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罗木中学的全体团员没有不参加绿化校园活动的。B: 我校20周年校庆这天,一进入会场就看到许多面彩旗和一片欢乐的歌声。 C: 新来的孙老师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又深厚的印象。 D: 我们班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
2、 |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使家长们都认识到了不适当管教孩子是不行的。B: 我们青少年,一定要肩负起建设伟大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强国。 C: 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再蔓延,当地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应对措施。 D: 我用了整整一小时左右,才写完了这篇作文。 |
3、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冰心和郭沫若都是现代诗人,代表作分别为《繁星》和《女神》。 B: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论语》《尚书》合称为“四书”。 C: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主要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竞天择”,懂得“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琐记》中提及。 D: 海伦·凯勒是美国女作家、教育家,著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
4、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赢弱 模拟 闷闷不乐 B: 昔日 炽热 风餐露宿 C: 疲备 凸现 精疲力竭 D: 厄运 坎穴 夺框而出 |
5、 | 下列没有语病的是 ( ) A: 经过慎重思考,使他做出一个重大决定。B: 努力学习是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C: 周杰伦的一曲《千里之外》,声情并茂,让人流连忘返,触目伤怀。 D: 我校开展了“讲诚信”系列教育活动。 |
6、 | 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崇敬 打量 流动 C: 崇高 端详 流动 D: 崇敬 端详 流泻 |
7、 |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竞天择的法则。 B: 莫言是中国首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的故乡在山东高密,他以那里的风土人情为背景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C: 在为那些“感动中国”的人物叫好的同时,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见贤思齐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进步。 D: 网传天然气要涨价争先恐后前往燃气公司营业厅购气的市民济济一堂。 |
8、 | 下列句子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记承天诗夜游》写于他被贬黄州,担任闲职期间。B: 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他的散文感情真挚,其中《背影》被称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 C: 鲁迅的小说《社戏》选自于《呐喊》(《鲁迅全集》第一卷),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于《朝花夕拾》。 D: 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诗人、作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红烛》、《死水》等。 |
9、 | 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博士除授予学官,还授予一些有专门技艺、专门学问的职官,如魏晋以后的太医博士、天文博士、历博士、卜博士等。 ②秦始皇时,博士只作政府顾问。 ③唐宋以后,社会上对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也俗称博士,如“茶博士”“酒博士”等。 ④汉代以后,博士开始任学官,担任教学工作。 ⑤博士在我国古代是个官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 A: ⑤②④①③B: ①⑤②④③ C: ⑤④③①② D: ①④②③⑤ |
10、 | 从上下连贯的要求看,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 ( ) B: 有鲜花在散发着阵阵清香,有小鸟在欢快地歌唱。 C: 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有小鸟在欢快地歌唱。 D: 有欢快歌唱的小鸟,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夜 叶赛宁
( 1 )这首诗描写的夜景有何特点?说说你的理解。 ( 2 )画线诗句是从人的哪些感觉来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3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出现了两次,该如何理解?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①不亦说乎 ________ ②人不知而不愠 ________ ③吾日三省吾身 ________ ④不逾矩 ________ ( 2 )翻译下面的句子。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3 )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节选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
阅读《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完成后面问题。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周国平)
①人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②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唯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唯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都依靠不了别人。
③不止于此,我还要说,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唯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作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④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托尔斯泰听了非常反感,由此想到: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当然,这样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这是一种情况。更常见的情况是,许多人对待责任确实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做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上司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⑤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了。我还相信,A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B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选自《中华活页文选》初三卷,2014.3)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留两个柿子看树
①树老了,一个柿子都没有也很难过。
②母亲不识字,但是在生活中处处教导我们节俭。
③挨着院墙有一排粗大的柿子树,黑黢黢的躯干,粗糙皲裂的树皮,一如历尽岁月沧桑的长者,安详、淡定。霜重秋冷的时候,柿树上果实累累,一片片不甘寂寞的柿叶,被秋染红,随风而动,远远望去好像一团火。那些饱满丰润的柿子,很快就褪去了少女般的音涩,追寻着岁月的脚步由金黄圆润转身披上红红的嫁衣,坠在枝头,闪动着红色的亮光,特别诱人。
④每到收获的季节,母亲总让我和弟弟爬到树上去,想方设法把柿子摘下来。甚至连树梢上带着青色斑点的小柿子也不放过。在母亲的监督下,所有的柿树都会被我们“扫荡”很多遍。母亲顶着一块蓝色的方巾在树下接着,不停地叮嘱我们小心点,小心点。记得有一次,在母亲的指挥下,我爬到高高的树梢上摘柿子,大个儿的“红灯笼”尽收篮里,剩下的柿子青色还未褪尽,小小的如没开个儿的棉桃子,我嫌小没有摘。母亲却不以为然,她说:“摘下来都是钱,放在树上一分钱换不到,挺可惜的,你的学费就是这些柿子换来的。”后来,母亲用竹竿做成网套,还是把那些柿子套了下来。乡下的人家底薄,日子都算计着过,手指缝张大一点都是浪费。母亲说:“一个柿子可以换来一碗茶,该节省的还是要节省。”
⑤从那以后我记住了母亲的话,每年都把树上的柿子摘得干干净净。
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后来,我们兄妹都离开了家乡,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上次回家,已是深秋,天高雾浓,落叶像断魂的金蝴蝶摇摆着生命最后的舞姿,遍地枯黄。一群群南飞的大雁从北方驮着初冬的寒气到来。光秃秃的柿树,尖尖的顶枝直刺着灰色而悠远的天空,如记忆一样悠远、渺茫。树枝在风中颤抖着,等待着冬去,树上只剩下孤独的红柿子。
⑦我爬到树上把那些“红灯笼”一个个从树上摘下来,看到树梢上还剩下两个大而红的柿子,我沿着树枝向前挪动脚步,想把它们摘下来。而母亲却说:“别摘了,留着吧。”我说:“留着是浪费,摘下来吧。”母亲说:“留两个柿子看树,树老了,一个柿子都没有也是很难过。”
⑧我愕然,转而一阵心酸。是啊!树老了,一个柿子都没有——真难过!
( 1 )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写作。
请以“这样多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