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南村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夜幕降临了,我的脑海中还浮现着那醉人的黄昏,那美丽而令人心驰神往的情景深深地吸引着我不能自拔。
B: 由于富春江流域航标设置年代较早,且受水流反复冲刷,使航道发生变化,目前这个问题已高度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C: 著名媒体人“罗胖”提出这样一个概念,他认为,未来中国人必须适应“U盘化生存”,即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
D: 《二泉印月》自始至终让人感受到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想感情,同时,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手法与风格也让人叹为观止。
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提升品牌形象,要求把工匠精神融人生产、设计、经营的每-一个环节。
B: 这套教科书只是搭建了一个平台、一种资源,大家完全不必受此局限。
C: 由于出现了充满大爱的勇敢“逆行者”们激发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
D: 清明时节,各地各校纷纷举行“云祭奠”主题教育活动,缅怀先烈的英雄事迹。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优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不足。
B: 有人说,人只有到了中年之后,就能深切地体味到人生的意义、责任和问题。
C: 随着长沙地铁2号线的投入使用,使长沙人的未来与地铁密不可分。
D: 我校全体团员,决心响应上级团委人人为“希望工程”献爱心。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永远流浪的天才灵魂,________在一个土头土脑的俄国人身上找到了简陋归宿。

②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________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③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________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④街上行人摩肩接踵,________,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A: 果然 绝不 唯利是图 车水马龙
B: 必然 绝不 唯利是图 滔滔不绝
C: 竟然 决不 为富不仁 络绎不绝
D: 居然 决不 为富不仁 川流不息
5、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shǒng)峙 萧(sè)
B: 天(yá) 枯(téng)
C: (cāng)海 (jié)石
D: (dàn)澹 (yǒng)志
6、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阴(huì) 祭(sì) 水船高(zhànɡ)
B: 胆(què) 模糊(mó) 不置辩(xiè)
C: 阔(chuò) 睢(zì) 自惭形(suì)
D: 然(wǎnɡ) 星宿(xiù) 斤斤计(jiào)
7、下列选项中解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静谧:安静。
B: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C: 响晴:响亮的声音,晴朗的天空。
D: 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8、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有重章叠句的特点。
B: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刘姥姥进大观园”等故事都选自经典小说《三国演义》。
C: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河"指“黄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中“岱宗”指“泰山”,“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中“三秦”指“关中地区”。
D: 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一般在秋天举行,称“秋闱”,因正是桂花开放时节,故金榜题名也称“折桂”。
9、下列文学常识的叙述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战国策》是东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历史写作而成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而《唐雎不辱使命》就是出自于其中的《魏策》。
B: 《三国志》记载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其作者陈寿是晋朝的史学家。
C: 《出师表》的作者是三国时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而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D: 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兴盛于宋,当时的苏轼辛弃疾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而李清照可以说是婉约派的代表。
10、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污秽校对熬游沥尽心血
B: 凝望招揽竹篾颠沛流漓
C: 头颅侮辱疮疤酣然人梦
D: 蒙胧轮廓衿持耀武扬威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秋夜山居
唐•施肩吾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①织新雪。
秋山野客②醉醒时,百尺老松半月。
【注释】①素机:织布机。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

( 1 )诗歌首句“ ”一词点明了时令属“秋”。

( 2 )诗中“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 1 )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代文学家________(人名)。
( 2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送之________ ②或遇其叱咄________

③皆绮绣________ ④君子之列________

( 3 )作者因“以中有足乐者”,所以才能忽略物质生活上的不足。请根据选文写出两件使作者感到快乐的事。
( 4 )品析下列划线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任选一句作答。

①天大寒 , 砚冰坚 , 手指不可屈伸。

②余侍左右,援疑质理,耳以请。

③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 5 )请写出三点使作者取得成功的优秀品质。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白马湖之冬

夏丐尊

①在我过去四十余年的生涯中,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的,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马湖的时候了。十年以来,白马湖已成了一个小村落,当我移居的时候,还是一片荒野。春晖中学的新建筑巍然矗立于湖的那一面,湖这一面的山脚下是小小的几间新平屋,住着我和刘君心两家。此外两三里内没有人烟。一家人于阴历十一月下旬从热闹的杭州移居这荒凉的山野,宛如投身于极地中。

②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屋宇虽系新建,构造却极粗率,风从门窗隙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椽缝中却仍有透入。风刮得厉害的时候,天未夜就把大门关上,全家吃毕夜饭即睡入被窝里,静听寒风的怒号,湖水的澎湃。靠山的小后轩,算是我的书斋,在全屋子中风最小的一间,我常把头上的罗宋帽拉得低低的在洋灯下工作至夜深。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屋檐上奔窜。我于这种时候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常独自拔划着炉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拟作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

③现在白马湖到处都是树木了,当时尚一株树木都未种。月亮与太阳都是整个儿,从上山起直要照到下山为止,大阳好的时候,只要不刮风,那真暖和得不像冬天。一家人都坐在庭间曝日,甚至于吃午饭也在屋外,像夏天的晚饭一样。日光晒到哪里,就把椅凳移到哪里,忽然寒风来了,只好逃难似的各自带了椅凳逃入室中,急急把门关上。在平常的日子,风来大概在下午快要傍晚的时候,半夜即息。至于大风寒,那是整日夜狂吼,要二三日才止的。最严寒的几天,泥地看去惨白如水门汀,山色冻得发紫而黯,湖波泛深蓝色。

