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关于这件事的具体详情,我以后再告诉你。B: 大学生们远赴贵州山区大石小学支教,经过他们的努力该校办学状况有了提高。 C: 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D: 材料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增长10%。 |
2、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静谧(mì) 虐杀(niè) 计较(jiào) 苦心孤诣(zhǐ)B: 嫌恶(wù) 活泼(pō) 简陋(lòu) 随声附和(hè) C: 膝盖(qī) 忏悔(chàn) 别墅(shù) 言简意赅(hái) D: 惊惶(huáng) 惩罚(chěng) 装订(dīng) 杀鸡儆猴(jǐng) |
3、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油光可鉴 冥思瑕想 繁花似锦 海誓山盟B: 千山万壑 盛气凌人 期期艾艾 美不胜收 C: 正禁危坐 拖泥带水 诚惶诚恐 花团锦簇 D: 器宇轩昂 风云突变 不可名壮 颔首低眉 |
4、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未消除,使西方主流文化价值受到普遍质疑,引发了人们对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大兴趣。B: 据调查,当今世界,近二百个左右的国家的青少年正在通过网络、影视等媒体来认识生活,由此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思考并确认自己与社会的关系。 C: 巫山的红叶,如霞似火,溢彩流丹,是一道最美的秋季里的风景线。 D: 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完成,凝聚着广大科技工作者、航天员、干部职工和解放军指战员的心血。 |
5、 | 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托尔斯泰眼睛表情的丰富,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 B: “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做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这两个句子都是疑问句,但前者是设问句,后者是反问句。 C: “老师对父母远在他乡打工的我的关怀,如润物春雨。”解说:“老师如春雨”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D: 表达要得体,就要注意恰当使用礼貌用语。比如到别人家做客,应用“拜访”;宾客到自己家,应用“光临”。以书面形式提意见和建议时,应说“我的这些看法并不成熟,请批评指正。” |
6、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的名句,诗人登上了哪座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 A: 黄山 B: 泰山 C: 华山 D: 衡山 |
7、 |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贻误 显郝 莫明其妙 锐不可当B: 风糜 斑驳 迥然不同 打报不平 C: 绮丽 踊跃 碌碌无为 忍俊不禁 D: 决择 精髓 无精打采 受益非浅 |
8、 |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海外网文章指出,如今有的领导干部喜欢到处卖弄笔墨,其实胸无城府 , 让人联想起鲁迅笔下那些不学无术、附庸风雅的“清国留学生”。 B: 在读书汇报会上,张山同学旁征博引,断章取义 , 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C: 她喜欢收藏,买了不少关于古玩鉴定的书,到各地去按图索骥 , 结果收回来的东西多而杂。 D: 从楼市表现来看,几个品牌房企业心领神会的降价方式可以被称作“多形态营销”手段,但不可否认的是绝大部分房企实际上都在“以价换量”。 |
9、 | 下列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B: 《卖油翁》作者是欧阳修,号醉翁,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编撰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孙权劝学》就选自其中。 D: 岑参,唐代边塞诗人,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与高适并称“高岑”。 |
