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 , 吸引了各国的读者。B: 诗人匠心独运 , 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山水画。 C: 这篇作文没有中心,东拉西扯,内容空洞,语言贫乏,令人莫衷一是。 D: 诸暨五泄风景区内,五个依山而下的瀑布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其中尤以第五瀑最为壮观,给人鹤立鸡群的感觉。 |
2、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B: 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是看他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C: 有报道说,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销售利润在8%以下,比去年下降了一倍。 D: 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之一 |
3、 | 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是为什么呢? ③因为注视屏幕的时候,屏幕的强光闪烁,颜色和亮度会迫使眼部肌肉更加努力收缩,以保持视线清晰。 ④我们的工作学习和娱乐越来越依赖电子设备,但是长时间盯着屏幕,常常让我们感到眼睛疲劳。 ⑤另外。打开电子产品的时候。我们与屏幕的距离。和角度也经常变化,会迫使眼睛加倍努力去聚焦。 A: ④①③⑤②B: ①③⑤④② C: ③⑤①④② D: ④①③②⑤ |
4、 |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 他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B: 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用她那柔美的金色手指,悄悄地捡走了地上的珠玑。 C: 白杨树的干通常有丈把高,像是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D: 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
5、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B: 渊薮(shǒu) 悼(dào)念 呻吟(yín) 热忱(chén) C: 玄奘(zàng) 唠叨(dao) 蜿(wǎn)蜒 摒(bēng)弃 D: 戳穿(chuō) 羼(chàng)水 滞涩(sè) 抑(yì)郁 |
6、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如果要开创光明的前程,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够实现。 B: 家长要让孩子接受“吃苦教育”,以此提高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C: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未来的不同走向,决定着世界经济和国民生活的提升。 D: 一场新冠疫情,让我们深感祖国的强大与温暖,此生属于中国,此生无怨无悔。 |
7、 | 下列句中加线词语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B: 可是这儿却偏有一个青年学生,倔强到敢于用自己的实际观察来检验他的教授们的那些教条。 C: 这种狂妄行为必须加以制裁——为了大学的声名,也为了有益于他的灵魂。 D: 伽利略的教授们拒绝发给他医生文凭,因此他就离开了比萨大学。 |
8、 |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我与中国”全球短视频大赛于6月17日启动,面向海内外短视频创作者、爱好者、各类机构征集作品。 B: 据新华社报道,屠呦呦团队2019年6月17日正式公布了“青蒿素抗药性”研究的最新进展,受到广泛社会关注。 C: 整体而言,网络文学虽不乏风靡一时的佳作,但精品数量依旧偏少。 D: 科技创新是探索真理、造福人类的事业,伟大而又艰辛,其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
9、 |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奠基(diàn) 涉猎(shè) 炽痛(zhì) 扑朔迷离(shuò) B: 校补(jiào) 殷红(yān) 伫立(chù) 心有灵犀(xī) C: 嗥鸣(háo) 污秽(huì) 可汗(hán) 气冲斗牛(dòu) D: 累赘(zhui) 愧怍(zuò) 气魄(pò) 妇孺皆知(rú) |
10、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B: 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 , 钱钟书先生评价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C: 本来是留给老李的职位,却被董事长的亲戚占了,老李真是鸠占鹊巢啊。 D: 读书不能断章取义 , 这样很容易对文章内容产生误解。 |
