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准确的一项是( ) A: ③①⑤②④B: ③⑤①②④ C: ①③④⑤② D: ⑤①③④② |
2、 |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镌刻(jùn) 蛰伏 泰然处之(chŭ) 诚皇诚恐 B: 掺杂(chān) 教晦 岿然不动(guī) 哄堂大笑 C: 瞥见(piē) 愧怍 瞠目结舌(chēng) 自出心裁 D: 毛坯(pēi) 蜷伏 忍俊不禁(jīn) 未雨绸谬 |
3、 | 下列诗句与原文不一致的是( ) A: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B: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C: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D: 中间多少行人泪,郁孤台下清江水。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
4、 | 下列有关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岳阳楼记》原文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死后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 B: 《论美》,弗兰西斯•培根的著名议论文。主要论述了至上之美是由内在美和外在美结合而成的——把美的形貌和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C: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莫泊桑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莫泊桑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另外两人是欧•亨利和契诃夫。 D: 老舍,本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戏剧家。《在烈日和暴雨下》由“在烈日下”和“在暴雨下”两个部分组成,描写了在烈日和暴雨下祥子及周围人的苦苦煎熬,真实地描绘了旧时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
5、 | 为下面这段文字提炼主要观点,最正确的一项是( ) B: 要表现你的天赋必须能够忍受寂寞。 C: 寂寞的坏处大于好处。 D: 只要我们能正确认识寂寞,那么它就不是坏事。 |
6、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娉(pīng)婷 亵(xiè)渎 相得益彰(zhàng) 矫揉(róu)造作 B: 劫掠(luè) 妖娆(ráo) 自吹自擂(léi) 强聒(guō)不舍 C: 宽宥(yòu) 冠冕(miǎn) 间(jiān)不容发 自惭形秽(suì) D: 瞥(piē)见 丰润(rùn) 不言而喻(yù) 絮(xù)絮叨叨 |
7、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从这首词的内容来看,应是李清照晚期的作品,追叙了一次夏H郊游的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B: “兴尽”二字,是说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 C: “误人”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D: 醉意未消,暮色苍茫,泛舟误人荷花深处,惊飞了“一滩鸥鹭”,这是一个多么欢乐的日子! |
8、 | 下列字形、下划线字字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隐匿(nì) 绮丽(qǐ) 饶头(ráo) 随声附和(hè) B: 亘古(gèn) 蓦然(mò) 萧瑟(xiāo) 一拍即合(ji) C: 褶皱(zhě) 逞辨(chěng) 谨记(jǐn) 转弯抹角(jiǎo) D: 脊梁(jǐ) 花卉(huì) 癖好(pǐ) 诚惶诚恐(huáng) |
9、 |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B: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巍中山陵》《凡尔赛宫》都是说明文。 C: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是鲁迅,本文是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记叙的。 D: 《童年的朋友》《一面》《我的老师》和《我们家的男子汉》文中的“我”都是指作者自己。 |
10、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怎么办?该不该喊它一声呢?对了,你听过黄冠大鹦鹉的鸣声没有? B: “没有,”他生气地说:“我一点病也没有,只是那个混账东西在我睡觉的时候,把我裤子上的扣子全咬掉了。” C: 这不是可可吗?它的翅膀稳定地动着,不是很清楚地表示它正要去做长途飞行? D: 我因此得出一个颇为清晰地结论:如果我要小凫跟着我走,我得学母凫一样叫才行。 |
