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泰安市泰山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选出下列字词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

A: 诱惑 辜负 雏形 崛强
B: 贮畜 朗润 训戒 忍俊不禁
C: 潦亮 耸立 烘托 录录终生
D: 抖擞 安适 诅咒 仙露琼浆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告诉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和迷信。
B: 在脱贫攻坚关键时刻,四川省各市州因地制宜 , 谋划实施了一批脱贫项目。
C: 面对世界各地蔓延的疫情,中国没有袖手旁观 , 而是与其他国家分享经验。
D: 眉山市不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还拥有栩栩如生、让人流连的自然风景。
3、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凛然的寒风呼啸而过,把许多花草刮得贴在地上,唯有那高傲的竹,毫不惧怕迎风而上。
B: 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如何看待一个人的优缺点固然有其客观标准,但也与观察者看人的角度有一定关系。
C: 他刚从大学毕业,没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因此父母总是担心他胸无城府 , 受骗上当。
D: 在公司30周年的庆典上,他说十分感谢市领导的抛砖引玉 , 让大家有了畅所欲言的机会。
4、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zhēn)怪 (tiǎn)着 拜(yè) 面面相(qù)
B: 干(xì) 作(yī) 愧(nǎn) 不(xǐng)人事
C: (góu)当 星宿(sù) (bǐ)贱 身披鹤(chǎng)
D: (chěng)能 桑(zǐ) 发(zhèng) 羽扇(lún)巾
5、柳宗元一生的转折点是( )
A: 参加永贞革新
B: 被贬永州司马
C: 进士科中第
D: 被贬柳州刺史
6、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着社会的发展,使古村落居民的居住环境已不能满足现代人对居住条件的需求。(将“使”删去)
B: 给自己一个希望,就能活出一份精彩,命运之神青睐的是勇于进取、勇于拼搏。(在“拼搏”后面加上“的人”)
C: 内地电影导演曹保平拍的青春题材的影片《狗十三》,在全国引起了观影热潮。(将“引起”改为“掀起”)
D: 数学老师运用交通事故统计数据进行教学,使学生不仅增强了安全意识,还学会了计算方法。(将“增强”改为“提高”)
7、选出给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 取(jí) 惶(páng) 而不舍(qì) 然贯通(huò)
B: 家(rú) 狡(xiá) 吹毛求(cī) 根深固(dì)
C: 碍(zhì) 责(jié) 孜不倦(zī) 咬文字(jiáo)
D: 骗(kuāng) 虚(xuán) 前后继(fù) 寻章句(zhāi)
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yān) 补(jiào) 军(tiě) 为人知(xiān)
B: 污(suì) 匙(shī) 果(shuò) 躬尽瘁(jǖ)
C: 可(hàn) 罚(chéng) 育(bǔ) 而不舍(qì)
D: 气(fēn) 相(chèn) 古(gèn) 深痛疾(wù)
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部分网络移动支付机构内控薄弱,出现了客户资金被非法挪用。
B: 因为只运货、不送人的原因,天舟一号被形象地称为“快递小哥”。
C: 甘南、临夏、靖远等地羊儿成群,为制作羊皮筏子提供了充足原料。
D: 食品谣言的存在,不仅是民众相关知识的贫乏,而是食品安全焦虑的体现。
10、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现实生活中,苏大强式的病人并不少见,因为阿尔茨海默病早就发展成世界性重大疾病

②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DI)的《世界阿尔茨海默病2018年报告》表明,全世界当年有5000万老人患阿尔茨海默病,平均每3秒钟就有一位患者产生

③中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重灾区,约有1000万患者,美国约有540万人患此病

④去年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中有一位“作爹”苏大强,因为患了阿尔茨海默病而屡屡“犯浑”,让人对其既同情又愤怒

⑤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快速推进,患阿尔茨海默病的人将会越来越多


A: ③⑤②④①
B: ③②④①⑤
C: ④③①⑤②
D: ④①②③⑤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 1 )诗中的“弄”字用得极为精妙,请你对该字进行赏析。

( 2 )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列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乙】

三十三年春,秦兵遂东,欲攻郑,郑军不知。兵至滑,郑贩卖贾人弦高,持十二牛将卖之周,见秦兵,恐其攻郑,因献其牛,曰:“闻大国将诛郑,郑君谨修守御备,使臣以牛十二劳军士。”秦三将军相谓曰:“将袭郑,郑今已觉之,往无及己。”遂去。

(选自《史记·秦本纪第五》,有删改)

【注释】①滑:国名。②弦高:人名。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又何焉________

敢专也________

③郑君修守御备________

去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将袭郑,郑今已觉之。

( 3 )曹刿和弦高在人物形象上有哪些相同之处?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他走近窗边,看皓月当顶,疏星闪烁,寒天清廖如洗。啊!这太空多么平和,宇宙多么宁静!可是地面上黑暗正浓,人们不得不屈服在烈风的淫威下。他想起了许多往事„„十多年前,在广州的小岛上那间小茅屋里,和母亲依偎在一起听珠江上的风雨声;以后在北京,在那些不安的夜晚,寒风传来远处的枪声和犬吠;他又联想到电影片上那些大水灾中的场面,作浪兴波,吹裂肌肤的烈风„„就是这些暴烈的、凛冽的、冷酷的风,它带给人们多少灾难,多少痛苦!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他想起了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这首名诗,眼前浮现“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的老诗人形象。哦,多少年月,多少世纪,你这暴虐的风,无情的风!你摧残了多少幼芽,又伤害了多少善良的心灵!