10、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爷爷一辈子规规矩矩种田,是个安分守己的庄稼汉。 B: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肆无忌惮的掠夺我国的财富和资源,犯下了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 C: 不是你俩还有谁!这班上就数你们最爱造谣生事,搬弄是非。 D: 本刊将洗心革面 , 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平攀登。 |
古诗文阅读。 (唐)王昌龄 (唐)李白 B: 朋友离别在即,可王昌龄却说“送君不觉有离伤”,未免让人觉得 有些薄情寡义。 C: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前两句旨在点题,引出了相互惜别的人物、地点、时令和友人要前往的目的地。 D: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两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李白在楼前久久伫立,目送孟浩然乘船顺流而下,渐行渐远,船上的白帆逐渐消逝在遥远的水天相接处。 ( 2 )虽然两首都是离别诗,但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分别指出。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 1 )甲、乙两文皆写于________(朝代)时期。甲文选自课文________,乙文的作者是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3 )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和( )A: 甲、乙两文都是作者写给朋友的书信。 B: 甲、乙两文的创作都与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 C: 甲、乙两文在写景时皆采用了“由总到分再到总”的顺序。 D: 甲、乙两文在写景时运用了或比喻、或拟人、或借代的修辞手法。 E: 甲、乙两文在写景时皆通过对声音的描绘来烘托内心的喜悦之情。 F: 甲、乙两文皆卒章显志,饱含对友人的劝勉之意。 |
生命啊,生命
①“生命”这个词人人都懂。可是,真正使我懂得“生命”并使我内心受到震撼的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
②秋日的一天,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忽见山坡上满目枯黄中有一抹醒目的翠绿。定眼看时,原来是几簇野花,长得蓬蓬勃勃的。我叫不上名字。细看剑状的叶子泛着油光,在花的四周片片竖起。有的根部还长出一枝和叶片同样翠绿油亮的茎来,茎的顶端是一束淡蓝色的花蕾。我想,名苑华园之外并非皆下贱之物,这生长于荒郊野外的无名花不正在一片肃杀中独领风骚吗?世间万物风流百代的岂只是“金枝玉叶”?我忽而想起我的花瓶来,便信手采了几根花蕾,回家后把它插在瓶里。
③每天照样上学,放学;每天匆匆做作业,复习功课,只是偶尔瞥一眼桌角那瓶中的花蕾,它好像不愿开放,一副很疲惫的样子。这样不觉过了十几天,等我再瞥它时,哎呀!它已经蔫了!我这才猛然想起,那天插到瓶子里时根本就没有给它加水!我不禁感到歉然。不过,我庆幸我没有把这花蕾扔到窗外去,因为奇迹就在这几天以后发生了。
④一天清晨起来,我只觉有一缕馨香幽幽袭来,猛一转头,顿时惊得目瞪口呆——桌角花瓶里,那早被我遗忘的无名花悄悄开放了!蔫得成了黑蓝色的皱巴巴的花瓣间露出一星花蕊,有的已经干瘪,却仍紧紧咬着同样干瘪的枝头不甘落下。整束花不见一丝绿意。蜷曲的黄叶默默地守护着复生的花朵,犹如一息尚存的士兵在曙光中高举着那遍布弹痕的、神圣的战旗!
⑤生命啊,生命!
⑥我的血猛地躁动起来。一种从未有过的愧疚疯狂地咬啮着我的心。二十天啊,它没有得到一滴水的滋润,这个身受重伤的生命却至死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把最后的微笑和温馨留给这个世界。
⑦我怀着沉重的心情,虔诚地给它浇灌了水,这如饥似渴的水。我在无言中心里涌起一种感奋,一种冲动:啊,生命!一介小花尚能如此,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又该如何呢?
( 1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材料一】“罗沃德的束缚,至今仍在你身上留下某些印迹,控制着你的神态,压抑着你的嗓音,捆绑着你的手脚,所以你害怕在一个男人,一位兄长——或者父亲或者主人,随你怎么说——面前开怀大笑,害怕说话太随便,害怕动作太迅速,不过到时候,我想你会学着同我自然一些的,就像觉得要我按照陋习来对待你是不可能的,到那时,你的神态和动作会比现在所敢于流露的更富有生气更多姿多彩。我透过木条紧固的鸟笼,不时观察着一只颇念新奇的鸟,笼子里是一个活跃不安不屈不挠的囚徒,一旦获得自由,它一定会高飞云端。你还是执意要走?”