(二)老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到下刻的命令, 它有泪直往心里咽, 眼前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 1 )题目“老马”换成“瘦马 ”好吗?说说理由。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B: 绢素清白(丝织品) C: 李亦入都引见(接见) D: 君又放学差矣(出任)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A: 沈将所挂手巾问之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B: 其人大笑,惭沮而去长跪而谢之 C: 君此后为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D: 且烟管终日替人呼吸且壮士不死则已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惜是文房之需,非封疆之料。 ②其人大笑,惭沮而去。( 4 )文中李璇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电动汽车把城市热量“开”出去
①热岛效应通常造成城市中心温度升高,影响空气流通和天气变化,由湖南大学黎灿兵教授、曹一家教授及其科研团队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用电动汽车代替传统汽车,不仅具有降低城市温度的潜力,还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②黎灿兵及其研究团队选取北京作为实验城市,根据2012年的数据进行分。他们发现电动汽车每英里所释放的热量是传统汽车的19.8%,如果全部更换为电动汽车,那么北京市的城市热岛强度可以降低0.946摄氏度。
③与传统车辆相比,电动汽车行驶每公里释放的热量要少很多,这有助于缓解夏天大都市的热岛效应。热岛效应多由人类活动造成,使城市比周围乡村温度高。让北京市民记忆犹新的“7•21”暴雨就是受热岛效应影响而产生的,当时,北京城市地区气温比周围郊区或农村高出0.56℃至5.6℃。这些多余的热量破坏了城市空气循环的稳定,并促进降水云层的形成,使降雨量增多,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灾难性的暴雨气候。
④目前,电动汽车是否可以帮助应对全球和地区的气候变化依旧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虽然电动汽车在行驶时其排放量远低于传统汽车,但是一部分人认为,制造电动汽车的过程要比制造传统汽车的过程会产生更多的污染。因此,黎灿兵认为,如果要真正解决气候变化问题,需要多方面工作,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当然,用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主要是为应对石化燃料日益减少的危机,而这种替代还拥有“诱人的”附加值——降低城市温度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这无疑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解决气候问题。
(摘自《科技日报》2015年3月20日)
( 1 )有哪些理由表明电动汽车能把城市的热量“开”出去?请分点概括。( 2 )第②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 )第④段划线的“全部”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 4 )解决城市热岛效应,除了关注汽车以外,你还有哪些好的建议?请写下来。 熬住就是一切
①我们经常用竞技来比喻人生。在漫长的人生竞技中,什么都不是一眼看得到头的。一时的春风得意算不了什么,一时的失败其实也不能算数。林彪与越南的国防部长武元甲会见时。他告诉武元甲,与美国对抗只有一个字:熬。这一个字的确道出了人生的一种真谛,美国那么强大,和它对抗当然不容易,但因为“熬”住了,最后越南还是赢了美国。但真正熬得住又谈何容易。林彪自己经过了“熬”,成了接班人,最后却到底没“熬”住,闹到“抢班夺权”,遂有温都尔汗的一劫。
② “熬”住其实非常重要。人生中进进退退是寻常事,关键是能够“熬”得住。所谓“熬”就是对于自己的事情不轻易放弃,不随便离开自己的位置,就在那里一步一步地努力,有时候就好像龟兔赛跑的那只乌龟,未必跑得快,但“熬”得住,却能笑在最后。
③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曾经看在大阪举行乒乓球世界锦标赛的电视转播,看到中国的刘国正和韩国金泽洙在男子团体赛上异常激烈的比赛,刘国正几乎老是要输,但居然能够九死一生地“熬”下来,也笑到了最后。当然这仅仅是一场比赛,但他旁边的教练蔡振华的经历就更加让我感慨。当年我还是学生的时候,蔡振华就是乒乓球运动员,以旋转球拍著名,他能够将球拍在手中飞速旋转,使对方无法知道他两面不同的胶皮,接不住他的球。但那时我们都是另外一位名将郭跃华的球迷。当时蔡振华多是赢不了郭跃华的,后来国际乒联又限制了旋转球拍,蔡振华便黯然退役。那时,郭跃华的辉煌和蔡振华的黯淡恰成对比。郭退役后开始从商,渐渐淡出了体育界,而蔡振华始终在这一行里“熬”着,直到成了国家体育总局的副局长。
④文人的生涯“熬”也不可或缺。我曾经听到一位知名的老学者讲笑话,说他大学时同屋的三个人中,另外两个都才气逼人,他觉得远远在他之上,不过,天妒英才,一个在大学时因失恋自杀,才华还没有表现就死了。另外一个在五十岁就病故了,才华同样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他却身体健康,活到高寿。老先生说:现在几乎没有自己的同代人了,学生或者晚辈自然都捧场。于是乎水涨船高,就是泰斗了。老先生当然是说笑话,但仔细想想也非常有道理。
⑤所以我们只能像阿甘那样,在人生的马拉松中“熬”住。诗人里尔克曾说:“挺住就是一切。”但“挺”字没有“熬”那么传神,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成“熬住就是一切”。当然,人其实也有不出场比赛或者中途退场的权利,但只要选择参加,就不能不“熬”住。(选文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