阅读下面短诗,按照要求完成小题。 感应 赵大海 我在楼上的公厕 一声咳嗽,灯便亮了 再咳嗽一声,灯又亮了 前一段乡下母亲那里 感冒了,也是这样的咳嗽 那晚我一声咳嗽娘的眼便亮了一下 我一咳嗽 娘的眼便亮一下 我持续不断的咳嗽,娘的眼 便亮了一宿 ( 1 )这是一首歌颂母爱的诗,诗歌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母亲的形象?( 2 )这首诗从感应灯起笔,并且把这一细节反复描写,最后把蕴含的感情引向高潮。试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你对“我持续不断的咳嗽,娘的眼/便亮了一宿”的理解。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A: 贯虱之心,而悬不绝(悬挂) B: 以目承牵挺(盯着看) C: 及半,小奚仆(摔倒) D: 速进,则阖(关门)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 天下之以躁急自败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B: 南面而望之 人不知而不愠 C: 学射于飞卫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 汝得之矣 没当余之从师也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三年之后,虽锥末到眦,而不瞬也。 ②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 4 )这两则故事所包含的道理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两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那年花开
钱海燕
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弥散在空气中的花香,凝聚成记忆中的欢声笑语。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想念,便随着这清新的栀子花香弥漫开来。
初三那年,我对写小说特别感兴趣,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班里的好朋友看,他们都夸我写得好。我高兴极了,写得更起劲。有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偷偷看我写的小说,被老师抓个正着,于是我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室。
“这么闲啊?”班主任徐老师拿着我写的小说,摇晃着举到我面前。
“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作业做完了,再做其它的练习题巩固啊!要知道,你现在上初三,正是关键的时候,怎么还有空写这些东西!”徐老师显得非常失望。
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写了,您别生气。”我小心翼翼地说。
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墙上的钟“嘀嗒嘀嗒”地走着,仿佛在敲打着我的心,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
谁知他看完后,对我说道:“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我听了他的话,惊讶地抬起头看着他。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不过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有得到,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徐老师得知后,又把我喊到了他的办公室。
“喝杯茶吧。”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上。“今天找你聊聊,给你讲个故事。”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
“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座宫殿,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筑。宫殿的天花板和四周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镶满璀璨的宝石。但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宝石其实只是普通的玻璃碎片。”听到这儿,我疑惑地看着徐老师。
“建筑师原本打算把当时十分珍贵的镜子嵌进墙面。镜子运到的时候,不小心被工人打碎了,工期又非常紧张,再运镜子已经来不及了,建筑师灵机一动,把那些碎裂的镜片敲得更小,镶嵌在天花板和墙壁上,从远处看,那些镜片就像是钻石一样熠熠生辉。”
“这太神奇了!”我不由得惊叹道。
“是的,”徐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谁的梦没有被打碎过?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听说你把稿子撕成了碎片,希望你能把失败的碎片,变成成功的宝石。”
听了徐老师的这番话,我重拾了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有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在那年中考中,我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选自《中学生阅读》2016年第 2期 有删改)
①“……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②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 , 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 3 )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从人物描写或修辞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4 )文中徐老师给“我”讲“建筑师的故事”有什么用意?说说你的理解。( 5 )文中的徐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分析。汉语人
