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薄纱铺展,积云如花,湛蓝的天空给翩翩白云提供一展曼妙身姿的舞台,“武汉太美啦!”市民刘先生赞不绝口。 B: 如此童话般美丽的天空,是昨天5级西南风猛力吹刮的成果:一场风雨扫除天际尘埃,江城武汉纤尘不染。 C: 武汉中心气象台预计,18-19日,雨带南落减弱,江汉平原南部、鄂东南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其他地区以阵雨为主。 D: 强降雨过后,降温明显:18日武汉高温33.5℃,未来三天逐步降至30℃以下。 |
2、 |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楷(kǎi) 彷徨(fáng) 轻捷(jié) 深恶痛绝(wù) B: 弄堂(nòng) 选聘(pìn) 元勋(xūn) 气冲斗牛(dǒu) C: 无垠(yín) 赫然(hè) 涉猎(shè) 鲜为人知(xiǎn) D: 挚友(zhì) 衰微(shuāi) 明朗(lǎng) 锲而不舍(qì) |
3、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岭南艺术展开设了雕塑展览专场,展出的大量雕塑作品非常精美,尤其是木雕,以其________的雕刻技艺吸引了众多参观者。这些作品有的简练粗放,有的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三英战吕布”组雕,人物 ,令人惊叹。 A: 巧夺天工 具体而微 引人入胜B: 美不胜收 精雕细刻 引人入胜 C: 巧夺天工 精雕细刻 惟妙惟肖 D: 美不胜收 具体而微 惟妙惟肖 |
4、 |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 B: 一座草顶、竹蔑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 C: 老人眼睛瞪得大大的,几次想说话插不上嘴。 D: 一根白羽毛钉在红布上,红白相衬很好看。 |
5、 | 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格处,正确的顺序是( ) B: ②④①③ C: ④③②① D: ③④①② |
6、 |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安倍选在我开国领袖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参拜靖国神社,其贼子野心已昭然若揭。B: 马航MH370失联已一个多月,事件真相至今扑朔迷离 , 众说纷纭 。 C: 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老师要善于启发诱导,不要越俎代庖。 D: 初中生活快结束了,同学们依依不舍,期待着能在新的校园萍水相逢。 |
7、 |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瞳仁 融化 推桑 萦绕 B: 磅礴 华裔 斑斓 演绎 C: 思慕 抉择 翡翠 魏峨 D: 迁徙 诬篾 蜿蜒 寒噤 |
8、 | 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狼藉 博奕 淋漓尽致 根深蒂固 B: 蓦然 浮躁 心无旁骛 物竞天择 C: 愧怍 漫延 不屑置辩 直接了当 D: 恻隐 深邃 一筹莫展 冥思暇想 |
9、 | 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人方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 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 ②①③ B: ③①② C: ③②① D: ②③① |
10、 | 选出下列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春华秋实:草木茂盛,鲜花盛开。B: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触。 C: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D: 明察秋毫:极细小的事物也能看得一清二楚。秋毫,指鸟类在秋天重新生出的非常纤。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金黄的稻束 郑敏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高耸的树巅上,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中“金黄的稻束”不仅指自然界的稻束,而且是收获的象征,更是作为孕育者和劳动者的母亲的象征。 B: 诗歌围绕“金黄的稻束”这一意象展开,通过“稻田”“路”“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出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和母性的歌颂。 C: “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的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与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 “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 2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有何寓意? ( 3 )“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一句中,“你们”指什么? ( 4 )如何理解“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的含义? |
课内文言文阅读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 (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①不亦说乎________ ②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 ③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 ④不逾矩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①把横线上的句子补充完整,并翻译。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3 )“吾日三省吾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
个人信息裸奔的互联网社会难以走远
近期,《南方都市报》记者只花了700元,就买到了同事包括名下资产、乘坐航班记录、手机实时定位、手机通话记录等个人信息。这样的个人信息查询服务可谓“无所不能”,让每个人都成了“透明人”。更可怕的是,凭个人的力量根本查不出信息泄露发生在哪个环节,甚至不知道该向谁求助。
如果说媒体记者“以身试法”,700元买来同事的全套信息,是对当前个人信息泄露状况的极端展现的话,那么在平时,信息泄露是很多人的日常体验。我们不得而知,为了快递、出行、买房、就医所登记的个人信息,到底会经历怎样的“奇幻漂流”。但无时无刻不在“骚扰”的电话显示个人信息被他人不合法的利用远超想象。每个人身处于某种信息裸奔之中,因此变得麻木。
这种“麻木”表现在治理层面,则是信息保护“破窗效应”的进一步放大。南都记者曾向警方求助,警方也难以给出直接的解决方案——治理个人信息贩卖的薄弱可见一斑。除了个别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的恶性案例,如“徐玉玉事件”,多数时候个人信息保护处于一种低效的窘境。如南都报道所示,个人信息贩卖平台并不隐秘,但相关部门就是拿它没办法,这里面到底有多少无奈,又有多少治理滞后?
