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在这个喧嚣浮躁的世界上,芸芸众生都在为生活忙碌奔波,很少有人能“停下脚步来等等自己的灵魂”。B: 宋濂求学的经历说明,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学习的不求甚解和勤奋与否。 C: 伫立海边,他不仅望洋兴叹:“多美的大好啊!浩渺阔大而又幽微蕴藉。” D: 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却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是物质生活过于丰富让我们无法选择,还是我们的味觉麻木了呢? |
2、 | 下面各项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风骚 凭吊 栈桥 不二法门 B: 亵渎 陨落 萧索 自之知明 C: 恼怒 驱除 拮据 无与伦比 D: 凌驾 征引 煞白 断章取义 |
3、 | 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但它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了到另一翻境地里,杜家的独生子杜小康失学了,只好跟着父亲去放鸭。B: 他对杜小康带了哭腔的请求,置知不理,只是不停地撑着船,将鸭子一个劲赶向前方。 C: 前行是纯脆的。 D: 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地后退,成了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
4、 |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清人张潮在其《幽梦影》中曾说:“对渊博友如读异书,对风雅友如读名人诗文,对谨饬友如读圣贤经传,对滑稽友如阅传奇小说。”这话确有见地,人生一世,除了亲情、爱情外,友情更是不可缺的。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友情是一种纯度,爱情是一种深度,而亲情则是一种广度 C: 爱情是一种纯度,亲情是一种深度,而友情则是一种广度 D: 亲情是一种深度,爱情是一种纯度,而友情则是一种广度 |
5、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平时学习刻苦认真,这次期中考试又取得了优秀的成绩,真让他喜出望外。 B: 这两本成语词典各得其所 , 一本重视溯源,一本例句丰富,特色都很鲜明。 C: 幸福是一种回味绵长的情致,是一种美不胜收的意境,它距离每一个人并不遥远。 D: 对于有些重要的文章,他总是不求甚解 , 反复仔细地阅读。 |
6、 |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蛰伏(zhé) 镂空(lòu) 池沼(zǎo) 妇孺皆知(rú) B: 堕落(duò) 锃亮(zèng) 禁锢(gù) 鞠躬尽瘁(chuì) C: 酒肆(sì) 失怙(hù) 抽噎(yè) 蹑手蹑脚(niè) D: 发窘(jiǒng) 簪子(zān) 犒劳(kào) 轻举妄动(wàng) |
7、 |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静心,不是远离红尘,而是于灵魂深处修篱种菊,在心中寻求淡泊宁静的人生境界,悄然________生命的力量。 ②我的朋友中有专门读冷僻书籍,______正经正史从未过问的,他在文学上虽有造就,但不能算是专门学者。 ③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基利安·姆巴佩与埃尔南德斯的配合______,让对手无从进攻。 A: 积累 对于 巧夺天工 B: 积蓄 关于 巧夺天工 C: 积蓄 对于 天衣无缝 D: 积累 关于 天衣无缝 |
8、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我走到农贸市场时,看到一片热热闹闹的景象。(删掉“当”和“时”)B: 我一进教室,看到的第一眼是一幅很大的地图。(把“一幅”和“很大的”颠倒过来) C: 受检的十余种练习册,合格率不足10%左右。(“不足”和“左右”前后矛盾,根据实际情况去掉其中一个) D: 既然你能够仔细地读完这部书,那么,你一生将受益无穷。(将“既然”改成“假如”) |
9、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左传》是编年体史书,《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史记》是纪传体史书。 B: 《陈太丘与友期》(《期行》)《伤仲永》都出自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 C: 老舍,原名舒庆春,现代著名作家,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 D: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给巴特勒的信》)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 |
10、 | 对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 ( 1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 A: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B: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狗蹲坐在前面。 C: 一会儿,一只狼一下子跑了,另一只狗蹲坐在前面。 D: 一会儿,一只狼一下子跑了,另一只狼和狗蹲坐在前面。 ( 2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A: 一只狼藏在洞中,企图从洞口钻过去来猛击屠夫背后。 B: 一只狼在其中打洞,企图钻过洞来攻击屠夫背后。 C: 一只狼在其中打洞,企图藏在里面等待时机攻击屠户背后。 D: 一只狼打洞在其中,想一会儿钻进去攻击屠户背后。 |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月 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早 行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②偏知:才知。③驼褐: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古文阅读】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公孙仪 ① 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 (选自《初谭集·廉勤相》) 【注释】①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宰相。