刘舰平
汉语是一株历尽沧桑的参天大树,它的华冠荫护着人类的五分之一。
它以一种永恒的姿态,俯瞰着时间的荒凉——萧萧蒿草、凄凄瓦砾的黄土下,猎猎西风、惶惶驼铃的大漠中,凡有人迹的地方,到处都长眠着用汉语镌刻的绝版故事。甲骨、钟鼎、碑碣、竹简、绢帛……在考古学家的探询中幽幽醒来,这些不死的汉语,能从岁月的另一端,凸现出历史的音容笑和华夏文明的悲凉谜底。
据说汉语之父仓颉造字时,取其与事物的象形。它们的总体特征,既像根芽初露的种籽,又像活蹦乱跳的精虫。由此,汉语使有了惊人的活力,它们在苍茫凛冽的时空中游弋、壮大,经历丁扭曲和变形,终于在人类语言的星空,繁衍出恢弘璀璨的阵容——史蕴丰厚的字形,意象万千的辞义。
汉语不再是机械的媒介载体,汉语已是有灵性的生物。它是活着的符号,是不朽的物质,是思想奔流的河床,是灵魂飘逸的舞姿,是生命的抽象存在,是精神的形象写真。
倒溯时光,汉语曾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數根须;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是曹操的老骥之志,是孔明的锦囊妙计:是君子好逑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出奇制胜的《兵法》,是荣辱不惊的《史记》;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
汉语还是笔走龙蛇的书法写意,是梅兰竹菊的纸身墨影,是似字非字的仙风道骨,是人生变数的篆、隶、楷、草。
当然,汉语也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清风不识字”的杀身之祸;是八股秀才的之乎者也,是范进中举的疯笑癫哭;是假洋鬼子的装腔作势,是九斤老太的絮絮叨叨……五四运动的一声呐喊,汉语剪掉了辫子脱下了长衫,由儒雅的文言变成潇洒的白话,由圣贤的殿堂走向平民的书摊。从此,汉语是古都的新韵,是文化的重建;是社会变革的平平仄仄,是命运沉浮的平、上、去、入。如果说,近些年来,沦落在商街市井的媚俗汉语,像长满疮疥的卖笑女那样使你难受痛惜;那么,流行于许多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上的仿洋汉语,则像抹了厚厚一层牛油的窝窝头,令你反胃起腻。文坛、学界的一群专吃洋草的黑马们,以糟蹋汉语为时尚,玩新词像玩股票,做学问像做期货。在他们的炒作下,商标就是价码,信息就是产权。海外走私,行情看涨,话语垄断,暴利可图。
诚然,汉语也有食古不化、感情用事的时候。有一个故意容错的字例,就折射出古人的一种不失幽默的褊狭与固执——“射”与“矮”的倒置。身、寸本应为矮,矢(箭)、委(发、放之意;作名词如“原委”用时,亦可通“靶标”)其实是射。虽说考证字源此二字并非错置,但因其讹传谬变导致形、义相悖,而违反了汉语的构字规律也是明摆着的事实。这一失误,早在武则天时代,经女皇御示指疵,后人居然抗旨不遵,想必有其难言之隐。也许(恕我望文生义——这不正是汉语的一大特色与优势吗?——姑妄猜之)古战场上的汉将从来都是英雄对豪杰的捉对厮杀,尤其憎恶躲在远处放暗箭的卑鄙小人;或是中原人本不擅长射术,而又屡屡败于胡人的弓弩之下,悲怆忿闷之余,何以会理睬山高皇帝远的圣旨或规律,必然像阿Q似的将错就错,任“射”字在人格化的汉语中一眼就能读出“矮”意来——也算得上是约定俗成、顺口顺心的永远精神胜利。再者,重祖传,轻应变,多神秘直觉,少现代理性,以形会意,以似论是,以史误始的汉文化的阴柔守旧心态,也是遮蔽汉语光辉的另一片阴云。以致在今天的汉语里,仍残留着诸多类似上述文字官司。
细细考察汉语曲折艰辛的演化历程,慢慢品味它具体而又丰富、精确而又混沌的辞义和读音,似乎每个汉字都凝结着先人对已知世界的渐悟(它积淀着光耀东方的文化传统及终成禁锢的民族自律的道德尺度)和对未知世界的哲思。汉语作为古者庞大而又日臻完美的人造物种,不应像渐入魔境的工业科技那样,最终成为人类难以驾驭的文化恐龙。语言的理想形态不是人被文的统治或异化,而是文对人的拓展与升华。人以文存,文以人兴。纵观古往今来的优秀生命,一旦成为汉语的非凡骑手,无一不从容走出了大限,而接近永恒。被中华历史咏唱至今的众多先哲诗圣,谁个不在后人的心头锿然栩栩如生——语若天籁,形同神灵。汉语借此亦超越了语言的一般功能与属性,由僵滞的文本字符跃变戒鲜活的人文精神,从而衍生出一种广义的、极富感召力与凝聚力的“乡音”情结。它的形质已如同坚实辽阔的一方水土,滋养着国之魂、民之根。我于是由衷地感叹:汉语是喷涌着智慧的长江、黄河,汉语是散发着温情的炎黄背影。
像无法选择血缘种族和亲生父母一样,我无法拒绝汉语对我的哺乳。汉语是我幼年的儿歌,汉语是我少年的作文,汉语是我青年的情书,汉语是我成年的签名。汉语是我的口音,汉语是我的肤色,汉语是我的血型,汉语是我的生活习俗,汉语是我的思维方式,汉语与我的心律合辙押韵。
我是一个汉语人。
在汉语的大树下,即便落下几片霜染的秋叶,都可能在我的心头神奇地吐出新芽,蓬蓬勃勃地长成童话、小说、散文、诗歌……长成一派春意盎然的生命风景。
我时常沉醉于这样的情境:枯坐窗前,思绪困窘,一筹莫展的稿纸上,便悉悉走来了汉语向导。颍慧(有时又是隐晦)的汉字,往往本身就是一块敲击灵感的燧石或指点迷津的路标。汉语特有的象形美和音韵美,也常常使看似平淡的一字一句陡生奇异,幻化出彩蝶纷飞的意象和行云流水的韵律。我的心境于是豁然开朗……
( 1 )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镌刻 |
相悖 |
禁锢 |
豁然开朗 |
汉语还是笔走龙蛇的书法写意,是梅兰竹菊的纸身墨影,是似字非字的仙风道骨,是人生变数的篆、隶、楷、草。
( 4 )“汉语遮蔽光辉的阴云”,这里的“阴云”指的是什么?请以“这样多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③书写工整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