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韶关市田家炳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B: 《西游记》描写了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作品中塑造的孙悟空号称美猴王和齐天大圣,他桀骜不驯、敢作敢当、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幽默,深深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C: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D: 《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马(慧骃)国等地的经历。
2、下列语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这个大家庭里,自私自利、见异思迁的人是不受欢迎的。
B: 漫画往往用让人忍俊不禁的画面暗寓犀利的讽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C: 峨眉山的猴子,或相依相偎,或交头接耳,或追逐嬉戏,情态各异,栩栩如生
D: 林清玄在浪漫至真的文字中融入超然的禅趣,创作出的文化散文耐人寻味
3、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的《朝花夕拾》描述往事,既有温情与童趣,又夹杂着理性的批判。
B: 《西游记》是一部有趣的书,作者罗贯中以唐玄奘取经故事为艺术材料创作的神魔小说。
C: 王明捧着一幅字画送到李老师跟前说:“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请您笑纳。”
D: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本书,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一项是( )
A: 甲骨文不仅是世界的文化瑰宝,更是中国的文化财富。(修改:将“世界”和“中国”位置调换)
B: 食物总有互相抵触发生反应的时候,所以牛奶中切忌不要添加果汁等酸性饮料。(修改:在“食物”前增加“因为”)
C: 大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昨日已盛大收官。截至目前,该剧全网播放量逼近大约300亿。(删掉“逼近”或者“大约”)
D: 当雪花随风飘舞时,令我看到它正以一种独特的美装点着这个世界。(修改:将“令”删掉)
5、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一碧万顷 鳏寡孤独 恃才放犷 忧谗畏讥
B: 豁然开朗 塞翁失马 辗转反侧 落英缤纷
C: 觥筹交错 箪食壶浆 老骥伏历 泯然众人
D: 披坚执锐 物事人非 一鼓作气 因势象形
6、

下列字形和加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巅狂 能(chěng) 眼花缭乱 乎不同(jǒng)
B: 怂勇 补(jiào) 萎缩不前 而不舍(qiè)
C: 惩诫 机(zhù) 义愤填赝 序井然(zhì)
D: 恍惚 舞(xuán) 低回婉转 九连环(qū)
7、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学期开始了,我校初一学生大约有600个左右。(“大约”“左右”删掉其中一个)
B: 我们只有掌握了扎实的语文基础,就能更好的学习其他学科。(把“掌握”改为“掌控”)
C: 军训态度的好坏,决定了汇操比赛的成功。(把“成功”改为“成败”)
D: 春天的松山湖,风景秀丽,是游玩的好季节。(“春天”“松山湖”对调位置)
8、下面是某同学在电话中对朋友说的一段话,选出没有语病的句子( )

①你马上立即给我校文学社刊写篇稿子吧!②同时,还要请你发挥同学积极投稿。③来稿文体不限,提倡创新,以不少于600字左右为宜。④文章写好后务必交到校刊编辑部。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生活教会我认识了桥:与水形影不离的过河的建筑。
B: 闵贞擅长山水,花鸟绘画(“扬州八怪”之一),尤精写意人物,笔墨奇纵,简练自然。
C: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
D: 许多扬州人都能随口吟出杜牧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10、

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和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乳(chòu)未干 (mò)地 祖 为富不
B: 声匿迹 黄(yùn) (nòng)堂 不及防
C: 头晕目(hè) 戏 (xuè) 名其实
D: 马功劳 (yé)揄 (zhuì)学 苦心孤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柳枝词

(宋)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津,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注】①亭亭:高高耸立的样子。②画舸(gě):即画船。③半酣:半醉。

( 1 )诗中短语“烟波与风雨”一语双关,请写出你的理解。
( 2 )这首诗从多个不同角度表现离愁别恨,试选择两个角度进行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 1 )下列画线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 浩浩汤( tāng )
B: 远山( xián)
C: 互相轩( miǎo)
D: 泠作响( líng)
( 2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朝夕阴 ②或异二者之 ③猿则百叫无斯人,吾谁与归?

