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天津市第二十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在这个喧嚣浮躁的世界上,芸芸众生都在为生活忙碌奔波,很少有人能“停下脚步来等等自己的灵魂”。
B: 宋濂求学的经历说明,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学习的不求甚解和勤奋与否。
C: 伫立海边,他不仅望洋兴叹:“多美的大好啊!浩渺阔大而又幽微蕴藉。”
D: 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却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是物质生活过于丰富让我们无法选择,还是我们的味觉麻木了呢?
2、下面各项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风骚 凭吊 栈桥 不二法门
B: 亵渎 陨落 萧索 自之知明
C: 恼怒 驱除 拮据 无与伦比
D: 凌驾 征引 煞白 断章取义
3、

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但它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了到另一翻境地里,杜家的独生子杜小康失学了,只好跟着父亲去放鸭。
B: 他对杜小康带了哭腔的请求,置知不理,只是不停地撑着船,将鸭子一个劲赶向前方。
C: 前行是纯脆的。
D: 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地后退,成了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4、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清人张潮在其《幽梦影》中曾说:“对渊博友如读异书,对风雅友如读名人诗文,对谨饬友如读圣贤经传,对滑稽友如阅传奇小说。”这话确有见地,人生一世,除了亲情、爱情外,友情更是不可缺的。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友情是一种广度,亲情是一种深度,而爱情则是一种纯度
B: 友情是一种纯度,爱情是一种深度,而亲情则是一种广度
C: 爱情是一种纯度,亲情是一种深度,而友情则是一种广度
D: 亲情是一种深度,爱情是一种纯度,而友情则是一种广度
5、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平时学习刻苦认真,这次期中考试又取得了优秀的成绩,真让他喜出望外
B: 这两本成语词典各得其所 , 一本重视溯源,一本例句丰富,特色都很鲜明。
C: 幸福是一种回味绵长的情致,是一种美不胜收的意境,它距离每一个人并不遥远。
D: 对于有些重要的文章,他总是不求甚解 , 反复仔细地阅读。
6、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伏(zhé) 空(lòu) 池(zǎo) 妇皆知(rú)
B: 落(duò) 亮(zèng) 禁(gù) 鞠躬尽(chuì)
C: 酒(sì) 失(hù) 抽(yè) 手蹑脚(niè)
D: 发(jiǒng) 子(zān) 劳(kào) 轻举动(wàng)
7、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静心,不是远离红尘,而是于灵魂深处修篱种菊,在心中寻求淡泊宁静的人生境界,悄然________生命的力量。

②我的朋友中有专门读冷僻书籍,______正经正史从未过问的,他在文学上虽有造就,但不能算是专门学者。

③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基利安·姆巴佩与埃尔南德斯的配合______,让对手无从进攻。


A: 积累 对于 巧夺天工
B: 积蓄 关于 巧夺天工
C: 积蓄 对于 天衣无缝
D: 积累 关于 天衣无缝
8、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我走到农贸市场时,看到一片热热闹闹的景象。(删掉“当”和“时”)
B: 我一进教室,看到的第一眼是一幅很大的地图。(把“一幅”和“很大的”颠倒过来)
C: 受检的十余种练习册,合格率不足10%左右。(“不足”和“左右”前后矛盾,根据实际情况去掉其中一个)
D: 既然你能够仔细地读完这部书,那么,你一生将受益无穷。(将“既然”改成“假如”)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左传》是编年体史书,《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史记》是纪传体史书。
B: 《陈太丘与友期》(《期行》)《伤仲永》都出自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
C: 老舍,原名舒庆春,现代著名作家,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
D: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给巴特勒的信》)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
10、对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
( 1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
A: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B: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狗蹲坐在前面。
C: 一会儿,一只狼一下子跑了,另一只狗蹲坐在前面。
D: 一会儿,一只狼一下子跑了,另一只狼和狗蹲坐在前面。
( 2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A: 一只狼藏在洞中,企图从洞口钻过去来猛击屠夫背后。
B: 一只狼在其中打洞,企图钻过洞来攻击屠夫背后。
C: 一只狼在其中打洞,企图藏在里面等待时机攻击屠户背后。
D: 一只狼打洞在其中,想一会儿钻进去攻击屠户背后。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月 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早 行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②偏知:才知。③驼褐: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 1 )《月夜》描写的是________ 时节的景象,《早行》描写的是________时节的景象。

( 2 )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请作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古文阅读】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公孙仪 ① 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
② 受鱼,必有下人 ③ 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长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选自《初谭集·廉勤相》)

【注释】①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宰相。②即:假如。③下人:迁就他人。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实词的含义。

①万钟则不礼义而受之辩:________

②是亦不可以乎已: ________

③公孙仪不受: ________

④即无受鱼而相免: ________

( 2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虚词的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行道人弗受一国尽争买鱼而献
B: 蹴尔与之夫子嗜鱼不受
C: 弟子谏曰谓妻曰
D: 枉法躬耕南阳
( 3 )请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画出一处)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 4 )请结合两篇短文的内容,简要谈谈你是如何看待取和舍的。
( 5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②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两个选文,回答问题。

(甲)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

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选自《中国石拱桥》)

