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深圳市沙头角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据报道,古长城现状堪忧,不少地段的长城淹没在杂草、乱石之中,甚至被人为损坏。国家文物局公布的数据显示,________,超过七成保存状况较差。

A: 即使距今年代最近的明长城,虽然有8%的墙体保存完好
B: 只有8%的墙体保存完好的明长城,是距今年代最近的长城
C: 即使距今年代最近的明长城,也只有8%的墙体保存完好
D: 明代长城虽然距今年代最近,但也只有8%的墙体保存完好
2、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次,富兰克林买到一本《旁观者》刊物,便边读边把几篇文章的大意摘录下来。

②接着,就把自己写的与原文比较,发现自己的缺点,就把它改正过来。

③几年以后,他模拟原文的风格,写出了一篇篇文章。

④这样下来,他不仅掌握了作者的观点,取到了“真经”,而且学到了作者的思维方法,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

⑤“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强化记忆、训练思维的好方法。

⑥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成功就是由此开始的。

A: ⑤⑥②③①④
B: ⑤⑥①③②④
C: ④③②①⑤⑥
D: ①②④⑤⑥③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艾青诗歌特点的一项是( )。
A: 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和反抗,风格凝重、深厚而大气。
B: 以“土地”和“光明”为主要意象,具有自由诗的特点:简洁化、散文化、口语化。
C: 擅用象征手法融入对青春的感受,细腻地描述恋爱中男女的幸福与忧伤,含蓄优美。
D: 1978年“归来”以后,诗意变得更警策,通过镜像反观人生,充满哲理,饶有兴味。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莅临 兴高彩烈 大相径庭
B: 渊博 神采奕奕 人声顶沸
C: 纯粹 混为一谈 博学笃志
D: 感概 喜出望外 精益求精
5、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当海啸到来时,很多人都在默默无闻中,完全没有察觉到灾难的来临。
B: 拙政园内,花树俯仰生姿 , 蜂蝶轻飞曼舞。游客徜徉其中,流连忘返。
C: 现在,诈骗的手段是层出不穷,而且诈骗手法别具匠心 , 令人防不胜防。
D: 时间真如行云流水 , 还记得刚入初中时的豪言壮语,转眼间,初二学年已过去一半。
6、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冽(lǐng) 要(sài) 轻(yíng) 锐不可(dǎng)
B: 蛮(hèng) 热(zhì) 酒(sì) 首低眉(hàn)
C: 吹(xū) 农(diàn) 不(xùn) 深痛疾(è)
D: 责(jié) 留(zhì) 和(ǎi) 广无垠(mào)
7、

下面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茅盾,现代著名作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林家铺子》。
B: 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智取生辰纲、醉打蒋门神、三打祝家庄等故事,生动曲折,扣人心弦。
C: 《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是元代文学家苏轼
D: 冰心,我国现代作家,原名谢婉莹,其代表作有《春水》、《繁星》、《乡愁》《新月集》。
8、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人们所肯定和赞赏的血性,应当属于性格评价和审美取向的范畴。血性是个________而又朴拙的词汇,本身就具有张力和亢奋色彩。因此在理解和使用上应该有所________,否则就会混淆粗犷与________、豪壮与莽撞、文明与野蛮、人性与兽性。

A: 古老 限制 粗野
B: 原始 界定 粗野
C: 古老 界定 粗放
D: 原始 限制 粗放
9、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们的浅见和随心所欲地开发利用,使土地资源遭到惊人的破坏。
B: 学校的树荫下,一群附庸风雅的学生正安静地看着课外书。
C: 随机应变是一种处事方式,也是一种智慧。
D: 人们总是错误地认为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理所当然的。
10、

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菜(qí) 曲(quán) 归(shěng) 浑身数(xiè)
B: 悲(chuàng) 跚(pán) 取(xī) 众目睽(kuí)
C: 慰(jí) 啜(qì) 立(zhù) 断壁残(yuán)
D: 感(kǎi) 骗(kuāng) 挑(xìn) 尽职守(kè)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 1 )诗歌写出了“小松”怎样的特征?

( 2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列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与顾章书》)吴均)

(注)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萝,都是植物名。屈原《楚辞》: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③限日:遮挡阳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重:向往。⑥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

(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四时俱备________

②晓雾将________

③蝉吟鹤________

重幽居________

(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 3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是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B: 乙文作者选择石门山为归隐之所的真正原因是:环境幽深,景色怡人,食源丰富。
C: 甲文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寥寥八字描写山之高、水之净,从仰视和俯视两个角度勾勒出白云、高山、流水三种大自然的美景。
D: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从视觉和听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
( 4 )甲文点明中心的是哪一个字?甲乙两文的作者在写景的同时,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故乡的罗猛塘》,完成小题。

