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 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 B: 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小山被蒙蒙细雨淋醒了。 C: 水珠从花苞里滴下来,像少女的眼泪。 D: 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犹如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 |
2、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折本/折扣 断茎/颈联 据理力争/生活拮据 B: 模型/模样 寒暄/喧腾 猝不及防/出类拔瘁 C: 啜泣/辍学 撩逗/缭乱 噤若寒蝉/禁锢思想 D: 狡黠/诘责 煞白/煞尾 咽喉要道/狼吞虎咽 |
3、 |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钱学森先生对中国教育的深深忧虑和担心,或许是这位大科学家留给我们最沉重的一笔遗产。B: 沿线的拆迁工作能否得以顺利进行,是高速公路如期开通的条件之一。 C: 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D: 经过两次模拟考试,学校得出了本届毕业升学率可能要超过上学年的结论。 |
4、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藏污纳垢 粗制烂造 崎岖不平B: 郁郁寡欢 鹤立鸡群 引人注目 C: 正禁危坐 神密莫测 无所事事 D: 黯然失色 麻木不人 意趣盎然 |
5、 | 下列划线词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略无阙处(阙:通“缺”)B: 良多趣味(良:实在) C: 晴初霜旦(旦:早晨) D: 林寒涧肃(肃:严肃) |
6、 |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中把对白求恩精神的评价提到共产主义精神的高度,并且把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分析为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和对技术精益求精三个方面。B: 《伤仲永》通过写仲永从具有神异的禀赋到“泯然众人”的过程,揭示了后天学习非常重要这一主题。 C: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把上下两阕连接得天衣无缝,上阕的论史与下阕的写景结合得浑然一体。 D: 《吴汉何尝杀妻》是一篇驳论,作者以丰富的史料,批驳了“吴汉杀妻”的说法。 |
7、 | [病句诊所]下面四个句子来自同学们的作文,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作者是鲁迅写的。 B: 为了优化出行环境,交通部门加快了黄河沿岸道路改造的速度和规模。 C: 据报道,在芬兰,有18%的中学生每天花一两个小时,单纯为了享受阅读的乐趣而阅读。 D: 大家去研学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
8、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纪念白求恩》的作者是毛泽东。白求恩是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外科医生。 B: 《植树的牧羊人》作者是法国作家、电影编剧让·乔诺。 C: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英国作家、心理学家莫顿·亨特。 D: 《诫子书》作者是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 |
9、 | 下列文学、文化知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与朱元思书”的“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B: 崔颢诗中的“黄鹤楼”与南昌的“滕王阁”、岳阳的“岳阳楼”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 C: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都是选自这部作品。 D: 人们常用“数九寒天”来指冬天天气最冷的时候,数九从立冬开始,立春结束。 |
10、 |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颀长 擘画 迫不及待 浊流宛转B: 舢板 堆栈 乍暖还寒 心催肺裂 C: 噬吮 一惬 意兴阑珊 戛然而止 D: 悉意 荡涤 容光涣发 晴天霹雳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泛舟后溪 (唐)羊士谔① 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 唯有啼鹃似留容,桃花深处更无人。 【注释】①羊士谔(e):唐朝人。顺宗时,贬汀州宁化尉。 ( 1 )诗的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后溪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①至若春和景明________ ②去国怀乡________ ③宠辱偕忘________ ④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 3 )“古仁人”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滕子京也有这样的胸襟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4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作者怎么样的思想境界? |
邻里之间
杜卫东
①刮风了,丈夫起身关门。门是撞锁,咣当一声。
②妻子从厨房跑出来,瞪一眼丈夫:声儿太大!然后握住门拉手,轻轻拧开,又轻轻关上,没一点声音。示范完毕,妻子对丈夫说,千万别使劲儿。不然,小高会觉得我们对人家有意见。
③丈夫一愣,觉得妻子说得在理。
④前两天,丈夫和小高姐妹同乘电梯上楼。小高问,散步去了?丈夫答:是。小高的姐姐说:吵到你们了吧?我们嗓门儿大。小高说,是啊,这两天我两个姐姐都来了,还说跟你们道个歉呢。你是作家,好静。丈夫连忙摆手,不,不,一点关系都没有,有点说笑声还提振人气呢!