互联网嵌入社会生活已越来越深,个人信息难免在网上留下痕迹。大数据改变了生活,也让每个人暴露在更大的信息泄露风险中。发达国家在信息社会勃兴前,一般都经历了立法保护个人信息的过程。中国的特殊性在于互联网大潮来得更快,加上隐私权概念普及迟缓,信息保护步伐远远落后于互联网普及的进度,因此应该奋起直追,尽快补齐短板。
个人信息保护的缺失对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同样带来了诸多隐患。全国人大代表、南京邮电大学校长杨震在谈及国家应尽早启动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时就提出,如果没有隐私保护,人们可能就不愿意上网,也不愿意推动“互联网+”进入各行各业,这对于国家推动“互联网+”战略不利。就此而言,避免个人信息的“裸奔”理应成为实施“互联网+”的基础。
当前首要的是尽快推动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进程。2003年,我国就开始起草《个人信息安全法》,2005年提交了《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意见稿,但11年过去了,这部法律的制定并没有更多实质推进。当前个人信息保护形势更趋严峻,立法理当有紧迫感。
在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之前,对信息保护也不能束手无策。当前诸多法律都有涉及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激发个人信息保护的执法活力、剔除维权障碍,同样不容忽视。
互联网的发展水平代表了一种硬实力,建立与信息收集规模和覆盖面相匹配的信息保护系统,可以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软实力。互联网社会再昌盛,缺乏个人信息保护,也必定难以走远。
(朱昌俊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6年12月14日02版)
链接一:2016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将对许多网上行为设立实名认证,旨在给网络营造一片安全、诚信的“清爽”空间。近年来,随着网络乱象频频出现,实名制已成大势所趋,微信、微博、支付宝、铁路12306等软件目前均已设立实名制门槛。此次网络安全法的实施,无疑意味着实名制的全面到来。匿名环境下,有的网友会肆无忌惮地发表言论而不担心承担后果,导致谣言、诈骗以及各种语言暴力横行。实名制提供了基本的追溯机制,使得网络空间的行为不因技术的虚拟性而陷入无法追踪、无法追责的混沌状态。此外,实名制也能让种种违法违规和不诚信行为付出应有代价。
(摘编自新华社《网络实名制全面到来,如何保障我们的虚拟空间更“清爽”》)
链接二:结合《网络安全法》对网络实名制的纲领性规定,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实施细则,针对网络侵权案件可能遇到的执行难困境,可组建和利用专项民间基金对受害人的损失进行补救。当前,“身份证号码查询系统”是各领域在认证身份信息时普遍应用的系统。因此,要努力提高网络运营者的技术水平,实现“身份认证系统”与网站后台数据库的有效衔接。
(摘编自贾登勋、杜一冉《我国网络实名制的困境与出路》)
( 1 )下面关于“个人信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迷途的藏羚羊
王宗仁
①藏北的冬夜,没有灯火,不闻车笛。玛尼堆上的经幡冻僵在空中,只有雪粒落地的声音滋滋有节奏地轻响着。
②一只迷路的小藏羚羊摇摇晃晃地从山里蹭到了青藏公路边,它已经被寒冷、饥饿袭击得不堪一击了。这是一只出生不久的小家伙,山猫那么大。它在寻找妈妈的怀抱,在追赶夜幕后面的太阳。
③这时,小羚羊忽然看见公路中央的雪地上有一堆黑乎乎的东西,不知为什么一看见它,小羚羊身上立即涌上一股暖流,它便蹦跳着扑上去趴在了那东西上面,立时浑身热烘烘的,好舒坦!
