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不要把精力全放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而要从大局出发,大处着眼,统筹规划。 B: 美国总统奥巴马非常有人格魅力,他在篮球场上驰骋,带女儿吃刨冰的形象早已家喻户晓,但鲜为人知的是,奥巴马还写过诗。 C: 吃水不忘挖井人,生活在幸福和平年代的我们不能忘本,不能忘记那兀兀穷年里发生的感人故事。 D: 潜心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 , 而有关大禹精神的传承在当代社会显得更为迫切。 |
2、 | 下列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它们(这一圈小山)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B: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 C: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D: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
3、 | (诵美文,歌赞家乡) 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富春江昔日为杭州至严州、金华的通航要道,船至桐庐七里泷,因滩多流急,航行需借风力或人工拉纤而行。 。如今,因富春江水库的修建,这一带水深江阔,碧波粼粼,两岸群峰壁立。当地在此开发了“七里扬帆”的旅游项目。一叶扁舟,点点白帆,穿行在如诗如画的江面上,还有谁人不陶醉! ①古语说“七里滩头,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七里扬帆”由此得名。 ②旧时舟楫经过都要在钓台下游等候东风。 ③倘若无风,得靠人工拉纤,显得路途遥远,仿佛七十里。 ④东风一起,千帆竞发,艄公号子响彻云霄,长滩瞬息可过,仿佛仅七里。 A: ①④③② B: ①②④③ C: ②④③① D: ②③①④ |
4、 | 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孟子》一书由孟子弟子和再传弟子收集编纂而成,共有七篇,文章逻辑严密而富于辞采,是儒家经典之一。B: 古人擅以花言志:东晋陶渊明喜菊,“采菊东篱下”表达的是对自己田园生活的满足;北宋周敦颐爱莲,“花之君子”是对自己高洁品质的期许;南宋陆游赞梅,仰慕的是“只有香如故”的孤傲。 C: 19世纪是俄国文学的鼎盛时期,涌现了一大批世界级的小说家,其中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屠格涅夫的作品都被选入了我们的语文课本。 D: 朱自清的散文或平淡真挚、以情动人,如《背影》,或文辞优美、想象丰富,如《春》、《绿》,都是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 |
5、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新闻是一种反映时代时效性很强的文体,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B: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一书有大量寓言,通过寓言来表达哲理。 C: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誉为“诗圣”,《春望》和《春夜喜雨》都是他的作品。 D: 古代常用阴阳来表示地理方位,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叫“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叫“阳”,所以“汉阴”即汉水北岸。 |
6、 | 下列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 许多古诗都含有我国民间的传统节令,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写的就是元宵节。 B: 范仲淹,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岳阳楼记》《渔家傲•秋思》都是他的作品。 C: 高尔基是苏联作家,他所写的散文诗《海燕》,运用象征手法,热情赞颂了英勇无畏的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D: 《儒林外史》以“功名富贵”为镜,照出儒林各种人物的灵魂。其中塑造了一批热衷于科举考试的形象,如范进、匡超人、王冕等。 |
7、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撑(chēng)船 调(diào)停 当差(chāi) 摄丝戗(qiàng)金 B: 篾(miè)片 姊(zǐ)妹 撮(zuǒ)弄 鼓腮(sāi)不语 C: 亲(qìng)家 漱(shù)盂 筵(yán)席 揉(róu)揉肠子 D: 银箸(zhù) 巾帕(pà) 砒(bǐ)霜 别处游逛(guàng) |
8、 | 下列各项中按要求变换句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变换成反问句:难道我能不高声赞美白杨树吗?B: 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变换成被动句:我被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 C: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变换成感叹句:松鼠一定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 D: 人们不是常说“事实胜于雄辩”吗?变换成陈述句:人们常说“事实胜于雄辩”。 |
9、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B: 此刊发表的文章,字数必须控制在5000字以内,为了精简字数,我不得不对文章略加删改一些。 C: 最近,市政府为塑造无锡良好的城市形象,大力推行文明用语,此举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D: 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在高手如林的雅典奥运会上,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 |
10、 | 选出字音字形完全正确一项( ) A: 窠巢(kē) 拙拙逼人(duō) 匿笑(nì) 吝啬(lìn) B: 黄晕(yūn) 欹斜(qī) 热忱(chén) 狭隘(aì) C: 嗔怪(chēn) 怂恿(sóng) 莅临(lì) 白颧鸟(guàn) D: 干涸(hé) 蹒跚(pán) 坍塌(tān) 秕谷(bǐ)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1 )用“/”划分前两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划两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2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李白听闻友人王昌龄被贬谪,写下了这首怀念友人的诗。 B: 首句写景,点明暮春的时令,借漂泊无定的杨花和啼声悲切的子规,寓飘零悲伤之感,可以说是融情入景。 C: “闻道龙标过五溪”一句中的“龙标”与标题中的“龙标”同指地名,即王昌龄谪贬之地。“过五溪”,可见友人旅途之艰辛,贬谪之僻远,暗含对朋友被贬谪遭遇的同情。 D: 三,四句中,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表达了作者对好友的关切与安慰。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仲淹掌学 ①读书寝食 ②诘之 ③适疲倦 ④ 其人亦妄对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出题使诸生作赋,必先自为之,欲知其难易。( 3 )从上文来看,范仲淹在教育学生时体现出了哪些好品质? |
①谁也不曾料到,2019年夏天,一部起先不被看好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完成逆袭,成为电影暑期档的一匹“黑马”。这一版的哪吒,堪称“史上最丑”,龇牙咧嘴,斜眼坏笑走路吊儿郎当,活脱脱一个举止乖张的不良少年。但也正是这个哪吒,保护父母,对抗天命,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赚足了观众的眼泪。影片的逆袭也促使人们思考:如何创造“新经典”“新时尚”?