④下雪原是我所不憎厌的,下雪的日子,室内分外明亮,晚上差不多不用燃灯,远山积雪足供半个月的观看,举头即可从窗中望见。可是究竟是南方,每冬下雪不过一二次。我在那里所日常领略的冬的情味,几乎都从风来。白马湖之所以多风,可以说有着地理上的原因。那里环湖都是山,而北首却有一个半里阔的空隙,好似故意张了袋口欢迎风来的样子。白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风景地相差不远,唯有风却与别的地方不同。风的多和大,凡是到过那里的人都知道的。风在冬季的感觉中,自古占着重要的因素,而白马湖的风尤其特别。

⑤现在,一家僦居上海多日了,偶然于夜深人静时听到风声,大家就要提起白马湖来,说“白马湖不知今夜又刮得怎样厉害哩!”

( 1 )本文作者写白马湖之冬,重点写风,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风的?请补写在下面

是从以下四方面来写风的:

①风多,“差不多日日都有”;

②________

③写风多风大的原因:环湖是山,北首留空;

④________

( 2 )谈谈第③自然段“月亮与太阳都是整个儿的”“整个儿”这个词语的妙处。
( 3 )文章以“白马湖不知今夜又刮得怎样厉害哩”结尾,有什么作用?
( 4 )《济南的冬天》描写冬日的画意,颇有诗趣;《白马湖之冬》写冬日也颇有“诗趣”,不同在于济南的冬天的景物给作者感觉是________,白马湖的冬天给人感觉是________。在写法上,两者又各侧重于不同的感官,前者着重是________角度来写的,后者主要是从________上写的。
阅读《想和做》,完成后面小题。

想和做

胡绳

①有些人只会空想,不会做事。他们凭空想了许多念头,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没认真做过一件事。

②也有些人只顾做事,不动脑筋。他们一天忙到晚,做他们一向做惯的或者别人要他们做的事。他们做事的方法只是根据自己的习惯,或者别人的命令,或者一般人的通例。自己一向这样做,别人要他们这样做,一般人都这样做,他们就“依葫芦画瓢”,照样做去。到底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他们从来不想一想。

③我们瞧不起前一种人,说他们是“空想家”,可是往往赞美后一种人,说他们能够“埋头苦干”。能够苦干固然是好的,但是只顾埋着头,不肯动动脑筋来想想自己做的事,其实并不值得赞美。

④这种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简直是——说得不客气一点——跟牛马一样。拉磨的牛成年累月地在鞭子下绕着石磨转,永远不会想一想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够这样想的只有人。人在劳动中不断地动脑筋,想办法,才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做这件事为什么目的,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缺点,才渐渐想出节省劳力、提高效率的方法。人类能够这样劳动,能够一面做,一面想,所以人类文化能够不断地进步。要不,今天的人类就只能像几万年以前的人类一样,过着最原始最简单的生活了。

⑤一事不做,凭空设想,那是“空想”。不动脑筋,埋头苦干,那是“死做”。无论什么事情,工作也好,学习也好,“空想”和“死做”都不会得到进步。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⑥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怎么样才能够接近实际?当然要观察。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举个例子来说,人怎样学会游泳的呢?光靠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浮沉的现象,光靠观察鱼类和水禽类的动作,那是不够的;一定要自己跳下水去试验,一次,两次,十次,几十次地试验,才学会了游泳。如果只站在水边,先是一阵子呆看,再发一阵子空想,即使能够想出一大堆“道理”来,自己还是不会游泳,对于别的游泳的人也没有好处。这样空想出来的“道理”,其实并不算什么道理。真正的道理是在行动中取得经验,再根据经验想出来的。而且想出来的道理到底对不对,还得拿行动来证明:行得通的就是对的,行不通的就是错的。

⑦一面想,一面做。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

⑧在学校里,有些同学很“用功”,可是不会用思想。他们学习语文,就硬读课文。因为只读不想,同一个语言文字上的道理,在这一课里老师讲明白了,出现在另一课里,他们又不理解了。他们学习数学,就硬记公式。因为只记不想,用这个公式算出了一道题,碰到同类的第二道题就又不会算了。从旧经验里得到的道理,不能应用在新事物上,这就是不会用思想的缘故。另外也有些同学,他们能想出些省力的有效的方法,拿来记住动植物的分类,弄清历史的年代。我们固然不赞成为了应付考试想出一些投机取巧的办法;但是我们承认,在学习各种功课和训练记忆力上,是可以有一些比较省力的有效的方法的。这些方法也得从学习的经验中取得。假如只是埋头苦读,不动脑筋想一想,那就得不到。除了学习功课以外,做种种课外活动,也要把想和做联结起来。例如开会,演说,办墙报,组织班会和学术团体,这些实际的行动,如果光凭一腔热情,埋头苦干,不根据已有的成绩和经验,想想怎样才能把这些事情做得更好,更有效果,那么,结果常常会劳而无功。

⑨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怎样忙,都应该抽出点工夫来想一想。想什么?想他自己做过的事,想自己做事得到的经验。这样,他脑子里所有的就不是空想,他的行动也就可以不断地得到进步。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3 )请简要分析1—5段的论证思路。
( 4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最后一段的理解。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没想到我如此_____________》为题,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别忘了我”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