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诱惑(yòu ) 悬崖(xuán) 翅膀(bǎnɡ) 藐小(mǎo)B: 瞬间(sùn) 嶙峋(xún ) 小憩(qì) 鹤唳( lì ) C: 凝成(nínɡ) 峭壁(qiào ) 骚扰(sāo ) 呱呱坠地( gū) D: 痴想(chī ) 屡次(lǚ ) 获益匪浅(fěi) 鬓(bìng )发 |
2、 | 下面情境下,表述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夏天某日,初二学生小明给同班好友小亮打电话,约小亮周末一起去江边游玩。想到父母说夏天江边经常发生溺水事件,出于安全考虑小亮不想去,同时也想劝小明不要去。小亮对小明说:。 B: 夏天江边经常发生溺水事件,周末人多会更不安全。你脑子没病的话你就别去,反正我不去。 C: 周末去江边?你是不是不想活了。你去不去我管不着,我可不敢陪你去。 D: 夏天江边经常发生溺水事件,周末人多会更不安全。我俩年纪小,又没有家长陪伴,就都不要去了。 |
3、 | 下列字形和加横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倾向(qīn) 分岐 开拓(tuò) 恍然大悟B: 攥着(zhuàn) 海鸥 树杈(chà) 宽洪大量 C: 绽开(zhàn) 惟恐 脸颊(xiá) 混为一谈 D: 屏息(bǐng) 感慨 徘徊(huái) 小心翼翼 |
4、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我们政府工作就要互帮互助,决不能各行其是。B: 李警官在办案过程中十分细心,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真可谓明察秋毫。 C: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优点,尺有所短 , 寸有所长 , 不要因为自己的不足而盲目悲观。 D: 经过认真的准备,张亮终于在演讲比赛中拔得头筹,真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5、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幌(huǎng)子 睥(pì)睨 馋(chán)鬼 镗镗鞳(tà)鞳 B: 侦(zhēng)缉 污秽(huì) 凝(níng)视 赫(hè)赫扬扬 C: 忌讳(huì) 鞠(jū)躬 囫囵(nún) 脚镣(liào)手铐 D: 怵(shù)人 国殇(shāng) 诡谲(juě) 喃(nán)喃自语 |
6、 | 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厉,动作是那样敏捷。 B: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键,四肢轻快。 C: 要是被人家惹脑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 D: 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 |
7、 | 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繁星》《春水》小诗中的母爱往往有双重内涵,一是母爱对诗人的浸润;二是诗人对母爱的深情赞颂。B: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理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他一共买过三次车,每一次都是用自己省吃俭用,辛苦劳动赚来的钱买的。 C: “我逢休息日,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碎纸、钉子…平时放学以后也干这玩意儿。”这是《童年》中描绘阿廖沙与外祖母相依为命的艰苦生活的一个片断。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他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
8、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说自己没有才能。正确地审查自己,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一定会开出鲜花。B: 中国再次重申了反对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的立场,强调一国的安全不应建立在伤害别国安全的基础之上。 C: 年少的他初入职场,难免表现得锋芒毕露;直至后来,年岁逐增,才变得内敛深沉。是经历磨圆了棱角。 D: 他因自小家庭破裂,早早辍学,浪迹四方,以偷窃为生,练就了一手扒窃的本事,成了当之无愧的“神偷手”。 |
9、 |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B: ②①④③⑤ C: ④①⑤②③ D: ④②①⑤③ |
10、 | 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汇聚起坚不可摧的磅礴力量,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B: 防止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蔓延,不二法门的办法就是: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C: 为阻断新型冠状病毒传播,各地因地制宜落实车站、机场、商场等人群密集场所的通风、消毒措施。 D: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之时,我们每个人都不能袖手旁观 , 而要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
阅读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1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节选)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①嵌②盘屈,不可名状③。清流触石,洄④悬⑤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日“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元结《右溪记》(节选) 【注释】①攲(qī):倾斜。②嵌:这里是形容岩石像张着口的样子。 ③不可名状:不能形容出它的形状。名,说出。状,描摹。 ④洄:水回漩而流。⑤悬:水从高处流下来。 ( 1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不可久居(居住) B: 隶而从者(随从) C: 都邑之胜境(风景优美的) D: 乃记之而去(离开) ( 2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B: 斗折蛇行 C: 其岸势犬牙差互 D: 佳木异竹 ( 3 )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作者寓情于景,抒发了被贬之后内心的凄凉苦闷和抑郁忧伤之情。 B: 【甲】文通过描写小石潭周围的景物,写出了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C: 【乙】文写清流,突出水波冲击岩石的迂回激荡,使溪水富有动势。 D: 【甲】文中画线句子从正面描写了水的清澈、透明,【乙】文第一段从侧面描写描写水清石怪境幽,为下文做铺垫。 |