⑤丈夫说的是心里话。他们住的小区“候鸟”居多,每年“十一”后才开始来人。今年他和妻子来得早,整个小区有点冷清。隔壁小高一来,楼层才不时响起一阵阵欢笑声。小高夫妇很友善,下楼时,他们常顺手把妻子放在门口的垃圾袋拿走;到物业取东西,只要有妻子的邮件或快递,肯定会一并带回。
⑥三十多年前,丈夫和妻子搬进楼房。或许是平常工作太忙,住了多年,丈夫还认不清一个楼层的邻居。退休了,他们在三亚买了房,每年来三亚过冬,竟又找回了当年住大杂院的感觉。北京、上海、重庆、陕西、内蒙古……这里的住户来自五湖四海,基本都是退休老人带着孙子孙女,每天的活动就是休闲和锻炼。
⑦丈夫喜欢小孩儿,有一回,丈夫含了一块椰子糖,来自山西的蒙蒙走出几步了,竟回过头来问:爷爷,您嘴里吃的是什么呀?得知是糖后,很认真地说:爷爷,吃糖对牙齿不好,以后,您少吃点行吗?见丈夫答应了,小家伙又走回几步伸出手,说那我们击掌吧!霎时,丈夫被蒙蒙的天真无邪感动得一塌糊涂。还有抚顺的三宝妈、太原的姐妹俩,呼市的刘姐,吉林的李哥,每个人都有一串动人的故事;每个故事后面都有一段难忘的温情。
⑧当然,见面最多的还是小高夫妇。
⑨小高不小,五十五岁了,今年刚退休。和她的先生一样,潇洒挺拔,活力四射。退休后的生活是他们早就规划好的。小高曾找过妻子,每天在家不闷吗?我们一起去唱歌吧。于是妻子就和小高一起去唱歌了。
⑩最让丈夫和妻子感动的是昨天半夜。丈夫被妻子拽醒,睁开眼,妻子说突然天旋地转,头不能摆动,眼也不敢睁。丈夫慌了,客居他乡,亲朋好友都远在千里,怎么办?他一下想到小高夫妇,忙起身去敲门。小高问明情况,不由分说道:拿好医保卡,戴上口罩,我们有车,马上去医院。接下来,挂号、问诊、各种检查,小高夫妇忙前跑后,细心周到。丈夫觉得不再孤单了,像一叶扁舟,虽然有风浪打来,但船上除了他,还有两个信得过的水手呢!所幸,医生说心血管无大碍,可能是颈椎问题,可以到门诊做进一步检查。出了急诊室,丈夫觉得很抱歉,说虚惊一场,让你们受累了。小高说,虚惊一场好,虚惊一场是最好的结果!
⑪打道回府。三亚的夜空并不黑,而是透着一片深蓝,如同平静时的大海,妙不可言;皎洁的月色如同一张网,罩住了大地上的山川河流和花草虫鸣。与白天相比,周边的山和远处的树都不再清晰,如梦如幻。丈夫突发奇想,把皎洁的月色想象成一本童话书的封面,如果翻开,里面该有多少动人的故事和传说啊!
⑫真美。注视着车外的景致,丈夫由衷地感叹。
⑬真美!小高的先生握着方向盘随声附和:来三亚两年了,还没有认真欣赏过它的夜色呢,今天,算是补上了这一课。
⑭噢,对了,丈夫是我,一只喜欢飞翔的“候鸟”;我们住的小区叫“棕榈滩”,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
⑮其实,诗不仅在远方,也在我们的生活中每时每刻生成!
------《人民日报》(2020年03月07日 08 版)
( 1 )通读全文,说说你是怎样理解文末画线句子的。噢,对了,丈夫是我,一只喜欢飞翔的“候鸟”;我们住的小区叫“棕榈滩”,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人称由“丈夫”“妻子”转换为“我”“我们”,人称的变化在写法有什么好处?)