凭借着这诗句,他脑海中浮现出一种旋律。开始他觉得是那悲天悯人的老诗人在唱,渐渐地觉得母亲也在唱,唱着一种他从来没有听过的激昂的调子。随着这曲调,风声好像也更加猛烈起来了,它拍打着门窗,撞击着墙壁,撕扯着电线,发出尖锐的吼叫和沉重的搏击声„„他把这些现实界的音响捕捉了下来,借如木的簧管和坚实的钢琴,把那些声音

化成了自己的语言,让它们作为一个女高音(自己母亲的形象)的伴奏。

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

脚如麻未断绝。

悲痛,悲痛,夹杂着隐忍的积忿。诗人所倾吐的岂止是个人的感怀!不,这是多少历史年代、多少苦难人民的心声!这是祖国的叹息,这是民族的呻吟!„„写下来,写下来,用音乐的语言表达出来,那无涯的悲愤,那古往今来多少受难的人民的呼号!

( 1 )文中提到的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________》。作者将这首诗作为主人公创作的​________ 线索,以传记________ 的手法,揭示了冼星海艰辛的创作过程。

( 2 )文中大量运用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孤独的老乡

①我不知道他叫什么,暂且叫他小吴吧。

②第一次盘问小吴,真不能确定他在我眼皮底下多久了。偌大的天安门广场,游客络绎不绝,人流涌动如潮。大家背对巍峨的城楼,无不在忙着摄影留念。小吴不是这样。他到处转悠,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总是撵在人家身后,时不时还支棱起耳朵,偷听人家在讲些什么,形迹可疑。

③我作为广场的巡逻人员,截住小吴,问:“你干吗?”他捏着衣角,嗫嚅道:“我在丰台那边打工。”

④“我是问你来天安门广场想干吗?”

⑤“没干吗呀。”

⑥“老实点,我注意你不是一回两回了,你老盯着人家游客干吗?”

⑦“我……我在找人。”

⑧“找谁?”

⑨“找老乡。我来北京三年,还没遇到过一个老乡。”

⑩我鼻子一酸,拍了拍小吴的肩,叮嘱道:“注意点形象,别太露骨,更不准妨碍人家。”他眼里着泪,点点头。

⑪天安门广场,草原一样广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群,河流一般朝这里涌来。黄昏时候,夕阳之下,人流涌得愈加湍急。小吴迎着无数面孔走去,仔细辨别暮色下的每一张脸、每一句方言。

⑫夜深了,广场上游客稀疏,灯火慵懒,小吴拖着疲惫的身躯,追上了20路公交车。公交车从我跟前一闪而过时,我看见小吴抓着吊环,挤在一群人中间,眼里满是恋恋不舍。

⑬小吴来的时间很固定。每个星期天早上,换乘三趟公交车来,晚上又换乘三趟车回去。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⑭有一次,我发现他神情大异,跟着一个旅行团很久,最后还是悄悄地离开了。我问他:“不是吗?”他失望地答道:“不是,是相邻那个县的。”

⑮“相邻那个县也是老乡啊。”

⑯他摇了摇头,固执地说:“连一个县的都不是,能算是老乡吗?”我安慰他说:“实在想家了,就回去看看吧。”他笑道:“回家?我爹在山上打石头被炸死了,那个女人改嫁去了外省,哪有什么家?”说完,撇开两条瘦腿,消失在人海中。

⑰小吴找到按照他的标准定义的老乡,是在一个下午。远远地,看见他和一个夹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在国旗下拉扯。我立即赶了过去。小吴看见我,激动地说:“他是我老乡,绝对的老乡!”那中年男人甩开小吴的手,整了整领带,呵斥道:“老乡?谁和你是老乡,老子是北京人!”小吴说:“你耍赖,你刚才打电话说家乡话,我听出来了,你是我们县的。”中年男人厌恶地挥了挥手,骂道:“神经病。”听了这话,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⑱这件事后,很长时间没有看见小吴在我眼皮底下转悠了。我心中不禁想:是死心了还是离开北京了?这孩子,挺好的,时间长了没见,还真让人心里有点挂念。

⑲小吴再一次出现,是带一对老人来看升国旗。这对老人脸色凄苦,衣衫褴褛。我问他:“你找到老乡了?”小吴说:“没呢。他们是一对聋哑夫妇,东北的,也没有老乡,我就对他们说,我们做老乡吧。”

⑳我欣慰地笑了,说:“那加我一个吧。”小吴狐疑地问:“你?”我看着远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在这里巡逻快三年了,也没遇见一个老乡。”

( 1 )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面表格。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小吴找老乡被盘问。

发展

________

高潮

________

结局

小吴与一对东北聋哑夫妇做老乡,“我”也主动加入。


( 2 )文中的“我”对小吴的态度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怀疑→________→________→认同

( 3 )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他眼里着泪,点点头。

②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他:“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 4 )第⑰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 5 )联系全文,说说小说结尾有哪些妙处。

四、写作(分值:60分)
春种秋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艰辛的付出之后,你必有所得。谷进粮仓是收获,点滴进步是收获,真诚友谊是收获,心灵感悟是收获……

请以“收获”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字迹工整,书写清楚,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结,解不开、”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