②即:假如。③下人:迁就他人。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实词的含义。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________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________ ③公孙仪不受受: ________ ④即无受鱼而免相免: ________ ( 2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虚词的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行道之人弗受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B: 蹴尔而与之夫子嗜鱼而不受 C: 其弟子谏曰谓其妻曰 D: 枉于法躬耕于南阳 ( 3 )请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画出一处)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 4 )请结合两篇短文的内容,简要谈谈你是如何看待取和舍的。( 5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②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
(甲)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
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选自《中国石拱桥》)
(乙)我们遵照前人的经验,卧床假寐,静待五更。当表针一指到四点的时候,我们就赶忙起床。走出门外,当真听见了此落彼起的报晓鸡鸣。展寒凛冽,我们踏着如霜似雪的月光走上了卢沟桥。这时,接近满圆的晓月转到了西天,正悬挂在迎面的卢师山上。抬头望月,看得出这时的月与桥的距离是最近的;晓月的亮度比初升和正处中天时,都大得多。这时的晓月是在桥的北侧,永定河的上游,月光顺流而下,视野也显得最为深远。我们在桥上有意地测试了一下晓月的亮度。凭借着月光,不仅看得清碑身上乾隆书写的“卢沟晓月”四个大字,也依稀地辨认出了在桥西碑亭上康熙书写的“察永定河”的一首五言律诗。桥下的永定河,因为大旱缺水,我们虽然没能见到波涛浩渺的壮丽场景,但汩汩有声的淙淙细流,在晓月映照下,也呈现出波光粼粼的景色。这时,看到披着晓月银光的卢沟桥,直至每个玉石栏、柱、栏板,以及485个大小石狮……我们禁不住想起曾在元代做官多年的马可·波罗的描述:“这是一座无可比拟的、世界上最美的桥。”
(选自陈寿儒《夜宿卢沟观晓月》)
( 1 )(甲)文说明性的文字介绍了卢沟桥的________;加点词“几乎”强调了________;(乙)文记叙了夜宿卢沟桥________的经过。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孤独的老乡
①我不知道他叫什么,暂且叫他小吴吧。
②第一次盘问小吴,真不能确定他在我眼皮底下多久了。偌大的天安门广场,游客络绎不绝,人流涌动如潮。大家背对巍峨的城楼,无不在忙着摄影留念。小吴不是这样。他到处转悠,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总是撵在人家身后,时不时还支棱起耳朵,偷听人家在讲些什么,形迹可疑。
③我作为广场的巡逻人员,截住他,问:“你干吗?”他捏着衣角,嗫嚅道:“我在丰台那边打工。”
④“我是问你来天安门广场想干吗?”
⑤“没干吗呀。”
⑥“老实点,我注意你不是一回两回了,你老盯着人家游客干吗?”
⑦“我……我在找人。”
⑧“找谁?”
⑨“找老乡。我来北京三年,还没遇到过一个老乡。”
⑩我鼻子一酸,拍了拍小吴的肩,叮嘱道:“注意点形象,别太露骨,更不准妨碍人家。”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⑾天安门广场,草原一样广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群,河流一般朝这里涌来。黄昏时候,夕阳之下,人流涌得愈加湍急。小吴迎着无数面孔走去,仔细辨别暮色下的每一张脸、每一句方言。
⑿夜深了,广场上游客稀疏,灯火慵懒,小吴拖着疲惫的身躯,追上了20路公交车。公交车从我跟前一闪而过时,我看见小吴抓着吊环,挤在一群人中间,眼里满是恋恋不舍。
⒀小吴来的时间很固定。每个星期天早上,换乘三趟公交车来,晚上又换乘三趟车回去。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他:“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⒁有一次,我发现他神情大异,跟着一个旅行团很久,最后还是悄悄地离开了。我问他:“不是吗?”他失望地答道:“不是,是相邻那个县的。”
⒂“相邻那个县也是老乡啊。”
⒃他摇了摇头,固执地说:“连一个县的都不是,能算是老乡吗?”我安慰他说:“实在想家了,就回去看看吧。”他笑道:“回家?我爹在山上打石头被炸死了,那个女人改嫁去了外省,哪有什么家?”说完,撇开两条瘦腿,消失在人海中。
⒄小吴找到按照他的标准定义的老乡,是在一个下午。远远地,看见他和一个夹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在国旗下拉扯。我立即赶了过去。小吴看见我,激动地说:“他是我老乡,绝对的老乡!”那中年男人甩开小吴的手,整了整领带,呵斥道:“老乡?谁和你是老乡,老子是北京人!”小吴说:“你耍赖,你刚才打电话说家乡话,我听出来了,你是我们县的。”中年男人厌恶地挥了挥手,骂道:“神经病。”听了这话,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⒅这件事后,很长时间没有看见小吴在我眼皮底下转悠了。我心中不禁想:是死心了还是离开北京了?这孩子,挺好的,时间长了没见,还真让人心里有点挂念。
⒆小吴再一次出现,是带一对老人来看升国旗。这对老人脸色凄苦,衣衫褴褛。我问他:“你找到老乡了?”小吴说:“没呢。他们是一对聋哑夫妇,东北的,也没有老乡,我就对他们说,我们做老乡吧。”
⒇我欣慰地笑了,说:“那加我一个吧。”小吴狐疑地问:“你?”我看着远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在这里巡逻快三年了,也没遇见一个老乡。”
(选自《2015中国年度小小说》,漓江出版社,有删改。)
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 2 )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①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②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他:“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 3 )联系全文,说说小说的结尾有哪些妙处。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