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黄冈市麻城一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和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然(cù) 自 ( yì ) 否 ( zàng ) 息万变 (shùn)
B: 水(zì) 山( yáo ) 守 ( yù ) 汗流背(jiā)
C: 运 (è) 夜 ( sù ) 息 (zì) 恹恹一息 (yǎn)
D: 磕(bàn) 崩 ( cú ) 拉 ( dā ) 吹毛求(cī)
2、

下列句子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 在大量的题海战中,常常使得我们的每一根神经都是紧绷着的。
B: 笔记本电脑显示了快捷、稳定、方便而成为了新闻报道的重要工具。
C: 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D: 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我们应大力发展太阳能产业。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引领、认识和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历史地、辨证地看待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稳中看进,缓中看新,难中看机,变中看势。
B: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无不使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过去只有王公贵族菜易得的通风、糖尿病等富贵病。
C: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但是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活多样性保护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
D: 不可否认,无论是岳飞、文天祥还是闻一多、朱自清,他们身上体现了我国传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是一脉相承的。
4、

昆虫记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 )

A: 历史
B: 社会机制
C: 社会人生
5、

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追悼 衰思 寄托 言不由衷
B: 授予 渎罪 煎熬 安之若素
C: 枷锁 荣幸 匿迹 摇摇欲堕
D: 彷徨 蜕变 巍峨 不知所措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走进美丽的百里杜鹃,我停下脚步驻足观赏。
B: 捐赠仪式上,爱心人士向留守儿童捐赠了校服、文具、图书三百余本。
C: 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D: 这次全市开展的环保征文活动,五个小学的学生获得了二等奖。
7、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说,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周敦颐的《爱莲说》和柳宗元的《马说》都是借物说理。
B: 俄罗斯文学群星闪耀,普希金被称作“俄罗斯文学之父”,契诃夫是戏剧和短篇小说大师,屠格涅夫被列宁赞誉为“卓越的俄罗斯作家”
C: 古人用很多词指代天下,如“四海”“六合”“八荒”等。“海内存知己”中的“海内”与“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中的“四境”也是指天下。
D: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用“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形容村中人和平恬静的生活,这里“黄发”指老人,“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8、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创文明班级是全班同学的事,我绝不能责无旁贷
B: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C: 有人把小道消息传得惟妙惟肖 , 简直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D: 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他都及时向老师请教,非要弄个水落石出才罢休。
9、

下列句子语病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这次读书活动中,使我学到了很多关于读书的知识。(删去“使”)
B: 班主任采纳并征求了大家对开好这次主题班会的意见。(改“开好”为“举办”)
C: 要全面地看待问题,不能被局部或表面的现象所困惑。(改“困惑”为“迷惑”)
D: 他对待每一道题都是经过认真考虑深思熟虑之后才动笔。(删去“认真考虑”)
10、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没有,”他生气地说:“我一点儿病也没有,只是那个坏东西在我睡觉的时候,把我裤子上的扣子全咬掉了。”
B: 歌曲“最炫民族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
C: 语言,是人们用来抒情达意的;文字,是人们用来记言记事的。
D: “春雨惊春清谷天”,点出了春天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的节气。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绝 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 1 )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

( 2 )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怎样不同的情态?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查。

【乙】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①黄茅岭:在今湖南永州。②报:尽头。③啤睨(pì nì):即“婢境”,城上的矮墙。梁欐(lì):屋梁。④堡坞(bǎo wù):碉堡,防守用的建筑物。⑤箭:竹子。⑥中州:泛指黄河中下游地区。⑦夷狄:这里指偏远地区。③伎:技艺,这里指小石城山的奇景。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乙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