( 3 )翻译句子。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4 )在景物描写方面,甲段主要从视觉角度进行描写,突出洞庭湖的景色 特点。乙段则从视觉和 角度进行描写,体现从富阳至桐庐沿途 的特点(用原文作答)。

( 5 )乙文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景色以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甲文作者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之后的种种“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人究竟比机器强在哪儿》(张贺)一文,回答小题。

2016年3月15日下午,李世石与人工智能计算机程序AlphaGo(阿尔法狗)对战第五局,最终李世石投子认输。这场举世瞩目的围棋对战以人工智能对人类4:1的结局落下帷幕。

以往人们认为“机器只会计算不会学习”“计算机只能听从人类的指令而不会创造”,如今在AlphaGo的胜利面前,这些说法不攻自破。学习、思考、创造不再是人类的专利,计算机完全可以具备这些被视为人类专属特征的能力。在可预见的未来,只要是机器能完成的工作将全部由机器担任,哪怕是传统意义上被人类视为独占领域的创造性工作,如音乐、小说、诗歌等也不可能幸免。这样说并非耸人听闻,实际上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学家已经使计算机学会了自主创作乐曲,模仿巴赫、莫扎特、肖邦风格的“古典音乐”,就连资深乐迷都难辨真伪。IBM的工程师教会了一台名为WATSON的电脑自创菜谱,其食材和组合方式、烹制方法均是人类从未想过的,据品尝过的人说“味道不错”。

如果90%的工作都能由智能机器代替人做,那么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人究竟比机器强在哪儿呢?

尽管人工智能未来会极其强大,但有一个环节取代不了,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互动。这个世界的所有问题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人与物的关系问题,一类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工智能擅长解决前者,而后者只能靠人自己去解决。举个例子,在今年2月武汉的一场人才招聘会上,有位老父亲替大学生儿子去应聘。很显然,不管这个大学生如何优秀,用人单位都不太可能考虑聘用他。因为除了工作能力,用人单位还看中其他素质——理解力、沟通力,认真、坚韧、献身精神这些对团队成功至关重要的素质必须在面对面的交流中才能感知与评价。

计算机写出的乐曲再美妙、人工智能烹制出的美食再可口,也很难给人情感上的触动,因为其背后缺了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人。能激发人的欲望、情感、想象和创造的最终是人而不是机器。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人工智能可以解决“从一到无穷”的问题,而人所要解决的是“从零到一”的问题。没有“从零到一”这个环节,就不会有“从一到无穷”的发展。人工智能能“解决问题”,但“提出问题”仍旧是人类的特权。

人究竟比机器强在哪儿?答案也许就是:人有人性。人性是推动人类超越自己的内在动力。因此,未来最具创造力的人和民族一定是在人性的丰富与深刻程度上领先的人和民族。

在李世石与AlphaGo的世纪对战中最让人感动的一个段子是,电脑:“你明知一定会输给我,为什么还不投降?”人类:“笨蛋,因为我是人啊。”

( 1 )通读全文,概括出作者认为人比机器强的3点表现。

( 2 )体会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准确性。

在可预见的未来,只要是机器能完成的工作将全部由机器担任,哪怕是传统意义上被人类视为独占领域的创造性工作,如音乐、小说、诗歌等也不可能幸免。

( 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在可预见的未来,学习、思考、创造等人类专属特征等能力,机器也可以具备。
B: 人工智能不仅能提出“从零到一”的问题,也能解决“从一到无穷”的问题。
C: 在未来,越能推动超越自己内在动力的人和民族是越具创造力的。
D: 人类不服输的原因是,人类认为失败是暂时的,最终能战胜智能机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石头里的春暖花开

葛 闪

⑴洛宁十一岁,是云南山区的一名小学生,皮肤微黑,身形孱弱,沉默寡言,喜欢独处,是同学们眼中最“怪”的同学,平时课堂内外,谁都不愿意和他交朋友。同样,他也是我到偏远山区支教以来,见过的最不合群的学生。

⑵几个月前,洛宁上学的时候,背上背负的,除了一个书包,凭空多了一个口袋。口袋里面,不知道装着什么东西,鼓鼓囊囊的,看来颇有重量。要不然,洛宁背着的时候,脸上怎会有吃力的表情?

⑶上课的时候,洛宁就把口袋轻轻放在课桌下面。下课的时候,洛宁就把口袋背上,在小小的操场上转圈。到底是什么东西,居然能让洛宁整天将它负在背上?班上的学生都想打破这个砂锅,揭开谜底。

⑷也有同学去摸过,硬梆梆的,有棱有角,从手感上判断像是石头。但是,洛宁总不会傻到把石头当作宝贝整天背着吧。不管是学生们,还是做老师的我,每当向洛宁问起这件事情的时候,洛宁总是不发言语,只是低着头耸着被冻得红彤彤的鼻子。其实,有同学曾经试过去打开口袋,但平时很老实的洛宁,就会像是一头发怒了的小狮子,让大家不得不罢手。

⑸又过了一段时间,时值严寒,洛宁的口袋也变大了,里面的东西也装得更多了。似乎口袋里面的东西,是遵循着一定的时间规律而变大变多的。

⑹洛宁口袋里的秘密,终究没有敌得过同学们的好奇心。那次,洛宁没有拗得过好几个同学的强行“合力”,被按在了桌上。口袋被打开时,滚落出的一块又一块冰冷坚硬的石头,让同学们都惊呆在原地——任是谁也没有想到,洛宁整天背负着的口袋里,装的居然真是石头?

