在一个句子里也要尽量少用和不用可有可无的字。文字的平淡得力于自然质朴,有味则得力于凝聚和简练了。因为是原味,所以淡,因为水分少,密度大,所以又是很浓的原味。事实上,所谓文字功夫,基本上就是一种删除废话废字的功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谈到普希金的诗作时说:“这些小诗之所以看起来好像是一气呵成的,正是因为普希金把它们修改得太久了的缘故。”梁实秋也是一个极知道割爱的人,所以他的散文有一种简练之美。世上有一挥而就的佳作,但一定没有未曾下过锤炼功夫的文豪。灵感是石头中的美,不知要凿去多少废料,才能最终把它捕捉住。
⑧如此看来,散文的艺术似乎主要是否定性的,这倒不奇怪:因为前提是有好的感受,剩下的事情就只是不要把它损坏和冲淡。换一种比方,有了真性灵和真体验,就像是有了良种和肥土,这都是文字之前的功夫,而所谓文字功夫无非就是对长出的花木施以防虫和剪枝的护理罢了。
(节选自周国平《守望的距离》,有改动)
( 1 )读了本文,你认为怎样才能写出“平淡有味”的散文?( 2 )为了把道理说得通俗易懂,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结合相关句子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 )材料链接: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郭沫若《白鹭》)
结合上文内容给这段文字写一段批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选择阳光
那一天,我去城里拜访一位朋友。在下午回返时,乘上一辆驶往乡下的大巴。汽车只行出几站,便上来一位盲人,看上去他有60多岁。因为我距离车门较近,便帮助他将背包放好。他嘴里一边说着谢谢,一边在我身边的座位上坐下。
然后,他微笑着问我家住哪里。当我告诉他住在海西时,他竟兴奋地说:“你们那里,我可去过很多次。在你们村子东南不远就是大海,村前有一条小路,路旁有一座龙王庙……”
尽管这已是很多年前的情景,但老人说得很准确。我瞅了瞅他失明的双目,感到有些诧异,在犹豫了一会儿之后,仍忍不住问:“老伯,你这眼……怎么会知道我们村子以前的情景呢?”
老人毫不在意地微笑着说:“你怀疑我说瞎话?年轻的时候,我这两只眼并没有瞎。我还当过兵哩,在青海开过车。复员后,我被分配到一家化工厂里工作。后来,因为工伤,我这两只眼睛才不行了。”
在说这些话的时候,老人脸上的神情非常轻松。
我继续问:“城里的道路这么复杂,你出来不担心会迷路吗?”
听了,老人笑了起来,说:“如果没有胆量迈出一步,那我只能一直呆在家里了。现在,我每个星期都要从乡下到城里往返两趟,一点都不担心会迷路。”
说到这儿时,老人的话题一转,说:“刚开始,我也很绝望,感觉自己就像一下子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似的。但后来,我就想已经这样了,再怎么后悔也无济于事了。于是,我就对自己说,走出去吧,只要抓准目标,走一步就近一步,这有什么好担心和害怕的呢?”
此时,我被老人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我又问他:“老伯,你到城里来做什么呢?”
他颇有些自豪地说:“是一家大医院,聘我给病人做推拿——”
我惊讶地问:“你还会做推拿?”老人平静地说:“是呀,既然活着,就应该学习一门手艺,我研究推拿已经几十年了。”
到站后,在我起身下车的时候,聊兴正浓的老人看上去有些不舍,竟然关切地对我说:“走好啊——”
很长时间以来,那位双目失明老人的乐观和坦然的神情,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之中。一个人,陡然间从光明的生活跌入一个黑暗的世界,这是一种多么巨大的打击和痛苦啊!但是,那一位失明的老者却用坚强的信念和勇气,坦然地面对所有痛苦,并将这一份痛苦融化成一种更大的信念,使自己活得更有尊严。
(《青年博览》)
( 1 )阅读文章,说说题目“选择阳光”的含义。( 2 )根据文章概括老人的生活经历。( 3 )给文章补个个结尾,要求:上下连贯,点题,不超过30字。( 4 )相关链接一: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报任安书》司马迁)相关链接一:黄春平的老家在福建闽侯县,小时候家里很穷,13岁才上小学。那时候他已经人高马大了,不好意思从一年级读起,就央求老师让他直接读四年级。老师同意了。两年后,黄春平就考入了闽侯第二中学。他父亲病故后,他妈妈就到外地去当保姆,挣钱支撑家庭,他才得以继续学习。上大学之前他根本就没有鞋穿,多数时候都是光着脚。几十年后黄春平成为实现中国人登上太空梦想的运载火箭系统总指挥。
(《京华时报》05.03.04)
①阅读上面两则材料,结合上文,写出你对生活的理解。
②请你再为这篇文章各链接一个事实材料和道理材料。(不得与本试题内容雷同)
请以“我的引路人”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内容充实,感情真挚;②恰当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③书写工整,文面整洁,格式规范;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