②以其境过 , 不可久居________

奇而坚________

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

( 3 )这两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后写的,两者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阎连科
①我每每想起我父亲,都是从他对我的痛打开始的。
②我记得的第一次痛打是我七八岁的当儿。那时候,每年的春节之前,父亲都会千方百计存下几块钱,换成一沓儿簇新的一角的毛票,放在他的苇席下,待到了初一那天,发给他的儿女和正月来走亲戚的孩娃们。可是那一年,父亲要给大家发钱时,那几十上百张一毛的票儿却没有几张了。那一年,我很早就发现那苇席下藏有新的毛票儿。每天上学时,我总是从那席下偷偷地抽走一张,在路上买一个烧饼吃。
③从初一到初五,父亲没有给我脸色看,更没有打我和骂我,他待我如往年无二,让我高高兴兴过完了一个春节。可到了初六,父亲问我偷钱没有。我说没有,父亲便厉声让我跪下了。反复问我偷没有,我都说没有,父亲便狠力地朝我脸上掴起耳光来。我的脸又热又痛,到了实在不能忍了,我才说那钱确是我偷的,全都买了烧饼吃掉了。然后,父亲就不再说啥儿,把他的头扭到一边去。不看我,可等他再扭头回来时,我看见他眼里含着的泪。【批注:一个“扭”,是父亲下意识的掩饰,但“眼里含着的泪”让我们窥见他严厉外表下的内心世界,那时对儿子的心疼,也有一个父亲无奈的辛酸。】
④第二次,仍是在我十岁之前,我和几个同学到人家地里偷黄瓜。仅仅因为偷黄瓜,父亲也许不会打我的。主要是因为我们其中还有人偷了人家那一季卖黄瓜的钱。那钱是人家一年的口粮,不把钱还给人家,人家一家就无法度过那年的日子。
⑤父亲知道后,也许认定那钱是我偷的,毕竟我有前科。他让我跪在院落的一块石板地上,先噼里啪啦把我痛打一顿后,才问我偷了人家的钱没有。我说没有,父亲就又噼里啪啦地朝我脸上打,直打得他没有力气了,才坐下直盯盯地望着我。那一次,我的脸肿了。因为心里委屈,夜饭没吃,我便早早地上了床去。睡到半夜父亲却把我摇醒,好像求我一样问:“你真的没拿人家的钱?”我朝父亲点了一下头。然后然后父亲就拿手去我脸上轻轻摸了摸,又把他的脸扭到一边,看着窗外的夜色和月光。一会儿他就出去了,坐在院落里,孤零零地坐在我跪过的石板地上的一张凳子上,望着天空,让夜露潮润着,直到我又睡了一觉起床小解,父亲还在那儿静静地坐着没有动。
⑥第三次,父亲是最最应该打我的,应该把我打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的,可是父亲没打我。那时我已经十几岁。到乡公所里去玩耍,看见一个乡干部屋里的窗台上,放着一个精美铝盒的刮脸刀,我便把手从窗缝伸进去,把那刮脸刀盒偷出来,回去对我父亲说,我在路上拾了一个刮脸刀。
⑦父亲不是一个刨根问底的人,我也不再是一个单纯素洁的乡村孩子了。到后来,那个刮脸刀,父亲就长长久久地用将下来了。每隔三朝两日,我看见父亲对着刮脸刀里的小镜刮脸时,心里就特别温暖和舒展,好像那是我买给父亲的礼物一样。多年后,我当兵回家休假时,看见病中的父亲还在用着那个刮脸刀架在刮脸,心里才有一丝说不清的酸楚升上来。我对父亲说:“这刮脸刀你用了十多年,下次回来我给你捎一个新的吧。”父亲说:“不用,还好哩,结实呢,我死了这刀架也还用不坏。”
听到这儿,我有些想掉泪,也和当年打我的父亲样,把脸扭到了一边去。【批注:
⑨两年后,我的父亲病故了。回家安葬完了父亲,收拾他用过的东西时,我看见那个铝盒刮脸刀静静地放在我家的窗台上,黄漆脱得一点都没了,铝盒的白色在锃光发亮地闪耀着。
⑩算到现在,父亲已经离开我二十四五年了。我不停地想念他。而每次想念父亲,又似乎都是从他对我的痛打开始的。我没想到,活到今天,父亲对我的痛打,竟使我那样感到安慰和幸福。可惜的是,父亲最最该痛打、暴打我的那一次,却被我遮掩过去了。而且是时至今日,我都还没有为那次正本真切的偷盗而懊悔。只是觉得,父亲要是在那次我真正的偷盗之后,能再对我有一次痛打就好了。在父亲的一生中,要能再对我痛打十次八次就好了。觉得父亲如果今天还能如往日一样打我骂我,我该有何样的安慰、幸福啊。
(节选自《我与父辈》,有删改)

( 1 )文中写了三次“打”,为什么作者说第三次是“最最该打我的”?

( 2 )参考第③段的批注示例,对第⑧段的画线句加以品析,完成批注。

( 3 )结合语境,说说第⑨段画线句详细描写刮脸刀的作用。

( 4 )读书交流时,同学们对父亲的“打”有以下不同的认识。请你也发表看法,并结合文章内容作适当的阐述。
同学A:这个父亲有些粗暴,他教育孩子主要靠“打”。
同学B:“打是亲,骂是爱”,父亲的“打”,其实就是爱的表现。
同学C:只有经过多年,作者才能明白父亲的“打”是一种安慰和幸福。
我的看法和阐述: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丢草绳

小时候,每年的夏天,体弱多病的我,总要生上那么几天的疟疾。多少年来,我对夏天总怀有一种畏惧的情结。患了疟疾,多半是听之任之,家里没钱给我找医生。每次看到我生疟疾时那副奄奄一息的样子,母亲总是既焦急又难过,但毫无办法,她唯一能够做的,也就是在心里默默地祈祷病魔快快从儿子身上走掉。