让初心始终闪耀
①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不忘为什么出发,尤须坚定信仰之心、忠诚之心、为民之心,在前进的道路上,让初心始终闪耀。
②理想信念决定着我们的方向和立场,也决定着我们的言论和行动。正是因为坚定信仰,人才能决心“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要以誓死不变的精神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始终做到“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今天,时代发展的环境已经改变,但信仰、信念的价值从未褪色。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艰巨任务,没有坚强意志怎能打开新局?面对决胜脱贫攻坚的号角,没有必胜信念如何一往无前?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在坚定理想信念中擦亮初心,唯有如此,才能在国难、挑战、诱惑面前,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
③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不断铸就的。拥有一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才能不断将党和人民的事业推向前进。一些落马的领导干部,很多本身都是很优秀的人才,但就是因为没有坚守住初心,没有守住内心的底线,忘记了自己作为党员的职责和使命,忘了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反而为自己谋取私利,丧失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从而一失足成千古恨。
④今天,我们讲不忘初心,也是在号召党员干部做正确的人生选择,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今天,我们的事业来到了新的光辉起点,但无论什么时候,共产党人的初心都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⑤让我们坚守初心,继续前进,在一步一个脚印中迈向美好未来。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01月02日05版)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微时代的欣喜和焦虑
①什么是微时代?先不管学界究竟怎样定义,单看看我们的生活,当阅读、传播、购物,乃至情感交流都仅仅通过百余字就能够实现,你就会发现,一个时代真的来临了。
②如今对很多人来说,微博和微信就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你开微博了吗?互粉吧!”“你有微信吗?加我吧!”正逐步替代“吃了吗?”“天气不错!”等中国人传统的问候方式,成为陌生人初次见面的寒暄用语。
③“微时代”的到来,不仅带来了互联网的新形态、媒体传播的新格局,也让我们每个处于这个时代的人,被裹挟着,潜移默化地改变了生活的方式、思维的方式。
④这份改变,给人们带来了欣喜。
⑤微博、微信等应用软件的普及极大地推动了信息获取和社交行为的便捷,它们共同构成了“微时代”信息获取和新型社交的巨大场域。人们惊喜地发现,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别人的粉丝并拥有自己的粉丝,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地与明星大腕对话、调侃。突然之间,我们发现,以小人物的微形态和微行动低调地呈现自我,发出声音,这样的呈现和声音最终竟然也可以凝结成巨大的力量。
⑥可让人始料未及的是,欣喜与狂欢竟是短暂的,接踵而至的,是更多的集体性焦虑。
⑦“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你在我面前,却在玩手机。”对“微博控”、“微信控”们来说,以移动终端为载体的信息获取和社交软件似乎为每一个当下提供了更有趣、更神秘的“别处”,而活在当下、专注眼前,则逐渐成为一件极奢侈的事。
⑧尤其令人焦虑的是,一方面,网络世界中泛滥的各种资讯被切割成无数个细小的片断,使得资讯呈现出碎片化、浅表化、情绪化的特点,让完整的表述、逻辑性的思考和客观的判断难以实现;另一方面,每一个在“微时代”网络世界中呈现的个体也是由无数个碎片拼凑起来的,不论是微博的140个字还是微信中的聊天及“朋友圈”的状态描述,都经过了带有选择性和情绪化的加工,这使得以微博、微信等为载体的表达和认知只能在重重包装和多次塑造下进行。这种认知和社交上的片面化、模糊化在带来一定“审美”效应的同时,也在认知和社交心理上带来了强烈的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使得“微博控”、“微信控”们在心理上长期处于“居无定所”的漂泊状态、焦虑状态。
⑨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人的焦虑,表现为“逃遁”。所谓“微遁族”,指的是一类使用微信的人群,他们或主动、或被动地加入了一些“群”,一方面他们渴望并享受被拉进“群”里带来的集体认同感,另一方面又害怕被海量的无用信息所困,更担心退群造成的自动边缘化。“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恰到好处地说出了他们的茫然无措。
⑩很多人都有的体会——身体的任何一个器官正常运转时,我们是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的,但当某个器官发生病变时,不适感造成的“存在感”就会变得异常明显。人类社会几千年来都自然得几乎被视为无物的认知和社交过程,在“微时代”正体验着这种不快的“存在感”——信息获取看似更加便捷,实则又效率更低;人际关系看似更加粘稠,实则愈发疏离。“微时代”的我们,更忙碌了,却也更空虚了;朋友更多了,却也更孤独了。
⑪值得注意的变化是,2012年二季度到四季度,新浪微博的用户活跃度下降了近40%;腾讯2013年一季度财报也显示,腾讯微博的日均活跃账户已经从8700万的最高点下降到8100万。更多人开始从“广场式”的微博平台向“熟人社会”为主的“微信平台”转移。微博诞生仅4年,便已经被预言“微博已死”,这一方面被解读为“人们不再满足140字的喧嚣,而是选择更加沉稳和理性”;一方面也被解读为更多人开始回归传统信息获取和社交方式,而这些传统的方式能给人内心更多的安全感。
⑫新技术或将改变载体,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纯粹思想的追求,却是永恒的。
( 1 )下列关于“微时代”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第一棵树:长在乱石堆,树根粗大有力,深深扎进石缝里。没有肥沃的土壤,却一个劲向上长,枝繁叶茂。
第二棵树:长在人来人往的路边,树冠很大,撑起一大片绿荫,烈日下,总能为路人带来阴凉。
第三棵树:长在公园里,歪斜难看。从来无人理,却快活地生长,树枝在风中欢快地舞蹈。
这三棵树,哪一棵树最能触动你的心灵?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
1)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2) 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3)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