④原来那是一泡野牦牛粪。庞然大物似的野牦牛穿过公路时留下了这泡粪。它给这冰天雪地里有意无意地开掘了一泓“温泉”,小羚羊卧在上面有一种犹如走进小暖屋的感觉。它尽量让身体缩进粪堆里,感受温暖。很快,它那本来接近冻僵的双眼便有了活泛的神情,瞳仁转动,四处张望起来。天太黑,它什么也看不见,但是它可以感觉到雪正在一阵大似一阵地飘落着。
⑤小羚羊的背上悄悄地盖了一层雪被。天地间的一切仿佛都结冰了,生命的惶恐和暗淡笼罩着雪山。唯有这只 小羚羊在微微地呼吸着,一息尚存。只是随着野牦牛粪的变冻,变冷,它的呼吸声在渐小,渐微。
⑥小羚羊并没有受伤,只是迷了路。不知是妈妈的粗心丢了它,还是因为它贪玩而走离了妈妈?在这样一个寒雪飘飘的冬夜里,当它变得孤零零地时候,才明白离开了妈妈的呵护,它实在难以抵御奇寒的侵袭!
⑦这堆野牦牛粪救了它,可小羚羊怎么会想到最终又是这堆粪害了自己。
⑧大概只过了半个多小时,牦牛粪由热变冷,由软变硬,暖气渐消﹣﹣它已经开始结冰了。小羚羊原先承受到的温暖没有了,但是它仍然本能地将身子缩成一团,企图使身体奇迹般再度享受到一份暖流。然而,它哪里知道这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它身体逐渐变得僵硬起来,与那粪堆渐渐融为一体,成为冰团。就在它几乎失去知觉的时候,两个巡逻兵发现了它,他们费了好大的劲,才把那堆牦牛粪扳起,当然它和小羚羊紧紧地冻在一起了。小家伙身上还有一丝余温,也许它还没有完全停止呼吸。
⑨一个兵抚摸着它身上冰凉的毛,有点惋惜地说:“也许不遇到这堆牦牛粪,它就不会这么快冻伤的。”
⑩另一个兵说:“野牦牛粪那点可怜而有限的温暖,引诱了它,也害了它!”
⑪两个兵用皮大衣把这只与牦牛粪冻在一起的小羚羊包裹起来,回营房去了。
⑫远处的雪山下有一盏灯,那是这寒夜里温柔的眼睛……
(文章有删改)
( 1 )文章第①段采用: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 2 )文章第③段“它便蹦跳着扑上去爬在了那东西上面”一句中划线词“扑”的作用是什么?( 3 )结合小羚羊的遭遇和作者对小羚羊的感情变化,填写以下表格。小羚羊的遭遇 | 作者对小羚羊的感情变化 |
一只迷路的小羚羊被寒冷、饥饿袭击得不堪一击。 | ________ |
小羚羊碰到一堆尚留余温,可暖躯体的野牦牛粪。 | 庆幸 |
随着野牦牛粪的逐渐变冷,小羚羊的呼吸声在渐小,渐微。 | ________ |
牦牛粪开始结冰,小羚羊身体逐渐变得僵硬起来,与那粪堆慢慢融为一体,成为冰团。 | 悲哀 |
________ | 欣喜 |
在朝着目标前进的途中,我们会觉得拖累自己的东西越来越多,其实,如果能清理并丢掉一些“杂物”,如懒惰、怯懦……轻装上阵,我们能走得更快!
请以“丢掉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书写工整,保持卷面整洁;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