有一年夏天,我病得特别厉害,时间又拖得特别长,母亲心急如焚,人明显地憔悴了,眼睛也红红的,大约是哭过了。

后来,母亲不知在何处打听到了一个“好办法”:让生疟疾的人,找一根草绳系在腰间,过上一夜后,第二天早上,将那根草绳解下丢在路口,如果有人从草绳旁经过,那么,这人就会带走草绳上的疟疾,而原来生疟疾的人也就会好了。

得到这样的“好办法”,母亲并没有露出喜色,反而更加唉声叹气了:“都是乡里乡亲的,让谁带去也不忍心啊!”但看到我被疾病折磨得奄奄一息的样子,母亲终究还是昧着良心按那方法做了。

记得那天晚上,母亲一边给我系着草绳,一边还心事重重地说:“你这个病秧子,咋就这般累人!”我知道,母亲之所以呵斥我,其实是因为她的心里很矛盾。

一个不眠之夜过后,天色还没有完全亮,母亲就将我腰间的那根草绳解下,然后,趁着朦胧的夜色,匆匆地丢在了一条并不很远的乡间小路上。丢下草绳后,母亲便逃似的跑了回来。到家母亲还喘着粗气,过了好一会儿,她才定下神来。她轻轻地安抚着我:“没事了,妈已为你丢了草绳……”

然而,非常不争气的是,虽然母亲为我丢了草绳,但我的病却并没有因此好转,反倒烧得越来越厉害了,这不由得使母亲更加失望和惶恐起来。

一天,在我迷迷糊糊发着烧、无力地躺在床上的时候,邻居家有位我喊“三姨”的来看望我。坐在床沿,三姨用手摸了摸我滚烫的额头,心疼地说:“这伢子,真是遭罪!”母亲也就愈加悲叹了,她说:“在往日,烧上几天也就好了,这次都拖了这么多天,还没有见好的样子,真不晓得是怎么弄的!”然后,她就开始抹起泪来。

三姨的眼也红红的,她没提看病的事,她知道母亲没钱。“你给他丢过草绳了吗?”过了一会儿,三姨问。母亲显得很不好意思,说:“丢过了,但是没用,你看这伢子还是这样病着。”

三姨问母亲将绳子丢到了什么地方。母亲告诉了她。三姨拍了一下腿说:“你怎么将绳子丢在那儿呢,那条小路根本就没有人走,没人走,怎么能带走伢子的病呢?”母亲这才恍然大悟起来。可母亲又说:“其实也不忍心,都是乡里乡亲的,让谁带去呢!去时我只将那绳子朝那儿一丢就算了,也没想那么多!”三姨没有再说什么,她与母亲都望着躺在床上的我。

三姨从我家离开的时候已近黄昏,落日的余晖将乡村照得金黄金黄。母亲将三姨送出屋,说了些客套话,然后,返身回到屋里为我敷了湿毛巾,倒了一杯开水,出去了。

母亲是打算去菜园掐一些菜回来做饭的,但很偶然的一瞥,母亲怔住了。母亲发现,刚刚从我家走出去的三姨,正快步朝着母亲丢草绳的那条小路上走去……

提着空空的竹篮,呆呆地立在菜园里,母亲的脸上流出了许多泪花。

后来,母亲就常常对我唠叨起这件“丢草绳”的事情。我也常常想起那个令人难忘的夏天,想起那位并不是我嫡亲的三姨。

(选自《文汇报》,有删节)

( 1 )文中说“母亲这才恍然大悟起来”,是因为母亲不知道“那条小路根本就没有人走”吗?请结合全文做具体探究。
( 2 )下面两个句子在刻画人物和景物描写方面生动传神,请加以赏析。

①丢下草绳后,母亲便逃似的跑了回来。到家母亲还喘着粗气,过了好一会儿,她才定下神来。

②三姨从我家离开的时候已近黄昏,落日的余晖将乡村照得金黄金黄。

( 3 )文章的主要人物是母亲,作者还刻画了三姨这个人物形象,有何用意?
( 4 )“我也常常想起那个令人难忘的夏天”一句中划线字“难忘”体现在哪些方面?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鲜嫩可口是美食的味道,清新和谐是自然的味道,絮叨爱抚是妈妈的味道,睿智哲思是佳作的味道,酸甜苦辣是生活的味道……只要你细细咀嚼,用心感悟,人间真味尽在其中。

请以“_______的味道”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补充完整再作文;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成抄袭;③除诗歌、戏刚外,体裁不限,不少于5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转身、离开”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