故乡的罗猛塘

①每隔几年,我都要带着孩子们返回故乡,一边到墓前探望已离去的父母,一边看看故乡的新面貌。

②我的故乡,后面是一片绿色的山,前面是一口二十里长、犹如月牙形的罗猛塘,从村头伸延到村尾。多年不见,故乡一切都在变,变得越来越美丽。但是,曾经与我一起幸福地度过童年时代的罗猛塘,如今,我一看到她,一种混合着甜美和辛酸、快乐与痛苦的感觉,立即流遍了全身。

③六十年代,父亲常常给我讲起罗猛塘的美丽动人的传说。很久以前,村里有位财主女儿叫阿秀,她悄悄地爱上了村里的一位穷秀才,财主知道后,将穷秀才痛打了一顿。然后,把阿秀关在家中,不准她与穷秀才相会。尽管财主给女儿每餐送上来的都是山珍海味,可是,阿秀却总是吃不下去。她在房中天天想念着穷秀才,日长夜久,阿秀的身体一天天消瘦下去。七月初七,财主放了阿秀。这天晚上,阿秀约穷秀才偷偷地来到罗猛塘边相会,他们在一起诉说别情。然后,就一起投入罗猛塘自尽了。财主不愿意女儿和穷秀才在一起,把阿秀埋在南岸,穷秀才埋在北岸。过了不久,他们俩变成两棵香蕉树,每逢七月初七夜,穷秀才都要划着香蕉树过南岸去与阿秀相会……

④故事是动人的,罗猛塘也像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一样,让人喜欢。每到八月中秋,全村男女老少都要提着鱼筐到塘里去抓鱼。有一次,我与爸爸抓到一条几斤重的大鲤鱼,回家后,妈妈将大鲤鱼和咸菜煮了一锅,喷香香的,全家高高兴兴地吃了一场。我小时候喜欢钓鱼,每天下午放学回家,我就拿起钓鱼竿去罗猛塘钓鱼。那时,罗猛塘里的鱼很多,每次钓鱼我都不会空手而归。

⑤更让乡亲喜爱的是,每当稻田干旱时,罗猛塘的水就化作瀑布流向田间。她成了乡亲们生命的源泉,时刻滋润着故乡的土地,滋润着故乡的人。当我呼吸着从罗猛塘中吹来的沁人心脾的新鲜空气时,我的心与这微风里悠悠忽忽的鱼米之香,与这清醇沁腑的清泉,渐渐地融化在一起,是那样的和谐。我知道,我的成长离不开故乡罗猛塘水的养育。正因为这样,尽管我在遥远的异乡,也心心念着她。

⑥罗猛塘四季常青,景色宜人。特别是每当夏天来了,塘里就荡起一层层的涟漪,犹如一条白色的飘带,蜿蜒于一片片轻轻摇曳的芦苇林和连绵的稻穗之中。傍晚,如果你漫步来到塘畔,那不计其数的鱼儿,从水中跃起来抢食。那鱼塘中年轻的男女,正摇着香蕉树做的小船,一边哼着家乡的歌谣,一边撒鱼网,简直像蓝天里的燕子一样幸福快活。

⑦可是,南巡的春风吹到罗猛塘后,据说,村里那几位先富起来的有钱人,他们不是向荒山荒岭要钱,而是盯住这长宽二十里的“绿水”,雇了好几百人,在一个多月里,挖沟引水,把三、四米深的鱼塘水排干了,办了烧砖厂。从此,罗猛塘的上空,从一片晴朗的天堂,一下子变成了乌云密布的天空。没有了水,没有了鱼类繁殖,罗猛塘失去了她秀丽、动人的光彩,干枯的罗猛塘,荒荒凉凉,垃圾成堆,十分丑陋。乡亲们眼巴巴地看着这一情景,心都碎了。

⑧如今的罗猛塘,尽管是那么丑陋,终究还是故乡的罗猛塘。我多么盼望会有一天,笼罩着罗猛塘上空的迷雾消散,重新恢复她往日的风采。当我下次返回故乡时,故乡的罗猛塘,不再是垃圾成堆的凄凉场面。

⑨啊,昨天失去的就让她失去了。当她从迷惘中走出来时,定是清新芬芳的早晨。

( 1 )文中第②段写到“曾经与我一起幸福地度过童年时代的罗猛塘,如今,我一看到她,一种混合着甜美和辛酸、快乐与痛苦的感觉,立即流遍了全身”。阅读全文后我们发现正是因为罗猛塘①________ , 让人喜欢、满足食欲,②________ , ③________。但是后来却由于④________ , 才让作者有这种复杂的情感产生。(根据内容填空,每空不超过8个字)

( 2 )有同学认为如果把本文的标题“故乡的罗猛塘”改为“难忘故乡水”更恰当,你同意这一看法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 3 )文章结尾“昨天失去的就让她失去了,当她从迷惘中走出来时,定是清新芬芳的早晨。”请你谈谈对“从迷惘中走出来”的理解,并请你展开想象,描述一下走出迷惘的罗猛塘“清新芬芳的早晨”是怎样一幅景象?