( 3 )品析第⑩段画线句子,说说修辞手法使用所产生的表达效果。拾荒
①深秋的凌晨,天气已经转凉,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大街上冷冷清清的,昏黄的路灯把王婆婆孤单的身影拉得又细又长,她沿街仔细翻找着每一个垃圾箱,将凡是能卖钱的东西统统装进那用了多年的破旧编织袋。
②她有些吃力地拖着那个鼓鼓囊囊沉重的袋子,从垃圾桶旁直起佝偻的身躯,用一只手握成拳头用力地捶打着酸痛的腰。这时隐隐约约听到一阵断断续续、细小而无力的哭声,她循着声音,目光不由自主地瞄到了不远处路灯杆下的一个小纸箱,以及被几件旧衣物包裹着只露出一个头的婴儿,环顾四周,除了阴冷的风吹着地上的落叶到处乱跑,鬼影子都没有一个。她小心翼翼地抱起来,发现婴儿脸色青紫,气若游丝,柔弱得像一只筋疲力尽的流浪猫。
③王婆婆解开自己的衣襟,把婴儿贴身捂在怀里,一股透心的凉从皮肤瞬间直达五脏六腑,她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内心涌起一丝悲凉。
④全家人的生活被这个从天而降的弃婴彻底打乱了,本来就过得十分拮据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不到一周,儿媳就给她下最后通牒:“这日子没法过了,要么你把婴儿扔了,要么我走,人家亲生父母都不愿养,你操哪门子心,说不定孩子有什么绝症。”
⑤“好歹也是一条命啊!”王婆婆叹息着,但面对争吵,最后还是不得不妥协,带着弃婴寄居到一个拾荒老乡那儿。
⑥好景不长,真应了儿媳的那句话,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得赶紧做手术。王婆婆摸了摸缝在贴身衣兜里的两千块钱,这可是她这些年来起早贪黑拾荒换来的棺材钱啊!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⑦倾其所有,只够三天。第四天,医院通知续费,说手术费还差得多。王婆婆打电话给儿子,可还没说完,儿子就不耐烦地说:“我看你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
⑧王婆婆抱着婴儿独自一人精神恍惚地坐在医院悠长的走廊上,不禁老泪纵横,一束阳光从窗户里斜射进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正好打在她蓬乱、花白的头发上。这一场景,引起了一个年轻人的注意,他悄悄举起相机,迎着走廊的侧逆光,按下了快门。
⑨第二天,当地晚报发出了一条《七旬拾荒老人拾弃婴,身患疾病盼救助》的新闻报道,随后,电台记者来了,电视台也扛着摄像机来了,越来越多的陌生人来了……,铺天盖地的爱心向老人和这个弃婴涌来,短短一周,30多万元的爱心捐款就送到了王婆婆的手上。
⑩然而,这浓浓的爱心并没有挽留住孩子幼小的生命。一个月后,在付出10多万元的医疗费之后,孩子还是走了。
⑪在王婆婆心痛欲绝的时候,儿子儿媳来医院找到她,态度诚恳地向她承认错误,还把她接回了家,破天荒地做了一大桌丰盛的菜肴,并不停地往她碗里夹菜,饭后,儿媳向她诉起苦来:“妈,你看孩子们渐渐大了,长期租房也不是个事儿,听说下月房租又要涨了,我看不如我们直接买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吧,首付也就10多万元,你那儿不是还剩……”
⑫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
⑬一年后,老家大山下的那所乡村小学新教学楼落成,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从四面漏风的危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王婆婆依然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拖着一个破旧的编织袋,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
(选自《2017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有修改)
( 1 )参照下面的表述,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开端:①________→发展:婆媳争吵,妥协寄居→为救弃婴,顷其所有→高潮:无助之中,八方相助→子辈相求,决然离去→结局:②________
( 2 )小说②③段用大量篇幅来写王婆婆捡弃婴的情节有何作用?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 5 )小说标题“拾荒”有怎样的含义?请在“细品_____________”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诗歌、戏剧除外,文体不限,文体要鲜明。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字数不少于600字。