②创造“新经典”“新时尚”, 。作为演绎经典的国漫作品,《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在于它善用文化瑰宝,继承优秀传统基因。影片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丰富而精巧。看守哪吒的两只结界兽,面部神似三星堆青铜器;隽永的中国山水长卷,变成了哪吒修身养性、打怪升级的虚拟世界。想当年,新中国成立后拍摄的动画片《大闹天宫》,在国际上获奖无数,其成功的根源也正在于依托了经典名著《西游记》。前不久,“画壁·一眼千年”时装秀在巴黎时装周亮相,融入敦煌壁画中将军铁衣、西域胡笙胡舞等多种元素设计的服装,惊艳了全场。
③传统文化绝不是故纸堆里打捞出来的“旧古董”,而是能够融入当代的“活化石”。近年来,从历史风烟中款款走出的汉服,经过一些改良,符合了当代人的审美标准,在新时代重新焕发出光彩。《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形象的颠覆,是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情感诉求、工作压力等多个层面深度融合的结果,充分体现了当代青少年自我奋斗的人生观和突破自我、成就他人的时代价值。“最丑”的哪吒,却最接地气。影片编导把无所不能的“神”还原为一个“人”,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因此,创造“新经典”“新时尚”,要与时俱进,满足当代人的心理需求,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④当然,创造“新经典”“新时尚”,还须对传统保有虔诚与敬畏的态度。梁启超曾说:“我希望我们可爱的青年,第一步,要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从中足见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对传统文化要心怀虔敬,失去这种虔诚与敬畏,一切创新都将失去底气而行之不远。可见,挖掘传统文化的宝贵价值,彰显传统的时代意义,绝不能伤害民族文化的根本要义,更不能数典忘祖。
⑤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又富于时代气息的“新经典”“新时尚”,有其重要的社会价值。它们能促使国人更认真地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取材于传统而又具有时代生命力的“新经典”“新时尚”,必将成为一股催人奋进的动力,激励我们满怀信心地走向未来。
( 1 )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在第②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单位的院子里种了不少花,有玉兰、海棠、碧桃、榆叶梅……每当春天到来,花开之时,树下、花边总少不了赏花者。人们常说,最美人间四月天。想来,春天里那些盛大的花事,无疑是最美的四月天里最绚丽的一道风景。
不过,于我而言,眼前的此般花景再美,却不及记忆里的“那一朵”亲切。因为,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说起来,这种花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它们广泛地种植于祖国大地上,每到春天,花开之处,仿佛一片金黄色的海洋。那满世界的金黄,浓得化不开的金黄,让人震撼,难以忘记。天南海北的人们,不远千里赶赴一处处花海,只为陶醉于那一望无际的灿烂的金黄。这种花,就是油菜花。
一直以来,我总认为油菜花是一种很特别的花。因为在我心中,没有一种花比油菜花更具有故乡的意味了。这不仅是因为我出生并成长的地方盛产油菜花,它承载着我对于家乡和童年的美好记忆,更是因为油菜花朴实平凡的气质,与“故乡”这个字眼最为贴切,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故乡景,故乡事,乃至故乡人。
即便你从未亲眼见过生命力旺盛的油菜花,从未置身过油菜花海中,光从那些图片里,你也可以发现,油菜花的遍野之处,从来不是一方阳台、一处庭院、一所公园,而是连绵起伏的大山脚下,阡陌交错的田埂之上,河网密布的水乡岸边,白墙黛瓦的房前屋后……漫山遍野盛开的油菜花,这不正是我们最常见的家园的模样,不正是最典型的乡土中国的图景吗?
如果说有些花天生只可欣赏的话,那么油菜花则天生就是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它沾满了生活的烟火气。当有些花正在得到人们的精心栽培、呵护之时,与油菜花的命运相关的,却永远是田间地头的播种、收获,是水乡垛田间的摇橹穿梭,是房上屋顶的缕缕炊烟,是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是故乡的生产与生活,农事与家事。
而油菜花又像极了故乡的那些人。普通、平凡、质朴,但明亮、健康、泼辣、热烈,长成了一片明媚与灿烂。故乡的那片油菜花,总会让我想到,从这里走出的著名作家汪曾祺的小说《受戒》里那个活泼直率的小英子,还有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柳堡的故事”里那淳朴可爱的二妹子。这些故乡的他(她)们身上,有着原生态的美,自然的美,乡土中国的美。可惜的是,当我们身处其中的时候,常常会因为太熟悉、太常见,以至于熟视无睹,往往只有在身处异乡之后,再回望他(她)们时,才会越发感觉到这种美好。
如果每一种花都有“花语”,我想,油菜花的花语就是——故乡。
(作者:舒翼,本文有改动)
( 1 )本文的题目很具艺术性,请作简要分析。走近书籍,我们丰富了知识,受到了精神上的熏陶;走近自然,我们学会了平等,受到了思想上的启迪;走近生活,我们收获了感动,受到心灵上的震撼;走近古人,我们穿越了时空,受到灵魂上的洗礼……
请以“走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②文中最好灵活运用相应的表达方式或修辞手法,以表达自己真切的体验与感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