⑺眼前这个瘦弱到让人心疼的孩子背后,却有着任是谁听了也会落泪的背景:6岁那年,洛宁的父亲患病离世,这对本就贫困的家庭无异是雪上加霜。天塌了,洛宁母亲就用瘦弱的肩膀撑起了这个家:她每天上山砍柴到集市上去卖,还要替别人做挣不了几个钱的手工活,还要割猪草喂养唯一的一头猪,还要洗衣做饭。洛宁很懂事,只要从学校回家,就争着为母亲打理一切。日子本来可以这样即使贫苦却也不失幸福地度过,但命运就这么无情残酷——去年的一天,洛宁的母亲遭遇车祸:命是捡了回来,人却瘫痪了。

⑻几天后,我买了点东西,趁着上午没课的空当,独自来到了洛宁的家里。一来,看望一下洛宁的母亲;二来,我更想从他的母亲口中得知,到底是什么原因,竟然会让洛宁整天背着石头上学?

⑼我告诉她洛宁优异的学习成绩和近来的情况。当我向她提及洛宁背石头上学的奇怪之举,她的眼泪顿时簌簌落了下来:原来,自从她瘫痪后,洛宁除了在学校,其余的时间都在家中服侍母亲。小伙伴喊他去河边看老黄牛,他没有时间;邀他去田野里放风筝里,他抽不开身。因为他要接替母亲的“工作”——砍柴,烧水,做饭,洗衣服,喂猪……一天,她因为渴急了,把手伸向离床头不远的热水瓶,结果却烫伤了自己。洛宁放学回家,看到被烫伤了的母亲,心像被无数把刀狠狠地剜了一般,痛入骨髓。他怕在以后的日子里,若是自己不在家,母亲不知道还会发生其他什么事情。于是,洛宁当即便决定:以后的每一天,他都要背着母亲上学。尽管母亲再怎么劝阻,洛宁还是坚定自己的想法。从那时起,他便开始背着石头上学了。

⑽我的心里陡然被濡湿了。但我同时亦很奇怪,洛宁想背着母亲上学来照顾她,但他的背上,却怎么永远是一袋石头?

⑾洛宁母亲看出我心中的疑惑,止住了泪水,哽咽着告诉了一个任是谁都想不到的爱的秘密:洛宁母亲体重八十六斤,洛宁瘦小的身躯又如何负重?但他却想出了一个方法,起初,背着少量的石头,随着对重量的适应,然后再不断地添加石头。直到,他能适应超过八十六斤的重量为止。

⑿八十六斤,是洛宁母亲的体重,亦是爱的重量!

⒀回来的山路上,我任由泪水肆意奔流。我在想,那口袋里的石头,冰冷坚硬的棱角,定然是无数次碰疼了洛宁的后背、压痛洛宁孱弱的肩膀了吧。我仿佛看到这样一幕画面……

⒁只因为,他后背上的那一袋石头并不冰冷坚硬,而是因了一份爱,时时春暖花开!

( 1 )下面句子理解与课文内容不相符合的句子是( )
A: 洛宁是同学们眼中的最怪的同学,是因为他沉默寡言,喜欢独处
B: 《石头里的春暖花开》标题新颖,蕴含深意,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C: 洛宁口袋里的秘密因同学们太过好奇而被强行打开。
D: 洛宁不断增加口袋里石头的重量,直到能适应母亲八十六斤的体重。
( 2 )细读第⑺节,洛宁命运的“无情残酷”表现在哪里?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字很有表现力,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品析。

①当我向她提及洛宁背石头上学的奇怪之举,她的眼泪顿时簌簌落了下来。

②洛宁放学回家,看到被烫伤了的母亲,心像被无数把刀狠狠地了一般,痛入骨髓

( 4 )第⑾节中洛宁的母亲“哽咽着告诉了一个任是谁都想不到的爱的秘密”,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爱的秘密”是什么?。
( 5 )第⒀中“我”从洛宁家出来,任由泪水肆意奔流,“我”仿佛看到这样一幕画面……请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将这幅画面描写出来。(不少于50字)
四、写作(分值:60分)

《现代汉语词典》对“学习”这样注解:①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②效法。

请以“ 让我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作文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心、比陶瓷要软”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