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狼》《鸽异》都出自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 B: 韩愈、柳宗元、李白、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被称为“唐宋八大家”。 C: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有吃月饼、赏明月、家人团聚等习俗。 D: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汉阴”是指汉水南岸,由此可知,“益阳”原指益水北岸。 |
2、 | 下列各选项中,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每当遥想过去,我就会浮想联翩。B: 他秉公执法,不循私情不怕报复,他那坦荡如砥的胸怀令人肃然起敬。 C: 那老头昂着光彩熠熠的秃脑袋,走进巷子里去了。 D: 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
3、 | 对《我爱这土地》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 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
4、 | 依次填入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没有精细、严格的科学精神,________不能取得科学成就。________精字当先,严字当头,精密地推理论证,精细地测量计算,精确地搞好实验,________能在科学规律面前获得“自由”。 A: 因此 只要 就 B: 就 只要 有 C: 就 只有 才 D: 因此 只有 才 |
5、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亲友相见的无奈。 B: “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 “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亲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 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
6、 |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由于总统查韦斯逝世,在国际社会引起了不小的波动,使委内瑞拉国内形势成为焦点。B: 李安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斩获85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C: 刘翔、李娜、孙杨等,这一个个闪亮的名字在原本难觅中国人身影的领奖台上大放异彩。 D: 公款大吃大喝现象越来越隐秘的根本原因,是党内某些同志心中没有百姓利益造成的。 |
7、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咱们的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一看就是不毛之地 , 应该得最高分。 B: 建筑工地上机器轰鸣,人声鼎沸 , 好一派热闹的场面。 C: 在新形势下,我们更应该不断学习,见异思迁 , 积极进取。 D: 大扫除时,有的同学拈轻怕重 , 挑肥拣瘦。 |
8、 | 对横线处选填汉字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端(祥详)判断:“祥”有“吉利”的意思,“详”有“详细”的意思,所以横线处应填“详”。B: 妥(帖贴)判断:“帖”有“稳当”的意思,“贴”有“粘合”的意思,所以横线处应填“帖”。 C: 格物知 (至致)判断:“至”有“到”的意思,“致”有“获得”的意思,所以横线处应填“致”。 D: 重蹈辙 (复覆) |
9、 | 下列填入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周星期日,我们几个同学一起愉快地游览了久负盛名的小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虽然天气溽热,大家却兴致勃勃地游览了每一个景点 B: 碰巧,遇上阴雨天,给大家增添了一番在雨中游览的情趣 C: 尽管雨未停过,大家还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个大概 D: 碰巧,下了一场雨,虽是别有一番情味,但我们都淋成了落汤鸡 |
10、 |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 B: 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 C: 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 D: 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 贺(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 1 )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曲名,“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 诗人用秾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 C: 诗中的三、四句没有直接描写双方交战的激烈场面,“塞上燕脂凝夜紫”描写了塞上的泥土在晚霞的映照下凝成胭脂色,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 D: “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到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 2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画面感极强。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发挥想象,进行简单的描写。