——选自《简·爱》第十四章
【材料二】“女人一般被认为是极其安静的,可是女人也和男人有一样的感觉;她们像她们的兄弟一样,需要运用她们的才能,需要有一个努力的场地;她们受到过于严峻的束缚、过于绝对的停滞,会感到痛苦,正如男人感到的一样;而她们的享有较多特权的同类却说她们应该局限于做做补丁、织织袜子、弹弹钢琴、绣绣口袋,那他们也未免太心地狭窄了。如果她们超出习俗宣布女人所必需的范围,去做更多的事、学更多的东西,他们因而就谴责她们,嘲笑她们,那未免太轻率了。”
——选自《简·爱》第十二章
【材料三】NBC新闻访谈节目《与媒体见面》, 3月13日连线了《纽约时报》科学与健康记者麦克尼尔。在谈及新冠病毒疫情给人们带来的不便时,节目主持人发问,中国抗疫期间“似乎缺少西方式自由”。
对此,麦克尼尔不假思索地答说:“我们所珍视的是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但倘若没有生命,其他两种权利无从谈起”。
麦克尼尔还向主持人介绍世卫组织所总结的中国抗疫经验,那就是“必须拯救生命”。尽管这会暂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可能会失去工作、收入。
他条理清晰地介绍了中国的疫情防控,从如何隔离到彻底打破传播链,及如何保护医院资源不崩溃,与美国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他解释说,中国的封城只是为了落实主要措施而做准备,最终目的是为了抗击疫情,不断地检测、检测、检测,从而找到病毒。他还向主持人科普了方舱医院,并不是外网抹黑的“集中营”,这一体系竭尽所能地确保医疗系统不崩溃。
麦克尼尔表示,倘若医疗系统崩溃了,医生会被迫决定让谁活着让谁死亡,比如现在的意大利,“我们美国很快也会这样”。
【材料四】人的抗疫实践,既要受外在尺度的制约,还要受人自身内在固有尺度的支配,而这一内在尺度就构成了人在抗疫实践中所必须坚持的基本价值原则。价值原则体现着人权原则、人道原则。这一原则有着丰富的内容,呈现出立体式的阶层结构。价值原则的基础层次是人的生命权、健康权,在其上是人的其他权利如发展权以及民主自由等权利。但这些权利显然要受到人的生命权、健康权的制约和支配。或者说,人的生命权、健康权是第一位的,具有至高无上性。没有了生命权,其他所谓的人权如民主权、自由权等便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换言之,我们为什么要和新冠肺炎病毒作殊死搏斗?是因为这一病毒危害到了人的根本利益,对人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因此,抗疫的价值原则在根本上要求我们必须首先确保人的生命权、健康权,简言之,就是要尽力减少感染率、致死率。而为了确保人的生命权、健康权,就要严格约束和限制人的其他权利,包括停工停产和上街聚会等。须知,病毒不讲政治、不讲国别。在病毒面前,谁越自由,病毒就会越不放过谁;谁越不受约束,病毒就越会找上门来。我们不能为了一时的享受,为了个人的经济等利益而去追逐纯粹的自由。这种以盲目的无所谓的态度对待新冠肺炎疫情的做法,实际上是对价值原则的践踏和违背,也是在侵犯更多人的生活工作娱乐的自由权,侵犯的是更多人的健康生命权。
【材料五】口罩变成公众常备用品源于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那场瘟疫导致全球约2000万人死亡。疫情蔓延期间,各国强制民众戴口罩。美国也不例外。在费城,大街上竖起告示,写着“吐痰等于死亡”等警示语,马路上的行人都会戴上购买或自制的口罩。在旧金山,市政府联合一些组织刊登联合声明,告诉人们口罩对流感有99%的抵抗力。不过,即便疫情带来巨大损失,戴口罩的要求在当时依然遭遇巨大的反对声,很多人认为这有悖于美国人对自由和个人主义的信仰。
( 1 )“材料一”中的这段话是谁说的?材料开头提到“罗沃德的束缚”,请说说简·爱在罗沃德学校遭遇了什么冤屈?示例:“鸟”,指的是向往自由、追求独立、对外面世界充满好奇的简·爱。
( 3 )夏洛蒂·勃朗特曾把自己写的诗寄给诗人骚塞。骚塞在回信中毫不客气地对她说:“文学不是妇女的事业,也不应该是妇女的事业。”请结合整本书内容以及“材料二”,阐述《简·爱》在当时欧洲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原因。
性质 |
造成的影响 |
|
简·爱追求的自由 |
改变自己的命运,获得尊严和独立人格 |
获得了一份属于自己的有尊严的爱 |
疫情下西方人的自由至上思想 |
① |
② |
要求:(1)补充横线上的内容;(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 600 字; (3)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