(乙)我们遵照前人的经验,卧床假寐,静待五更。当表针一指到四点的时候,我们就赶忙起床。走出门外,当真听见了此落彼起的报晓鸡鸣。展寒凛冽,我们踏着如霜似雪的月光走上了卢沟桥。这时,接近满圆的晓月转到了西天,正悬挂在迎面的卢师山上。抬头望月,看得出这时的月与桥的距离是最近的;晓月的亮度比初升和正处中天时,都大得多。这时的晓月是在桥的北侧,永定河的上游,月光顺流而下,视野也显得最为深远。我们在桥上有意地测试了一下晓月的亮度。凭借着月光,不仅看得清碑身上乾隆书写的“卢沟晓月”四个大字,也依稀地辨认出了在桥西碑亭上康熙书写的“察永定河”的一首五言律诗。桥下的永定河,因为大旱缺水,我们虽然没能见到波涛浩渺的壮丽场景,但汩汩有声的淙淙细流,在晓月映照下,也呈现出波光粼粼的景色。这时,看到披着晓月银光的卢沟桥,直至每个玉石栏、柱、栏板,以及485个大小石狮……我们禁不住想起曾在元代做官多年的马可·波罗的描述:“这是一座无可比拟的、世界上最美的桥。”

(选自陈寿儒《夜宿卢沟观晓月》)

( 1 )(甲)文说明性的文字介绍了卢沟桥的________;加点词“几乎”强调了________;(乙)文记叙了夜宿卢沟桥________的经过。
( 2 )(甲)文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3 )(甲)(乙)两文都引用了马可·波罗评价卢沟桥的话,写作目的分别是什么?
( 4 )根据(乙)文的内容,概括“卢沟晓月”的特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孤独的老乡

①我不知道他叫什么,暂且叫他小吴吧。

②第一次盘问小吴,真不能确定他在我眼皮底下多久了。偌大的天安门广场,游客络绎不绝,人流涌动如潮。大家背对巍峨的城楼,无不在忙着摄影留念。小吴不是这样。他到处转悠,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总是撵在人家身后,时不时还支棱起耳朵,偷听人家在讲些什么,形迹可疑。

③我作为广场的巡逻人员,截住他,问:“你干吗?”他捏着衣角,嗫嚅道:“我在丰台那边打工。”

④“我是问你来天安门广场想干吗?”

⑤“没干吗呀。”

⑥“老实点,我注意你不是一回两回了,你老盯着人家游客干吗?”

⑦“我……我在找人。”

⑧“找谁?”

⑨“找老乡。我来北京三年,还没遇到过一个老乡。”

⑩我鼻子一酸,拍了拍小吴的肩,叮嘱道:“注意点形象,别太露骨,更不准妨碍人家。”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⑾天安门广场,草原一样广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群,河流一般朝这里涌来。黄昏时候,夕阳之下,人流涌得愈加湍急。小吴迎着无数面孔走去,仔细辨别暮色下的每一张脸、每一句方言。

⑿夜深了,广场上游客稀疏,灯火慵懒,小吴拖着疲惫的身躯,追上了20路公交车。公交车从我跟前一闪而过时,我看见小吴抓着吊环,挤在一群人中间,眼里满是恋恋不舍。

⒀小吴来的时间很固定。每个星期天早上,换乘三趟公交车来,晚上又换乘三趟车回去。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他:“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⒁有一次,我发现他神情大异,跟着一个旅行团很久,最后还是悄悄地离开了。我问他:“不是吗?”他失望地答道:“不是,是相邻那个县的。”

⒂“相邻那个县也是老乡啊。”

⒃他摇了摇头,固执地说:“连一个县的都不是,能算是老乡吗?”我安慰他说:“实在想家了,就回去看看吧。”他笑道:“回家?我爹在山上打石头被炸死了,那个女人改嫁去了外省,哪有什么家?”说完,撇开两条瘦腿,消失在人海中。

⒄小吴找到按照他的标准定义的老乡,是在一个下午。远远地,看见他和一个夹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在国旗下拉扯。我立即赶了过去。小吴看见我,激动地说:“他是我老乡,绝对的老乡!”那中年男人甩开小吴的手,整了整领带,呵斥道:“老乡?谁和你是老乡,老子是北京人!”小吴说:“你耍赖,你刚才打电话说家乡话,我听出来了,你是我们县的。”中年男人厌恶地挥了挥手,骂道:“神经病。”听了这话,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⒅这件事后,很长时间没有看见小吴在我眼皮底下转悠了。我心中不禁想:是死心了还是离开北京了?这孩子,挺好的,时间长了没见,还真让人心里有点挂念。

⒆小吴再一次出现,是带一对老人来看升国旗。这对老人脸色凄苦,衣衫褴褛。我问他:“你找到老乡了?”小吴说:“没呢。他们是一对聋哑夫妇,东北的,也没有老乡,我就对他们说,我们做老乡吧。”

⒇我欣慰地笑了,说:“那加我一个吧。”小吴狐疑地问:“你?”我看着远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在这里巡逻快三年了,也没遇见一个老乡。”

(选自《2015中国年度小小说》,漓江出版社,有删改。)

( 1 )第⒄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 2 )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他眼里着泪,点点头。

②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他:“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 3 )联系全文,说说小说的结尾有哪些妙处。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一缕温暖的阳光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陪回忆散步”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