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桑怿,开封雍丘人。举进士,再不中,去游汝颍间,得龙城废田数顷,退而力耕。岁凶,汝旁诸县多盗。怿白令:“愿往来里中察奸民。”因召里中少年,戒曰:“盗不可为也!吾在此,不汝容也!”少年皆诺。里老父子死未敛,盗夜脱其衣。里老父怯无他子不敢告县裸其尸不能葬。怿闻而悲之,然疑少年王生者。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明日遇之,问曰:“尔诺我不为盗矣,今又盗里父子尸者,非尔邪?”少年色动,即推仆地缚之。 授郏城尉。天圣中,移渑池尉。岁余,改授永安县巡检。枢密吏谓曰:“与我银,为君致阁职。”怿曰:“用赂得官,非我欲,况贫无银!有,固不可也。”吏怒。怿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多此类。 始居雍丘,遭大水,有粟二廪,将以舟载之。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之。见民荒岁,聚其里人饲之,粟尽乃止。怿善剑及铁简,力过数人,而有谋略。遇人常畏,若不自足。其为人不甚长大,亦自修为威仪,言语如不出其口。卒然遇人,不知其健且勇也。 ( 1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即推仆地,缚之(捆绑)B: 移渑池尉(调任) C: 岁凶 , 汝旁诸县多盗(不吉利) D: 见民,走避溺者(跑,逃跑) ( 2 )对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里老父怯/无他子/不敢告县/裸其尸/不能葬 B: 里老/父怯无他/子不敢/告县裸其尸/不能葬 C: 里老父怯/无他/子不敢告县/裸其尸不能葬 D: 里老/父怯无他子/不敢告县/裸其尸/不能葬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见民荒岁,聚其里人饲之。 ②用赂得官,非我欲,况贫无银!有,固不可也。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客家人与柏树
①客家人很喜爱柏树,客家人的居住环境离不开柏树。只要留意, 不难发现, 凡是客家人居住的村庄,及村庄周边的庙宇、社坛、寺庙、祖祠必有虬干曲枝的参天柏树。据说,我们客家人的祖先从中原南迁时, 携带之物除了公鸡、母鸡之外, 还捎带了各类树种、树苗, 树种、树苗中便有柏树。
②客家人很喜爱柏树, 客家人的文化生活离不开柏树。客家人常爱把“柏”与“百”相联系。只要留意, 但凡客家人操办的红白喜事, 许多对联都与“柏”(百)有关。如:祝寿的就有“柏翠松苍,人寿年丰”、“柏节松心宜晚翠,童颜鹤发胜当年”、“童颜鹤发寿星体,松姿柏态古稀年”、过年的就有“岁寒松柏茂,春暖杏花红”、结婚的就有“松柏常青,百年好合”、造新屋乔迁新宅的就有“凤舞鸾飞龙吟虎啸,竹苞柏茂枝秀兰芬”、纪念或悼念先人或革命烈士的就有“松柏长春, 永垂不朽”、“一生献忠心南山松柏常苍翠, 九天含笑意故园桃李又芳菲”……至于有关“柏”(百)的诗词、文章、歌曲、书籍就更加不胜枚举了。
③客家人很喜爱柏树, 客家人的乡土民俗离不开柏树。客家人向来崇尚真、善、美, 而柏树就是真、善、美的化身。客家人总是希望总能有“五星” (指福星、禄星、寿星、吉星、喜星) 相照相伴, 而这“五星” 都分别寄托在北斗、蟠桃、仙鹤、松树、柏树、瑶池、南岳(南山)、椿萱、芝兰、桂兰、青鸟等等的身上。这其中的柏树, 也就有了长命百岁、百年归老、百子千孙、白头到老、百年好合、百病消除等多种含意。因此,客家人的迎亲嫁娶、乔迁志喜、庆贺寿诞、摆满月酒、逢年过节甚至办丧事都要折一些柏枝柏叶挂在门楣上, 以示吉利。有的客家乡村至今还保留、沿袭着除夕晚用柏叶煮水洗澡的传统, 谓之洗涤旧年秽气, 也有用柏水沐浴能益寿延年之说。
④客家人很喜爱柏树, 尤喜爱柏树的精神与风格。柏树是四季常青的乔木, 木材质地坚硬, 是建筑的上好材料。用柏树锯糠制成的卫生香, 格外芬芳, 令人心旷神怡。柏树生长在村庄里、寺庙旁、高山上, 不怕骄阳酷暑,不怕严霜寒雪,不怕狂风暴雨, 不怕雷鸣电闪,无忧无虑地顽强生长, 潇潇洒洒地活上百年、千年……客家人爱的就是柏树无私奉献的精神与顽强不屈的风格。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那么,大陆为什么会移动呢?科学研究证明,原因在地球的内部。
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地壳的厚度在海洋下约为7.2公里,在陆地大约为40公里。地壳下面是地幔,其厚度大约为2865公里,地幔下面是地核——2270公里厚的熔铁外核和直径大约为2400公里的内核。内核温度虽高,但压力巨大,所以仍呈现固态。
到目前为此,大部分人仍认为,地球上大陆移动(也称大陆漂移)的原因在于地幔上部产生的热对流,而热源是由地幔中的放射性元素蜕变而产生的。但是最新研究成果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美国科学家通过使用金刚石和钻枪模拟地核压力的实验,并用钻石、红宝石、激光束和特殊子弹时铁加压和升温,模拟确定铁在地核压力下的熔点,得出结论认为:地核温度为6880℃,不仅较以前人们认为的2700~3700℃要高几千度,而且较太阳的表层温度5760℃还高。而以前对地核温度的估计,是根据对地幔的熔岩进行温度测量后使用类推法而得出的。新的实验说明,形成被称作大陆漂移或板块构造的地表滑动的热源是地核,而不是地核上面的地幔。这就是说,使大陆移动并产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动力来源于地核。这给我们研究地球运动的规律提供了新的线索。
新计算的地核温度说明,地幔和外核的中间地带的作用就像一个压力锅,它使绝大部分地核热量不能释放出来,但却又允许少量热量溢出,使地幔在称作热对流的过程中缓慢沸腾,在沸腾时热岩石上升,冷岩石下沉,从而引起地壳的运动,造成大陆移动并产生地震和火山的爆发。也就是说,地球上大陆移动的原因是由于整个地幔的对流。新计算出的地核温度还说明,这个高温不可能由放射性元素蜕变而产生,而是46亿年前地球形成时由气体、尘埃和大块物质的碰撞而产生的,这些物质组成了早期的太阳系。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以“有一种 值得珍藏”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3)书写认真,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