阅读《最咸的蛋炒饭》,完成文后题目。
最咸的蛋炒饭
①父亲很少下厨——这事儿应归咎于我那烧得一手好菜的母亲对他的纵容。几十年来,父亲在我家的厨房里只有过寥寥数次的“表现”机会。也真难为他能将每一盘菜都折磨得色香味形一塌糊涂,而且无一例外地挥“盐”如土,齁得我猛往肚子里灌水,活像烈日下拉车的骆驼祥子。
②五分自知之明,三分乐得清闲,加二分不思进取,父亲“君子远庖厨”已经很多年了。但他那特色鲜明的菜肴风味,尤其是多年前的一顿蛋炒饭所留给我的记忆,至今难以抹去。
③17岁那年的我突然不可救药的厌学,同时结交了不少热血沸腾的“狐朋狗友”。在17岁的天空里,道德与法律的空气是稀薄的;周润发演绎的一个个快意恩仇、街头喋血的银幕故事,点燃了懵懂少年心中的英雄情结,一些天真而荒唐的错误就那么发生了。然后?当然是被发现了!东窗事发的我被迫转学到离家50里外的一个县城中学。
④(A)我自由落体般的堕落速度让一向以我为傲的父亲目瞪口呆,一生好强的母亲更是气得病倒了。父亲没有揍我,只是每天沉默寡言地照顾着憔悴的母亲,勉力经营着咸得发苦的一日三餐。压抑的气氛让心虚的我喘不过气来,于是当其他同学尽情享受双休日时,我却在热切盼望每一个周一的来临。
⑤某个周一的早晨,我顶撞了父亲几句,早饭也不想吃,就匆匆搭乘班车赶回学校,(B)肚子里装着一副富有叛逆精神的辘辘饥肠
⑥第二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发现有同学向教室外探头探脑地看;循着他们的目光,我看到父亲来了。他显然不想打扰正在上课的老师,所以只是静静地站在窗外,手里还捧着一个很大的白色搪瓷杯,杯口上用橡皮筋蒙着一小块报纸。
⑦然而,老师终于发现父亲了:“您有事吗?”我垂下头,耳畔隐约传来父亲的声音:“……早晨没吃饭……孩子胃不好……送点儿饭……”我暗暗埋怨父亲,害得我在同学面前好没面子!
⑧“你来干什么?我又不饿!”我气呼呼的面对着父亲,毫不掩饰心中的不耐。他像是没有注意我的语气,一边将搪瓷杯递给我,一边抹着额头的汗水:“早晨怎么不吃饭?你妈担心你饿了又胃疼,非让我给你送来,喏,蛋炒饭。还不凉,你趁课间吃吧。唉,在外面住宿,得按时吃饭,省着你妈老惦记,嗯?”他又抹了抹汗,我抬眼瞥见他额角的白色发丝——那是我平日里不曾注意的。
⑨“我得走了。单位还有事——骑车回去还得一个多小时……”我这才想到,这个小县城每天只有一趟早班车。为了这区区一杯蛋炒饭,父亲要骑着自行车往返上百里!
⑩临走时,父亲默默地看了我好一会儿,却只说了一句话:“行了,回去吃饭吧。我尝了一口,不咸。”
⑾看着自行车上父亲踽踽远去的背影,我使劲儿地仰起脸,泪水奔流。
⑿十几年过去了,我总也忘不了那白色搪瓷杯里蛋炒饭的滋味。父亲错了,那实在是我一生中最咸的炒饭,因为他不知道,我在其中掺进了多少眼泪。

( 1 )本文着重记叙了面对一杯“父亲”送来的蛋炒饭,“我”的所思所为发生的变化。阅读⑤—⑿段,将“我”的变化过程补充完整。(3分)
(1)赶回学校前,我怀着叛逆的情绪顶撞父亲;
(2)父亲送饭来校向老师解释来意时,我
(3)刚和送饭的父亲面对时,我
(4)看着父亲擦着汗水,叮嘱我时,我的心有所触动;
(5)看着父亲远去的背影时,我

( 2 )第①段讲述父亲炒的菜很咸,有什么作用?

( 3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虽然父亲说这个蛋炒饭“不咸”,但“我”为什么觉得它“是我一生中最咸的炒饭”?

( 4 )本文语言形象生动,也不乏恢谐有趣,选文中有两处画线的句子,请任选一处进行赏析。(不少于50字)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这是鲁迅先生《这也是生活》中的一句话。无论时代怎样变迁,社会怎样发展,重温先生当年说的这句话,依然让我们有很多的感悟:心里有集体,胸中有国家;关爱他人,奉献社会;从“我”做起,滴水汇成大海……

请以“与我有关”为题,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要求:①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②作文内容积极向上。③字数在600-800之间。④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斷線de鋼琴”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